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族可溶性环氧化物酶基因多态性与颅内动脉瘤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邱虹 刘志忠 +2 位作者 杨军 康熙雄 阚志生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3期3814-3817,共4页
目的探讨汉族人中可溶性环氧化物酶(EPHX2)基因多态性与颅内动脉瘤的关系。方法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PCR产物直接测序的方法检测EPHXZ,比较238例颅内动脉瘤(病例组)与221例无颅内动脉瘤(对照组)EPHX2基因rs751141、rs2291635多态... 目的探讨汉族人中可溶性环氧化物酶(EPHX2)基因多态性与颅内动脉瘤的关系。方法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PCR产物直接测序的方法检测EPHXZ,比较238例颅内动脉瘤(病例组)与221例无颅内动脉瘤(对照组)EPHX2基因rs751141、rs2291635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频率。结果女性颅内动脉瘤组与对照组中EPHX2 rs751141多态性基因型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前者GA+AA基因型频率(22.2%)低于后者(41.7%)(P=0.002);但在男性和不分性别患者中该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s2291635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分布在男性、女性、不分性别患者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汉族人的rs751141基因异质性可能与女性颅内动脉瘤的发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环氧化物酶基因 聚合链反应 多态性 单核苷酸 颅内动脉瘤
下载PDF
炎症微环境下可溶性环氧化物酶抑制剂对人根尖牙乳头干细胞增殖及分化的影响
2
作者 党海霞 王福 +2 位作者 陈岚 王渝林 周志强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64-168,共5页
目的:探讨在炎症微环境下,可溶性环氧化物酶抑制剂(TPPU)对人根尖牙乳头干细胞(hSCAPs)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以及成骨诱导后茜素红染色鉴定hSCAPs;1 mg/mL脂多糖(LPS)处理hSCAPs模拟炎症微环境,然后用10μmol/L TPPU... 目的:探讨在炎症微环境下,可溶性环氧化物酶抑制剂(TPPU)对人根尖牙乳头干细胞(hSCAPs)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以及成骨诱导后茜素红染色鉴定hSCAPs;1 mg/mL脂多糖(LPS)处理hSCAPs模拟炎症微环境,然后用10μmol/L TPPU作用于hSCAPs,分别在第1、3、5、7天,通过CCK-8法观察TPPU对hSCAPs增殖能力的影响;在第24小时,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检测炎症相关因子表达。在成骨诱导后的第7、12天,通过qRT-PCR检测成骨分化相关基因的表达;第8天通过碱性磷酸酶染色来分析碱性磷酸酶活性,第21天用茜素红染色观察矿化结节形成。结果:流式细胞仪结果与茜素红染色鉴定实验细胞为hSCAPs。用1 mg/mL LPS处理hSCAPs后,在第1、3、5、7天时,TPPU+LPS组、LPS组和vehicle组细胞增殖无差异(P>0.05)。在用LPS处理hSCAPs 24 h后,相对于vehicle组,LPS组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显著上调(P<0.05),LPS+TPPU组IL-1β、IL-6的表达明显低于LPS组(P<0.05)。成骨诱导液培养hSCAPs一定时间后,检测发现相对于LPS组,LPS+TPPU组碱性磷酸酶(ALP)、牙本质涎磷蛋白(DSPP)、骨钙素(OCN)、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的表达显著上调(P<0.05)。且TPPU处理组较LPS组碱性磷酸酶染色和茜素红染色均加深。结论:在体外炎症微环境下,TPPU可以抑制hSCAPs炎性因子的表达。其次,在炎症微环境下TPPU对hSCAPs的增殖可能并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TPPU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hSCAPs的成牙/成骨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环氧化物酶抑制剂 人根尖牙乳头干细胞 脂多糖 增殖 分化
下载PDF
14,15-环氧化二十碳三烯酸对缺血性脑损伤神经元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刘佩芳 马会博 +3 位作者 王瑶 朱雨岚 刘文娟 刘佩佳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4期372-376,共5页
目的研究14,15-环氧化二十碳三烯酸(14,15-epoxyeicosatrienoic acids,14,15-EET)对缺血性大鼠脑损伤神经元凋亡的影响及干预机制。方法运用大脑中动脉栓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方法建立大鼠脑缺血模型,实验分为假手... 目的研究14,15-环氧化二十碳三烯酸(14,15-epoxyeicosatrienoic acids,14,15-EET)对缺血性大鼠脑损伤神经元凋亡的影响及干预机制。方法运用大脑中动脉栓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方法建立大鼠脑缺血模型,实验分为假手术(sham)组、MCAO组、MCAO+sEH shRNA组、MCAO+14,15-EET组;应用氧糖剥夺(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OGD)处理SY-5Y神经元细胞的方法建立脑缺血的细胞模型,实验分为正常(control)组、OGD组、OGD+sEH siRNA组、OGD+14,15-EET组;TTC法测定大鼠脑梗死面积;采用Longa进行大鼠神经功能评分;Nissl染色法检测大鼠脑组织神经元细胞数量;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TUNEL方法检测细胞凋亡;ELISA方法检测caspase-3的活性。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MCAO大鼠脑梗死面积明显增加、神经功能损伤加重、神经元丢失增多,凋亡蛋白caspase-3活性增加;给予sEH shRNA可明显减少脑梗死面积、神经功能的损伤及神经元的丢失,并可抑制caspase-3的活性;然而,给予外源性的14,15-EET也可显著减少脑梗死面积、神经功能的损伤及神经元的丢失,同时可减少caspase-3的活性;与正常神经元细胞SY-5Y相比,OGD处理组中,细胞存活减少、凋亡增多,caspase-3活性增加;给予sEH siRNA可明显增加细胞存活,减少凋亡及caspase-3的活性;给予外源性的14,15-EET也可显著增加细胞存活,减少细胞凋亡、caspase-3活性。结论 14,15-EET可减少缺血性大鼠脑损伤神经元凋亡、抑制sEH活性,可能成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潜在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损伤 14 15-环氧化二十碳三烯酸 可溶性环氧化物酶 神经元凋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