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可接受间隙理论的内河港区段航道通过能力 被引量:1
1
作者 何良德 许忠厚 +2 位作者 董晓红 王俊杰 陆园园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83-88,共6页
为研究内河港区段航道通过能力,分析了内河港区段船舶流冲突特性,讨论了可接受间隙理论在内河港区段实行"分道通航"规则下应用的可能性。借鉴公路无信号交叉口通过能力计算方法,建立港区段航道通过能力模型。以单侧靠泊港区... 为研究内河港区段航道通过能力,分析了内河港区段船舶流冲突特性,讨论了可接受间隙理论在内河港区段实行"分道通航"规则下应用的可能性。借鉴公路无信号交叉口通过能力计算方法,建立港区段航道通过能力模型。以单侧靠泊港区为研究对象,计算了江苏内河不同等级航道港区段通过能力,研究了直行饱和度与航道通过能力、进港通过能力,航道通过能力与进港通过能力的关系。为内河航道规划管理部门在规划设计和航道管理时考虑内河港区航道的影响提供了参考与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河港区段 可接受理论 通过能力
下载PDF
内河航道可接受间隙理论模型改进及其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何良德 黄雄 +2 位作者 刘智慧 王俊杰 王晨晨 《水运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24-130,共7页
为更好地计算内河航道交叉口通过能力,提出空档率的概念,对可接受间隙理论模型进行改进,认为船舶尺度大、船头时距不能全部用于船舶穿越。总结平流区域避让规则,将T型交叉口各向交通流划分为3个等级,并考虑高等级流向的阻抗影响,给出基... 为更好地计算内河航道交叉口通过能力,提出空档率的概念,对可接受间隙理论模型进行改进,认为船舶尺度大、船头时距不能全部用于船舶穿越。总结平流区域避让规则,将T型交叉口各向交通流划分为3个等级,并考虑高等级流向的阻抗影响,给出基于优先权的T型交叉口各流向通过能力计算方法。以苏申内港线——申张线T型交叉口为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通过能力随冲突交通量的增大成负指数规律减小,且当冲突交通量一定时,通过能力随速度呈缓-快-缓趋势增长,取穿越船平均航速(0.8倍设计速度)计算通过能力是合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型交叉口 优先权 空档时距 可接受间隙理论 通过能力
下载PDF
无信号交叉口可接受间隙理论模型修正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郑柯 张起森 《长沙交通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36-38,共3页
根据次路进口道到达车流存在左、右转弯车辆及主路交通流在交叉口处速度受影响的实际情况 ,对在较理想条件下推出的可接受间隙理论模型进行修正 ,使其更接近交叉口交通流的实际情况。
关键词 通行能力 交叉口 交通流 随车时距 可接受间隙理论模型 修正
下载PDF
基于可接受间隙理论的交汇段次航道通过能力 被引量:5
4
作者 徐笛清 何良德 +2 位作者 王震 苏兴海 许可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3178-3183,共6页
为研究内河交汇段航道通过能力,分析了内河交汇段船舶流特性。讨论了可接受间隙理论在内河交汇段实行"分道通航"规则下分析应用的可行性。借鉴公路无信号交叉口通过能力计算方法建立交汇段航道通过能力计算模型。以长江尹公洲... 为研究内河交汇段航道通过能力,分析了内河交汇段船舶流特性。讨论了可接受间隙理论在内河交汇段实行"分道通航"规则下分析应用的可行性。借鉴公路无信号交叉口通过能力计算方法建立交汇段航道通过能力计算模型。以长江尹公洲"十字型"交汇航段为例,在条件相同下计算比较交汇段航道、基本段航道和船闸三种航段的通过能力。比较结果表明:交汇段通过能力小于基本段通过能力,但大于船闸通过能力;为内河航道设计、交通运输规划等相关领域的人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河交汇段 可接受间隙理论 航道通过能力
下载PDF
基于可接受间隙理论的Y型航路交通通过能力分析
5
作者 韩鹏 杜状 《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36-38,42,共4页
针对丫型航路构成及交通流特点,建立了Y型航路整体通过能力算式;通过引入可接受间隙理论和交织段概念,分析了Y型交叉口交织段的特点并建立了交织段最大船舶通过能力模型,通过JAVA实现了模型求解。所建模型可计算既定航路条件下Y型航路... 针对丫型航路构成及交通流特点,建立了Y型航路整体通过能力算式;通过引入可接受间隙理论和交织段概念,分析了Y型交叉口交织段的特点并建立了交织段最大船舶通过能力模型,通过JAVA实现了模型求解。所建模型可计算既定航路条件下Y型航路最大交通通过能力,为航路服务水平评估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型航路 可接受间隙理论 交织段 交通通过能力
下载PDF
长途汽车站交通影响分析理论与方法探讨
6
作者 林雨 方守恩 潘晓东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1期29-31,63,共4页
从长途汽车站交通发生的特点入手,探讨了长途汽车站交通影响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对长途汽车站这种城市大型特殊公共建筑进行交通影响分析时,不应仅仅分析其诱增的交通量对路段服务水平的影响,同时要进行车站进出车辆对主路交通的干扰分... 从长途汽车站交通发生的特点入手,探讨了长途汽车站交通影响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对长途汽车站这种城市大型特殊公共建筑进行交通影响分析时,不应仅仅分析其诱增的交通量对路段服务水平的影响,同时要进行车站进出车辆对主路交通的干扰分析。进而提出了应用交通流理论中的可接受间隙理论模型(GATM模型)进行路段交通干扰分析的方法,并以上海某长途汽车站为例进行了实例分析。利用GATM模型进行交通干扰分析,对同类型的大型公共建筑交通影响分析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途汽车站 交通影响分析 交通干扰分析 可接受间隙理论模型 车头时距
下载PDF
高速公路合流区上匝道混合车流通行能力经验计算法 被引量:6
7
作者 马俊来 王炜 +1 位作者 李文权 边扬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97-101,共5页
研究高速公路合流区上匝道混合车流的通行能力的计算问题。利用已有的高速公路合流区外侧车道交通特征分析结论,推求在外侧车流不同车头时距分布特征下的上匝道混合车流汇合概率模型。运用回归技术和统计方法,建立了加速车道合流点分布... 研究高速公路合流区上匝道混合车流的通行能力的计算问题。利用已有的高速公路合流区外侧车道交通特征分析结论,推求在外侧车流不同车头时距分布特征下的上匝道混合车流汇合概率模型。运用回归技术和统计方法,建立了加速车道合流点分布概率的实测经验模型。对可接受间隙理论的原型进行了形式上的修正,最终建立高速公路合流区上匝道的混合车流通行能力经验模型,它是主路交通量、匝道交通量、加速车道长度、匝道混合车流比例以及各自的临界间隙和随车时距的函数。最后结合实例介绍经验模型的数值积分求解方法,并证实该经验计算方法具有较高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接受间隙理论 通行能力 上匝道 加速车道 车头时距 混合车流 经验模型
下载PDF
双车道路段公交车辆对交通流延误影响模型 被引量:7
8
作者 陈永恒 葛兴 王殿海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76-581,共6页
根据路段上公交车运行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公交车辆行驶及停靠对车流的影响。流量较小的情况下,将公交车看作服务台,利用排队理论、间隙理论建立了公交车影响产生的延误模型;流量较大的情况下,结合车辆到达与服务图示,建立了延误模型,最... 根据路段上公交车运行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公交车辆行驶及停靠对车流的影响。流量较小的情况下,将公交车看作服务台,利用排队理论、间隙理论建立了公交车影响产生的延误模型;流量较大的情况下,结合车辆到达与服务图示,建立了延误模型,最后给出了计算实例。为评价路段服务水平、确定更合理的路阻函数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 公交车辆 排队理论 可接受间隙理论 延误
下载PDF
基于支路多车型车流的无信号交叉口等待延误模型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沈家军 王炜 陈峻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86-90,共5页
选择支路车流为多车型的无信号交叉口为研究对象,建立等待延误模型。假定主路车流的到达规律服从泊松分布及支路车流的穿越行为遵从可接受间隙理论,运用概率论和排列组合,分析多车型车流的排队构形,计算支路车流穿越主路车流单个间隙的... 选择支路车流为多车型的无信号交叉口为研究对象,建立等待延误模型。假定主路车流的到达规律服从泊松分布及支路车流的穿越行为遵从可接受间隙理论,运用概率论和排列组合,分析多车型车流的排队构形,计算支路车流穿越主路车流单个间隙的概率,获得支路车流穿越主路车流单个间隙的均值,建立单位时间内支路车流的等待延误计算模型。通过选取模型中的参数数据,用MATLAB编程描述支路车流等待延误与主路车流流量、支路车流不同构形及支路车流不同排队长度的关系,结果表明该模型较为符合无信号交叉口实际运行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信号交叉口 可接受间隙理论 多车型 等待延误
下载PDF
基于大小两种车型的无信号交叉口等待延误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沈家军 王炜 陈峻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2007年第1期106-109,共4页
为了描述无信号交叉口混合车流的等待延误特性,论文建立了由大小两种车型构成的混合车流的等待延误公式.本文在分析了目前无信号交叉口延误研究方法存在某些不足的基础之上,以可接受间隙理论为基础,建立了无信号交叉口大小两种车型构成... 为了描述无信号交叉口混合车流的等待延误特性,论文建立了由大小两种车型构成的混合车流的等待延误公式.本文在分析了目前无信号交叉口延误研究方法存在某些不足的基础之上,以可接受间隙理论为基础,建立了无信号交叉口大小两种车型构成的次要车流的等待延误公式.通过选取适当的参数数据,分析了次要车流等待延误与主要车流流量、次要车流不同车型比例构成的关系,结果表明该公式较为符合无信号交叉口实际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信号交叉口 可接受间隙理论 混合交通流 等待延误
下载PDF
T型交叉口车辆远引掉头评价模型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永恒 曲昭伟 郑倩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2期150-153,共4页
对T型无信号交叉口直接左转和下游中央分隔带远引掉头两种交通流组织下的车辆运行过程进行了对比分析,基于可接受间隙理论,分别建立了两种情况的车辆行程时间和停车延误计算模型。与以往研究相比,该模型不仅反映了主路交通状态,而且涵... 对T型无信号交叉口直接左转和下游中央分隔带远引掉头两种交通流组织下的车辆运行过程进行了对比分析,基于可接受间隙理论,分别建立了两种情况的车辆行程时间和停车延误计算模型。与以往研究相比,该模型不仅反映了主路交通状态,而且涵盖了道路的几何条件参数,因此模型计算结果为判断远引掉头是否适用提供了定量依据。根据计算示例绘制了车辆行程时间和停车延误曲线,对比结果与以往同类研究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运输工程 可接受间隙理论 直接左转 远引掉头 行程时间模型
下载PDF
城区无信号交叉口次要道路通行能力计算模型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建旭 刘伟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4期626-629,共4页
无信号交叉口的次要道路往往有不同的车道功能划分组合,现有的通行能力计算模型不能真正解决混合交通流在其上的最大通过能力计算问题。以可接受间隙理论为基础,利用概率论方法,对直左、直右等合用车道功能组的通行能力计算模型进行了探... 无信号交叉口的次要道路往往有不同的车道功能划分组合,现有的通行能力计算模型不能真正解决混合交通流在其上的最大通过能力计算问题。以可接受间隙理论为基础,利用概率论方法,对直左、直右等合用车道功能组的通行能力计算模型进行了探讨,通过对小型车、大型车构成的混合车流在不同合用车道上的转向队型分析,建立了该类交叉口主路车流服从负指数分布下的支路通行能力模型,从而发展了无信号交叉口的混合车流通行能力理论,为现代化的城市、公路交通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信号交叉口 可接受间隙理论 车道功能划分 通行能力
下载PDF
多转向多车型车流通过主路的通行能力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婷娟 何怀玉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4期62-64,共3页
以可接受间隙理论为基础,利用概率论的方法,对由直行车、左转车和右转车共同组成的多种车型混合车流进行分析,建立了无信号交叉口支路混合车流不同转向且服从M3分布的通行能力模型,推广了无信号交叉口单一车型、直行车流理想条件的通行... 以可接受间隙理论为基础,利用概率论的方法,对由直行车、左转车和右转车共同组成的多种车型混合车流进行分析,建立了无信号交叉口支路混合车流不同转向且服从M3分布的通行能力模型,推广了无信号交叉口单一车型、直行车流理想条件的通行能力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头时距 M3分布 可接受间隙理论 混合交通流 通行能力
下载PDF
郑洛高速公路改扩建旧路中央分隔带开口方案设计 被引量:9
14
作者 樊志强 韩雪 《中外公路》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9,共4页
采用交通流理论分析旧路中央分隔带开口处车辆行驶特性,并据此计算中分带开口长度;分析中分带开口处车辆受力情况,并评价中分带开口单路拱断面能否满足车辆稳定性要求。
关键词 高速公路加宽 旧路中分带开口长度 交织理论 可接受间隙理论和排队论 单路拱车辆稳定性评价
下载PDF
小区开放对周边道路通行的影响
15
作者 罗政 李亚楠 梁荟杰 《应用数学进展》 2019年第5期918-931,共14页
本文通过探究开放小区的内部道路对于周边道路不同的分流能力,进而研究在通行高峰时段,小区开放后,对周边道路通行情况的不同影响。首先以层次分析法建立一个三层的完整评价体系来评价小区开放对周边道路影响。其次,基于无信号交叉口的... 本文通过探究开放小区的内部道路对于周边道路不同的分流能力,进而研究在通行高峰时段,小区开放后,对周边道路通行情况的不同影响。首先以层次分析法建立一个三层的完整评价体系来评价小区开放对周边道路影响。其次,基于无信号交叉口的理论通行能力模型,解决开放小区后形成的支路分流能力问题,并明确支路的分流能力模型,以此来研究开放小区对周边道路通行的影响。接着,会对支路通行能力和周边道路通行量分四种情况进行运算。最后通过评价指标综合考虑小区开放前后对周边道路的影响,并从不同小区的不同道路结构出发,结合周边道路的交通情况给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行能力 无信号交叉口 可接受间隙理论 分流能力
下载PDF
小区开放对周边道路通行的影响
16
作者 纪瑞明 《门窗》 2017年第4期249-249,共1页
本文建立了关于车辆通行的数学模型,用以研究小区开放对周边道路通行的影响。首先我们基于可接受间隙理论模型,考虑到小区内部及周围道路结构以及原始车流量的因素,对模型进行修正,并借助matalb对周围道路车辆负载能力量化分析。经目标... 本文建立了关于车辆通行的数学模型,用以研究小区开放对周边道路通行的影响。首先我们基于可接受间隙理论模型,考虑到小区内部及周围道路结构以及原始车流量的因素,对模型进行修正,并借助matalb对周围道路车辆负载能力量化分析。经目标规划后得到车辆最大负载能力,通过比较小区开放前后负载能力值,评估小区开放对周围道路通行的影响。然后我们根据上述研究成果,从交通通行的角度,向城市规划和交通管理部门提出关于小区开放的合理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接受间隙理论模型 定量分析 交通可负载能力改变系数
下载PDF
高速公路加速车道长度设计与车辆汇入模型研究 被引量:17
17
作者 智永锋 张骏 史忠科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93-97,115,共6页
为了探讨加速车道长度对高速公路主线交通流的影响,利用可接受间隙理论,分析上匝道合流区通行特性和通行能力;基于最小车头时距,研究了加速车道上车辆汇入高速公路主线的概率;以高速公路主线和加速车道的车流量、最小车头时距等参数为基... 为了探讨加速车道长度对高速公路主线交通流的影响,利用可接受间隙理论,分析上匝道合流区通行特性和通行能力;基于最小车头时距,研究了加速车道上车辆汇入高速公路主线的概率;以高速公路主线和加速车道的车流量、最小车头时距等参数为基础,优化了高速公路加速车道长度设计方法,获得了入口匝道交通流控制模型。结果表明:运用该方法设计高速公路加速车道长度,控制入口匝道交通流,在高速公路主线车流量不变的情况下,入口匝道车流量比传统方法增加了近1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加速车道 可接受间隙理论 高速公路 车流量 交通控制
原文传递
高速公路左侧路肩设置必要性研究 被引量:21
18
作者 钟连德 侯德藻 武珂缦 《公路》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06-110,共5页
尽管《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中规定八车道的高速公路应当设置2.5 m的左侧硬路肩,但国内几条刚刚改建完成的八车道高速公路中没有一条设置了左侧硬路肩,甚至没有宽于0.75 m的路缘带。研究运用可接受间隙理论计算了不同流量... 尽管《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中规定八车道的高速公路应当设置2.5 m的左侧硬路肩,但国内几条刚刚改建完成的八车道高速公路中没有一条设置了左侧硬路肩,甚至没有宽于0.75 m的路缘带。研究运用可接受间隙理论计算了不同流量和车道数条件下车辆从最内侧车道穿插变道停驶到右侧路肩这一过程的概率和所需距离,并通过交通事故数据调研,分析了左侧路肩设置对提高交通安全的影响,从运行效率和交通安全两个方面定性和定量分析了左侧路肩设置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安全 八车道高速公路 左侧路肩 可接受间隙理论
原文传递
T型交叉口支路左转车辆远引掉头组织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磊 张南 刘健国 《综合运输》 2021年第9期91-97,共7页
为了减小交叉口车辆延误及增大主路车辆通过效率,选择支路左转车辆为研究对象,提出了支路左转车辆远引掉头交通组织方法。本文通过分析T型交叉口支路远引左转车辆先右转后掉头的运行过程,结合可接受间隙理论及排队论理论计算车辆变换车... 为了减小交叉口车辆延误及增大主路车辆通过效率,选择支路左转车辆为研究对象,提出了支路左转车辆远引掉头交通组织方法。本文通过分析T型交叉口支路远引左转车辆先右转后掉头的运行过程,结合可接受间隙理论及排队论理论计算车辆变换车道产生的交织距离以及等待掉头的排队长度,建立支路路口与路段掉头开口间距模型,并以成都市黄金路某T型交叉口为例子进行VISSIM仿真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远引掉头组织方法使该交叉口车辆平均延误减少了12.5s,简化了交叉口信号相位,增大了主路车辆的通过效率,为城市道路路段掉头口的设计规划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设计 远引左转 可接受间隙理论 排队论 交通仿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