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随机性环境影响评估模型的电力消费和碳排放关系实证分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王建军 李莉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28-632,共5页
碳排放量、能源消费量、人口和经济增长存在着较为密切的关系,而作为清洁二次能源的电能,其消费使用量的多少影响着能源消费结构,进而影响着能源消费量。因此,电力消费强度和碳排放量之间存在着何种联系,是电力工业低碳之路需要考虑的... 碳排放量、能源消费量、人口和经济增长存在着较为密切的关系,而作为清洁二次能源的电能,其消费使用量的多少影响着能源消费结构,进而影响着能源消费量。因此,电力消费强度和碳排放量之间存在着何种联系,是电力工业低碳之路需要考虑的问题。利用随机性环境影响评估模型(stochastic impacts by regression on population,affluence,and technology,STRIPAT),通过最小二乘回归方法测算碳排放量、人口、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电力消费量和能源消费量之间的碳排放影响系数。研究发现,人口、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以及电力消费量和能源消费量之间的比值每发生1%的变化,将引起碳排放总量1.207%、0.901%以及?1.188%的变化,因此,在未来我国人口增长趋势放缓、国民经济保持7%以上较快发展的情况下,减少碳排放的途径应该从技术因素入手,通过提高电能占使用能源的比率、提高化石能源的使用效率和发展可再生能源来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性环境影响评估模型 碳排放 电力消费 回归模型
下载PDF
北京市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分析
2
作者 张云秀 岳瑞波 +1 位作者 杨虹 马旭腾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24年第5期176-178,共3页
“十四五”时期是中国实现碳达峰的关键时期,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重要阶段。可拓展的随机性环境影响评估(Stochastic Impacts by Regression on Population,Affluence,and Technology,STIRPAT)模型可以根据... “十四五”时期是中国实现碳达峰的关键时期,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重要阶段。可拓展的随机性环境影响评估(Stochastic Impacts by Regression on Population,Affluence,and Technology,STIRPAT)模型可以根据研究需要增加自变量,更好地分析相关因素对因变量的影响。以北京市为研究区,通过构建扩展的STIRPAT模型,分析人均地区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人均汽车保有量、城市化率、第三产业GDP占比、能源消费强度与人均碳排放量的关系,并采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Logarithmic Mean Divisia Index,LMDI)分解法分解能源消费强度。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强度对人均碳排放量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总体来看,要平衡经济发展与碳排放的关系,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广可再生能源,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碳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影响因素 可拓展的随机性环境影响评估(STIRPAT)模型 对数平均迪氏指数(LMDI)分解法 北京市
下载PDF
基于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的中国碳排放驱动因素实证研究 被引量:32
3
作者 肖宏伟 易丹辉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2014年第2期83-89,共7页
基于2006-2011年中国省级区域面板数据,应用时空加权回归模型(GTWR)实证考察了各驱动因素对碳排放规模和碳排放强度影响的时空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解释变量的时空系数估计值显著,波动性较为稳定,符号与预期一致,各驱动因素及其外... 基于2006-2011年中国省级区域面板数据,应用时空加权回归模型(GTWR)实证考察了各驱动因素对碳排放规模和碳排放强度影响的时空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解释变量的时空系数估计值显著,波动性较为稳定,符号与预期一致,各驱动因素及其外溢效应在不同区域存在较强的空间异质性,且表现出一定的空间梯度分布。若实现区域差异化碳减排,需要充分考虑空间异质性和外溢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空间外溢性 时空地理加权回归(GTWR) 可拓展的随机性的环境影响评估模型
下载PDF
陕西省碳排放驱动因素分析及预测
4
作者 李思瑶 汪红梅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24年第9期224-228,共5页
采用碳排放系数法测算2000—2021年陕西省碳排放量并研究驱动因素,在此基础上进行预测并探索出5条减排路径。研究结果表明:陕西省碳排放量在2000—2021年呈上升趋势;驱动因素作用排序为经济发展、能源结构、能耗强度、产业结构、城镇化... 采用碳排放系数法测算2000—2021年陕西省碳排放量并研究驱动因素,在此基础上进行预测并探索出5条减排路径。研究结果表明:陕西省碳排放量在2000—2021年呈上升趋势;驱动因素作用排序为经济发展、能源结构、能耗强度、产业结构、城镇化率以及人口数量;陕西省在高碳、基准、低碳3种情景下均可实现碳达峰,碳排放量分别为6.968 5×10^(8) t、6.636 6×10^(8) t、6.314 5×10^(8) t。因此,合理规划发展进程,注重技术进步,并严格控制产业和能源结构比例,对于陕西省顺利实现碳达峰目标任务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量 驱动因素 可拓展的随机性的环境影响评估(STIRPAT)模型 情景预测
下载PDF
常住人口家庭规模与年龄结构对城市居民用电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胡振 龚薛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252-1258,共7页
基于2016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运用可拓展的随机性环境影响评估(STIRPAT)模型分析常住人口家庭规模与年龄结构对城市家庭用电的影响。结果表明,城市居民用电具有显著的家庭规模经济效应,家庭中增加一名成员将使家庭人均用... 基于2016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运用可拓展的随机性环境影响评估(STIRPAT)模型分析常住人口家庭规模与年龄结构对城市家庭用电的影响。结果表明,城市居民用电具有显著的家庭规模经济效应,家庭中增加一名成员将使家庭人均用电降低10%~20%,这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居民家庭电力消费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不同年龄常住人口对居民用电的家庭规模经济效应具有不同的贡献,其中儿童>少年>中年>老年>青年。家庭人均用电受家庭人均支出和制冷度日数的影响,且存在显著的地域差异。政府在实际调控过程中应制定一种同时考虑到家庭异质性和居民用电消费习惯的综合措施来控制城市居民用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电力消费 年龄结构 家庭规模经济 可拓展的随机性环境影响评估模型
下载PDF
连云港市碳排放“双向”分析及碳达峰情景分析与预测 被引量:1
6
作者 田赢 韩遇春 +3 位作者 王炜 胡立聪 赵健 卢闻州 《环境监控与预警》 2023年第1期85-91,共7页
为探究连云港市碳排放特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以2011—2020年连云港市的碳排放量数据为核心,采用可拓展的随机性的环境影响评估模型(STIRPAT)以及岭回归方法进行碳排放量数据的“双向”分析。首先,根据连云港市2011-2020... 为探究连云港市碳排放特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以2011—2020年连云港市的碳排放量数据为核心,采用可拓展的随机性的环境影响评估模型(STIRPAT)以及岭回归方法进行碳排放量数据的“双向”分析。首先,根据连云港市2011-2020年能源消耗数据,“反向”核算出连云港市历年的碳排放量,结果表明,连云港市碳排放量呈现逐年持续上升趋势;其次,选取人口因素、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城市化率、能源结构、产业结构为主要因素,构建了STIRPAT模型这一“正向”预测媒介,采用岭回归分析法得到了连云港市的碳排放量拟合模型,结果表明,不同的因素对连云港市碳排放量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最后,通过情景分析法预设6种连云港市未来发展情景模型,对连云港市的碳排放量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中增长-高减排的发展模式更适合连云港市,将于2030年以4 788.9万t的碳排放量实现达峰。针对这一发展模式要求,提出连云港市应积极调整能源结构比例、加快产业结构优化等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双向”分析 可拓展的随机性的环境影响评估模型 岭回归 情景分析法 碳达峰预测
下载PDF
东北三省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和趋势预测——基于STIRPAT模型和情景分析法
7
作者 刘畅 《科技和产业》 2024年第21期348-358,共11页
东北三省是“双碳”目标下碳减排工作的重点区域。利用STIRPAT(可拓展的随机性环境影响评估)模型对2000—2021年东北三省各省的碳排放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利用情景分析法预测截止到2040年以前、均衡情景下东北三省各省的碳排放趋势。模... 东北三省是“双碳”目标下碳减排工作的重点区域。利用STIRPAT(可拓展的随机性环境影响评估)模型对2000—2021年东北三省各省的碳排放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利用情景分析法预测截止到2040年以前、均衡情景下东北三省各省的碳排放趋势。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各省只存在导致碳排放量增加的影响因素;能源消费总量、碳排放强度、人均GDP是各省的共同影响因素;各省的影响因素是不同的组合;各省影响因素的促进作用存在省份差异性。预测结果表明:碳排放量同期数值由高到低依次为辽宁省、黑龙江省、吉林省;各省的碳排放量曲线都呈现出倒“U”形并能够看出明显的峰值;黑龙江省和吉林省碳达峰的时间都为2012年,而辽宁省碳达峰的时间为2025年。针对分析和预测结果,提出能源、社会经济、区域协调3个方面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IRPAT(可拓展的随机性环境影响评估)模型 碳排放 碳达峰 情景分析法 趋势预测
下载PDF
共享社会经济路径下中国2020—2100年碳排放预测研究 被引量:26
8
作者 张帆 徐宁 吴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9691-9704,共14页
碳排放和减碳经济代价研究日益受到学术界和决策者的关注,中国政府做出的关于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表态引起了国际社会的热议。在此背景下,开展中国未来长时间序列碳排放的情景预测具有切实意义。基于可拓展的随机性环境影响评估... 碳排放和减碳经济代价研究日益受到学术界和决策者的关注,中国政府做出的关于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表态引起了国际社会的热议。在此背景下,开展中国未来长时间序列碳排放的情景预测具有切实意义。基于可拓展的随机性环境影响评估模型(STIRPAT)评估了人口、经济和受教育程度对碳排放的影响,对比历史数据并验证了碳排放预测模型的准确性,结合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s)情景的设定和模型参数,预测了5种情景下中国2020年至2100年的碳排放轨迹及经济代价。结果表明:(1)考虑碳排放达峰目标的实现,SSP3情景是中国未来发展的最佳情景,在此情景下,中国有望提前三年实现碳排放达峰目标;(2)SSP3情景可使中国年度总碳排放量和人均碳排放量处于相对其他四种情景的最低值,但需要付出累积GDP下降5.49%至8.80%的代价;(3)为完成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承诺,中国政府在未来的40年需面对409.36—467.42 Gt的碳中和量;(4)2020年中国的碳排放强度将会较2005年水平下降40.52%至41.39%,2030年碳排放强度将会较2005年水平下降59.64%至60.75%。5种情境中,SSP5情景是降低碳排放强度的最佳情景,可最大程度地超额实现碳排放强度目标。未来,受经济发展、人口增长等重要因素影响,中国政府减碳压力将进一步加大。后疫情时代,考虑到能源供应的减少和高科技产业的发展,碳排放社会成本的上升将为中国创造一个使能源系统脱碳的机遇。中国应在"十四五"期间继续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升级产业结构、提倡低碳消费、实施隐含碳战略,以尽快实现碳减排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减排承诺 碳排放预测 共享社会经济路径 可拓展的随机性环境影响评估模型
下载PDF
面向临港新片区的碳排放核算与预测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陈赟 张华富 +2 位作者 罗潇 李博文 王海冰 《自动化仪表》 CAS 2022年第12期7-12,18,共7页
面对日益突出的气候变化问题,我国将双碳目标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合理控制碳排放的前提是实现碳排放的有效监测与预测。利用清单分析法和投入产出法,分别从宏观与特定场景两个方面对碳足迹的核算方法进行了研究,运用改进的可拓展的随机... 面对日益突出的气候变化问题,我国将双碳目标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合理控制碳排放的前提是实现碳排放的有效监测与预测。利用清单分析法和投入产出法,分别从宏观与特定场景两个方面对碳足迹的核算方法进行了研究,运用改进的可拓展的随机性环境影响评估(STIRPAT)模型及岭回归法对上海地区的历史能源碳排放进行数据拟合,并分析了能源碳排放的影响因子。依据临港新片区的规划发展指标,对人口、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产业结构、能源强度和能源结构进行预测分析,并根据预测结果对临港新片区未来电力能源的碳排放进行拟合预测。算例结果显示,临港新片区到2030年实现“碳达峰”面临较大压力。针对如何提前实现“碳达峰”,提出相应的节能减排对策。通过能源碳排放模型实现对区域电力能源碳排放的预测分析,优化用户用电行为,实现区域双碳战略目标落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港新片区 电力能源 碳达峰 碳核算 清单分析法 投入产出法 碳预测 可拓展的随机性环境影响评估 岭回归
下载PDF
中国能源碳排放因素分解与情景预测 被引量:37
10
作者 王利兵 张赟 《电力建设》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9,共9页
我国能源活动碳排放占总碳排放85%以上,研究能源活动碳排放的变化规律对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首先,采用对数平均迪氏分解法(logarithmic mean Divisia index,LMDI)对1995—2017年我国能源消费碳排放变化的影响因素进行分... 我国能源活动碳排放占总碳排放85%以上,研究能源活动碳排放的变化规律对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首先,采用对数平均迪氏分解法(logarithmic mean Divisia index,LMDI)对1995—2017年我国能源消费碳排放变化的影响因素进行分解,从经济规模、产业结构、能源强度、能源结构、能源价格、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口规模这7个方面,模型给出了相关因素对一、二、三产业和居民部门碳排放变化的贡献.结果表明,对于3个产业部门,经济增长是碳排放增长的首要驱动力,而技术进步带来的能源强度下降、产业结构优化和能源消费结构改善呈现负效应,且产业结构优化和能源结构清洁化的作用越来越显著.对于居民部门,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居民部门碳排放增长的推动力,而能源价格呈现明显的负效应.其次,设计了3种情景,运用可拓展的随机性的环境影响评估模型(stochastic impacts by regression population,affluence and technology,STIRPAT)对2030年我国能源碳排放进行预测,在以实现碳达峰为目标的低碳情景中,我国能源碳排放有望于2025—2029年实现达峰,峰值水平为101亿~110亿t.最后,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建议以构建中国能源互联网为基础平台,实施"清洁替代"和"电能替代",推进能源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数平均迪氏分解法(LMDI) 能源消费强度 可拓展的随机性的环境影响评估模型(STIRPAT) 碳中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