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注入器植入AR40可折叠人工晶状体 被引量:3
1
作者 刘杰为 林振德 +1 位作者 李永华 冯波 《眼科新进展》 CAS 2003年第1期33-34,共2页
目的 探讨用注入器植入 AR40可折叠 (intraocu-lar lens,IOL )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 5 2例 5 4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联合可折叠 IOL植入术 ,用其配套的注入器将 AR40可折叠 IOL植入囊袋内。结果 用注入器将 IOL 顺... 目的 探讨用注入器植入 AR40可折叠 (intraocu-lar lens,IOL )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 5 2例 5 4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联合可折叠 IOL植入术 ,用其配套的注入器将 AR40可折叠 IOL植入囊袋内。结果 用注入器将 IOL 顺利植入囊袋内 ,未出现术中并发症。术后第1天矫正视力≥ 0 .5者达 70 .4% ,术后 1月和 3月矫正视力≥ 0 .5者均达 10 0 % .结论 通过 3 .5 mm的切口 ,用注入器可将 IOL 安全地植入囊袋内 ,并且减少了对眼组织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入器 可折叠人工晶状体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 老年人
下载PDF
硬核白内障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除及可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150例 被引量:1
2
作者 罗伟荣 施新秀 《中国医刊》 CAS 2012年第6期76-78,共3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Ⅳ级及Ⅴ级硬核白内障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除及可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50例(150眼)Ⅳ级及Ⅴ级硬核白内障患者施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可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术后1天视力>0.3者112只... 目的回顾性分析Ⅳ级及Ⅴ级硬核白内障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除及可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50例(150眼)Ⅳ级及Ⅴ级硬核白内障患者施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可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术后1天视力>0.3者112只眼(74.67%),>0.6者45只眼(30.00%);术后1个月视力>0.3者138只眼(92.00%),>0.6者104只眼(69.33%)。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可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切口愈合快,前房反应轻,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 可折叠人工晶状体 硬核
下载PDF
用注入器植入AcrySof一体式可折叠人工晶状体的临床观察
3
作者 刘杰为 林振德 +1 位作者 冯波 李永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839-841,共3页
目的 :探讨用注入器植入AcrySof一体式可折叠人工晶状体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 43例 ( 4 5只眼 )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可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用其配套的注入器将AcrySof一体式可折叠人工晶状体 (SA60AT)植入囊袋... 目的 :探讨用注入器植入AcrySof一体式可折叠人工晶状体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 43例 ( 4 5只眼 )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可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用其配套的注入器将AcrySof一体式可折叠人工晶状体 (SA60AT)植入囊袋内。结果 :用注入器将人工晶状体顺利植入囊袋内 ,未出现术中并发症。术后第一天矫正视力≥ 0 5者达 73 3 % ,术后一月和三月矫正视力≥ 0 5者均达 10 0 %。结论 :通过 3 2mm的切口 ,用注入器可将人工晶状体安全地植入囊袋内 ,并且减少了对眼组织和人工晶状体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入器 Acrysof一体式可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 超声乳化吸除术 老年性白内障
原文传递
小切口可折叠四襻巩膜固定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马凡综合征晶状体半脱位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振茂 肖凯霖 +1 位作者 张少斌 王耿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40-443,共4页
目的评价小切口可折叠四襻巩膜固定型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植入术治疗马凡综合征晶状体半脱位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病例分析。12例(21眼)马凡综合征伴透明晶状体半脱位患者行晶状体摘出联合IOL巩膜固定植入... 目的评价小切口可折叠四襻巩膜固定型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植入术治疗马凡综合征晶状体半脱位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病例分析。12例(21眼)马凡综合征伴透明晶状体半脱位患者行晶状体摘出联合IOL巩膜固定植入联合前段玻璃体切割术。其中,IOL巩膜固定采用了小切口(2.85 mm)、可折叠、一片式、四襻固定型美国博士伦Akreos IOL。观察患者术前、术后的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UCVA)、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眼压、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术中、术后未见并发症。术后第1天2眼出现一过性眼压升高。术前UCVA为0.01~0.30 (0.13±0.11),BCVA为0.01~0.60 (0.29±0.17)。随访33~73(57.75±13.78)个月,术后最后一次随访,UCVA为0.10~0.80(0.41±0.22),BCVA为0.20~1.00(0.70±0.27),两者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IOL位置居中,瞳孔圆。结论小切口可折叠四襻固定型Akreos IOL悬吊术治疗马凡综合征晶状体半脱位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凡综合征 晶状体半脱位 小切口 可折叠四襻巩膜固定型人工晶状体 临床效果
下载PDF
可折叠人工晶体悬吊植入探讨 被引量:1
5
作者 王伟 李娜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7期187-188,共2页
目的探讨在人工晶体悬吊植入术采用透明角膜切口缝线固定可折叠人工晶体可以减小手术切口和提高手术速度提高安全性。方法 12例白内障后囊膜破裂,一期8例,二期4例,采取3.2mm透明角膜切口折叠人工晶体悬吊固定术。结论折叠人工晶状体悬... 目的探讨在人工晶体悬吊植入术采用透明角膜切口缝线固定可折叠人工晶体可以减小手术切口和提高手术速度提高安全性。方法 12例白内障后囊膜破裂,一期8例,二期4例,采取3.2mm透明角膜切口折叠人工晶体悬吊固定术。结论折叠人工晶状体悬吊植入术,解决了后囊破裂在透明角膜小切口基础上一期植入晶体的问题,补救了白内障手术中的失误。而且切口小,术后视力恢复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折叠人工晶状体 人工晶体悬吊固定术
下载PDF
晶状体不全脱位单襻缝线折叠人工晶状体悬吊术 被引量:6
6
作者 刘湘云 高秀娟 +3 位作者 孙明伟 薛爱君 张艳华 赵春梅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14年第7期547-550,共4页
目的 探讨外伤性白内障晶状体不全脱位时,采用单襻缝合固定可折叠人工晶状体悬吊术的效果.方法 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对40例(40眼)外伤性白内障晶状体不全脱位范围180°~240°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20例行单襻缝合固定可折... 目的 探讨外伤性白内障晶状体不全脱位时,采用单襻缝合固定可折叠人工晶状体悬吊术的效果.方法 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对40例(40眼)外伤性白内障晶状体不全脱位范围180°~240°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20例行单襻缝合固定可折叠人工晶状体悬吊术,对照组20例行常规人工晶体悬吊术,术后1d、7d、1月、3月观察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角膜散光、眼压、并发症等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间术后各时期裸眼视力比较及术后1d最佳矫正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术后7d、1月、3月最佳矫正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术后各时期角膜散光及术后1d眼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术后7d、1月、3月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角膜水肿、玻璃体出血浑浊并发症的出现少于对照组.结论 单襻缝合固定可折叠人工晶状体悬吊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外伤性 晶状体 人工 可折叠 固定 缝合 单襻 不全脱位 晶状体 视力
原文传递
子午线轴位切口对超声乳化术后角膜散光度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杨勇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1155-1157,共3页
目的:探讨子午线轴位切口对超声乳化术后角膜散光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白内障患者60例62眼,均采用透明角膜切口,切口分别位于最大角膜屈光力子午线轴位(A组)、传统颞上侧(右眼)或鼻上侧(左眼)(B组)。两组同时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 目的:探讨子午线轴位切口对超声乳化术后角膜散光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白内障患者60例62眼,均采用透明角膜切口,切口分别位于最大角膜屈光力子午线轴位(A组)、传统颞上侧(右眼)或鼻上侧(左眼)(B组)。两组同时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和可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分别在术前,术后1d,1 wk,1 mo用CT200角膜地形图仪进行测量。根据角膜散光度和轴向计算手术源性散光度。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角膜散光度、手术源性散光度和裸眼视力。结果:术前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晶状体核硬度、视力、角膜散光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组的视力均比术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d,1wk,1mo两组患者的视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两组患者角膜散光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1wk,1mo A组患者的角膜散光度均显著小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wk,1 mo,A组患者手术源性散光度矢量分析均显著小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角膜最大曲率方向作为在白内障手术中的透明角膜切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散光度 角膜最大曲率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可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