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可撤销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于达海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第18期18-19,共2页
可撤销民事法律行为作为一个法律事物,其效力发挥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从法理上来看,可撤销民事法律行为由于缺少有效民事法律行为的部分要件,从而导致在效力上存在瑕疵,由此传递到司法实践中,还存在司法理念不足和执行... 可撤销民事法律行为作为一个法律事物,其效力发挥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从法理上来看,可撤销民事法律行为由于缺少有效民事法律行为的部分要件,从而导致在效力上存在瑕疵,由此传递到司法实践中,还存在司法理念不足和执行措施不到位,与无效民事法律行为、效力待定民事法律行为的区别上混淆,在认定重大误解、显失公平、乘人之危、欺诈胁迫等方面界限不清晰等问题。基于此,当前应该加强对可撤销民事法律行为的相关立法,力求在《民法典》统领下有所法律规制,同时要依法司法,用强有力的证据来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可撤销民事法律行为效力发挥时的效率和效益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撤销民事法律行为 法律效力 民事行为
下载PDF
论网络小额贷款中“诱导型”借款合同的效力认定
2
作者 梁樱子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84-93,共10页
我国金融监管规章明确规定“禁止诱导借款人过度负债”,但实践中仍充斥着大量“诱导型”借款合同。针对违反规章禁止性规范的合同效力问题,业界形成“有效说”“无效说”之分,但在界定“诱导型”借款合同时值得商榷。以法教义学方法分析... 我国金融监管规章明确规定“禁止诱导借款人过度负债”,但实践中仍充斥着大量“诱导型”借款合同。针对违反规章禁止性规范的合同效力问题,业界形成“有效说”“无效说”之分,但在界定“诱导型”借款合同时值得商榷。以法教义学方法分析,在“诱导型”借款合同中,网络小额贷款公司的“诱导”使借款人意思表示瑕疵,应适用可撤销民事法律行为理论,且符合“借款人缺乏判断能力”“借贷双方给付义务显著失衡”之要件,应以“显失公平”条款作为请求权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 合同效力 可撤销民事法律行为 显失公平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