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析我国可变更、可撤销合同中变更权的法理基础 被引量:2
1
作者 魏艳伟 万心悦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120-124,共5页
根据我国《合同法》的规定,意思表示存在效力瑕疵的合同不仅可撤销,还发生可变更的法律后果。受损方通过请求变更,得以在不破坏合同效力的基础上变更合同内容,得到更好的救济,因而在司法实践中变更权得到了广泛运用。然而这种排除相对... 根据我国《合同法》的规定,意思表示存在效力瑕疵的合同不仅可撤销,还发生可变更的法律后果。受损方通过请求变更,得以在不破坏合同效力的基础上变更合同内容,得到更好的救济,因而在司法实践中变更权得到了广泛运用。然而这种排除相对人意思表示的救济方式无疑限制了相对人的缔约自由,从而对奉契约自由原则为圭臬的合同法理论造成冲击。那么此种非合意之变更正当性位于何处?本文欲从变更权背后,契约自由、公平原则与效率原则三者的价值冲突入手,分别探究不同情形下变更权的法理基础,并提出完善我国可变更、可撤销合同制度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变可撤销合同 意思表示 契约自由 公平原则 效率原则
下载PDF
民法自治中规范的强制性
2
作者 薛东刚 《消费导刊》 2007年第14期131-131,共1页
本文从民法规范的强制性着手,全面阐述民法规范强制性的内涵、存在的必要性及法律后果,从而更全面的认识和理解民法的本质属性。
关键词 强制性规范 无效 可撤销可变更 效力待定
下载PDF
行贿促成的合同效力认定探讨
3
作者 杜江南 《广东行政学院学报》 2017年第5期13-18,共6页
在司法实践中目前对行贿促成的合同效力认定莫衷一是。对于行贿促成的合同,从现有的法律规定很难直接将其认定为无效;基于"经济人"假设,其应当不是因行贿而利益受损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从贿赂治理、保护当事人利益角度也不... 在司法实践中目前对行贿促成的合同效力认定莫衷一是。对于行贿促成的合同,从现有的法律规定很难直接将其认定为无效;基于"经济人"假设,其应当不是因行贿而利益受损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从贿赂治理、保护当事人利益角度也不宜将其认定为有效;而将其认定为可变更可撤销,既符合法律对合同意思表示存在瑕疵时的处理方式,也充分尊重了合同当事人的意思自治,更促进了相关交易的稳定,是最现实、高效的处理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贿促成的合同 效力认定 可变可撤销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