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形态发生蛋白2/注射式硫酸钙缓释载体的生物相容性
1
作者 陈琛 徐晓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21期3921-3927,共7页
背景:目前硫酸钙主要被作为抗生素载体和成骨因子载体。目的: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2/注射式硫酸钙缓释系统的体外缓释效果及与种子细胞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制备骨形态发生蛋白2/注射式硫酸钙缓释系统,检测其体外释放性能。将SD大鼠骨髓间... 背景:目前硫酸钙主要被作为抗生素载体和成骨因子载体。目的: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2/注射式硫酸钙缓释系统的体外缓释效果及与种子细胞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制备骨形态发生蛋白2/注射式硫酸钙缓释系统,检测其体外释放性能。将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体外诱导培养、扩增后,种植于骨形态发生蛋白2/注射式硫酸钙缓释载体和单纯的注射式硫酸钙支架上行体外培养。结果与结论:骨形态发生蛋白2/注射式硫酸钙缓释支架具有缓释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效果,持续时间可达31d。骨形态发生蛋白2/注射式硫酸钙缓释支架与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并且相同时间点支架上的细胞黏附率、细胞数量及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明显高于注射式硫酸钙支架;扫描电镜发现两组材料上均有细胞生长,骨形态发生蛋白2/注射式硫酸钙缓释支架上的细胞在支架表面和孔隙内生长良好,细胞突起接触融合,细胞密集区域可见细胞外基质形成,大量细胞包绕在材料表面;注射式硫酸钙支架上的细胞黏附数量较少,生长情况不及骨形态发生蛋白2/注射式硫酸钙缓释支架上的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材料生物相容 形态发生蛋白2 注射式硫酸钙 大鼠髓间充质干细胞 生物相容 其他基金
下载PDF
磷酸钙骨水泥/骨形态发生蛋白复合人工骨的生物相容性 被引量:20
2
作者 孙明林 胡蕴玉 +3 位作者 贾新斌 李丹 刘忠湘 朱德生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1006-1009,共4页
目的 将自行合成的磷酸钙骨水泥 ( CPC)作为载体与 BMP复合成人工骨 ,检测其生物相容性 .方法 制备CPC/BMP及 CPC骨块 ,通过体外实验、细胞培养、动物实验等方法观察其毒性、免疫原性、对血液系统的影响等生物相容性指标 .结果 动物... 目的 将自行合成的磷酸钙骨水泥 ( CPC)作为载体与 BMP复合成人工骨 ,检测其生物相容性 .方法 制备CPC/BMP及 CPC骨块 ,通过体外实验、细胞培养、动物实验等方法观察其毒性、免疫原性、对血液系统的影响等生物相容性指标 .结果 动物实验表明材料属无毒级 ,不含致热原 ,体外试验不引起溶血反应 ,对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 .植入兔或小鼠肌袋内未检测出特异性抗体 .组织学检查未见免疫排斥反应 ,对肌肉无刺激作用 .对体外培养的细胞增殖没有明显抑制作用 .结论 材料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发生蛋白 磷酸钙类 水泥 生物相容材料
下载PDF
国产多孔钽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7植入兔竖脊肌内的生物相容性 被引量:4
3
作者 张辉 王茜 +5 位作者 陶建峰 王爱军 史伟 卞育婕 李琪佳 王志强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2376-2383,共8页
背景:骨形态发生蛋白7在体内可诱导骨及软骨形成,并可诱导肌肉中和血管周围的间充质细胞分化为软骨和骨细胞,有促进软骨和骨形成的作用。目的:观察多孔钽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7植入兔竖脊肌后,钽-肌肉界面纤维包膜结构、肌肉与小血管向多... 背景:骨形态发生蛋白7在体内可诱导骨及软骨形成,并可诱导肌肉中和血管周围的间充质细胞分化为软骨和骨细胞,有促进软骨和骨形成的作用。目的:观察多孔钽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7植入兔竖脊肌后,钽-肌肉界面纤维包膜结构、肌肉与小血管向多孔钽内生性生长及异位成骨的能力。方法:在新西兰大白兔左右两侧竖脊肌内分别植入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7的多孔钽片(实验组)和多孔钽片(对照组),植入后2,4,8周,取钽片及其周围0.5 cm肌肉组织,进行扫描电镜、苏木精-伊红染色、Masson染色及硬组织切片观察。结果与结论:①苏木精-伊红染色:两组材料周围均有纤维性包膜形成,随时间延长,纤维性包膜逐渐由疏松变致密,厚度也逐渐变薄,材料与肌肉交界面无明显炎症反应。两组间纤维包膜厚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②扫描电镜:植入2周时,两组多孔钽表面可见少量肌肉及胶原纤维逐渐长入孔隙内部,部分胶原纤维附着于孔壁;植入8周时,多孔钽孔隙内充满了肌腱纤维,纤维与孔壁结合紧密,两组间无明显差异。③硬组织切片:植入2周时,两组多孔钽孔隙均内有少量成纤维细胞及肌纤维长入,实验组材料孔隙内可见有新生小血管长入;植入8周时,两组多孔钽表面和孔隙内均长满呈条索状交错排列的肌纤维,小血管及细胞成分减少,钽-肌肉紧密融合。④Masson染色:植入8周时,实验组钽-肌肉界面边缘处肌肉内可见大量间充质细胞、骨胶原及软骨基质形成,以及少量新生的软骨化骨,对照组未见软骨化骨。⑤结果表明,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7的多孔钽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及诱导成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发生蛋白7 组织工程 生物材料 材料相容 多孔钽 支架 生物相容 异位成
下载PDF
骨形态发生蛋白-聚乙烯砒洛啉酮-纳米晶胶原基骨缓释系统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相容性 被引量:2
4
作者 徐晓峰 陈静家 +3 位作者 狄东华 刘小平 王明伟 张志坚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51期9563-9566,共4页
背景:骨形态发生蛋白在骨组织工程中很易降解,聚乙烯吡咯啉酮理论上存在与骨形态发生蛋白结合并对其缓释的作用。目的:观察聚乙稀吡咯啉酮修饰的纳米晶胶原基骨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的体外缓释效果,并与成骨细胞复合培养,以期得到一种生... 背景:骨形态发生蛋白在骨组织工程中很易降解,聚乙烯吡咯啉酮理论上存在与骨形态发生蛋白结合并对其缓释的作用。目的:观察聚乙稀吡咯啉酮修饰的纳米晶胶原基骨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的体外缓释效果,并与成骨细胞复合培养,以期得到一种生物相容性较为理想的缓释支架系统。方法:实验分为3组,即聚乙烯吡咯啉酮修饰的骨形态发生蛋白复合纳米晶胶原基骨组、骨形态发生蛋白复合纳米晶胶原基骨组及聚乙烯吡咯啉酮修饰的骨形态发生蛋白复合大鼠松质骨组。以ELISA法检测3种复合物的骨形态发生蛋白体外释放活性。将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后定向诱导为成骨细胞并种于支架上,3,7,10,14d时检测支架中的细胞计数;细胞培养14d后采用扫描电镜观察细胞生长情况。结果与结论:骨形态发生蛋白体外释放曲线可见14d后实验组上清液中骨形态发生蛋白仍保持较高的浓度。培养14d后,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Ⅰ型胶原免疫荧光染色阳性,支架中脱落细胞计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扫描电镜结果发现实验组支架上的细胞生长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提示聚乙烯吡咯烷酮修饰的纳米晶胶原基骨支架具有良好的缓释骨形态发生蛋白的作用,与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晶胶原基 聚乙稀吡咯啉酮 形态发生蛋白 缓释 组织工程 生物相容
下载PDF
新短肽P17-骨形态发生蛋白2/胶原基质矿化磷灰石材料生物活性的评价
5
作者 张雪 张扬 崔福斋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2期3547-3552,共6页
背景:胶原基质矿化磷灰石材料具有仿生的化学组成及良好的生物学性能,已被用于某些骨缺损修复;新短肽P17-骨形态发生蛋白2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成骨诱导生物活性,因此将新短肽P17-骨形态发生蛋白2与胶原基质矿化磷灰石材料制备成复合... 背景:胶原基质矿化磷灰石材料具有仿生的化学组成及良好的生物学性能,已被用于某些骨缺损修复;新短肽P17-骨形态发生蛋白2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成骨诱导生物活性,因此将新短肽P17-骨形态发生蛋白2与胶原基质矿化磷灰石材料制备成复合支架材料可望提升骨修复效率和效果。目的:探讨新型P17-骨形态发生蛋白2/胶原基质矿化磷灰石复合材料的生物活性。方法:将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接种于新型P17-骨形态发生蛋白2/胶原基质矿化磷灰石复合材料与胶原基质矿化磷灰石材料上,培养3,7 d后,利用RT-PCR检测细胞碱性磷酸酶mRNA相对表达。将新型P17-骨形态发生蛋白2/胶原基质矿化磷灰石复合材料(实验组)与胶原基质矿化磷灰石材料(对照组)分别埋置于SD大鼠皮下,植入12,35 d后进行Masson染色后组织学分析。将新型P17-骨形态发生蛋白2/胶原基质矿化磷灰石复合材料(实验组)与胶原基质矿化磷灰石材料(对照组)分别植入日本大耳白兔下颌骨箱状缺损处,植入5,15周后进行大体与X射线检查。实验经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结果与结论:①复合材料组培养7 d的碱性磷酸酶mRNA表达高于胶原基质矿化磷灰石组(P<0.05);②皮下埋植实验显示两组材料和组织界面均未引起明显的急性炎症反应,植入后35d实验组可见更多的纤维细胞与材料嵌合;③骨缺损修复实验中,大体观察显示两种材料均具有良好的骨修复能力,植入5周时缺损区已有缩小趋势,植入15周缺损表面比较平整;X射线检查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缺损区缩小趋势更明显;④结果表明,新型P17-骨形态发生蛋白2/胶原基质矿化磷灰石复合支架材料具有比胶原基质矿化磷灰石更为优良的生物活性与骨缺损修复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基质矿化磷灰石 髓间充质干细胞 P17-形态发生蛋白2 诱导分化 再生 组织工程 生物相容 缺损
下载PDF
牙种植钛基生物材料表面骨形态发生蛋白修饰的固定与评价方法
6
作者 任晓帅 魏世成 苏晓东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04-607,共4页
Ti-based biomaterial has been widely used as dental and bone implant material although its bioacti-vity still needs improvement especially for dental implant.The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BMPs) bound to Ti-based mat... Ti-based biomaterial has been widely used as dental and bone implant material although its bioacti-vity still needs improvement especially for dental implant.The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BMPs) bound to Ti-based materials will attract the mesenchymal stem cells to differentiate into osteoblast cells,which benefits the response to the protein-material surface,and finally leads to new bone formation.Several methods including physically mixing,coating,plasma immobilization and cross-linking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how BMPs bind to Ti-based biomaterials.The latest research papers are focused on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BMPs,and the methods to bind BMPs to Ti-based biomaterial and the evaluation methods after protein immobilization are reviewed in this pap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种植 生物相容材料 形态发生蛋白质类 氨基酸特征结构
下载PDF
双相陶瓷生物活性骨的制备及其细胞相容性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彭吾训 王蕾 +6 位作者 李彦林 修晓光 赵宏斌 龚跃昆 赵学凌 李世和 胡蕴玉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9期1496-1498,共3页
[目的]制备一种双相陶瓷生物活性骨,并了解其细胞相容性。[方法]分离培养兔骨髓基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s,MSCs),将浓度为1×106/ml的第3代MSCs接种于复合有I型胶原、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mor-phogenetkprotein,BMP)和碱性... [目的]制备一种双相陶瓷生物活性骨,并了解其细胞相容性。[方法]分离培养兔骨髓基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s,MSCs),将浓度为1×106/ml的第3代MSCs接种于复合有I型胶原、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mor-phogenetkprotein,BMP)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fibroblastgrowthfactor,bFGF)的双相陶瓷生物骨(bniphaskceramicbioiogicbone,BCBB)上,联合培养,用倒置相差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测定光密度(OD)值,了解双相陶瓷生物活性骨BCBB/BMP/bFGF的细胞相容性。[结果]BCBB孔内充满I型胶原、BMP及bF-GF。MSCs在双相陶瓷生物活性骨BCBB/BMP/bFGF上黏附生长,第6d时细胞在材料表面形成致密细胞层,增殖达稳定状态。[结论]该研究制备的双相陶瓷生物活性骨BCBB/BMP/bFGF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陶瓷生物 形态发生蛋白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髓基质干细胞 生物相容
下载PDF
磷酸钙骨水泥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对兔实验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修复作用 被引量:3
8
作者 苏云 张伟 +4 位作者 胡春明 徐爽 张贵雨 吕涛 武首先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84-687,F0003,共5页
目的:观察自制CPC/BMP复合人工骨对兔实验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的修复作用,并探讨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24只健康成年兔分成CPC组12只和CPC/BMP组12只,在兔左侧股骨头建立ANFH骨缺损模型。将CPC作为BMP的载体制备成CPC/BMP复合... 目的:观察自制CPC/BMP复合人工骨对兔实验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的修复作用,并探讨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24只健康成年兔分成CPC组12只和CPC/BMP组12只,在兔左侧股骨头建立ANFH骨缺损模型。将CPC作为BMP的载体制备成CPC/BMP复合材料后,植入骨缺损处,同时设立单纯CPC填充对照组。术后3及12周分批处死动物,每组每次处死6只。通过大体观察、X线摄片、HE染色、透射电镜等手段观察新骨形成和材料降解情况。综合评价CPC/BMP复合材料对ANFH骨缺损的修复能力。结果:CPC/BMP组3及12周时成骨情况明显优于单纯CPC组。CPC/BMP组3周时,CPC表面及内部可见较多新骨及幼稚骨细胞,CPC已被分解成多个区域(岛状分布),有板层骨形成;透射电镜观察可见成骨细胞侵入CPC内部,细胞浆内粗面内质网及线粒体增多扩张。CPC/BMP组12周时,光镜下见CPC降解,新生骨长入材料并与之相互分割包裹,骨小梁增粗;X线片显示新骨显影较清,材料密度减低,吸收降解现象明显;透射电镜观察可见大量成骨细胞散在于CPC颗粒之间,细胞内粗面内质网及线粒体增多扩张,较多毛细血管侵入材料内部。在材料降解速度方面,CPC/BMP组明显快于CPC组。结论:CPC是BMP的理想载体,CPC/BMP复合材料具有较强的传导成骨和诱导成骨活性,对实验性ANFH具有修复作用。在降解速度上CPC/BMP组明显快于单纯CPC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发生蛋白 粘合剂 磷酸钙类 生物相容材料 头坏死
下载PDF
负载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磷酸钙骨水泥与纤维蛋白胶复合材料促进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愈合 被引量:7
9
作者 李浩亮 王西彬 左瑞庭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2156-2161,共6页
背景:骨形态发生蛋白2是目前研究最广泛与诱导成骨活性最强的骨形态发生蛋白之一,但是单纯骨形态发生蛋白植入后会被组织液稀释及蛋白酶分解,不能保持持久的药物浓度,难以发挥有效的骨诱导作用。目的:实验以磷酸钙骨水泥/纤维蛋白胶复... 背景:骨形态发生蛋白2是目前研究最广泛与诱导成骨活性最强的骨形态发生蛋白之一,但是单纯骨形态发生蛋白植入后会被组织液稀释及蛋白酶分解,不能保持持久的药物浓度,难以发挥有效的骨诱导作用。目的:实验以磷酸钙骨水泥/纤维蛋白胶复合材料作为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载体,观察其对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修复效果。方法:取54只雌性SD大鼠,切除双侧卵巢制作骨质疏松模型,3个月后制作股骨中段骨折模型,随机分成3组,每组18只,克氏针内固定组骨折断端不注射任何材料;复合材料组骨折断端注射0.5m L磷酸钙骨水泥/纤维蛋白胶复合材料,载生长因子复合材料组骨折断端注射0.5m L负载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磷酸钙骨水泥/纤维蛋白胶复合材料。骨折后4,12周,进行股骨骨折标本X射线检查、Micro-CT检测、生物力学三点弯曲实验及病理观察。结果与结论:①载生长因子复合材料组骨折愈合评分高于克氏针内固定组、复合材料组(P <0.05);②载生长因子复合材料组骨折后4,12周的骨体积分数、骨小梁厚度及骨小梁数量均高于克氏针内固定组、复合材料组(P <0.05),骨小梁分离度均低于克氏针内固定组、复合材料组(P <0.05);③载生长因子复合材料组骨折后4,12周的最大载荷、刚度均高于克氏针内固定组、复合材料组(P <0.05),骨折后4周的弹性模量高于克氏针内固定组、复合材料组(P <0.05);④克氏针内固定组骨折后4周主要可见纤维软骨骨痂,骨折后12周骨痂重塑为板状骨,硬骨痂含量较少;复合材料组、载生长因子复合材料组骨折后4周可见明显的纤维性骨痂与软骨性骨痂,载生长因子复合材料组硬骨痂含量较复合材料组多,骨折后12周硬骨痂重塑为板状骨;⑤结果说明,负载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磷酸钙骨水泥/纤维蛋白胶复合材料,可促进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愈合,提高骨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疏松 磷酸钙水泥 纤维蛋白 复合材料 重组人形态发生蛋白2 折愈合 生物力学 磷酸钙类 形态发生蛋白质类 组织工程
下载PDF
骨形态发生蛋白植入长骨干粉碎性骨折周围:预防骨折内固定后的不愈合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弩 张春 刘世清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43期6902-6906,共5页
背景:长骨干粉碎性骨折由于骨折周围软组织损伤较重,血运受到破坏,且骨折块解剖复位较困难,内固定不够坚强,导致骨折内固定后不愈合的发生率高于单纯线性骨折。目的:检验骨形态发生蛋白预防长骨干粉碎性骨折内固定后不愈合的效果。方法... 背景:长骨干粉碎性骨折由于骨折周围软组织损伤较重,血运受到破坏,且骨折块解剖复位较困难,内固定不够坚强,导致骨折内固定后不愈合的发生率高于单纯线性骨折。目的:检验骨形态发生蛋白预防长骨干粉碎性骨折内固定后不愈合的效果。方法:选择长骨干粉碎性骨折患者145例,按患者意愿分为2组治疗。试验组78例,男48例,女30例,年龄18-70岁,闭合骨折57例,开放骨折21例,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结合植入含有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骨修复材料修复。对照组67例,男42例,女25例,年龄18-71岁,闭合骨折49例,开放骨折18例,仅用锁定钢板内固定修复。术后随访6-18个月,对比两组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及骨折不愈合率。结果与结论:试验组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6.17个月,无骨折不愈合;对照组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7.24个月,骨折不愈合率为7%。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骨折愈合时间短,骨折不愈合率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骨形态发生蛋白植入长骨干粉碎性骨折周围,可以缩短骨折愈合时间,降低骨折内固定后不愈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相容材料 内固定器 形态发生蛋白质类
下载PDF
纤维蛋白凝胶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和庆大霉素缓释药物对感染性骨缺损的修复(英文) 被引量:5
11
作者 高秋明 刘兴炎 +3 位作者 董晓萍 葛宝丰 白孟海 陈克明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4期239-241,i009,共4页
背景:慢性骨髓炎临床处理较为棘手,手术常需分期进行,目前尚无好的方法予以一期修复。目的:探讨将纤维蛋白凝胶(FG)作为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及庆大霉素的共同载体,一期修复感染性骨缺损的可行性。设计:完全随机对照实验研究。单位:解放... 背景:慢性骨髓炎临床处理较为棘手,手术常需分期进行,目前尚无好的方法予以一期修复。目的:探讨将纤维蛋白凝胶(FG)作为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及庆大霉素的共同载体,一期修复感染性骨缺损的可行性。设计:完全随机对照实验研究。单位:解放军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全军创伤骨科中心。材料:实验在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骨科研究所完成。对象为体质量1.9~2.4kg的48只成年健康青紫兰兔,雌雄不限,购自甘肃省兰州市生物制品研究所。干预:48只青紫兰兔,制作慢性骨髓炎模型,清创后造成胫骨近侧干骺端内侧1.5cm长半环形骨缺损,采用3种方法进行处理:A组,植入FG,BMP和庆大霉素复合物;B组,植入FG/BMP复合物,C组,作为空白对照。主要观察指标:术后观察动物一般情况,做骨培养及细菌计数,X射线拍片及组织学检查。结果:A组感染控制及骨修复均良好,感染控制率、再生骨量明显优于B组。B,C两组在感染控制率上无显著差异。C组动物骨修复差。结论:FG,BMP及庆大霉素复合物具有促进成骨及抗感染的双重作用,可用于感染性骨缺损及污染严重的开放性损伤造成的骨缺损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缺损 纤维蛋白凝胶 复合形态发生蛋白 庆大霉素 缓释药物 生物制品研究所 髓炎 对照实验研究 一期修复 兰州军区 科研究所 近侧干骺端 组织学检查 开放损伤 复合物 临床处理 创伤 术后观察 观察指标
下载PDF
两种人工合成骨形态发生蛋白活性多肽的骨诱导能力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硕 甘少磊 +4 位作者 谢惠敏 任卫卫 李南 宋光泽 韦兴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1期3309-3316,共8页
背景:根据骨形态发生蛋白氨基酸序列中诱导成骨的核心功能区,课题组采用人工固态合成法合成了骨形态发生蛋白活性多肽Ⅰ与骨形态发生蛋白活性多肽Ⅱ。目的:初步评价骨形态发生蛋白多肽Ⅰ和骨形态发生蛋白活性多肽Ⅱ在动物体内的骨诱导... 背景:根据骨形态发生蛋白氨基酸序列中诱导成骨的核心功能区,课题组采用人工固态合成法合成了骨形态发生蛋白活性多肽Ⅰ与骨形态发生蛋白活性多肽Ⅱ。目的:初步评价骨形态发生蛋白多肽Ⅰ和骨形态发生蛋白活性多肽Ⅱ在动物体内的骨诱导能力。方法:将42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7组,分别在臀部肌肉内植入载0.2,0.4,0.8 g/L骨形态发生蛋白多肽Ⅰ的羟基磷灰石/聚乳酸材料、载0.2,0.4,0.8 g/L骨形态发生蛋白多肽Ⅱ的羟基磷灰石/聚乳酸材料及羟基磷灰石/聚乳酸材料。植入后3,5周进行X射线、CT及组织学检测,观察7组成骨情况。结果与结论:载骨形态发生蛋白多肽羟基磷灰石/聚乳酸材料植入后3,5周的局部成骨均高于羟基磷灰石/聚乳酸材料组,说明两种多肽均具有一定的诱导成骨能力,且随着时间的增长效果更强;植入5周后,载0.4,0.8 g/L骨形态发生蛋白多肽Ⅰ组成骨效果高于载0.2 g/L骨形态发生蛋白多肽Ⅰ组、载0.2,0.4,0.8 g/L骨形态发生蛋白多肽Ⅱ组(P<0.05);载0.4 g/L骨形态发生蛋白多肽Ⅰ组与载0.8 g/L骨形态发生蛋白多肽Ⅰ组成骨效果无差异,表明骨形态发生蛋白多肽Ⅰ的诱导成骨能力强于骨形态发生蛋白多肽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材料相容 形态发生蛋白 多肽 诱导 修复材料 羟基磷灰石 聚乳酸
下载PDF
可吸收生物玻璃注射体在骨质疏松大鼠椎体内的支撑及诱导成骨机制 被引量:1
13
作者 边竟 龚泰芳 +1 位作者 陈文 郑红梅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2310-2316,共7页
背景:生物玻璃与磷酸钙骨水泥复合形成的可吸收生物玻璃注射体,能在材料界面与人体骨组织之间形成牢固化学键,提高移植物与界面的稳定性。目的:观察可吸收生物玻璃注射体在骨质疏松大鼠模型椎体内的支撑及诱导成骨机制。方法:切除30只雌... 背景:生物玻璃与磷酸钙骨水泥复合形成的可吸收生物玻璃注射体,能在材料界面与人体骨组织之间形成牢固化学键,提高移植物与界面的稳定性。目的:观察可吸收生物玻璃注射体在骨质疏松大鼠模型椎体内的支撑及诱导成骨机制。方法:切除30只雌性SD大鼠双侧卵巢,制备骨质疏松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成3组,在L_(3-5)椎体骨缺损处分别置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注射性磷酸钙骨水泥和可吸收生物玻璃注射体。置入后12周取置入节段椎体,进行生物力学、降解性能、Ca、P、碱性磷酸酶、骨密度、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转化生长因子β水平检测,以及骨组织切片观察。结果与结论:可吸收生物玻璃注射体组的降解性能、抗压强度、表面羟基磷灰石沉积量、骨密度显著高于其余两组(P<0.05),骨小梁相对体积、厚度和数量显著大于其他两组(P<0.05),血清Ca、碱性磷酸酶、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转化生长因子β水平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血清P水平低于其他两组(P<0.05)。结果表明,可吸收生物玻璃注射体可增强骨质疏松椎体内支撑力,诱导成骨,可能与提高骨形态发生蛋白和转化生长因子β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疏松 甲基丙烯酸甲酯类 磷酸钙类 组织工程 生物材料 生物材料 新型可吸收生物玻璃注射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注射磷酸钙水泥 力学 形态发生蛋白2 转化生长因子β
下载PDF
骨形态发生蛋白与载体材料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黄春华 查振刚 《中国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1期133-136,共4页
目的:基于骨形态发生蛋白与载体材料的关系进行综合分析,为从事骨形态发生蛋白各项研究的人员提供参考。资料来源:主要应用计算机检索1990-01/2004-12CNKI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文献,检索词为“骨形态发生蛋白,载体材料”,限定的文章... 目的:基于骨形态发生蛋白与载体材料的关系进行综合分析,为从事骨形态发生蛋白各项研究的人员提供参考。资料来源:主要应用计算机检索1990-01/2004-12CNKI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文献,检索词为“骨形态发生蛋白,载体材料”,限定的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同时检索1990-01/2004-12Medline数据库的文献,检索词为“Bonemorphogeneticprotein”,限定文章语言为English。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择骨形态发生蛋白与载体材料研究有关的文献查找全文。排除重复性的研究文章。资料提炼:共收集63篇关于骨形态发生蛋白与载体材料相关的文献,通过阅读摘要或全文对文章内容进行分类整理,22篇与本文综述内容有关,排除41篇。资料综合:①骨形态发生蛋白的细胞学机制可分为4个时期:趋化期、分化期、骨质形成期、骨质再建期。②骨形态发生蛋白与载体材料所构成的释放系统:骨形态发生蛋白和载体材料的复合使用,既能保留载体材料原有的骨传导作用又加入了诱导骨生成的因子,还能通过建立一个骨形态发生蛋白的缓慢释放系统,使其能在植入部位缓慢释放而持续发挥作用,进一步增强骨诱导能力。③目前值得研究的一些骨形态发生蛋白载体分类:包括胶原材料、生物陶瓷骨修复材料、脱钙骨基质、合成聚合物材料、基因载体。④骨形态发生蛋白-载体的实验:骨形态发生蛋白-载体可以促进骨缺损或骨不连的愈合;骨形态发生蛋白亦能刺激脊柱融合、缩短脊柱融合的时间及改善融合植骨块的生物力学特征;对软骨组织的形成、生长和损伤的修复具有促进作用。结论:正确了解骨形态发生蛋白与载体材料的关系,可以更有效的发挥骨形态发生蛋白在骨科疾病中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发生蛋白质类 生物相容材料 综述文献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骨形态发生蛋白2/注射式硫酸钙载体上的成骨
15
作者 徐晓峰 陈琛 +2 位作者 陈海宁 陈亮 张志坚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8期1331-1336,共6页
背景:将生长因子复合到支架上构建复合材料可同时具备骨诱导和骨传导作用。目的: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2/注射式硫酸钙复合载体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成骨的影响。方法:取生长状态良好的第2代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分3组培... 背景:将生长因子复合到支架上构建复合材料可同时具备骨诱导和骨传导作用。目的: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2/注射式硫酸钙复合载体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成骨的影响。方法:取生长状态良好的第2代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分3组培养:实验组将细胞悬液滴加到骨形态发生蛋白2/注射式硫酸钙复合材料表面,对照组在细胞悬液中加入骨形态发生蛋白2,空白对照组正常培养。结果与结论:3组细胞随培养时间延长逐渐增多,实验组细胞数量最多,明显多于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P<0.05)。实验组培养不同时间点碱性磷酸酶活性高于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P<0.05)。体外实验显示骨形态发生蛋白2/注射式硫酸钙复合载体可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组织工程材料 形态发生蛋白2 注射式硫酸钙 大鼠髓间充质干细胞 磷酸酶 其他基金 生物材料图片文章
下载PDF
新型可吸收生物玻璃注射体在骨质疏松椎体内支撑及诱导成骨的机制
16
作者 隆海滨 胡营营 孙桂森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690-1696,共7页
背景:生物玻璃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和生物相容性,将其与磷酸钙骨水泥复合形成新型可吸收生物玻璃注射体,可兼具二者优点,预计有更佳的应用空间。目的:探讨新型可吸收生物玻璃注射体在骨质疏松椎体内支撑及诱导成骨的机制。方法:切除27只... 背景:生物玻璃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和生物相容性,将其与磷酸钙骨水泥复合形成新型可吸收生物玻璃注射体,可兼具二者优点,预计有更佳的应用空间。目的:探讨新型可吸收生物玻璃注射体在骨质疏松椎体内支撑及诱导成骨的机制。方法:切除27只雌性SD大鼠双侧卵巢,制作骨质疏松模型,造模后1个月将大鼠随机分为3组,均在L_4椎体制作骨缺损,实验组置入新型可吸收生物玻璃注射体,对照1组置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对照2组置入注射性磷酸钙骨水泥。置入后12周,检测植入体抗压强度、降解性能、组织学成骨情况,以及血清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转化生长因子β水平。结果与结论:实验组抗压强度、羟基磷灰石沉积量、失重率显著高于两对照组(P<0.05),骨小梁相对体积、厚度和数量显著大于两对照组(P<0.05),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转化生长因子β水平显著高于两对照组(P<0.05)。表明新型可吸收生物玻璃注射体可能通过提高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转化生长因子β水平,增强骨质疏松椎体的支撑力,提高诱导成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 聚甲基丙烯酸类 质疏松 组织工程 生物材料 生物材料 新型可吸收生物玻璃注射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注射磷酸钙水泥 力学 形态发生蛋白 转化生长因子
下载PDF
可注射型生物玻璃在口腔骨缺损填充修复中的应用效果
17
作者 张珺晔 徐珉华 周淳 《安徽医学》 2016年第10期1248-1249,1250,共3页
目的研究可注射型生物玻璃在口腔骨缺损填充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连续选择58例口腔骨缺损大于1 mm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6例和试验组32例,其中对照组应用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试验组应用可注射型生物玻璃,对比愈... 目的研究可注射型生物玻璃在口腔骨缺损填充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连续选择58例口腔骨缺损大于1 mm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6例和试验组32例,其中对照组应用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试验组应用可注射型生物玻璃,对比愈合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和12个月X线检查,试验组骨愈合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个月:53.1%vs 26.9%,χ~2=4.060,P=0.044;12个月:78.1%vs 46.2%,χ~2=6.348,P=0.012);局部排斥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3%vs 11.5%,χ~2=0.059,P=0.808)。术后6个月和个12月锥形束CT(CBCT)检查,试验组平均骨厚度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个月:(2.9±0.2)mm vs(3.4±0.3)mm,t=4.724,P=0.036;12个月:(1.6±0.2)mm vs(2.3±0.2)mm,t=5.123,P=0.027]。试验组的血清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MP-2:(65.3±14.5)pg/m L vs(32.8±9.6)pg/m L,t=5.623,P=0.023;TGF-β:(102.3±35.7)μg/L vs(72.6±26.8)μg/L,t=6.237,P=0.014]。结论可注射型生物玻璃在口腔骨缺损填充修复中效果优于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注射生物玻璃 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 口腔缺损 形态发生蛋白 转化生长因子
下载PDF
注射型纳米壳聚糖骨形态发生蛋白2复合体诱导牙周组织的再生 被引量:4
18
作者 巴格那 陈华荣 +2 位作者 李婷 谢富强 鱼灵会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8期6184-6189,共6页
背景:壳聚糖水凝胶具有良好的生物兼容性、生物可降解性及抗菌性等特点,具有促进组织愈合和成骨诱导的作用,作为支架材料载负生长因子可保证外源生长因子的缓慢高效释放。目的:观察可注射性纳米壳聚糖骨形态发生蛋白2复合体促进大鼠牙... 背景:壳聚糖水凝胶具有良好的生物兼容性、生物可降解性及抗菌性等特点,具有促进组织愈合和成骨诱导的作用,作为支架材料载负生长因子可保证外源生长因子的缓慢高效释放。目的:观察可注射性纳米壳聚糖骨形态发生蛋白2复合体促进大鼠牙周组织再生的效果。方法:将54只Wistar大鼠随机均分为3组,建立第二磨牙慢性牙周炎模型,建模成功后,实验组于第二磨牙牙周内植入可注射性纳米壳聚糖骨形态发生蛋白2复合体,对照组于第二磨牙牙周内植入可注射性纳米壳聚糖凝胶,空白组牙周内不植入任何药物。术后3,6,9周,进行牙龈出血指数、探诊深度、松动度、X射线片及组织病理学切片观察。结果与结论:实验组术后9周的探诊深度、松动度均低于对照组及空白组(P<0.05)。术后9周,实验组牙槽骨高度修复再生至根分叉处,骨小梁致密,分布均匀,可见大量牙骨质样结构、牙周韧带生成,新生牙槽骨致密且均匀分布在骨缺损区域,修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及空白组。表明可注射性纳米壳聚糖骨形态发生蛋白2复合体具有抗炎和引导牙周组织再生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凝胶类 形态发生蛋白 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可注射 纳米壳聚糖凝胶 形态发生蛋白2 牙周组织再生
下载PDF
人工听骨链重建材料生物相容性、特性及修复喉软骨缺损的效果 被引量:7
19
作者 郭蓓 袁琨 陈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5期3713-3719,共7页
背景:喉软骨缺损替代品较多,包括自体软骨、同种异体软骨以及金属支架等,这些材料在喉软骨缺损中均能取得理想效果,但是也存在许多不足。目的:研究人工听骨链重建材料生物相容性及其特性,探讨人工听骨链重建材料在喉软骨缺损中的修复效... 背景:喉软骨缺损替代品较多,包括自体软骨、同种异体软骨以及金属支架等,这些材料在喉软骨缺损中均能取得理想效果,但是也存在许多不足。目的:研究人工听骨链重建材料生物相容性及其特性,探讨人工听骨链重建材料在喉软骨缺损中的修复效果。方法:(1)从新鲜人骨中提取骨形态发生蛋白,将羟基磷灰石高温煅烧后制备多孔羟基磷灰石,将获得的多孔羟基磷灰石听骨放入骨形态发生蛋白溶液中,制备骨形态发生蛋白-羟基磷灰石人工听骨链重建材料,分析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及特性。(2)将40只新西兰雄性成年白兔随机分为多孔羟基磷灰石组和人工听骨链重建材料组,每组20只。制备新西兰雄性成年白兔喉软骨缺损模型,多孔羟基磷灰石组采用多孔羟基磷灰石材料进行修复,人工听骨链重建材料组采用骨形态发生蛋白-羟基磷灰石人工听骨链重建材料修复。结果和结论:(1)不同孔隙率人工听骨重建材料抗压强度和抗压强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2)骨形态发生蛋白-羟基磷灰石人工听骨链重建材料外表面空洞未形成对称性球状,外观表现为多边形,空隙尺寸为100-200μm;(3)2组大鼠分别植入骨形态发生蛋白-多孔羟基磷灰石和骨形态发生蛋白-羟基磷灰石人工听骨链重建材料后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但人工听骨链重建材料组出现较多的结缔组织及明显骨性结节,且材料降解速度较快。(4)提示骨形态发生蛋白-羟基磷灰石人工听骨链重建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特性,利用其修复喉软骨缺损效果理想,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生物材料 人工听链重建材料 生物相容 喉软缺损 修复 多孔羟基磷灰石 形态发生蛋白 修复效果 抗压强度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负载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纳米羟基磷灰石/丝素蛋白复合材料重建脊柱稳定性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晓敏 马霄 +3 位作者 邵南齐 代永霞 高青 付金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2802-2807,共6页
背景:随着骨修复支架在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具有良好生物学性能的纳米羟基磷灰石和丝素蛋白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目的:探讨负载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纳米羟基磷灰石/丝素蛋白复合材料重建兔脊柱节段初始稳定性的可行性。方法:将36... 背景:随着骨修复支架在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具有良好生物学性能的纳米羟基磷灰石和丝素蛋白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目的:探讨负载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纳米羟基磷灰石/丝素蛋白复合材料重建兔脊柱节段初始稳定性的可行性。方法:将36只雄性新西兰兔随机分为3组,均制备脊柱失稳模型。自体骨组在L4、L5椎间植入自体髂骨,n HA/SF组将纳米羟基磷灰石/丝素蛋白复合材料植入椎间隙进行椎间融合,rhB MP-2/nH A/SF组将负载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纳米羟基磷灰石/丝素蛋白复合材料植入椎间隙进行椎间融合。术后12周,X射线观察手术节段的融合情况,然后处死实验动物进行大体观察。使用电子拉力机测试融合节段的稳定性。组织学观察手术部位的植骨融合情况。结果与结论:(1)术后各组标本融合部位质地均较硬。自体骨组融合迹象明显,rhB MP-2/nH A/SF组次之,n HA/SF组未见融合迹象;(2)自体骨组椎体与髂骨植骨块分界处有大量骨小梁长入,nH A/SF组分界处有少量骨小梁长入,rh BMP-2/nH A/SF组分界处骨小梁较多。经X射线评估分别有10只、3只和9只符合融合标准;(3)rh BMP-2/n HA/SF组脊柱活动度与自体骨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rh BMP-2/nH A/SF组脊柱活动度优于nH A/SF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4)自体骨组髂骨周边可见骨性连接,n HA/SF组材料周边可见骨性连接,未见成熟骨组织,rh BMP-2/nH A/SF组周边有大量新生毛细血管,并渗入组织内部;(5)结果表明,负载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纳米羟基磷灰石/丝素蛋白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力学性能和骨诱导能力,能在较短时间内重建兔脊柱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组织工程 重组人形态发生蛋白2 支架材料 纳米 羟基磷灰石 丝素蛋白 脊柱融合 生物相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