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可恢复功能的钢结构与混凝土结构的差异性研究综述
1
作者 韩良君 李军 +4 位作者 葛元辉 李延昌 梁家栋 王荣棋 查晓雄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788-792,共5页
传统的结构体系在地震发生时通过主体构件的塑性变形来耗散能量,这往往导致地震后结构产生较大的残余变形,结构失去原有功能或需要高昂的修复成本。可恢复结构能够很好地改变这一情况,实现地震后基本没有残余变形并快速投入使用。国内... 传统的结构体系在地震发生时通过主体构件的塑性变形来耗散能量,这往往导致地震后结构产生较大的残余变形,结构失去原有功能或需要高昂的修复成本。可恢复结构能够很好地改变这一情况,实现地震后基本没有残余变形并快速投入使用。国内关于可恢复研究从本世纪初开始,因为国内基本情况导致前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可恢复混凝土结构,然而,钢结构具备更好的性能、更短的施工周期等优点,所以可恢复钢结构体系在国内具备良好的研究和应用前景。在对可恢复钢结构进行研究时,认清其与可恢复混凝土结构的差异性是十分必要的,通过总结国内外研究成果,就可恢复钢结构与可恢复混凝土结构在剪力传递、楼板效应、滞回曲线的影响因素三个方面的差异性展开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恢复结构 可恢复混凝土结构 差异性 综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