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胶体颗粒在聚电解质多层膜表面的可控组装 被引量:1
1
作者 秦胜 陈柳生 +1 位作者 史燚 金熹高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552-1555,共4页
利用原子力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磺化聚苯乙烯胶体颗粒在由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和聚苯乙烯磺酸钠层状自组装而成的多层膜表面的组装.该组装受表面性质影响,通过对多层膜的最外层的组装条件或利用盐溶液对多层膜进行后处理可... 利用原子力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磺化聚苯乙烯胶体颗粒在由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和聚苯乙烯磺酸钠层状自组装而成的多层膜表面的组装.该组装受表面性质影响,通过对多层膜的最外层的组装条件或利用盐溶液对多层膜进行后处理可以控制胶体颗粒在膜表面的组装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膜 胶体 可控组装 磺化聚苯乙烯胶体颗粒
下载PDF
四面体框架核酸对脑靶向肽分子的可控组装及性能
2
作者 闫美玲 彭红珍 +3 位作者 左婷婷 田甜 诸颖 孙艳红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501-1509,共9页
通过设计带手臂链的四面体框架核酸,组装1~3条肽段修饰的手臂链的互补链,以及组装不同种类的脑靶向肽修饰的互补链,比较其毒性、细胞靶向摄取,探讨肽链的数量和种类对四面体DNA纳米探针脑靶向的影响。结果发现,在100 nmol/L浓度范围内,... 通过设计带手臂链的四面体框架核酸,组装1~3条肽段修饰的手臂链的互补链,以及组装不同种类的脑靶向肽修饰的互补链,比较其毒性、细胞靶向摄取,探讨肽链的数量和种类对四面体DNA纳米探针脑靶向的影响。结果发现,在100 nmol/L浓度范围内,探针无细胞毒性。细胞在不同时间段内对脑靶向Angiopep-2(ANG)肽链修饰的四面体探针的摄取量与单纯四面体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与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End.3细胞共孵育0.5 h,与脑胶质瘤细胞U87共孵育1 h,四面体框架核酸组装3条肽链被摄取的量明显比组装1条肽链的摄取量多(P<0.01),但在与细胞共孵育2 h后,组装不同数量肽的探针在细胞内的摄取量没有显著差异。除此外,组装相同数量的噬菌体展示肽TGN和细胞穿膜肽TAT后,组装肽的四面体探针细胞摄取量比单纯四面体细胞内显著升高(P<0.01),但3种肽链组装的四面体探针在bEnd.3中细胞摄取量并无显著差异。这些结果表明,肽链的数量可能影响短时间内细胞对其摄取的速率,但并不影响2 h后细胞对探针的摄取总量,这一发现可有效节省出四面体修饰位点,为四面体框架核酸的更多功能修饰提供借鉴,在修饰单个靶向肽延长作用时间达到靶向目的的同时,可增加其它位点的功能化修饰,使其结构功能最大化,而且DNA框架核酸还可以作为其它脑靶向肽TGN和TAT的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面体框架核酸 脑靶向探针 可控组装 靶向摄取
下载PDF
聚苯乙烯-金纳米复合材料的可控组装及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性能
3
作者 张丝涵 喻倩 +2 位作者 王锐 杨占旭 孔宪明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9-24,32,共7页
无皂乳液聚合制备单分散聚苯乙烯(PS)微球,经过阳离子化后,在其表面通过界面可控自组装方法修饰金纳米粒子(Au NPs)制备PS-Au复合物SERS基底,通过调制组装体系中Au NPs数量控制PS微球表面金纳米粒子密度。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扫描... 无皂乳液聚合制备单分散聚苯乙烯(PS)微球,经过阳离子化后,在其表面通过界面可控自组装方法修饰金纳米粒子(Au NPs)制备PS-Au复合物SERS基底,通过调制组装体系中Au NPs数量控制PS微球表面金纳米粒子密度。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热重分析和拉曼光谱对PS微球及PS-Au复合物的表面形貌、组成及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金纳米粒子尺寸为40 nm、体积为3 mL时,组装得到的PS-Au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分散性和稳定性,并展现出较好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活性,其增强因子达到105。该复合物材料作为增强基底进一步被应用于农药福美双的SERS检测,其灵敏度达到0.1×1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乙烯微球 可控组装 聚苯乙烯-金纳米粒子复合物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
下载PDF
苏州纳米所在三维离散纳米结构可控组装方面取得新成果
4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52-152,共1页
纳米材料具有各种优异的理化性质。将纳米材料组装成有序的超结构,是研究纳米材料间相互作用和构建新型纳米器件的关键一步。模板指导法是应用最为广泛的“自下而上”的策略。与化学合成以及物理加工所得模板相比,生物材料模板大小均... 纳米材料具有各种优异的理化性质。将纳米材料组装成有序的超结构,是研究纳米材料间相互作用和构建新型纳米器件的关键一步。模板指导法是应用最为广泛的“自下而上”的策略。与化学合成以及物理加工所得模板相比,生物材料模板大小均质、易于改造和易于大量制备,在指导纳米结构组装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结构 可控组装 离散 三维 苏州 纳米材料 理化性质 纳米器件
下载PDF
三维离散纳米结构可控组装及其性质研究获重要进展
5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41-141,共1页
中科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王强斌课题组与武汉病毒研究所纳米生物学实验室合作,发展了一种病毒纳米颗粒指导的三维离散纳米结构的可控制备策略。他们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对天然病毒纳米颗粒结构进行改造,
关键词 纳米结构 可控组装 武汉病毒研究所 离散 三维 性质 纳米生物学 纳米技术
下载PDF
中科院研究生院:分子手性诱导与可控组装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6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09-109,共1页
近日,研究生院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曾力希与其导师何裕建教授等人对分子的手性组装与调控研究取得新进展。他们以重要生物分子卟啉作为研究对象在水溶液中利用分等级的静电组装同时实现了手性的诱导、记忆、传递和放大等功能... 近日,研究生院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曾力希与其导师何裕建教授等人对分子的手性组装与调控研究取得新进展。他们以重要生物分子卟啉作为研究对象在水溶液中利用分等级的静电组装同时实现了手性的诱导、记忆、传递和放大等功能。该工作对帮助阐明自然界生命体中的手性均一性起源和发展手性功能材料的制备方法具有潜在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士研究生 手性诱导 可控组装 生物分子 中科院 工程学院 制备方法 功能材料
下载PDF
化学所在短肽可控组装及功能化方面取得重要研究进展
7
作者 新型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80-280,共1页
作为生物体中蛋白质的组成基元,短肽具有极强的自组装、易修饰和结构多样性的特点,其组装体在生物医药方面有显著的应用潜力。苯丙氨酸二肽因其超强的自组装能力,及作为生物组装体特有的光电性质,近年来被广泛关注,已成为诸多短肽... 作为生物体中蛋白质的组成基元,短肽具有极强的自组装、易修饰和结构多样性的特点,其组装体在生物医药方面有显著的应用潜力。苯丙氨酸二肽因其超强的自组装能力,及作为生物组装体特有的光电性质,近年来被广泛关注,已成为诸多短肽类化合物中的明星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控组装 短肽 功能化 化学 结构多样性 生物体 苯丙氨酸 光电性质
下载PDF
纳米结构可控组装及其应用取得新进展
8
作者 化信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8-98,共1页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中国科学院的支持下,胶体、界面与化学热力学院重点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在纳米结构可控组装及其应用方面取得新进展。
关键词 可控组装 纳米结构 应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国科学院 重点实验室 研究人员 胶体
下载PDF
中科院化学所:在功能材料的可控组装、聚集态结构和性能研究方面取得系列进展
9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32-132,共1页
最近,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和中科院的大力支持下,中科院化学研究所有机固体院重点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在功能材料的组装与性能研究方面又取得了新的进展,他们发展了一种基于无机/有机功能材料的固态超分子体系,在无机一有机... 最近,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和中科院的大力支持下,中科院化学研究所有机固体院重点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在功能材料的组装与性能研究方面又取得了新的进展,他们发展了一种基于无机/有机功能材料的固态超分子体系,在无机一有机界面形成“分子口袋”,通过界面间强烈作用达到高选性分离富集茈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功能材料 中科院化学所 可控组装 聚集态结构 性能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科院化学研究所 超分子体系
下载PDF
化学所在卟啉超分子纳米结构的可控组装、超分子手性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10
作者 化信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8-128,共1页
近几年,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和中国科学院的大力支持下,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胶体、界面与化学热力学院重点实验室一直致力于功能单元的设计与界面的超分子组装。最近,研究人员在金属卟啉的可控组装、多维高级结构和超分子... 近几年,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和中国科学院的大力支持下,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胶体、界面与化学热力学院重点实验室一直致力于功能单元的设计与界面的超分子组装。最近,研究人员在金属卟啉的可控组装、多维高级结构和超分子手性研究方面取得了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可控组装 分子手性 金属卟啉 分子纳米结构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超分子组装 重点实验室
下载PDF
超分子纳米材料的可控组装方面取得新进展
11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09年第3期309-310,共2页
化学所胶体、界面与化学热力学院重点实验室和有机固体院重点实验室合作,选用一种蒽衍生物,对衍生物进行了界面的超分子组装,通过改变界面组装的表面压来调控分子间p-p交叠程度,进而可控地制备了纳米线圈和直线状纳米纤维超分子组... 化学所胶体、界面与化学热力学院重点实验室和有机固体院重点实验室合作,选用一种蒽衍生物,对衍生物进行了界面的超分子组装,通过改变界面组装的表面压来调控分子间p-p交叠程度,进而可控地制备了纳米线圈和直线状纳米纤维超分子组装体。该研究表明,有机构筑基元的界面组装为控制纳米材料的形貌及光电性质提供了一种简便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分子组装 可控组装 纳米材料 重点实验室 分子组装 有机固体 纳米纤维 光电性质
下载PDF
功能材料的可控组装、聚集态结构和性能研究取得系列进展
12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0年第3期346-347,共2页
化学所有机固体院重点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发展了一种基于无机/有机功能材料的同态超分子体系,在无机一有机界面形成“分子口袋”,通过界面问强烈作用达到高选性分离富集驼分子,相关的研究结果发表在Angew.Chern.Int.Ed.上。该... 化学所有机固体院重点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发展了一种基于无机/有机功能材料的同态超分子体系,在无机一有机界面形成“分子口袋”,通过界面问强烈作用达到高选性分离富集驼分子,相关的研究结果发表在Angew.Chern.Int.Ed.上。该研究通过分子设计,在无机/有机界面形成高活性表面,成功的产生在俩个独立体系不可能产生的新功能,证明了无机/有机异质结构作为关键材料在光电、信息和生命等高技术研究领域的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功能材料 聚集态结构 可控组装 无机/有机 超分子体系 性能 界面形成 重点实验室
下载PDF
中科院化学所:在功能材料的可控组装、聚集态结构和性能研究方面取得系列进展
13
《化工科技市场》 CAS 2010年第5期10-10,共1页
关键词 中科院化学所 聚集态结构 功能材料 可控组装 性能 分子设计 组装
下载PDF
蛋白质纳米结构可控组装及其活体实时示踪研究取得进展
14
作者 《江西饲料》 2016年第1期43-44,共2页
众所周知,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对蛋白质组装进行理性设计和控制不仅有助于加深对生命本质的认识,也可能产生新的性质和功能。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已经能够以蛋白质亚基或多肽作为基础模块从头设计和构建人工蛋白质纳米结构。然... 众所周知,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对蛋白质组装进行理性设计和控制不仅有助于加深对生命本质的认识,也可能产生新的性质和功能。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已经能够以蛋白质亚基或多肽作为基础模块从头设计和构建人工蛋白质纳米结构。然而,由于蛋白纳米材料复杂的或对称的表面化学性质,如何使蛋白质纳米结构进行更高一阶的组装形成离散的结构,而不是无限的阵列或聚集体,仍然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结构 可控组装 蛋白质 表面化学性质 示踪 实时 活体 物质基础
下载PDF
哈工大在碳纳米材料可控组装研究方面取得系列进展
15
《中国粉体工业》 2015年第5期50-50,共1页
日前,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的资助和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李惠的指导下,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学院青年教师钟晶针对碳纳米材料的修饰、组装中存在的亟待解决的界面表面科学问题与力学问题展开了系统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 碳纳米材料 可控组装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哈尔滨工业大学 长江学者 青年教师 力学问题 科学问题
下载PDF
可控自组装技术在高分子材料设计中的应用
16
作者 时珉 郭晨忱 《聚酯工业》 CAS 2024年第2期50-52,共3页
以可控自组装技术为核心,深入探讨其在高分子材料设计中的应用。通过对自组装过程中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精准调控,实现了高分子材料的精密结构设计和可控性组装,为材料性能提升提供了新的途径。可控自组装技术为高分子材料的设计和性能优... 以可控自组装技术为核心,深入探讨其在高分子材料设计中的应用。通过对自组装过程中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精准调控,实现了高分子材料的精密结构设计和可控性组装,为材料性能提升提供了新的途径。可控自组装技术为高分子材料的设计和性能优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为推动材料科学的发展贡献了重要的技术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控组装技术 高分子材料设计 分子间相互作用 结构调
下载PDF
关于可控组装的一些思考(一)--从催化到催组装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宇 林海昕 +5 位作者 丁松园 刘德宇 陈亮 雷志超 范凤茹 田中群 《中国科学:化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25-547,共23页
分子组装的范畴和复杂性远大于合成反应,但是它们有着相同目标,即高选择性和高效率地创造新物质和制备新功能材料.因此,我们尝试将合成中广泛应用的催化概念拓展至组装研究,提出用于调控和加速组装过程的催组装(cassemblysis)的新思路.... 分子组装的范畴和复杂性远大于合成反应,但是它们有着相同目标,即高选择性和高效率地创造新物质和制备新功能材料.因此,我们尝试将合成中广泛应用的催化概念拓展至组装研究,提出用于调控和加速组装过程的催组装(cassemblysis)的新思路.为此,我们将迄今泛用的自组装、助组装等术语重新进行规范和分类,即所有的分子组装可分为自组装和助组装.绝大多数组装属于助组装,这可进一步分为催组装、共组装和外场助组装3大类.催组装中的催组剂(cassemblyst)类似于合成中的催化剂,可在不改变总吉布斯自由能变化的条件下加速组装过程,催组装因此有望成为在分子以上层次高选择性且高效率地创造新物质的最佳途径.一些催组装体系在组装之后还会进一步进行化学耦联反应,由此显著提高产物的稳定性,组装与耦联总过程可称为催组联(catassemblysis).我们分别在小分子和生物大分子两个层次上,分析说明了迄今已被不自觉使用的催组装和催组联的一些典型事例,提出了光电催组装的设想,比较了与催组装关联的纳米粒子组装体系,探讨了与催组装相关的简要模型和机理.本文强调,在开展可控组装研究中,不仅要设计与合成各种新组装基元,而且要注重构建催组剂和催组联剂,发展催组装的实验和理论方法学,揭示催组剂作用于组装基元的机理,将有望推动可控组装在创造新物质和制备新功能材料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控组装组装催组联助组装催化
原文传递
铜酞菁与碘代十八烷的可控组装 被引量:1
18
作者 雷圣宾 王琛 +1 位作者 万立骏 白春礼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4期1479-1484,共6页
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研究了碘代十八烷与取代酞菁在石墨表面的组装行为。通过改变连接于酞菁环上的取代基,可以使之与碘代十八烷在石墨表面形成均匀组装或者相分离结构。研究结果表明,酞菁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强弱是形成何种组装结构的决... 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研究了碘代十八烷与取代酞菁在石墨表面的组装行为。通过改变连接于酞菁环上的取代基,可以使之与碘代十八烷在石墨表面形成均匀组装或者相分离结构。研究结果表明,酞菁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强弱是形成何种组装结构的决定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酞菁 碘代十八烷 可控组装 扫描隧道显微镜 分子纳米结构
原文传递
超两亲分子:可控组装与解组装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希 王朝 王治强 《中国科学: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16-220,共5页
与基于共价键的两亲性分子相对照,超两亲分子系指基于非共价键构筑的两亲分子.基于超分子体系的分子工程学的思想,本文总结了超两亲分子的各种类型,包括小分子型、聚合物型和响应性超两亲分子等,以及组装超两亲分子的各种推动力,如主客... 与基于共价键的两亲性分子相对照,超两亲分子系指基于非共价键构筑的两亲分子.基于超分子体系的分子工程学的思想,本文总结了超两亲分子的各种类型,包括小分子型、聚合物型和响应性超两亲分子等,以及组装超两亲分子的各种推动力,如主客体相互作用、基于电荷转移作用和不同分子间的协同作用等.研究表明,超两亲分子的研究既可丰富传统的胶体界面化学,又为高级结构的可控组装提供了新的构筑基元,并为制备功能超分子材料开拓了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两亲分子 可控组装与解组装 超分子工程学 功能超分子材料
原文传递
关于可控组装的一些思考(二)——生命体中的催组装 被引量:2
20
作者 雷志超 王忻昌 +5 位作者 瞿航 周岑 李之豪 杨柳林 曹晓宇 田中群 《中国科学: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781-1800,共20页
分子组装是构成分子以上层次物质世界的重要方式.生命体内的分子组装展现了分子组装的最高形式,在组装基元、组装过程、组装环境、组装体功能等方面都显得精妙复杂.不同于人工分子组装中最为常见的自组装方式,生命体内的分子组装具有多... 分子组装是构成分子以上层次物质世界的重要方式.生命体内的分子组装展现了分子组装的最高形式,在组装基元、组装过程、组装环境、组装体功能等方面都显得精妙复杂.不同于人工分子组装中最为常见的自组装方式,生命体内的分子组装具有多路径、多步骤和多级次的复杂性,常常需要其他分子的参与、协助和调控.在这些调控方法中,催组装利用催组剂调控组装过程的速率和路径,是一种高效且高选择性的调控方法.本文首次从催组装的视角,对生命体中的分子伴侣、组蛋白伴侣、别构因子等催组剂及其催组装过程进行了归纳和综述,这些催组剂在蛋白质折叠、染色质重塑、酶活性调节等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越复杂的组装越需要催组装,本文在综述这些催组装实例和分析其优势和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在分子组装研究中,向生命体系学习而发展催组装的必要性及可能的途径,以期提升分子组装研究走向更高层次,并有望为软物质科学和生命科学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功能应用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组装 可控组装 组装 催组剂 分子伴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