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可干预因素与关节运动损伤的因果关系
1
作者 董婷婷 陈天鑫 +2 位作者 李妍 张晟 张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953-1962,共10页
背景:生活方式、代谢特征及营养摄入等干预因素与关节运动损伤的因果关系逐渐得到临床研究的重视,然而可干预因素与关节运动损伤的因果关系尚不明确。目的:运用孟德尔随机化的方法,探讨可干预因素与关节运动损伤的因果关系,为运动损伤... 背景:生活方式、代谢特征及营养摄入等干预因素与关节运动损伤的因果关系逐渐得到临床研究的重视,然而可干预因素与关节运动损伤的因果关系尚不明确。目的:运用孟德尔随机化的方法,探讨可干预因素与关节运动损伤的因果关系,为运动损伤预防提供依据。方法:从公开数据库获取可干预因素和关节运动损伤的GWAS数据集,运用逆方差加权法、MR-Egger法、加权中位数法探讨生活方式、代谢特征、营养摄入与关节运动损伤的因果关系。敏感性分析方面,采用Cochran’s Q检验、MR-Egger回归、留一法和MR-PRESSO,以验证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结果与结论:①生活方式方面,咖啡(OR=0.29,95%CI:0.10-0.79,P=0.016)、茶消耗量(OR=0.41,95%CI=0.19-0.85,P=0.017)与足踝关节运动损伤风险下降,咖啡消耗量(OR=3.31,95%CI=1.02-10.73,P=0.046)与肩关节运动损伤风险上升具有潜在因果关系;从未吸烟(OR=0.78,95%CI=0.70-0.87,P=1.49×10^(-5))与足踝关节运动损伤风险下降具有显著因果关系。②代谢特征方面,钙水平(OR=0.88,95%CI=0.79-0.98,P=0.017)与手腕关节运动损伤风险下降具有潜在因果关系。③营养摄入方面,维生素A摄入(OR=1.08,95%CI:1.02-1.13,P=0.007)与膝关节运动损伤风险增加具有潜在因果关系。④敏感性分析方面,Cochran’s Q检验显示存在异质性(P<0.05),故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分析。MR-Egger回归、MR-PRESSO检验未发现水平多效性(P>0.05),留一法显示逐个剔除单核苷酸多态性后,结果具有稳定性。⑤此研究初步揭示生活方式、代谢特征及营养摄入等可干预因素对关节运动损伤风险的影响,为关节运动损伤的预防提供研究证据与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德尔随机化 关节运动损伤 可干预因素 生活方式 代谢特征 营养摄入 因果关系 敏感性分析
下载PDF
脑卒中复发的可干预因素及护理干预研究进展
2
作者 胡宏美 华小倩 《黑龙江科学》 2021年第16期84-85,共2页
脑卒中复发非常普遍,其影响因素复杂多样。综述了脑卒中复发的可干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针对可干预因素,积极做好二级预防很关键,可明显降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复发率,进一步提升患者的生活工作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命,为脑卒中复发的... 脑卒中复发非常普遍,其影响因素复杂多样。综述了脑卒中复发的可干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针对可干预因素,积极做好二级预防很关键,可明显降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复发率,进一步提升患者的生活工作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命,为脑卒中复发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复发 可干预因素 护理干预
下载PDF
运用患者主观全面评定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蛋白能量消耗状态的调查及可干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陈学勋 朱子豪 +9 位作者 刘志民 张成银 张海波 赵学兰 徐慧颖 李璇 曹波 柴春香 郭民 武文斌 《中国当代医药》 2020年第9期149-152,共4页
目的运用患者主观全面评定法(PG-SGA)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蛋白能量消耗(PEW)状态情况调查及可干预危险因素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9~12月选取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潍城经济开发区医院、潍坊市峡山生态经济开发... 目的运用患者主观全面评定法(PG-SGA)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蛋白能量消耗(PEW)状态情况调查及可干预危险因素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9~12月选取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潍城经济开发区医院、潍坊市峡山生态经济开发区人民医院四个透析中心共收治的432例MH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横断面研究,运用PG-SGA结合问卷调查、人体测量、生化指标对MHD患者进行PEW状态评估及影响因素分析。结果432例MHD患者中PEW总发生率为52.78%。合并糖尿病、酸中毒、透析不充分Kt/V<1.2、年龄≥65岁、透析时间≥5年的患者PEW总发生率均分别高于非糖尿病、非酸中毒、透析充分、年龄<65岁、透析时间<5年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重指数(BMI)、上臂中点周径(MAC)、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上臂肌肉周径(MAMC)、清蛋白(ALB)、血红蛋白(Hb)各项指标在3个PG-SGA不同评分中的比较,PG-SGA C低于PG-SGA A和PG-SGA B,PG-SGA B低于PG-SGA 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糖尿病(OR=3.01,95%CI:1.52~5.84)、酸中毒(OR=1.92,95%CI:1.13~3.34)、透析不充分Kt/V<1.2(OR=1.73,95%CI:1.05~3.68)均是导致MHD患者发生PEW的可干预危险因素(P<0.05)。结论MHD患者PEW发生率高,合并糖尿病患者尤甚;糖尿病、酸中毒、透析不充分Kt/V<1.2是导致MHD患者发生PEW的可干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 蛋白质能量消耗 患者主观全面评定法 可干预危险因素
下载PDF
可干预性因素对缺血性脑卒中远期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徐长水 徐军 +4 位作者 吴正礼 陈献亮 王文霞 杨焕芝 杨娟芳 《中国康复》 1999年第2期80-81,共2页
为了解可干预性因素对缺血性脑卒中远期预后的影响,对200例>50岁初患缺血性脑卒中后存活>5年的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干预组与非干预组,分别用ADL评估方法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测定前后5年的得分,对比统计分析其变化情况。结果... 为了解可干预性因素对缺血性脑卒中远期预后的影响,对200例>50岁初患缺血性脑卒中后存活>5年的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干预组与非干预组,分别用ADL评估方法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测定前后5年的得分,对比统计分析其变化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的病情稳定,进步率明显高于非干预组;而病情恶化和复发率明显低于非干预组;提示缺血性脑卒中后康复过程中实行综合性干预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预 预后 脑缺血 可干预因素
下载PDF
脑血管病缓解期病死、致残率与可干预性因素相关研究
5
作者 崔苏 殷镜海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05年第4期273-274,共2页
关键词 脑血管病缓解期 可干预因素 病死率 致残率 相关性
下载PDF
脑卒中可干预性危险因素的研究现状
6
作者 邓珊 翁保慧 《内科》 2015年第1期99-102,共4页
许多卒中的危险因素是可以预防或可以控制的,通过有效的人为干预,即可降低卒中患病率,减轻患者致残程度,提高生活质量。本文就卒中可干预性危险因素如高血压、房颤、糖尿病等的研究现状及预防控制情况进行简要综述。
关键词 脑卒中可干预性危险因素 高血压 房颤 综述
下载PDF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可干预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7
7
作者 刘玲 马英 《四川医学》 CAS 2019年第6期636-641,共6页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是由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显性脑血管病(脑梗死和脑出血等)及非显性脑血管病(白质疏松和弥漫性脑缺血等)引起的一组从轻...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是由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显性脑血管病(脑梗死和脑出血等)及非显性脑血管病(白质疏松和弥漫性脑缺血等)引起的一组从轻度认知损害到痴呆的综合征[1]。随着我国人口老年化的发展,VCI在我国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因此对VCI早期诊断、鉴别、治疗及预防,减缓其进展为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显得十分重要[2]。而早期干预主要通过控制危险因素,其危险因素包括人口学特征、遗传因素等不可干预危险因素及个人史、血管危险因素等可干预因素。本文就VCI可干预危险因素做一综述,为VCI预防、诊断和治疗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 可干预危险因素 个人史 血管危险因素
下载PDF
脑卒中可干预危险因素动态表的研制及其在门诊病人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被引量:5
8
作者 张炎 沈芳 +1 位作者 马召玺 王万华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4年第3期381-383,共3页
针对脑卒中的危险因素预防干预能显著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我们设计并制作了脑卒中常见可干预危险因素表,应用于神经内科门诊随访中,对可干预危险因素进行健康教育、综合防治,提高患者对脑卒中及相关危险因素认识,以降低脑卒中发生率。
关键词 脑卒中 可干预危险因素 健康教育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肾损害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9
作者 林晶如 徐瑞 《山东医药》 CAS 2018年第14期101-103,共3页
高血压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明确高血压肾损害的危险因素可以早预防、早治疗,从而延缓肾损害的发生。高血压肾损害的危险因素可分为可干预因素和不可干预因素两个方面,其中前者包括生活习惯因素、血清学指标、血管性因素、... 高血压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明确高血压肾损害的危险因素可以早预防、早治疗,从而延缓肾损害的发生。高血压肾损害的危险因素可分为可干预因素和不可干预因素两个方面,其中前者包括生活习惯因素、血清学指标、血管性因素、血压因素,后者包括性别、遗传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肾损害 可干预因素 可干预因素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脑血管病发病的非传统危险因素调查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承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第17期50-52,共3页
目的分析脑血管病发病的非传统危险因素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1-11—2014-11脑血管病患者40例,其中初发脑出血26例,初发脑梗死14例,选取同一时期在我院体检的健康人28例为对照组。比较3组维生素D、雌二醇(E2)、睾酮(T)、尿酸、纤... 目的分析脑血管病发病的非传统危险因素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1-11—2014-11脑血管病患者40例,其中初发脑出血26例,初发脑梗死14例,选取同一时期在我院体检的健康人28例为对照组。比较3组维生素D、雌二醇(E2)、睾酮(T)、尿酸、纤维蛋白原(Fib)、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结果初发脑梗死组患者维生素D水平较初发脑出血组和对照组患者显著较低(P<0.05);脑血管病患者尿酸、Fib、Hcy水平较对照组均显著较高(P<0.05);脑血管病女性患者E2水平较对照组显著较低(P<0.05);脑血管病男性患者T水平较对照组显著较低(P<0.05)。结论维生素D、尿酸、纤维蛋白原、同型半胱氨酸及性激素均是影响脑血管发病的非传统危险因素,对脑血管病人进行及时的危险因素干预,能大大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患者预后,临床上应对脑血管发病的可干预非传统危险因素进行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病 可干预非传统危险因素 维生素D 尿酸
下载PDF
高血压患者可干预危险因素与全死因死亡及心脑血管死亡关系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仕俊 张艳 +4 位作者 姜彩霞 徐珏 裘欣 罗军 刘冰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102-1107,共6页
目的了解高血压患者可干预危险因素与全死因死亡及心脑血管死亡的关系,为高血压的预防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浙江省杭州市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015年1月1日—12月31日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管理的51438例高血压患者的相关数据,... 目的了解高血压患者可干预危险因素与全死因死亡及心脑血管死亡的关系,为高血压的预防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浙江省杭州市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015年1月1日—12月31日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管理的51438例高血压患者的相关数据,随后与死因监测平台进行匹配,追踪截至2021年2月28日的死亡结局,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高血压患者可干预危险因素与全死因死亡及心脑血管死亡的关系。结果截至2021年2月28日,高血压患者全死因死亡和心脑血管死亡分别为2365和842例,死亡比例分别为4.60%和1.64%;51438例高血压患者中,具有0、1、2和≥3项可干预危险者分别为3926例(7.63%)、20392例(39.64%)、20292例(39.45%)和6828例(13.28%);在调整了性别、年龄、居住地、是否流动人口和是否合并糖尿病等混杂因素后,未控制血压高血压患者全死因死亡风险和心脑血管死亡风险分别为控制血压高血压患者的1.39和1.52倍,现在吸烟高血压患者全死因死亡风险和心脑血管死亡风险分别为现在不吸烟高血压患者的1.21和1.24倍,未每日锻炼高血压患者全死因死亡风险和心脑血管死亡风险分别为每日锻炼高血压患者的1.52和1.73倍,具有1、2、≥3项可干预危险因素高血压患者全死因死亡风险和心脑血管死亡风险分别为具有0项可干预危险因素高血压患者的1.53和1.69倍、1.97和2.32倍、2.35和2.94倍,肥胖高血压患者全死因死亡风险为非肥胖高血压患者的0.84倍。结论高血压患者可干预危险因素越多,其全死因死亡风险和心脑血管死亡风险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可干预危险因素 全死因死亡 心脑血管死亡
原文传递
卒中后认知障碍预警因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安东侠(综述) 李瑶(综述) 董艳红(审校)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19年第3期333-337,共5页
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是指卒中后6个月内出现达到认知障碍诊断标准的一系列综合征,是血管性认知障碍的一种亚型.目前的研究认为,血清微小RNA、氧化应激因子、血清代谢物等生物学标志物,脑小血管病以及心房颤动、高血压、糖尿病等危险因... 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是指卒中后6个月内出现达到认知障碍诊断标准的一系列综合征,是血管性认知障碍的一种亚型.目前的研究认为,血清微小RNA、氧化应激因子、血清代谢物等生物学标志物,脑小血管病以及心房颤动、高血压、糖尿病等危险因素均可作为PSCI的预警因子.本文阐述了PSCI警示因子的研究进展,探讨了对这些警示因子的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的意义,并有望为预防和延缓卒中后认知障碍的发生和发展开启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卒中后认知障碍 生物学标志物 脑小血管病 微梗死 可干预因素
下载PDF
福州市鼓楼区2014-2020年基于医院监测的出生缺陷结果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依妹 鞠桂英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22年第4期129-130,共2页
目的了解出生缺陷发生态势及可干预因素.方法分析2014—2020年福州市鼓楼区医院监测点的出生缺陷资料,运用SAS系统的t检验、方差模型分析出生缺陷发生态势及影响因素.结果2014—2020年本市鼓楼区以医院为基础的出生缺陷发生率为5.37%;... 目的了解出生缺陷发生态势及可干预因素.方法分析2014—2020年福州市鼓楼区医院监测点的出生缺陷资料,运用SAS系统的t检验、方差模型分析出生缺陷发生态势及影响因素.结果2014—2020年本市鼓楼区以医院为基础的出生缺陷发生率为5.37%;心血管系统缺陷明显高于其他系统;母亲户籍地、年龄及围生儿性别是主要危险因素.结论本市鼓楼区基于医院监测的出生缺陷发生率逐年上升,应加大宣传,建立更完善的监测系统,指导出生缺陷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缺陷监测 发生态势 可干预因素
下载PDF
农村脑血管病病因调查及预防
14
作者 王丽慧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0年第9期147-147,150,共2页
目的:调查农村脑血管病危险因素,针对病因进行预防。方法:随机抽取2005~2009年在我院住院的260名农村脑血管病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吸烟、饮酒是农村脑血管病的主要病因。结论:脑血管病随... 目的:调查农村脑血管病危险因素,针对病因进行预防。方法:随机抽取2005~2009年在我院住院的260名农村脑血管病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吸烟、饮酒是农村脑血管病的主要病因。结论:脑血管病随年龄增长发病率提高,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在危险因素中,无论是缺血性脑血管病还是出血性脑血管病,高血压居首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脑血管病 可干预的危险因素 可干预的危险因素 预防
下载PDF
血管危险因素在脑血管疾病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赵婧琳 陈晨祥 +1 位作者 李飞峰 刘树林 《中国综合临床》 2014年第9期1001-1006,共6页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节奏的加快以及人口的老龄化等,脑血管疾病发病率不断上升。在各类疾病死因排序中,该疾病一直位居前三,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常见病。在美国,脑血管疾病致死率在所有疾病中排名...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节奏的加快以及人口的老龄化等,脑血管疾病发病率不断上升。在各类疾病死因排序中,该疾病一直位居前三,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常见病。在美国,脑血管疾病致死率在所有疾病中排名第三,其中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和脑出血(ICH)每年有5.5—6.0万患者,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病死率为39%-50%,且半数患者死于发病的48h之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疾病 血管危险因素 高血压 家族遗传 可干预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