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可渗透反应格栅/墙修复地下水技术 被引量:2
1
作者 刘涉江 朱琳 +3 位作者 李木金 姜斌 黄国强 李鑫钢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6期16-19,共4页
介绍了可渗透反应格栅/墙的安装形式、结构类型、修复机理及活性反应材料的选取等。大量研究表明,可渗透反应格栅/墙技术作为一种地下水抽出处理方法的替代技术,可有效去除地下水中的重金属、无机阴离子、有机物等污染物质,具有良好的... 介绍了可渗透反应格栅/墙的安装形式、结构类型、修复机理及活性反应材料的选取等。大量研究表明,可渗透反应格栅/墙技术作为一种地下水抽出处理方法的替代技术,可有效去除地下水中的重金属、无机阴离子、有机物等污染物质,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与传统修复技术相比,可渗透反应格栅/墙技术具有经济、长效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原位修复 可渗透反应格栅/墙 生物降解
下载PDF
腐植酸对含多种成分地下水中的Fe^0去除Cr(VI)的影响:对长期PRB(可渗透反应格栅)性能的应用
2
作者 Tongzhou Liu Irene M. C. Lo +3 位作者 唐雨慧 杨娅 王玉慧 李捷 《腐植酸》 2012年第4期31-38,共8页
通过持续9个月的油管柱法实验,研究了腐植酸对促进溶解性铁释放的影响和Fe0圆柱中腐植酸聚合物(如碳酸氢盐和Ca)对受Cr(VI)污染地下水的影响。由于Ca的存在使腐植酸的作用变化显著。在无Ca柱中,由于腐植酸的存在,形成可溶性含铁腐植酸... 通过持续9个月的油管柱法实验,研究了腐植酸对促进溶解性铁释放的影响和Fe0圆柱中腐植酸聚合物(如碳酸氢盐和Ca)对受Cr(VI)污染地下水的影响。由于Ca的存在使腐植酸的作用变化显著。在无Ca柱中,由于腐植酸的存在,形成可溶性含铁腐植酸络合物和稳定超细铁(氢)氧化物胶体,促进溶解性铁的释放,而铁腐蚀产物的沉淀被抑制,Fe0表面次生矿物的累积则随之削弱。与无腐植酸柱相比,Cr(VI)的去除能力增加了18%。与之相反,通过SEM和FTIR证明,Ca的存在,会使腐植酸大量与铁(氢)氧化物共同聚合并沉积在Fe0的表面。很大程度上抑制了电子从Fe0表面到Cr(VI)的转移,减少了Fe0基质的排水孔隙度,导致Fe0去除Cr(VI)能力显著降低。与Ca和无腐植酸柱中的Cr(VI)的去除能力相比,在腐植酸和含Ca柱中,当有碳酸氢盐时,Cr(VI)的去除能力减少了24.4%;没有碳酸氢盐时,Cr(VI)的去除能力减少42.7%。本研究为含有丰富天然有机物(NOM)的环境中,Fe0渗透反应格栅(Fe0PRBs)性能预测和设计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柱法实验腐植酸可渗透反应格栅 Fe0
原文传递
地下水污染原位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3
作者 井柳新 程丽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9,共4页
综述了地下水曝气、电动修复、原位化学氧化、原位生物处理和可渗透反应格栅5种地下水污染原位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情况,并进行了性能比较及适用性分析。在此基础上讨论了该技术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地下水 修复技术 自然衰减 可渗透反应格栅
下载PDF
应用电动力耦合活性炭PRB技术的铬(Ⅵ)污染土壤修复 被引量:1
4
作者 龚万祺 孙荣 +3 位作者 陈雅贤 王丽娜 韩旭 陈付国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63-369,共7页
采用单一电动力修复技术和电动力耦合活性炭可渗透反应格栅(EK-PRB)技术,对铬(Ⅵ)污染农田土壤进行修复实验.结果表明:电动力耦合活性炭(PRB)技术能有效地修复铬(Ⅵ)污染土壤;在同等能量利用率的情况下,污染土壤铬(Ⅵ)的去除率比单一电... 采用单一电动力修复技术和电动力耦合活性炭可渗透反应格栅(EK-PRB)技术,对铬(Ⅵ)污染农田土壤进行修复实验.结果表明:电动力耦合活性炭(PRB)技术能有效地修复铬(Ⅵ)污染土壤;在同等能量利用率的情况下,污染土壤铬(Ⅵ)的去除率比单一电动力技术提高5.87%,为99.45%,能量利用率为7.38%·(kW·h)^(-1),土壤pH值变化幅度不大;EK-PRB技术能充分利用2种技术的优点,提高铬(Ⅵ)去除率,对土壤pH值影响较小,不易造成土壤酸化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修复 可渗透反应格栅 活性炭 铬(Ⅵ)污染 土壤
下载PDF
地下水污染治理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朱歆莹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11年第10期49-53,共5页
简要叙述了地下水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作用以及地下水污染的日益严重性,主要介绍了抽出处理法与可渗透反应格栅法。对抽出处理法的抽出系统与处理系统的方法以及该法的优点与局限性作了详细的介绍,同时对可渗透反应格栅法的类别与优缺点... 简要叙述了地下水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作用以及地下水污染的日益严重性,主要介绍了抽出处理法与可渗透反应格栅法。对抽出处理法的抽出系统与处理系统的方法以及该法的优点与局限性作了详细的介绍,同时对可渗透反应格栅法的类别与优缺点作了详细的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污染 治理 抽出处理法 可渗透反应格栅
下载PDF
零价铁-过硫酸钠组合PRB介质对硝基苯和苯胺的去除特性 被引量:6
6
作者 王城晨 叶倩 +2 位作者 张金永 韩莹 王明新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8-84,共7页
以海藻酸钠(SA)为胶结剂分别制备了基于零价铁(ZVI)和过硫酸钠(PS)缓释材料的可渗透反应栅(PRB),研究了ZVI可渗透反应栅(ZVI-PRB)介质与ZVI-PS组合可渗透反应栅(ZVI-PS-PRB)介质对地下水中硝基苯(NB)及其主要还原产物苯胺(AN)的去除特性... 以海藻酸钠(SA)为胶结剂分别制备了基于零价铁(ZVI)和过硫酸钠(PS)缓释材料的可渗透反应栅(PRB),研究了ZVI可渗透反应栅(ZVI-PRB)介质与ZVI-PS组合可渗透反应栅(ZVI-PS-PRB)介质对地下水中硝基苯(NB)及其主要还原产物苯胺(AN)的去除特性,考察了ZVI-PRB的填充量、进水流速、ZVI-PRB与PS-PRB的组合方式、PS-PRB的填充量等对出水中NB和AN浓度的影响,并采用当量因子法对不同处理方式的降解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NB去除率与地下水流速呈反相关关系,与ZVI-PRB填充量呈正相关关系,当ZVI-PRB填充量为10 g、地下水流速为0.4 mL/min时,10 d内出水中NB的去除率保持在96.7%以上;ZVI-PRB和PS-PRB串联组合可在高效降解NB的同时降低出水中AN的浓度;ZVI-PRB和PS-PRB等比串联组合且填充量均为10 g时NB当量的累计去除率最高,出水负面环境影响较小。该研究结果可为ZVI-PS-PRB修复NB污染地下水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基苯(NB) 苯胺(AN) 零价铁(ZVI) 过硫酸钠(PS) 可渗透反应(PRB) 当量因子法
下载PDF
地下水PRB原位生物修复中一种释氧材料的改进技术及效果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张永祥 梁建奎 +2 位作者 王然 任仲宇 井琦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3910-3914,共5页
释氧材料经济有效的释氧是地下水原位生物修复的关键因素。实验通过在释氧材料中加入膨润土、磷酸二氢钾和硫酸铵等,改进释氧材料的性能。柱实验结果显示,该释氧材料释氧速率缓慢,释氧时间长,可以使溶液中DO长期保持在5 mg/L以上;另外,... 释氧材料经济有效的释氧是地下水原位生物修复的关键因素。实验通过在释氧材料中加入膨润土、磷酸二氢钾和硫酸铵等,改进释氧材料的性能。柱实验结果显示,该释氧材料释氧速率缓慢,释氧时间长,可以使溶液中DO长期保持在5 mg/L以上;另外,释氧材料中添加的缓冲剂及天然含水层介质对pH值有较好的缓冲作用,可以使pH值达到后续生物修复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释氧材料 PH 可渗透反应格栅 地下水 原位生物修复
原文传递
化学/生物联合PRB技术去除地下水中的硝酸盐 被引量:6
8
作者 何珊 王慧峰 +2 位作者 张永祥 任仲宇 唐超群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8-51,共4页
设计了三层结构可渗透反应格栅(PRB),进行了地下水硝酸盐污染处理的可行性研究。反应柱按水流方向依次填充零价铁、锯末和沸石,利用化学、生物作用去除硝酸盐,再通过沸石吸附去除化学还原产生的氨氮。试验结果表明:反应柱启动迅速,第3... 设计了三层结构可渗透反应格栅(PRB),进行了地下水硝酸盐污染处理的可行性研究。反应柱按水流方向依次填充零价铁、锯末和沸石,利用化学、生物作用去除硝酸盐,再通过沸石吸附去除化学还原产生的氨氮。试验结果表明:反应柱启动迅速,第3天对硝酸盐氮的去除率已达到99.68%;稳定运行期间,出水中的"三氮"浓度均保持在较低水平,pH值最高为8.64,未超过pH值=10的微生物生存环境极限,由此认为采用多层结构化学/生物联合PRB技术去除地下水中的硝酸盐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硝酸盐 可渗透反应格栅 多重介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