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隐变量理论”是特设性假说吗——兼论“可检验性”标准
1
作者 张卫 马晓天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26-32,共7页
从EPR佯谬理论的提出到贝尔不等式的实验检验,“隐变量理论”实现了从形而上学之争到可检验的科学理论的转变。“隐变量理论”的历史嬗变表明,假说的“可检验性”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历史条件的改变而发生变化。这意味着把“可检验性... 从EPR佯谬理论的提出到贝尔不等式的实验检验,“隐变量理论”实现了从形而上学之争到可检验的科学理论的转变。“隐变量理论”的历史嬗变表明,假说的“可检验性”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历史条件的改变而发生变化。这意味着把“可检验性”当成一个纯粹的分析性概念是有问题的,“可检验性”也是一个兼具分析性和综合性的范畴。为了使“可检验性”标准能够更好地解释真实的科学历史,需要摆脱传统的分析性理解,以一种历史的眼光重新理解“可检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检验性 隐变量理论 形而上学
下载PDF
功能性规律的逻辑解读及可检验性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郭垒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29-33,共5页
对于功能性规律陈述的形式特征,可以给出三种方式的逻辑解读及可检验性分析,由此与具有"如果……则"形式的因果性陈述相联系,从而可以得出结论:没有理由把因果性规律与功能性规律的根本区别根植于时间正向的因果性关系和时间... 对于功能性规律陈述的形式特征,可以给出三种方式的逻辑解读及可检验性分析,由此与具有"如果……则"形式的因果性陈述相联系,从而可以得出结论:没有理由把因果性规律与功能性规律的根本区别根植于时间正向的因果性关系和时间逆向的因果性关系的语义区别上,两类规律陈述的区别实际上与条件句中的前件子句与后件子句之间的充分性关系相联系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规律 可检验性 逻辑分析 科学哲学 案例分析
下载PDF
可检验性与重复性危机:科学知识是绝对真理吗? 被引量:2
3
作者 刘永谋 《民主与科学》 2022年第3期25-30,共6页
科学知识并非准确无误的绝对真理,科学知识的标准也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并不能得到某种简单的、一劳永逸的回答。虽然如此,自然科学知识仍然是目前人类所获知的形式上最严密的知识。
关键词 自然科学知识 可检验性 绝对真理 重复性 准确无误
下载PDF
主体间可检验性·批判的可靠性·符合事实性——论波普尔科学哲学中“客观性”概念的三重涵义
4
作者 牛文君 《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51-55,共5页
“客观性”概念在波普尔批判理性主义的科学哲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其理论的不同层面具有不同的涵义。在本体论层面,“客观性”是指世界3的主体间可检验性;在认识论层面,是指真理的符合事实性;在方法论层面,是指猜想-反驳理性批判方法的... “客观性”概念在波普尔批判理性主义的科学哲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其理论的不同层面具有不同的涵义。在本体论层面,“客观性”是指世界3的主体间可检验性;在认识论层面,是指真理的符合事实性;在方法论层面,是指猜想-反驳理性批判方法的可靠性。同时,这些不同层面的涵义又是相互贯通的。在波普尔看来,客观知识本质上是猜测性的,因而在认识论上主张逼真性真理观,与此相应在方法论上坚持证伪主义,“客观性”概念使这三个层面联系成一个有机的理论整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观性 主体间可检验性 猜想-反驳 真理
下载PDF
科学假说的可检验性及其表现形式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正风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21-25,共5页
科学假说必须是可检验的,这是科学假说必备的一个条件。但什么是科学假说的可检验性?它又有哪些表现形式?对这些问题,国内学术界尚未能做出细致的探讨,西方科学哲学虽然对此做了较深入的分析,但由于他们往往忽视认识发展的历史性和辩证... 科学假说必须是可检验的,这是科学假说必备的一个条件。但什么是科学假说的可检验性?它又有哪些表现形式?对这些问题,国内学术界尚未能做出细致的探讨,西方科学哲学虽然对此做了较深入的分析,但由于他们往往忽视认识发展的历史性和辩证性,所以他们形成的一些结论具有一定的片面性,有些甚至是错误的。本文试图就这两方面问题略述己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假说 可检验性 可证伪性 可证实性 表现形式 波普尔 周年视差 恒星 普遍性 命题系统
下载PDF
第七专题 裂纹的可检验性 被引量:1
6
作者 郑世才 李衍 屠耀元 《无损检测》 北大核心 1992年第7期203-206,共4页
本专题的中心议题是裂纹的可检验性,着重介绍射线照相关于裂纹检验方面研究的基本情况。所谓裂纹的可检验性,是指在一定的射线照相技术条件下,在射线照片上裂纹影象的可识别性,或说裂纹是否能被检验出来。
关键词 放射照相 裂纹 可检验性
下载PDF
可检验性与整体论
7
作者 胡新和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1996年第1期28-31,共4页
可检验性与整体论——理论整体论的重建胡新和逻辑经验主义是近代科学哲学史上最为完整严谨、影响最大的一个理论体系和学派。它所奠定的学术传统,影响了整整一代科学哲学家,并且至今仍是我们理论背景构成中的重要部分。在逻辑经验主... 可检验性与整体论——理论整体论的重建胡新和逻辑经验主义是近代科学哲学史上最为完整严谨、影响最大的一个理论体系和学派。它所奠定的学术传统,影响了整整一代科学哲学家,并且至今仍是我们理论背景构成中的重要部分。在逻辑经验主义的源起和发展中,曾受到过两种思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检验性原则 整体论 逻辑经验主义 理论体系 经验证据 经验论 爱因斯坦 经验检验 知识整体论 科学哲学家
下载PDF
理论的历史性和可检验性
8
作者 王思隽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9-17,共9页
现代西方科学哲学在逻辑经验主义之后的发展趋向,是片面强调理论发展的革命性而否定理论发展的累积性,主张理论的不可比性而否定理论的可比性,片面突出理论的系列性而否定理论的单一性,因而从不同的角度和在不同的程度上否定了理论的可... 现代西方科学哲学在逻辑经验主义之后的发展趋向,是片面强调理论发展的革命性而否定理论发展的累积性,主张理论的不可比性而否定理论的可比性,片面突出理论的系列性而否定理论的单一性,因而从不同的角度和在不同的程度上否定了理论的可检验性。否定理论可检验性,必然导致否定理论的真理性及其证明标准的严重后果,并由此陷入相对主义、主观主义的困境。因此,正确理解理论的革命性、可比性和系列性同理论可检验性的关系,为进一步确立理论可检验性所必需,亦有助于批判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的哲学主张及其部分理论根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理论 历史性 可检验性
全文增补中
论法的确定性与公正的可检验性 被引量:15
9
作者 白建军 《中国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51-61,共11页
对法的确定性问题素有肯定与怀疑两说。本文从刑法实证研究的角度,基于几千个最高法院示范性案例的分析发现:用法庭认定的规范性事实只能预测大约48.8%的量刑结果;理论归纳后的法律理由与法律结果之间的关系又呈现出某种确定性;不同法... 对法的确定性问题素有肯定与怀疑两说。本文从刑法实证研究的角度,基于几千个最高法院示范性案例的分析发现:用法庭认定的规范性事实只能预测大约48.8%的量刑结果;理论归纳后的法律理由与法律结果之间的关系又呈现出某种确定性;不同法律事实对刑罚轻重有程度不同的解释力。在此基础上,本文导出了公正的可检验性命题,并阐述了公正的检验标准以及审判质量管理的实践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的确定性 公正的可检验性 示范性案例
原文传递
公开研究数据,保障学术研究的可检验性和可重复性 被引量:6
10
作者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编辑部 张晓林 彭希珺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CSSCI 2015年第11期1-3,共3页
学术研究成果必须通过可靠的证据来证明其科学性、可靠性,来支持研究结果的重复验证。但是,许多研究依赖大量、复杂的数据收集、处理、分析、表达,同行评议专家和读者需要了解支撑研究结论的关键数据及其收集、处理、分析和表达过程... 学术研究成果必须通过可靠的证据来证明其科学性、可靠性,来支持研究结果的重复验证。但是,许多研究依赖大量、复杂的数据收集、处理、分析、表达,同行评议专家和读者需要了解支撑研究结论的关键数据及其收集、处理、分析和表达过程,否则无法对研究结论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做出判断,无法可靠进行重复验证。所以,英国皇家学会明确提出,要保证科学知识本身的可检验、可重复和可利用,就必须从源头起打破数据鸿沟,保证科学数据的可获得、可理解、可评估和可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研究成果 可检验性 可重复性 公开 保障 英国皇家学会 数据收集 读者需要
原文传递
关于科学理论的检验
11
作者 邱仁宗 《自然辩证法通讯》 1981年第3期11-15,共5页
当一个科学工作者在确定了研究题目以后,第一步工作是尽可能全面地收集有关文献,详细地占有材料,其中最重要的是收集、考察、检查为解决这个问题所提出的已知的假说和理论(解决办法、解决方案)。一般说来,在科学工作者面前有许多可供选... 当一个科学工作者在确定了研究题目以后,第一步工作是尽可能全面地收集有关文献,详细地占有材料,其中最重要的是收集、考察、检查为解决这个问题所提出的已知的假说和理论(解决办法、解决方案)。一般说来,在科学工作者面前有许多可供选择的假说或理论,象库恩所说在常规科学时期只有一种规范这种情况并不多见。对这些可供选择的假说或理论我们要进行评价,从中选择最优者作为我们工作的基础,对于假说、理论的评价可分两步:第一步是实践检验前的评价,第二步是实践检验的评价,当然第二步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因斯坦理论 科学理论 假说 科学工作者 新理论 实践检验 全称陈述 预见力 可检验性 初始条件
下载PDF
假说的作用及其检验
12
作者 刘永利 张运法 《今日科苑》 2010年第8期356-356,共1页
假说是对未知的自然现象及其规律性的一种科学的推测,假说是建立和发展科学理论的桥梁,几乎所有的科学理论,在其探索和完全确立的过程中,都要先经过假说阶段,通过科学假说而达到真理。不同假说的"争鸣"有利于学术繁荣,假说是... 假说是对未知的自然现象及其规律性的一种科学的推测,假说是建立和发展科学理论的桥梁,几乎所有的科学理论,在其探索和完全确立的过程中,都要先经过假说阶段,通过科学假说而达到真理。不同假说的"争鸣"有利于学术繁荣,假说是科学性和猜测性或假定性的辩证统一,实践是检验假说真理性的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说 作用 可检验性 证实 证伪
下载PDF
试论历史认识的检验问题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振宏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4期1-8,共8页
辩确唯物主义认识论有一个基本的观点,即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历史认识也有一个真理性的判断问题,也应该接受实践的检验。但是,历史认识的检验,则具有很大的特殊性。因为,历史认识反映的是历史实践中的问题,而今天人们的社会实践... 辩确唯物主义认识论有一个基本的观点,即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历史认识也有一个真理性的判断问题,也应该接受实践的检验。但是,历史认识的检验,则具有很大的特殊性。因为,历史认识反映的是历史实践中的问题,而今天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已较过去有了很大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历史现象不再重复,史家的认识无法与之直接对验。在历史认识检验问题的讨论中,摒弃实践的检验是错误的,而完全套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行不通的。应该对历史认识检验问题作出具体分析,进行单独的探讨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认识 检验问题 历史客体 历史现象 可检验性 村社 井田制 历史学家 史家 农奴
下载PDF
科学知识社会学相对主义知识观批判 被引量:5
14
作者 孙思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6-52,111,共8页
“强纲领”是埃丁堡科学知识社会学学派(简称SSK)提出的研究知识社会成因的社会学形而上学理论。巴里·巴恩斯和大卫·布鲁尔是这个学派的理论家。他们把自己的纲领定位在“相对主义知识观”上,其批判的矛头直指科学哲学研究中... “强纲领”是埃丁堡科学知识社会学学派(简称SSK)提出的研究知识社会成因的社会学形而上学理论。巴里·巴恩斯和大卫·布鲁尔是这个学派的理论家。他们把自己的纲领定位在“相对主义知识观”上,其批判的矛头直指科学哲学研究中的理性主义。在2 0世纪曾经占统治地位的科学哲学理性主义知识观受到挑战后,如何评价科学知识社会学的相对主义知识观?本文试图通过分析批判SSK相对主义知识观的几个主要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念的真值 可检验性标准 逻辑合理性 相对主义
下载PDF
证实抑或证伪?——经验科学证实的困难与证伪的局限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磊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148-153,共6页
经验科学借助于归纳的逻辑从单称陈述推理全称陈述的真理性,是不可靠的;同样也无法从一个特称陈述为真,证伪一个全称陈述。事实上,经验科学不可能产生对理论的最终证实或否证。科学陈述的客观性在于它们能被主体间相互检验,其科学性是... 经验科学借助于归纳的逻辑从单称陈述推理全称陈述的真理性,是不可靠的;同样也无法从一个特称陈述为真,证伪一个全称陈述。事实上,经验科学不可能产生对理论的最终证实或否证。科学陈述的客观性在于它们能被主体间相互检验,其科学性是命题的可检验性即经验的科学的系统必须有可能被经验反驳。证明一个理论是科学的,在于表明这个理论是可错的,它接受被否弃。科学的规则不保护科学中的任何陈述不被证伪,使科学是并永远保持是一个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验科学 证实与证伪 可检验性
下载PDF
试论中医的实证问题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力红 吴彤 《中国医药学报》 CSCD 2003年第6期362-365,共4页
中医的继承与发展关系到许多方面的因素,而这些因素最终带来的结果会是什么,却与对中医的基本认识密切相关.
关键词 中医 实证 热证 寒证 可重复性 可检验性
下载PDF
高职院校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改革探析——以汕头职业技术学院语文教育专业为对象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小华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128-133,共6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改革已取得一定的成绩。就研究而言,多数针对本科院校,侧重教改大方向把握,普遍为教改背景、原因、意义等理论阐述,可行性的教改过程展示少。本文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作业标准和评价方式等方面呈现教改...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改革已取得一定的成绩。就研究而言,多数针对本科院校,侧重教改大方向把握,普遍为教改背景、原因、意义等理论阐述,可行性的教改过程展示少。本文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作业标准和评价方式等方面呈现教改过程,注重可操作性、可检验性和对专科院校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当代文学 高职院校 教学改革 教学目标 文本细读 可操作性 可检验性
下载PDF
经济学中因果规律的探寻方法——经济学实验方法论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树 《生产力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9-11,17,共4页
实验法是对研究客体所处条件加以有意识调节控制的方法。传统观念上经济学通常被视为一门“观察性”学科,而非一门实验学科,人们在经济学方法论上限于一个认识误区,即对实验方法的漠视乃至排斥。然而,作为“科学”实证和发现的最基本也... 实验法是对研究客体所处条件加以有意识调节控制的方法。传统观念上经济学通常被视为一门“观察性”学科,而非一门实验学科,人们在经济学方法论上限于一个认识误区,即对实验方法的漠视乃至排斥。然而,作为“科学”实证和发现的最基本也最有力工具之一的实验,最终在行为经济学者的倡导下还是步入了经济学的殿堂。本文阐述了经济学实验方法的基本特征;同时,对经济学实验规则以及经济学实验中需要注意的有关问题作了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学 实验方法 可重复性 可控制性 可检验性 研究假设
下载PDF
浅析科学发展观的普适性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荣江 李庆明 《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15-18,共4页
科学发展观理论的真理性是其具有普适价值的根本前提,可检验性是其具有普适价值的重要保证。科学发展观理论的真理性和可检验性决定了科学发展观具有普适价值。科学发展观的普适价值是对马克思主义普适价值的坚持和发展。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真理性 可检验性 普适性
下载PDF
评价和选择科学假说的基本原则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其荣 《自然辩证法研究》 1986年第5期63-64,共2页
对于同一经验材料的复合,可以有几种彼此竞争的科学假说。人们要统统对它们进行实践检验,事实上是不可能的,也是没有必要的。本文提出,研究者在着手对科学假说进行实践检验之前,应当根据科学实践的规律和能动反映论原理,为鉴别、评价和... 对于同一经验材料的复合,可以有几种彼此竞争的科学假说。人们要统统对它们进行实践检验,事实上是不可能的,也是没有必要的。本文提出,研究者在着手对科学假说进行实践检验之前,应当根据科学实践的规律和能动反映论原理,为鉴别、评价和选择科学假说确定某些方法论原则,以便削除一些不适当的假说,把精力集中在验证最有价值、最有前途的科学假说上。作者认为,在科学发展的历史上,已经形成了这样的方法论原则,主要有: (1)可检验性原则 即科学假说原则上应当是可检验的。如果一个假说不但无法在技术上接受实践的检验,而且在原则上也不能被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假说 基本原则 方法论原则 简单性原则 行实 可检验性原则 能动反映论 经验材料 科学实践 精力集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