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79篇文章
< 1 2 6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培养冬虫夏草(百令胶囊)免疫抑制作用细胞因子及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调控机制探讨 被引量:23
1
作者 王苏娅 孟雪芹 +2 位作者 陈江华 张建国 何强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S1期152-153,共2页
目的:了解人工培养冬虫夏草(百令胶囊)免疫抑制作用细胞因子调控机制。方法: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双向混合培养,上清液测 IL-1β、IL-2、IL-6、IL-10及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增殖周期。结果:百令组淋巴细胞... 目的:了解人工培养冬虫夏草(百令胶囊)免疫抑制作用细胞因子调控机制。方法: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双向混合培养,上清液测 IL-1β、IL-2、IL-6、IL-10及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增殖周期。结果:百令组淋巴细胞阻滞于 G_1期,呈剂量依赖性;IL-1β、IL-6、IL-10显著减少(P<0.01,P<0.05,P<0.01)。百令高浓度组 sICAM-1增加(P<0.01),低浓度组 sICAM-1降低(P<0.01),与IL-18、IL-10改变呈负相关(r=-0.91,-0.99;P<0.01,P<0.01)。结论:百令胶囊具有抗炎作用,并通过抑制前炎症因子 IL-1β、IL-6、IL-10,增加 sICAM-1表达,抑制淋巴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培养冬虫夏草 细胞因子 可溶性细胞粘附分子-1 免疫抑制
下载PDF
尖锐湿疣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和血清可溶性粘附分子水平研究 被引量:30
2
作者 张谊之 张敏 李俸媛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555-556,共2页
为了解尖锐湿疣(CA)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和血清可溶性粘附分子水平,采用ELISA方法检测了33例CA患者血清中IL-2及其可溶性受体(sIL-2R)、IL-6、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sVCAM-1)水平。结果发现患者血清中IL-... 为了解尖锐湿疣(CA)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和血清可溶性粘附分子水平,采用ELISA方法检测了33例CA患者血清中IL-2及其可溶性受体(sIL-2R)、IL-6、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sVCAM-1)水平。结果发现患者血清中IL-2及IL-6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P<0.01),sIL-2R、sICAM-1、sVCAM-1明显高于对照(P<0.05),提示CA患者存在细胞免疫缺陷和血清高粘附分子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免疫功能 ELISA IL-2 尖锐湿疣 可溶性细胞粘附分子-1 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
下载PDF
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放射免疫分析法 被引量:8
3
作者 张志友 方佩华 +1 位作者 吕枚 高硕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37-240,共4页
目的 建立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1(sICAM 1)放射免疫分析法 (RIA)并用于Gra ves病 (GD)的临床检测。方法 用sICAM 1免疫家兔 ,制备多抗 ,建立sICAM 1RIA法。测定对照组4 0 0例 ,治疗前GD患者 312例 ,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后甲状腺功... 目的 建立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1(sICAM 1)放射免疫分析法 (RIA)并用于Gra ves病 (GD)的临床检测。方法 用sICAM 1免疫家兔 ,制备多抗 ,建立sICAM 1RIA法。测定对照组4 0 0例 ,治疗前GD患者 312例 ,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后甲状腺功能 (简称甲功 )恢复正常的GD患者 4 4 5例 ,单纯性甲状腺肿大患者 5 6例 ,1 31 I治疗前后 36例 ,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前后 93例 ,甲状腺次全切除前后GD患者 6例 ,GD停药复发患者 5 2例的血清sICAM 1。结果 sICAM 1RIA灵敏度为 6 6 5 3μg L ;特异性 :非特异结合 <8% ;精密度 :批内低、中、高值变异分别为 4 2 5 %、4 35 %、3 99% (n =6 ) ,批间变异分别为 5 5 5 %、2 82 %、3 4 8% (n =6 ) ;准确性 :回收率平均为 10 0 88%。sICAM 1正常值范围 ( x± 2s) :(16 8 4 3± 72 4 6 ) μg L。治疗前GD组、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后甲功恢复正常的GD组血清sICAM 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单纯性甲状腺肿大患者组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治疗前GD组明显高于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后甲功恢复正常的GD组 (P <0 0 5 ) ;GD患者在甲状腺次全切除后、1 31 I及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后血清sICAM 1均明显低于治疗前 (P <0 0 5 ) ;GD停药复发患者组血清sICA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细胞粘附分子-1 放射免疫分析法 格雷夫斯病 血清
下载PDF
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的建立及对肺癌诊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强新晨 张晓峰 +1 位作者 叶燕 肖华龙 《中国实验诊断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612-1615,共4页
目的建立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生物素-亲和素系统(BSA)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方法 ,并对其方法学及对肺癌诊断临床应用价值进行评价。方法用2株匹配的单克隆抗体分别作为捕获抗体和检测抗体,利用制备的铕标记链亲和素(SA-Eu3+)作为示... 目的建立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生物素-亲和素系统(BSA)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方法 ,并对其方法学及对肺癌诊断临床应用价值进行评价。方法用2株匹配的单克隆抗体分别作为捕获抗体和检测抗体,利用制备的铕标记链亲和素(SA-Eu3+)作为示踪物并与生物素化的检测抗体特异结合,建立双位点多层夹心法BSA-TRFIA法,检测68例正常对照者和61例肺癌患者血清sICAM-1水平,对其方法学和临床应用价值进行评价。结果 sICAM-1TRFIA检测灵敏度为1.32μg/L,批内和批间CV分别为4.24%和6.83%,平均回收率为99.87%,与ELISA法测定值的相关系数为0.939,可测范围为2.5-933μg/L,肺癌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sICAM-1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TRFIA)是一种新型非放射性标记免疫分析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准确度、稳定性,可作为肺癌的辅助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粘附分子 荧光免疫测定 肺癌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D6及其配体激活的白细胞粘附分子水平变化临床价值研究
5
作者 刘恋 吉飞跃 陈诺儿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370-373,共4页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CD6阳性细胞百分比及其配体激活的白细胞粘附分子(ALCAM)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2020年3月~2022年3月我院收治的60例AIH患者,均接受肝活检,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PBMC CD6阳性细...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CD6阳性细胞百分比及其配体激活的白细胞粘附分子(ALCAM)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2020年3月~2022年3月我院收治的60例AIH患者,均接受肝活检,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PBMC CD6阳性细胞百分比,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ALCAM水平。结果本组AIH患者临床病情轻中度42例和重度18例,肝组织学检查发现<=1级肝组织炎症48例,≥2级12例,<=1期肝纤维化44例,≥2期16例;重度AIH患者血清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水平分别为(94.5±8.3)μmol/L、(215.4±17.2)U/L、(161.5±14.2)U/L和(83.6±16.3)U/L,均显著高于轻中度组【分别为(31.1±4.3)μmol/L、(58.2±9.4)U/L、(49.5±8.3)U/L和(61.6±3.5)U/L,P<0.05】;重度组PBMC CD6阳性细胞百分比、血清ALCAM、IgG和IgM水平分别为(65.4±7.8)%、(22.5±2.1)ng/mL、(18.6±2.6)mg/dL和(1.7±0.3)mg/dL,均显著大于轻中度组【分别为(36.7±4.2)%、(15.4±1.2)ng/mL、(13.7±2.3)mg/dL和(0.7±0.1)mg/dL,P<0.05】;≥2级肝组织炎症组CD6阳性细胞百分比和血清ALCAM水平分别为(71.4±8.3)%和(25.4±3.2)ng/mL,均显著大于<=1级组【分别为(36.2±4.3)%和(14.8±1.4)ng/mL,P<0.05】,≥2期肝纤维化组CD6和血清ALCAM水平分别为(69.3±7.8)%和(24.7±3.4)ng/mL,均显著大于<=1期组【分别为(36.4±4.4)%和(14.9±1.8)ng/mL,P<0.05】;应用PBMC CD6阳性细胞百分比和血清ALCAM水平预测AIH患者肝组织显著性炎症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8和0.95,其敏感度分别为100.0%和91.6%,特异度分别为87.5%和97.9%,预测显著性肝纤维化的曲线下面积为0.98和0.90,其敏感度分别为93.7%和75.0%,特异度分别为95.5%和100.00%。结论随着病情加重,AIH患者PBMC CD6阳性细胞百分比和血清ALCAM水平逐渐升高,应用这两项指标可评估肝组织炎症和纤维化严重程度,有利于指导临床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肝炎 CD6 激活的白细胞粘附分子 肝组织病理学
下载PDF
肺癌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与C-反应蛋白浓度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7
6
作者 潘建平 瞿幼存 +2 位作者 祝文娴 张松照 陈剑兰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4期149-150,176,共3页
目的 :研究肺癌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 1( s ICAM- 1)与 C-反应蛋白 ( CRP)浓度之间相关性。方法 :分别以 ELISA法和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 ,测定了 2 2例肺癌患者血清 s ICAM- 1及 CRP水平。结果 :化疗前及化疗后 2周 ,肺癌患者... 目的 :研究肺癌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 1( s ICAM- 1)与 C-反应蛋白 ( CRP)浓度之间相关性。方法 :分别以 ELISA法和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 ,测定了 2 2例肺癌患者血清 s ICAM- 1及 CRP水平。结果 :化疗前及化疗后 2周 ,肺癌患者血清 s ICAM- 1>2 4 0μg/ L (正常对照 95%可信区的上限为 2 38.3μg/ L )的百分率分别为 77.3%和 63.6%。治疗有效组 ,化疗后 2周 ,血清s ICAM- 1浓度与化疗前相比显著降低 ( 2 4 8.6± 4 6.7μg/ L vs 377.4± 4 8.7μg/ L ,t检验 ,P<0 .0 1) ;而治疗无效组 ,化疗前后血清 s ICAM- 1浓度无显著变化 ( 32 4 .3± 12 8.1μg/ L vs330 .9±130 .4 μg/ L,t检验 ,P>0 .0 5)。化疗前及化疗后 2周 ,分别有 59.1%和 54.5%的肺癌患者血清CPR浓度增高。治疗有效组 ,化疗后 2周血清 CRP浓度平均值下降了 77.9% ,治疗无效组 ,化疗前后血清 CRP浓度平均值无显著变化。化疗前及化疗后 2周 ,血清 s ICAM- 1与 CRP浓度均呈显著相关性 ,相关系数分别为 0 .660 ( P<0 .0 1)和 0 .794 ( P<0 .0 1)。结论 :肺癌患者血清 s ICAM- 1与CRP浓度呈显著相关性 ,s ICAM- 1与 CRP浓度测定可作为疗效评估及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C-反应蛋白 可溶性细胞粘附分子-1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可溶性细胞粘附分子及相关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田凤石 巩岩霞 +7 位作者 葛进 朱玉霞 吴岩 赵明 张秀泉 姜霞 郭金玲 王金良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0年第12期751-752,共2页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可溶性细胞粘附分子 病理
下载PDF
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血清中E-选择素、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间粘附分子-1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6
8
作者 车少敏 王燕妮 +1 位作者 马爱群 高路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1395-1397,共3页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血中粘附分子表达在识别不稳定冠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 80例 ,其中急性心肌梗死病人 4 0例 ,不稳定心绞痛病人 4 0例 ,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经治疗 4个月后进行随访 ,同时...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血中粘附分子表达在识别不稳定冠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 80例 ,其中急性心肌梗死病人 4 0例 ,不稳定心绞痛病人 4 0例 ,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经治疗 4个月后进行随访 ,同时选取正常对照 4 0例。采用酶联免疫法 (ELISA)测定血清中E -选择素、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 1(sICAM - 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间粘附分子 - 1(sVCAM - 1)的水平。结果 :外周血中E -选择素、sICAM- 1、sVCAM - 1水平在急性心肌梗死组、不稳定心绞痛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除sVCAM - 1外在随访时明显降低。结论 :外周血中E -选择素、sICAM - 1的水平可能作为诊断和预测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的敏感指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炎症 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 E-选择素 可溶性细胞粘附分子-1 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
下载PDF
醒脑静注射液对急性大灶性脑梗塞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的影响 被引量:31
9
作者 吴玉生 姜立平 +1 位作者 王占奎 赵玉武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1999年第5期45-47,共3页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对急性大灶性脑梗塞患者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42 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1 例( 常规方法治疗) ,醒脑静组21 例( 常规加醒脑静注射液治疗) ,观察治疗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 、可溶性...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对急性大灶性脑梗塞患者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42 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1 例( 常规方法治疗) ,醒脑静组21 例( 常规加醒脑静注射液治疗) ,观察治疗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 、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1(SVCAM- 1) 的变化与临床疗效,并与19 名健康人对照。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TNF、SVCAM- 1 均显著高于健康组,治疗后显著改善,而且以醒脑静组改善更为明显;醒脑静组治愈、显效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57-1 % 与33-3 % ,P< 0 .0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脑静注射液 脑梗塞 炎症反应 肿瘤坏死因子 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 治疗方法
下载PDF
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sVCAM-1)在紫癜性肾炎发病中的作用探讨 被引量:6
10
作者 傅睿 胡宝金 +1 位作者 郑卫民 傅颖媛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29-131,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在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SPN)发病中的作用,并观察其与白介素-6(IL-6)、免疫球蛋白E(IgE)在HSPN发病中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27例过敏性紫癜、35例紫癜性肾炎患儿(其中急性期16例... 目的:探讨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在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SPN)发病中的作用,并观察其与白介素-6(IL-6)、免疫球蛋白E(IgE)在HSPN发病中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27例过敏性紫癜、35例紫癜性肾炎患儿(其中急性期16例,恢复期10例)及20例健康对照儿童的血清sVCAM-1、IL-6、IgE水平。结果:①紫癜性肾炎组较单纯过敏性紫癜组、正常对照组血清sVCAM-1均明显升高,且急性期高于恢复期及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均<0.001),肾炎组、单纯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血清IL-6、IgE水平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恢复期较正常对照组血清sVCAM-1、IL-6水平无很大变化,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均>0.05)。②紫癜性肾炎组、单纯过敏性紫癜组sVCAM-1水平随血清IL-6、IgE水平升高而增加(相关系数分别为0.35、0.38,P均<0.01)。结论:sVCAM-1参与了过敏性紫癜、紫癜性肾炎的发病过程,且可反映其病情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癜性肾炎 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 发病学 白介素-6 免疫球蛋白E IL-6 IGE 酶联免疫吸附法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9
11
作者 张彩玉 刘美萍 +1 位作者 刘志辉 于丽达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95-96,共2页
目的 为了解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s ICAM- 1)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 EL SA法测定了 6 8例脑梗死患者血清 s ICAM- 1,并与 31例 TIA患者和 30例正常人对照比较。结果 脑梗死患者 2 4小时内血清 s... 目的 为了解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s ICAM- 1)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 EL SA法测定了 6 8例脑梗死患者血清 s ICAM- 1,并与 31例 TIA患者和 30例正常人对照比较。结果 脑梗死患者 2 4小时内血清 s ICAM- 1水平明显高于 TIA和正常对照组 (P<0 .0 1)。大梗死灶组血清 s ICAM明显高于中梗死灶组和小梗死灶组。脑梗死患者血清 s ICAM- 1水平在脑梗死发生 2 4小时至 7天呈现上升趋势 ,7至 14天呈下降趋势。结论  s ICAM- 1与急性脑梗死密切相关 ,参与了缺血后脑组织损伤的病理过程。实验证明 ,急性脑梗死早期大量白细胞聚集阻塞微血管 ,穿越内皮细胞进入组织 ,使局灶区组织受损。此时白细胞聚集与s ICA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SICAM-1 可溶性细胞粘附分子
下载PDF
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外周血中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和内皮素-1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毛庆菊 王汉兵 +2 位作者 陈邦国 孔立红 孙苓献 《针刺研究》 CAS CSCD 2006年第5期272-275,共4页
目的:探讨电针对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外周血中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内皮素-1(ET-1)含量的影响。方法: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目的:探讨电针对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外周血中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内皮素-1(ET-1)含量的影响。方法: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于缺血再灌注24 h后摘除眼球采血,分别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放射免疫法观察脑缺血再灌注及电针对大鼠外周血中sICAM-1、ET-1含量的影响。结果: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外周血中sICAM-1、ET-1的含量增高(模型组与正常组、假手术组比较P<0.01);电针可降低大鼠外周血中sICAM-1、ET-1的含量(电针组与模型组比较P<0.05)。结论:早期针刺治疗对脑缺血损害有效防治作用是通过改善脑血管内皮细胞功能而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 电针 可溶性细胞粘附分子-1 内皮素-1 血管内皮细胞
下载PDF
加味四逆散对肝郁脾虚者可溶性细胞粘附分子-1水平和单核细胞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彭汉光 邱明义 +3 位作者 张茂林 崔天盆 刘玉茂 邱荣元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34-636,共3页
目的 观察加味四逆散对肝郁脾虚者血清可溶性细胞粘附分子 1(sICAM 1)和单核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改良噻唑蓝法对 60例肝郁脾虚者血清sICAM 1和白细胞介素 15(IL 15)及单核细胞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反应... 目的 观察加味四逆散对肝郁脾虚者血清可溶性细胞粘附分子 1(sICAM 1)和单核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改良噻唑蓝法对 60例肝郁脾虚者血清sICAM 1和白细胞介素 15(IL 15)及单核细胞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反应 (ADCC)进行检测。结果 肝郁脾虚者血清sICAM 1水平升高 ,IL 15分泌减少 ,ADCC功能下降 ,表现为免疫功能低下。经加味四逆散治疗后 ,上述指标恢复正常。结论 加味四逆散健脾舒肝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四逆散 肝郁脾虚 可溶性细胞粘附分子-1 单核细胞功能
下载PDF
绝经后女性急性冠脉综合患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的变化及其与性激素的关系 被引量:5
14
作者 马琦琳 杨天仑 +2 位作者 彭道地 张赛丹 吴声滨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0期82-83,87,共3页
目的 :检测绝经后女性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SICAM - 1)的变化及其与性激素的关系 ,探讨炎症在女性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SICAM - 1浓度 ,放免法测定血清雌二醇 (E2 )和睾... 目的 :检测绝经后女性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SICAM - 1)的变化及其与性激素的关系 ,探讨炎症在女性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SICAM - 1浓度 ,放免法测定血清雌二醇 (E2 )和睾酮 (T)浓度。结果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SICAM - 1水平及T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及稳定型心绞痛 ,E2 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及稳定性心绞痛患者 ,稳定性心绞痛患者SICAM- 1水平及T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E2 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 ;SICAM - 1与E2 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提示SICAM - 1可判断女性冠心病患者的严重程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可溶性细胞粘附分子-1 性激素类 炎症
下载PDF
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和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与动脉粥样硬化 被引量:14
15
作者 朱彦琪 孙宝贵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5期618-620,共3页
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1是细胞间粘附分子 1、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1的可溶形式 ,在动脉粥样硬化中有明显的变化。在动脉硬化的各个阶段 ,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1均高于正常 ,提示慢性炎症的持续存在 ;而可溶性... 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1是细胞间粘附分子 1、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1的可溶形式 ,在动脉粥样硬化中有明显的变化。在动脉硬化的各个阶段 ,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1均高于正常 ,提示慢性炎症的持续存在 ;而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1仅在病变初始形成 ,或是出现血管痉挛、斑块不稳定等炎症急剧变化时迅速而明显增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科学 粘附分子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综述 可溶性细胞粘附分子1 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儿童哮喘发作期与缓解期血浆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测定 被引量:3
16
作者 邵洁 赵建琴 +1 位作者 李云珠 陈舜年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4-6,共3页
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测定30例哮喘急性发作期,25例哮喘缓解期患儿血浆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结果表明,哮喘急性发作期正常sICAM1较对照组明显升高(168.6±26.5μg/L比90.2±17.1μg/L,P(?)缓解期血浆同MCAM-1浓度虽有降低,... 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测定30例哮喘急性发作期,25例哮喘缓解期患儿血浆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结果表明,哮喘急性发作期正常sICAM1较对照组明显升高(168.6±26.5μg/L比90.2±17.1μg/L,P(?)缓解期血浆同MCAM-1浓度虽有降低,但仍高于对照组(114.04±13.3μg/L比90.2±17.1μg/L,P<(?)是(?)哮喘气道炎症形成的重要细胞因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可溶性 细胞粘附分子 儿童 发作期
下载PDF
通心络胶囊对冠心病患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的影响 被引量:12
17
作者 李星群 匡永东 王永光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期99-100,共2页
目的 观察通心络胶囊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1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1含量的影响 ,以探讨通心络胶囊防治动脉硬化性疾病的机制。方法  7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被随机分为通心络治疗组和对照组 ,服药前及服药后... 目的 观察通心络胶囊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1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1含量的影响 ,以探讨通心络胶囊防治动脉硬化性疾病的机制。方法  7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被随机分为通心络治疗组和对照组 ,服药前及服药后一个月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1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1含量。结果 通心络组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1含量由治疗前的 348.8± 12 5 .8ng/L下降到治疗后的 2 5 6 .8± 98.6ng/L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统计学意义 (P <0 .0 1) ;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1含量由治疗前的 6 79.7± 2 99.8ng/L下降到治疗后的 5 6 6 .8± 2 6 8.7ng/L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统计学意义 (P <0 .0 1)。对照组治疗前后两种粘附分子的含量变化没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治疗后通心络组两种粘附分子的含量都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统计学意义 (P <0 .0 1)。结论 通心络胶囊能明显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1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1含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学 通心络/药理作用 心绞痛 不稳定型 可溶性细胞粘附分子1 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
下载PDF
固定正畸患者龈沟液中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含量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磊 陈杰 +1 位作者 于肖鹏 李毅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4期281-283,共3页
目的测定固定正畸患者不同矫治时期龈沟液(GCF)中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的含量,探索固定矫治器对牙周组织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口腔正畸科门诊牙拥挤错牙合患者31例。采用酶联法检测GCF中sICAM-1的含量,分析GCF的量与sICAM-1... 目的测定固定正畸患者不同矫治时期龈沟液(GCF)中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的含量,探索固定矫治器对牙周组织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口腔正畸科门诊牙拥挤错牙合患者31例。采用酶联法检测GCF中sICAM-1的含量,分析GCF的量与sICAM-1含量在矫治过程中的变化关系。结果与矫治前1周比较,矫治过程中GCF的量与sICAM-1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结论正畸过程中固定矫治器对牙周组织的健康有影响。此外,sICAM-1的检测可用于监测固定正畸过程中患者的牙周健康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矫治器 龈沟液 可溶性细胞粘附分子-1 牙周健康 口腔正畸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水平变化及与血管内皮功能的关系 被引量:16
19
作者 黄雌友 姚伟峰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53-155,共3页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水平的变化,并以血浆假性血友病因子水平作为内皮功能损伤的指标,观察细胞间粘附分子1与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损伤之间的关系。方法62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有无血管并发症分为无血管病变组(n=...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水平的变化,并以血浆假性血友病因子水平作为内皮功能损伤的指标,观察细胞间粘附分子1与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损伤之间的关系。方法62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有无血管并发症分为无血管病变组(n=19)、微血管病变组(n=20)和大血管病变组(n=23),选择2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水平和血浆假性血友病因子水平,并测定糖脂代谢指标和尿微量白蛋白水平。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在无血管病变组、微血管病变组和大血管病变组的水平逐步升高(P<0.01);血浆假性血友病因子水平在大血管病变组高于微血管病变组,微血管病变组高于无血管病变组(P<0.01),无血管病变组与对照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与血浆假性血友病因子、甘油三酯、收缩压、舒张压呈正相关(r分别为0.43、0.45、0.52和0.62,P<0.01)。结论细胞间粘附分子1可能参与了2型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发生和发展,可作为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慢性血管并发症尤其是大血管病变发生的预测及监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科学 细胞粘附分子1与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损伤之间的关系 酶联免疫吸附法 可溶性细胞粘附分子1 2型糖尿病 血管病变
下载PDF
肝硬化患者血浆降钙素原、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检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崴 张世兰 王海滨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3-24,共2页
观察肝硬化患者血浆降钙素原 (PCT)、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 1(sICAM - 1)水平变化及其各自临床意义。采用免疫发光法及ELISA法检测 78例肝硬化患者及 30例正常对照者血浆PCT、sICAM - 1水平。肝硬化患者血浆PCT、sICAM - 1水平显著高... 观察肝硬化患者血浆降钙素原 (PCT)、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 1(sICAM - 1)水平变化及其各自临床意义。采用免疫发光法及ELISA法检测 78例肝硬化患者及 30例正常对照者血浆PCT、sICAM - 1水平。肝硬化患者血浆PCT、sICAM - 1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失代偿期显著高于代偿期 (均P <0 0 1) ,随Child分级的增加 ,血浆PCT、sICAM - 1水平逐渐升高。肝硬化患者血浆PCT水平与血清TBil水平呈正相关 ,与PTa呈负相关 ,与血清ALT水平无明显相关性 ;血浆sICAM - 1水平与血清TBil、ALT水平呈正相关 ,与PTa呈负相关。二者血浆水平可反映肝细胞损伤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降钙素原 可溶性细胞粘附分子-1 细胞损伤 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