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机器人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改善胫骨假体旋转对线的临床研究
1
作者 邵振帅 方源 +1 位作者 朱昊翔 吕成昱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5期1039-1045,共7页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比机器人辅助膝关节置换手术(Robotic Arm-Assisted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RATKA)患者与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患者术后胫骨假体旋转对线及临床疗效,得出机器人辅助全膝关节置换可以改...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比机器人辅助膝关节置换手术(Robotic Arm-Assisted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RATKA)患者与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患者术后胫骨假体旋转对线及临床疗效,得出机器人辅助全膝关节置换可以改善假体旋转对线及早期疗效。方法:2022年6月至2023年3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的骨关节炎患者,共113人,比较2组患者年龄、BMI、性别、术前、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的KSS评分、WOMAC评分、膝关节活动度、VAS评分等,并测量胫骨假体轴线分别相对于胫骨假体平台几何中心点至胫骨结节内侧缘点的连线、胫骨假体平台几何中心点至胫骨结节中内1/3点的连线、股骨假体轴线的夹角。结果:相对于股骨假体轴线,RATKA组患者的胫骨假体轴线平均内旋1.77˚ ± 0.69˚,TKA组的胫骨假体轴线平均内旋2.40˚ ± 1.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相对于胫骨结节中内侧线,RATKA组患者的胫骨假体轴线平均内旋4.64˚ ± 2.18˚,TKA组的胫骨假体轴线平均内旋5.91˚ ± 2.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RATKA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VAS评分较TKA组VAS评分更低,KSS评分较TKA组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与传统TKA相比,RATKA有助于精确胫骨假体旋转对线,机器人辅助TKA也明显提升了患者术后舒适度,机器人辅助TKA不仅仅为精准关节外科手术保驾护航,更是手术创伤的挽救者,对提升患者满意度、改善术后疗效等方面存在极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置换 机器人辅助 假体旋转对线 疗效
下载PDF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股骨假体旋转力线定位方法研究进展
2
作者 刘坤 刘元东 +1 位作者 樊宗庆 符东林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14-117,共4页
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股骨假体在股骨轴向位上的旋转力线直接影响膝关节的运动学状态,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定位股骨假体旋转有多种方法,但各有优势和不足。传统的测量截骨技术和间隙平衡技术仍为主要定位方法,兼顾多个骨性解剖标志以及测... 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股骨假体在股骨轴向位上的旋转力线直接影响膝关节的运动学状态,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定位股骨假体旋转有多种方法,但各有优势和不足。传统的测量截骨技术和间隙平衡技术仍为主要定位方法,兼顾多个骨性解剖标志以及测量截骨技术和间隙平衡技术联合定位成为新的定位理念,避免了单一定位方法的局限性。一些新技术如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机器人技术、3D打印技术等已开始应用但尚未普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置换 股骨假体 旋转力线
下载PDF
个体化股骨后髁旋转测量截骨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5
3
作者 田文明 耿登峰 +3 位作者 周恩昌 李邦国 刘默然 徐汝斌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3年第2期90-93,共4页
目的探讨个体化股骨后髁旋转测量截骨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全膝关节置换(TKA)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4月-2021年6月收治的行TKA术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120例,按照股骨远端旋转截骨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 目的探讨个体化股骨后髁旋转测量截骨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全膝关节置换(TKA)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4月-2021年6月收治的行TKA术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120例,按照股骨远端旋转截骨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股骨远端外旋3°截骨行TKA术,观察组依据术前所测量的后髁角(PCA)行个体化股骨后髁旋转测量截骨。比较2组截骨参数,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ROM)、膝关节协会评分(KSS)。结果观察组股骨假体旋转角、膝关节内翻角小于对照组,截骨板相对后髁线旋转角大于对照组(P<0.01)。术后3、6个月,2组VAS评分、KSS较术前均下降,ROM较术前升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术后膝前疼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行TKA术应用个体化股骨后髁旋转测量截骨,能有效改善截骨参数、膝关节活动度,缓解疼痛,促进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 膝关节置换 旋转截骨 后髁角 截骨参数 膝关节活动度
下载PDF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发生膝前痛的相关因素分析
4
作者 邹永敢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13期1555-1557,共3页
目的:重点分析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发生膝前痛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2020年9月周口骨科医院收治的42例膝关节炎患者资料,将完成TKA治疗后发生膝前痛的患者纳入发生组,收集同时间段内在医院完成TKA治疗后无膝前痛的4... 目的:重点分析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发生膝前痛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2020年9月周口骨科医院收治的42例膝关节炎患者资料,将完成TKA治疗后发生膝前痛的患者纳入发生组,收集同时间段内在医院完成TKA治疗后无膝前痛的42例患者资料纳入未发生组。查阅并记录患者基线资料,将可能的影响因素纳入并进行比较,分析可能导致TKA后发生膝前痛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生组术中使用止血带时间、假体旋转不良占比、髌下脂肪垫过多切除占比较未发生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78,χ^(2)=6.604、6.039,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中使用止血带时间长、假体旋转不良、髌下脂肪垫过多切除是TKA后发生膝前痛的危险因素(OR=1.438、3.511、3.100,P<0.05)。结论:TKA后发生膝前痛与术中使用止血带时间长、假体旋转不良、髌下脂肪垫过多切除等因素有关,应引起临床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置换 膝前痛 止血带 髌下脂肪垫 假体旋转
下载PDF
内翻膝全膝关节置换过程中两种胫骨假体旋转定位方式的比较
5
作者 黄晖达 黄永明 +3 位作者 周俊德 刘文渤 林跃玮 苏海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2038-2043,共6页
背景:Akagi线和试模复位技术(ROM)是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进行胫骨假体旋转定位的常用方法,但对此两种定位方法之间的差异性大小及来源仍缺乏相关研究。目的:比较内翻膝全膝关节置换术中Akagi线和ROM技术定位的差异,并探讨此差异产生的原因... 背景:Akagi线和试模复位技术(ROM)是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进行胫骨假体旋转定位的常用方法,但对此两种定位方法之间的差异性大小及来源仍缺乏相关研究。目的:比较内翻膝全膝关节置换术中Akagi线和ROM技术定位的差异,并探讨此差异产生的原因。方法:纳入2021年7-12月在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医院骨科行全膝关节置换且术前伴内翻畸形的70例患者,所有手术均应用后稳定型假体。术前通过X射线片测量股胫角、股骨远端外侧角、胫骨近端内侧角、胫骨股骨关节线夹角,并计算其与正常值的差异;术中测量Akagi线和ROM技术定位的差异角度α;通过相关性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对术前测得的各角度和α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与结论:①术前Δ机械股胫角为(10.90±4.82)°,Δ解剖股胫角为(10.81±4.34)°,Δ机械股骨远端外侧角为(-3.26±2.68)°,Δ解剖股骨远端外侧角为(-3.00±2.30)°,Δ机械胫骨近端内侧角为(2.39±3.05)°,Δ解剖胫骨近端内侧角为(2.98±3.31)°,Δ胫骨股骨关节线夹角为(4.71±2.52)°;术中测得的角度α为(2.39±2.50)°;②术中53例选择Akagi线、13例选择ROM技术进行旋转定位;③统计学分析结果提示,Δ机械胫骨近端内侧角、Δ解剖胫骨近端内侧角显著正向影响α角(P<0.01),回归方程分别为α=0.658+0.432×Δ机械胫骨近端内侧角;α=0.013+0.346×Δ解剖胫骨近端内侧角;④结果提示内翻膝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使用Akagi线和ROM技术进行旋转定位是存在一定差异的,且此差异(α)与胫骨近端内翻畸形程度大小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置换 内翻畸形 胫骨假体 旋转定位 Akagi线 ROM技术
下载PDF
机器人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对股骨旋转对线及早期疗效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思佳 赵磊 李格格 《机器人外科学杂志(中英文)》 2023年第6期593-596,共4页
机器人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手术方式,旨在提高手术精度和安全性,改善手术效果。本文介绍了机器人辅助手术在骨科的发展现状及应用优势,阐述应用机器人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的重要意义,并总结了机器人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 机器人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手术方式,旨在提高手术精度和安全性,改善手术效果。本文介绍了机器人辅助手术在骨科的发展现状及应用优势,阐述应用机器人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的重要意义,并总结了机器人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在改善股骨旋转对线及早期疗效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辅助手术 骨科 膝关节置换 股骨旋转对线
下载PDF
旋转平台假体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7
作者 温振涛 温存宁 +1 位作者 张莉 方庆山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8期53-55,共3页
观察分析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旋转平台假体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8月-2022年7月收诊、需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57例患者,均予以旋转平台假体进行手术,对比手术前后的膝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①57例术后切口均为一期愈合,未发生严重并... 观察分析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旋转平台假体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8月-2022年7月收诊、需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57例患者,均予以旋转平台假体进行手术,对比手术前后的膝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①57例术后切口均为一期愈合,未发生严重并发症,6个月随访显示未见脱位等不良预后;②HSS评分显示,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患者的功能、肌力、活动度、疼痛、稳定与屈曲异常评分结果均有明显改善,t=25.920,35.074,30.772,4.393,26.792,19.662,P<0.05;③治疗后患者的膝关节屈曲活动度、伸直活动度以及SF-36评分为(113.83±4.57)°、(2.18±0.73)°、(81.33±6.51)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t =24.123,60.749,12.214,P<0.05。结论 临床上在开展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时,应用旋转平台假体有利于膝关节功能改善和痛感缓解,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平台假体 膝关节置换 应用效果
下载PDF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使用手术机器人辅助定位及截骨后股骨旋转对线改善情况研究
8
作者 孟郑鑫 石秋玲 +2 位作者 祁超 仲爽 郭东辉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0期91-94,共4页
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使用手术机器人辅助定位及截骨后,股骨旋转对象改善情况及早期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本院100例终末期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传统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与观察组(手术机器人辅助人工全膝关... 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使用手术机器人辅助定位及截骨后,股骨旋转对象改善情况及早期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本院100例终末期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传统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与观察组(手术机器人辅助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除KSS-F、KSS-K、LDFA、HKA、MPTA、并发症发生率外,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PCA、WOMAC评分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 手术机器人辅助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有助于患者膝关节功能、股骨旋转对线等改善,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采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膝关节置换 手术机器人 旋转对线 下肢力线
下载PDF
可旋转铰链式膝关节置换的初步报告 被引量:12
9
作者 李佩佳 赵汉平 +2 位作者 刘明 罗永忠 宁志杰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2期1537-1539,共3页
目的:探讨可旋转铰链式膝关节假体的应用。方法:自1997年6月~2002年5月,采用可旋转铰链式膝关节对12例16膝进行了置换,所有病例均进行了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5年,平均随访时间2.4年。采用HSS(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评分标准对... 目的:探讨可旋转铰链式膝关节假体的应用。方法:自1997年6月~2002年5月,采用可旋转铰链式膝关节对12例16膝进行了置换,所有病例均进行了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5年,平均随访时间2.4年。采用HSS(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评分标准对手术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总优良率93.75%。结论:可旋转铰链式膝关节疗效肯定,远期疗效需进一步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人工膝关节 可旋转铰链膝关节 关节置换
下载PDF
高屈曲旋转平台型假体全膝关节置换的近期随访:膝关节活动度及功能评价 被引量:11
10
作者 吴广鹏 徐耀增 +4 位作者 朱永生 朱锋 邵洪国 李荣群 周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2011-2016,共6页
背景: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技术在临床上已经成熟。LPS-Flex Mobile Bearing System(Zimmer,USA)人工膝假体为旋转平台高屈曲型膝关节假体,由于国内临床应用时间较短,该假体的临床应用优越性目前尚未见报道。目的:探讨应用LPS-Flex Mobile B... 背景: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技术在临床上已经成熟。LPS-Flex Mobile Bearing System(Zimmer,USA)人工膝假体为旋转平台高屈曲型膝关节假体,由于国内临床应用时间较短,该假体的临床应用优越性目前尚未见报道。目的:探讨应用LPS-Flex Mobile Bearing System人工膝假体(Zimmer,USA)行全膝关节置换的近期疗效,以置换后膝关节活动度及功能评价人工假体与宿主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4年3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以Zimmer LPS-Flex Mobile Bearing System人工膝假体(高屈曲旋转平台型膝关节假体)行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37例(42膝),男9例(10膝),女28例(32膝);年龄47-78岁,平均63.7岁。采用骨水泥固定,不进行髌骨置换。观察置换后并发症,比较置换前、置换后膝关节活动度,并根据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评估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与结论:共34例(38膝)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8个月。膝关节活动度从置换前平均88.5°改善到置换后平均124.2°;置换前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平均为52.5分,置换后平均为91.1分,均有显著提高(P<0.01)。根据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系统评定疗效:优20例,良16例,中2例,优良率达95%。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低。提示高屈曲旋转平台型假体人工全膝关节置换的近期临床效果满意,该假体在设计上更具优势,更加接近膝关节生理结构,但长期效果还需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物 人工假体 膝关节置换 高屈曲 旋转平台 膝关节假体 随访 关节活动度 关节功能 假体设计
下载PDF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胫骨假体旋转对线新技术 被引量:9
11
作者 肖瑜 张福江 +1 位作者 于建华 阚世廉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6-28,共3页
目的比较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确定胫骨假体旋转对线的参照方法,以提高手术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方法2006年5月-2007年4月,对60例膝内翻患者行旋转平台全膝人工关节置换,其中男27例,女33例;年龄55~78岁。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术中胫骨... 目的比较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确定胫骨假体旋转对线的参照方法,以提高手术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方法2006年5月-2007年4月,对60例膝内翻患者行旋转平台全膝人工关节置换,其中男27例,女33例;年龄55~78岁。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术中胫骨假体定位方法:A组采用胫骨结节中内1/3线作为解剖标志;B组膝内翻0~9°患者采用胫骨结节内侧缘作为解剖标志,10~19°患者以胫骨结节内侧缘至胫骨结节中内1/3线区间的中线为准,≥20°的患者以胫骨结节中内1/3线为准。测量术后两组聚乙烯半月板垫片的旋转角度。结果术后聚乙烯半月板垫片旋转角度测量,A组内旋(5.6±2.8)°,其中膝内翻0~9°患者为(8.4±3.8)°,10~19°患者为(3.5±2.7)°,≥20°患者为(0±2.4)°;B组内旋(0±1.9)°,其中膝内翻0~9°患者为(0±2.1)°,10~19°患者为(0±2.0)°,≥20°患者为(0±1.7)°。A组组内比较及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骨结节内侧缘至中内1/3线是较理想的胫骨假体旋转定位区间,线性的定位应根据患者膝关节内外翻畸形程度而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置换 胫骨假体 旋转对线
下载PDF
膝关节极重度屈曲畸形患者行旋转铰链式全膝关节置换术近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2
作者 舒云均 李宣明 +1 位作者 王成贵 蒋万忠 《海南医学》 CAS 2017年第20期3309-3311,共3页
目的观察膝关节极重度屈曲畸形患者行旋转铰链式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近期疗效。方法雅安市中医医院骨科2011年1~12月收治了24例(29膝)膝关节极重度屈曲畸形患者,均行旋转铰链式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3个月、6个月门诊随访后,每年门诊随访1... 目的观察膝关节极重度屈曲畸形患者行旋转铰链式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近期疗效。方法雅安市中医医院骨科2011年1~12月收治了24例(29膝)膝关节极重度屈曲畸形患者,均行旋转铰链式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3个月、6个月门诊随访后,每年门诊随访1次至2017年1月,末次随访评价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88.7±13.1)min,术中平均失血量为(226.7±32.9)m L;所有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膝关节X线片显示假体无松动、无下沉,髌骨轨迹、假体位置均良好,连续观测假体周围无进行性透亮线出现。随访至2017年1月,失访2例,22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54.8个月,膝关节HSS评分中疼痛、功能、活动度、屈曲畸形、稳定性和总分均明显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力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例患者发生血供障碍,并发症发生率为4.17%,随访期间无一例发生感染和假体松动。结论膝关节极重度屈曲畸形患者行旋转铰链式全膝关节置换术操作简单,近期疗效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屈曲畸形 可旋转铰链膝关节假体 膝关节置换 近期疗效
下载PDF
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假体旋转力线不良与髌股关节并发症 被引量:6
13
作者 罗吉伟 余存泰 +1 位作者 覃健 徐达传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17-219,共3页
目的应用CT技术测量股骨假体和胫骨假体旋转角度,探讨假体旋转性和髌股关节并发症之间的关系。方法以股骨上髁轴和胫骨结节为参考点,对股骨假体和胫骨假体的旋转性进行测量,并比较了20例功能良好膝关节和30例产生髌股关节并发症的膝关... 目的应用CT技术测量股骨假体和胫骨假体旋转角度,探讨假体旋转性和髌股关节并发症之间的关系。方法以股骨上髁轴和胫骨结节为参考点,对股骨假体和胫骨假体的旋转性进行测量,并比较了20例功能良好膝关节和30例产生髌股关节并发症的膝关节的假体旋转性。结果髌股关节并发症组的假体(股骨+胫骨)存在过度内旋,其内旋度数和值与髌股关节并发症的严重程度成正相关。轻度假体内旋(和值1°~4°)导致髌骨倾斜和轨迹外移;中度假体内旋(和值3°~8°)导致髌骨半脱位;重度假体内旋(和值7°~17°)导致早期的髌骨脱位和晚期的髌骨置换失败。功能良好组的假体旋转度和值为10°~0°外旋。结论在轴向力线正常时,假体的内旋放置可能是导致髌股关节并发症的主要原因;利用 CT扫描图像,行假体旋转度测量可用于术中以指导手术,术后也可以作为是否需要翻修的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置换 旋转不良 髌股关节并发症
下载PDF
旋转平台和固定平台假体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效果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3
14
作者 罗世兴 赵劲民 +3 位作者 苏伟 沙轲 韦庆军 李晓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2281-2284,共4页
背景:目前学术界对旋转假体是否优于固定假体仍有争议。许多研究者认为旋转平台型假体优于固定平台型假体,但也有很多研究者认为两者疗效没有明显差异。目的:比较全膝关节置换中应用旋转或固定平台型假体的临床结果,评价两类假体的疗效... 背景:目前学术界对旋转假体是否优于固定假体仍有争议。许多研究者认为旋转平台型假体优于固定平台型假体,但也有很多研究者认为两者疗效没有明显差异。目的:比较全膝关节置换中应用旋转或固定平台型假体的临床结果,评价两类假体的疗效差异。方法:检索Medline(1966-01/2009-11)、Embase(1980-01/2009-11)、Cochrane library(2009-11)、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1990-01/2009-11)及相关参考文献,收集比较旋转和固定型假体全膝关节置换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Cochrane的随机方法学评价文献质量,应用RevMan5.0.18进行Meta分析。结果与结论:纳入11个随机对照试验,共1427膝,旋转组694膝,固定组723膝。纳入研究的方法学偏倚均较低。术后疗效均较术前明显提高,组间比较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膝关节评分、关节活动度及假体脱位率、翻修率均未发现明显的统计学差异。4例假体脱位均发生在旋转组,脱位率约为1.8%(4/217)。结果显示,目前证据未能证明旋转平台假体优于固定平台假体,需要开展更多高质量的对照试验加以证实,但无论选择何种假体均有可能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置换 旋转平台 固定平台 系统评价 医学植入物 膝关节假体
下载PDF
旋转铰链式膝关节假体置换治疗复杂膝关节疾病 被引量:5
15
作者 沈奕 宋德业 王万春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5期6931-6934,共4页
目的:观察旋转铰链式膝关节假体置换在治疗复杂膝关节疾病中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选择2003-06/2008-05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骨科收治的膝关节疾病患者18例(20膝,左侧11膝,右侧9膝),男11例,女7例,年龄34-66岁,平均58.7岁。原发疾病为... 目的:观察旋转铰链式膝关节假体置换在治疗复杂膝关节疾病中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选择2003-06/2008-05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骨科收治的膝关节疾病患者18例(20膝,左侧11膝,右侧9膝),男11例,女7例,年龄34-66岁,平均58.7岁。原发疾病为类风湿性关节炎8例,骨性关节炎1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及骨性关节炎均合并膝关节20°-30°内外翻畸形,或25°-40°固定性屈曲畸形,其中2例双膝置换。置换前X射线测量内外翻角度,采用AORI对骨缺损进行分型。全部患者采用可旋转铰链稳定型假体进行膝关节置换,均为初次置换。采用HSS评分标准对置换疗效进行评价。结果:18例患者膝关节置换均顺利完成,每膝置换时间95-147min,平均129min。全部病例均获得了随访,随访时间11个月-6年,平均随访4.2年。置换后所有病例膝关节疼痛消失或基本消失,内外翻和屈曲挛缩畸形均纠正,关节活动范围达100°-136°,所有患者均能不扶拐独立行走。置换后未出现浅部或深部感染,无假体下沉、移位及骨折骨吸收发生。膝关节HSS评分置换前平均42分(25-56分),置换后86分(78-95分),优11例,良6例,一般1例,优良率94%。结论:对于膝关节严重内外翻或屈曲挛缩畸形患者,行旋转铰链膝关节置换早期效果满意,可以解除膝关节疼痛,矫正畸形,改善关节功能及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铰链膝关节假体 关节置换 限制性 软组织平衡
下载PDF
CT扫描确定全膝关节置换股骨假体旋转力线的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孙振辉 刘军 +5 位作者 张宇 孙云波 曹建刚 王磊 田孟强 王沛 《临床骨科杂志》 2009年第5期501-503,共3页
目的探讨术前CT扫描对全膝关节置换(TKA)中股骨假体旋转力线精确确定的作用。方法将200例(252膝)TK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①经验组(64例):TKA术中根据术者触摸外科股骨上髁轴线联合Whi-teside线联合确定股骨假体外旋角度;②CT扫描组(136例)... 目的探讨术前CT扫描对全膝关节置换(TKA)中股骨假体旋转力线精确确定的作用。方法将200例(252膝)TK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①经验组(64例):TKA术中根据术者触摸外科股骨上髁轴线联合Whi-teside线联合确定股骨假体外旋角度;②CT扫描组(136例):术前CT扫描确定股骨后髁角,术中采用可调外旋定位器复制CT确定的外旋角度,其余TKA手术操作相同。两组术后均行CT扫描确定股骨假体旋转不良角度并对其绝对值进行比较。结果经验组TKA术后股骨假体旋转不良角度为2.8°±0.14°,CT扫描组为1.2°±0.0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8,P<0.01)。经验组股骨假体旋转不良率为32.1%,CT扫描组为18.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47,P<0.01)。结论术前CT扫描确定股骨远端后髁角可以有效提高TKA手术股骨假体旋转力线,方法简单、有效、重复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置换 股骨假体 旋转力线
下载PDF
全膝关节置换术股骨及胫骨假体旋转定位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7
作者 戚盈杰 胡月正 +2 位作者 吴剑彬 赵敬凯 温宏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11年第4期221-223,共3页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股骨假体与胫骨假体的旋转力线至关重要,旋转力线不良影响手术效果。该文就股骨假体旋转定位参照轴中股骨上髁轴、股骨后髁线、股骨髁间前后轴、屈曲间隙平衡技术,以及胫骨假体旋转定位参照轴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膝关节置换 股骨假体 胫骨假体 旋转力线
下载PDF
旋转铰链型膝关节假体置换治疗膝部恶性肿瘤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弛 姚振均 陈峥嵘 《复旦学报(医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94-396,399,共4页
目的 了解旋转铰链型膝关节假体置换治疗膝部恶性肿瘤的近期疗效。方法 胫骨近端或股骨远端恶性骨肿瘤广泛切除后,采用铰链型膝关节假体置换重建,同时辅以化疗。结果 10例患者平均随访17个月,无远处转移迹象,1例局部复发。MSTS功能评分... 目的 了解旋转铰链型膝关节假体置换治疗膝部恶性肿瘤的近期疗效。方法 胫骨近端或股骨远端恶性骨肿瘤广泛切除后,采用铰链型膝关节假体置换重建,同时辅以化疗。结果 10例患者平均随访17个月,无远处转移迹象,1例局部复发。MSTS功能评分提示所有患者各项评估都在3.5分以上,表明术后近期效果满意。结论 旋转铰链型膝关节假体置换是治疗膝部恶性肿瘤的有效方法,具有关节功能早期恢复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部恶性肿瘤 骨肿瘤 旋转铰链膝关节假体置换 治疗 疗效
下载PDF
可旋转铰链膝关节置换术的初步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黎明 桂鉴超 +1 位作者 宋华荣 黄河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605-607,共3页
目的 探讨可旋转铰链膝关节置换术的初步临床应用结果。方法  12例患者接受可旋转铰链膝关节置换术。其中 ,类风湿性关节炎 7例 ,强直性脊柱炎 2例 ,膝关节结核、骨性关节炎、膝关节感染各 1例。术前膝关节处于伸直位骨性强直畸形 5... 目的 探讨可旋转铰链膝关节置换术的初步临床应用结果。方法  12例患者接受可旋转铰链膝关节置换术。其中 ,类风湿性关节炎 7例 ,强直性脊柱炎 2例 ,膝关节结核、骨性关节炎、膝关节感染各 1例。术前膝关节处于伸直位骨性强直畸形 5例 ,屈曲位挛缩畸形 6例。结果 伸直位强直病例 ,术中最大屈膝达到 4 5°~ 80°,但 1例发生髌腱胫骨止点处撕裂。屈曲位挛缩病例 ,均在术中达到膝关节完全伸直。术后随访时间平均 18 3个月 (6~ 2 7个月 ) ,膝关节平均屈曲活动度为83 5°(6 0°~ 135°) ,无伸直受限者。HSS评分平均为 81 5分 (72~ 89分 ) ,比术前提高了 4 8 1分。结论 可旋转铰链膝的设计基本符合膝关节的正常生理 ,近期随访效果优良。可旋转铰链膝主要适用于内、外侧副韧带已损坏 ,或关节内结构严重破坏 ,内外翻畸形大于 2 5° ,或有膝关节屈曲挛缩、伸直位强直的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旋转铰链 膝关节置换 人工关节 膝关节畸形 关节
下载PDF
高屈曲后稳定型旋转平台假体和标准假体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早期疗效比较 被引量:8
20
作者 吴浩 孟志超 +6 位作者 曹永平 杨昕 刘恒 王瑞 崔云鹏 潘利平 周星彤 《实用骨科杂志》 2016年第8期673-677,共5页
目的比较旋转平台高屈曲假体(Depuy,RPF)与旋转平台标准假体(Depuy,RP)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后早期临床效果的差异。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因膝关节骨关节病行全膝关节置... 目的比较旋转平台高屈曲假体(Depuy,RPF)与旋转平台标准假体(Depuy,RP)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后早期临床效果的差异。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因膝关节骨关节病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并使用RP或RPF假体的患者进行随访。比较使用两种假体的患者术后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美国特种外科医院(the hospital special surgery,HSS)评分、主动高屈曲动作的能力和髌骨摩擦音的发生率;影像学检查测量术后髌骨倾斜角及Insall-Salvati比值。结果共计随访患者48例(55膝),其中使用RP假体15例(18膝),RPF假体33例(37膝),平均随访时间18.7个月(7~31个月)。术后膝关节ROM:RP组(124.17±12.04)°,RPF组(121.41±14.06)°;HSS评分:RP组(94.00±4.61)分,RPF组(92.59±4.44)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能够完成蹲起等高屈曲动作的比率:RP组44.4%,RPF组37.8%(P=0.64);髌骨摩擦音发生率:RP组5.56%,RPF组16.22%(P=0.27),两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影像学结果显示,术后RPF组InsallSalvati比值(1.022±0.087)显著低于RP组(1.077±0.082),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3);术后两组间髌骨倾斜角RPF组(3.70±1.72)°,RP组(3.67±1.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6)。结论在TKA术中使用RP及RPF假体的患者,术后短期随访膝关节疼痛及功能均有显著改善。高屈曲旋转平台假体相对于标准假体并未显现出在术后关节最大屈曲度、HSS评分和高屈曲活动能力方面的显著优势。同时,高屈曲假体组术后髌骨摩擦音发生率有高于标准假体组的趋势,但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置换 旋转平台 高屈曲假体 标准假体 髌骨摩擦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