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1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宜宾地区不同孕期妇女血浆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复合物水平参考范围的建立
1
作者 龙琴 石安惠 黄佳蓉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66-169,共4页
目的 探究四川宜宾地区不同孕期健康孕妇血浆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复合物(soluble fibrin monomer complex,SFMC)水平的变化,建立不同孕期SFMC的参考范围。方法 选取2021年05月~2022年01月在宜宾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377例健康孕妇及120例... 目的 探究四川宜宾地区不同孕期健康孕妇血浆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复合物(soluble fibrin monomer complex,SFMC)水平的变化,建立不同孕期SFMC的参考范围。方法 选取2021年05月~2022年01月在宜宾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377例健康孕妇及1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和对照组四组。采用胶乳免疫比浊法检测其血浆SFMC和D-二聚体(D-D)水平,建立各组SFMC的参考范围,同时对二者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对照组、孕早期组、孕中期组和孕晚期组SFMC的参考范围分别为<7.3μg/ml,<18.4μg/ml,<20.4μg/ml和<58.5μg/ml,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55.989,P<0.001),且随着孕期的增长,血浆SFMC水平呈上升趋势。受试者血浆SFMC水平与D-D水平呈正相关(r^(2)=0.468 8)。结论 孕妇血浆SFMC水平随孕期的增加明显上升,正常人群的参考范围不能满足各妊娠期妇女的静脉血栓风险评估。初步建立了孕早期、孕中期和孕晚期妇女血浆SFMC的参考范围,对孕妇静脉血栓栓塞预防监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复合物 妊娠 参考范围 四川宜宾地区
下载PDF
妊娠期女性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复合物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2
作者 张瑞 杨翠芝 史敏 《检验医学》 CAS 2023年第2期172-174,共3页
目的分析妊娠期女性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复合物(SFMC)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90例正常妊娠女性(妊娠早期、妊娠中期、妊娠晚期各30例,妊娠组)、30例非妊娠女性(正常对照组)和1例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产妇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 目的分析妊娠期女性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复合物(SFMC)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90例正常妊娠女性(妊娠早期、妊娠中期、妊娠晚期各30例,妊娠组)、30例非妊娠女性(正常对照组)和1例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产妇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抗凝血酶(AT)、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和SFMC水平,计算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比较不同孕期孕妇与非妊娠女性和DVT产妇各指标的差异。结果与非妊娠女性比较,妊娠中期和晚期孕妇PT、INR、APTT、TT、AT均有所减低,Fib、FDP、DD有所升高(P<0.05),妊娠早期APTT有所减低(P<0.05)。与妊娠早期孕妇比较,妊娠中期和晚期孕妇PT、INR、TT、AT有所减低,Fib、FDP、DD有所升高(P<0.05),妊娠中期和晚期孕妇除APTT外,其他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妊娠女性和不同孕期孕妇SFM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不同孕期孕妇和非妊娠女性比较,DVT产妇PT、INR、APTT、TT、AT减低,Fib、FDP、DD升高,SFMC明显升高。结论SFMC可反映妊娠期凝血功能,或可用于预测妊娠期DVT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复合物 妊娠期 下肢深静脉血栓
下载PDF
血清癌胚抗原细胞角蛋白19的可溶性片段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和前白蛋白与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3
作者 冉学兵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02-108,共7页
目的分析血清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的可溶性片段(CYFRA21-1)、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和前白蛋白(PAB)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化疗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取回顾性研究,选择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医院收治120例行化疗治... 目的分析血清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的可溶性片段(CYFRA21-1)、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和前白蛋白(PAB)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化疗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取回顾性研究,选择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医院收治120例行化疗治疗的NSCLC患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顺铂+吉西他滨(GD)方案化疗,随访12个月,根据随访期间存活情况进行分组,将存活患者临床资料纳入预后良好组,将病死患者临床资料纳入预后不良组。患者入院时均接受血清CEA、CYFRA21-1、FIB、D-D和PAB检测,统计患者基线资料。采用双变量相关性Pearson(N)分析,血清CEA、CYFRA21-1、FIB、D-D、PAB水平与NSCLC化疗患者生存期的关系;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CEA、CYFRA21-1、FIB、D-D、PAB水平与NSCLC化疗患者预后不良之间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CEA、CYFRA21-1、FIB、D-D、PAB水平预测NSCLC化疗患者预后不良的价值;采用样条函数与Logistics回归相结合的限制性立方样条法分析血清CEA、CYFRA21-1、FIB、D-D、PAB水平与NSCLC化疗患者预后不良的剂量反应关系。结果预后不良组分化程度为低分化、临床分期为Ⅲ~Ⅳ期患者占比高于预后良好组,CEA、CYFRA21-1、FIB、D-D高于预后良好组,PAB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采用双变量相关性Pearson(N)分析显示,血清CEA、CYFRA21-1、FIB、D-D水平与NSCLC化疗患者生存期呈负相关(P<0.05),血清PAB水平与NSCLC化疗患者生存期呈正相关(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EA、CYFRA21-1、FIB、D-D高表达是NSCLC化疗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OR>1,P<0.05),血清PAB高表达是NSCLC化疗患者预后不良的保护因素(OR<1,P<0.05);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CEA、CYFRA21-1、FIB、D-D、PAB水平预测NSCLC化疗患者预后情况的曲线下面积(AUC)均>0.70,有一定预测价值;NSCLC化疗患者血清CEA、CYFRA21-1、FIB、D-D水平与NSCLC化疗患者预后不良呈正相关,特别当血清CEA>24.53μg/ml、CYFRA21-1>7.82μg/ml、FIB>3.99 g/L、D-D>1.05μg/ml时,NSCLC化疗患者预后不良风险随血清CEA、CYFRA21-1、FIB、D-D水平升高而升高,NSCLC化疗患者PAB水平与NSCLC化疗患者预后不良呈负相关,当血清PAB<209.76 g/L时,NSCLC化疗患者预后不良风险随PAB水平降低而升高。结论血清CEA、CYFRA21-1、FIB、D-D和PAB水平与NSCLC化疗患者预后关系密切,上述指标可有效预测NSCLC化疗患者预后不良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癌胚抗原 细胞角蛋白19的可溶性片段 纤维蛋白 D-二聚体 前白蛋白
下载PDF
纤维蛋白原结合凝血酶原复合物对妇产科大出血的治疗效果及临床观察
4
作者 刘杰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3年第14期9-11,共3页
目的:分析妇产科大出血患者治疗时,使用纤维蛋白原与凝血酶原复合物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0例妇产科大出血患者,均为本院妇产科于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取奇偶分组法分组。对照组治疗时使用凝血酶原复合物药物,在此基础上给予观... 目的:分析妇产科大出血患者治疗时,使用纤维蛋白原与凝血酶原复合物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0例妇产科大出血患者,均为本院妇产科于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取奇偶分组法分组。对照组治疗时使用凝血酶原复合物药物,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的取纤维蛋白原结合输注治疗方案。结果:观察组的好转率值、再手术率值均显示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各项凝血指标水平值均显示降低,且观察组的降低幅度更大,P<0.05;两组治疗后不同时刻的出血量对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不同时间段的纤维蛋白原水平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妇产科大出血患者治疗时,将纤维蛋白原和凝血酶原复合物联合使用,其凝血功能、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提升,好转率较高,出血量和再手术率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产科大出血 纤维蛋白 凝血酶原复合物 凝血指标 出血量
下载PDF
补肾活血方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清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复合物含量的影响
5
作者 张蕴慧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5年第4期442-443,共2页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方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清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复合物(SFMC)含量的影响。方法将28只SHR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吲达帕胺组、淫羊藿组及补肾活血方组,分别给予蒸馏水、吲达帕胺溶液、淫羊藿溶液、补肾活血方溶液灌胃,...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方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清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复合物(SFMC)含量的影响。方法将28只SHR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吲达帕胺组、淫羊藿组及补肾活血方组,分别给予蒸馏水、吲达帕胺溶液、淫羊藿溶液、补肾活血方溶液灌胃,给药8周后,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测定各组SHR血清SFMC的含量。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吲达帕胺组、淫羊藿组、补肾活血方组大鼠血清SFMC含量均明显降低(P<0.01),与吲达帕胺组和淫羊藿组比较,补肾活血方组SFMC含量降低(P<0.01),吲达帕胺组与淫羊藿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活血方、吲达帕胺及淫羊藿均能降低SHR血清SFMC的含量,其中补肾活血方作用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高血压 补肾活血方 吲达帕胺 淫羊藿 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复合物
下载PDF
多孔羟基磷灰石、纤维蛋白和金葡液复合物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韦正超 蔡道章 +1 位作者 张峻峰 金文涛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5期363-366,共4页
目的 探讨珊瑚多孔羟基磷灰石 (CHAP)、纤维蛋白 (FS)及金葡液 (SAI)复合物修复骨缺损的作用 ,以及作为人工骨移植替代材料的可行性。 方法 采用新西兰大白兔 5 4只在双侧桡骨制备骨缺损模型后分成实验组、对照组及空白组。将 CHAP- ... 目的 探讨珊瑚多孔羟基磷灰石 (CHAP)、纤维蛋白 (FS)及金葡液 (SAI)复合物修复骨缺损的作用 ,以及作为人工骨移植替代材料的可行性。 方法 采用新西兰大白兔 5 4只在双侧桡骨制备骨缺损模型后分成实验组、对照组及空白组。将 CHAP- FS- SAI复合物植入骨缺损处作为实验组 ,自体骨植入作为对照组 ,空白组不植入任何物质 ;术后 2、4、8和 12周分别取 2只兔行大体标本观察、组织学、X线片观察及生物力学测试 ,比较各组修复骨缺损的能力。 结果 实验组术后 2周见植入物与骨端形成紧密的纤维性连接 ,镜下可见 CHAP周围大量成纤维细胞、软骨细胞及毛细血管增生 ;对照组有少量骨痂形成 ,有软骨细胞、骨母细胞及破骨细胞。 4、8周两组均见大量骨痂形成 ,镜下见软骨细胞钙化 ,组织骨和板层骨。 12周实验组及对照组均见大量成熟的骨细胞及板层骨 ;实验组见植入物完全骨化 ,塑形完全 ,CHAP未完全降解。空白组 12周骨缺损区为纤维瘢痕组织填充 ,镜下主要为大量成纤维细胞。 X线片 2周实验组与对照组有骨痂影 ,4周骨痂影增多。 8周实验组骨缺损消失 ,CHAP分散在骨痂中 ;对照组骨折线消失 ,髓腔开始形成。 12周实验组和对照组骨皮质连续 ,髓腔复通 ,塑形完全。空白组 12周骨缺损区无骨性连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缺损 多孔羟基磷灰石 纤维蛋白 金葡液复合物 修复 实验研究
下载PDF
不同麻醉方法对骨科老年患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纤维蛋白原、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和D-二聚体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王建珍 王安硈 +1 位作者 张姗 陈富强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673-677,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对骨科老年患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和D-二聚体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髋部以下骨科手术的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入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组(硬脊膜组)、硬脊膜外腔阻滞...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对骨科老年患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和D-二聚体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髋部以下骨科手术的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入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组(硬脊膜组)、硬脊膜外腔阻滞加全身麻醉组(联合组)和全身麻醉组,每组20例。所有患者均分别于麻醉前或麻醉诱导前(T1)、麻醉完善后或麻醉诱导后(T2)、术毕即刻(T3)、术后24h(T4)和术后48h(T5)5个时间点采集动脉血,测定vWF、FIB、TAT和D-二聚体水平,并记录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和输液量。结果硬脊膜组在T2、T3时间点的vWF水平均显著低于同组T1时间点(P值均<0.01),联合组在T3时间点的vWF水平显著低于同组T1时间点(P<0.05),硬脊膜组和联合组在T2、T3时间点的vWF水平均显著低于全身麻醉组同时间点(P值分别<0.01、0.05)。硬脊膜组和联合组在T2、T3时间点的FIB水平均显著低于同组T1时间点(P值均<0.01),硬脊膜组、联合组和全身麻醉组在T4、T5时间点的FIB水平均显著高于同组T1时间点(P值分别<0.05、0.01),硬脊膜组在T2、T3、T4时间点和联合组在T3、T4时间点的FIB水平均显著低于全身麻醉组同时间点(P值分别<0.05、0.01)。硬脊膜组、联合组和全身麻醉组在T4、T5时间点的TAT水平均显著高于同组T1时间点(P值均<0.05),硬脊膜组和联合组在T3时间点的TAT水平均显著低于全身麻醉组同时间点(P值分别<0.05、0.01)。全身麻醉组T3时间点的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同组T1时间点(P<0.05)。3组间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和输液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和硬脊膜外腔阻滞加全身麻醉可改善老年患者行髋部以下骨科手术时的高凝血状态,有助于预防围术期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是老年患者行骨科手术时可选择的适宜的麻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 老年 麻醉方法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纤维蛋白 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 D-二聚体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纤维蛋白原免疫复合物的检测和意义 被引量:1
8
作者 王艾丽 吉滢 +3 位作者 郑田 严孝岭 刘国瑞 贾煊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6期44-46,共3页
目的检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中含纤维蛋白原免疫复合物(Fb-IC),探讨Fb-IC在RA中的意义。方法用抗Fb抗体建立ELISA法检测126例RA,75例其他疾病包括肺癌、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未分化结缔组织病(UCTD)、肾脏疾病患者血清... 目的检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中含纤维蛋白原免疫复合物(Fb-IC),探讨Fb-IC在RA中的意义。方法用抗Fb抗体建立ELISA法检测126例RA,75例其他疾病包括肺癌、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未分化结缔组织病(UCTD)、肾脏疾病患者血清中Fb-ICs,另设健康对照34例。将该法结果与Clq结合法检测ICs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RA患者Fb-IC与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类风湿因子(RF)的关系。结果RA组、非RA疾病组和对照组Fb—ICs阳性率分别为53.17%(67/t26),10.67%(8/75)和5.88%(2/34)。RA组Fb-IC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X2=36.31,22.16,P〈0.001)。Fb—IC对RA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3.17%和90.00%。抗Fb抗体ELISA法和C1qELlSA法检测ICs的符合率为75%,结果相关(Kappa值〉0.4)。抗CCP抗体和RF阳性RA患者的Fb—ICs阳性率分别为55.3%和62.2%。结论Fb—IC对RA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50%以上抗CCP抗体和RF阳性的RA患者体内存在Fb—IC,提示Fb—IC与RA病变有关,检测Fb—IC有助于RA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纤维蛋白 免疫复合物
下载PDF
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复合物辅助抢救失血性休克5例 被引量:1
9
作者 孙继海 曾宪阳 +3 位作者 叶圣权 王宏宾 郑福生 孟庆显 《武警医学院学报》 CAS 2002年第3期197-197,共1页
关键词 纤维蛋白 凝血酶原复合物 抢救 失血性休克
下载PDF
生物/化学同步聚合法制备纤维蛋白纳米复合物及传感研究
10
作者 徐霞红 韩芳芳 +3 位作者 傅迎春 王新全 王祥云 姚守拙 《分析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02-306,共5页
本文以有效提高生物分子包埋率为目的,基于生物/化学同步聚合的新方法制备了一种新型纤维蛋白聚合物基纳米复合物,并研究了该复合物修饰电极的传感性能。该方法在凝血仿生聚合的同时,采用NaAuCl4作为氧化剂化学氧化聚合生成聚多巴胺(PD... 本文以有效提高生物分子包埋率为目的,基于生物/化学同步聚合的新方法制备了一种新型纤维蛋白聚合物基纳米复合物,并研究了该复合物修饰电极的传感性能。该方法在凝血仿生聚合的同时,采用NaAuCl4作为氧化剂化学氧化聚合生成聚多巴胺(PDA),在PDA膜内原位合成纳米金(AuNPs),同时在PDA-纤维蛋白凝胶生长时包埋葡萄糖氧化酶(GOx)。生物/化学同步聚合法操作简单,条件温和。该纳米复合物引入了AuNPs的优异性质,有效提升了GOx的包埋量,所制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对葡萄糖的检测灵敏度高达117μA/(cm2·mmol/L),检测限为57n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传感 葡萄糖氧化酶 纳米复合物 纤维蛋白
下载PDF
对氨基苯甲酰纤维蛋白溶酶原-链激酶激活剂复合物的新制法
11
作者 梁放 滕利荣 +2 位作者 孟庆繁 孙宏 刘兰英1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498-500,共3页
合成了化学修饰剂 (对氨基苯甲酸对脒基苯酯盐酸盐 ) ,并通过透析法得到了 L ys-纤维蛋白溶酶原。提出了利用 L- L ysine Sepharose4 B柱以人纤维蛋白溶酶原、链激酶及化学修饰剂制备对氨基苯甲酰纤维蛋白溶酶原 -链激酶激活剂复合物 (A... 合成了化学修饰剂 (对氨基苯甲酸对脒基苯酯盐酸盐 ) ,并通过透析法得到了 L ys-纤维蛋白溶酶原。提出了利用 L- L ysine Sepharose4 B柱以人纤维蛋白溶酶原、链激酶及化学修饰剂制备对氨基苯甲酰纤维蛋白溶酶原 -链激酶激活剂复合物 (APSAC)的新方法 ,本法的优点是 APSAC的收率及纯度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氨基苯甲酰纤维蛋白溶酶原-链激酶激活剂复合物 制备 Lys-纤维蛋白溶酶原 化学修饰剂 溶血栓药物
下载PDF
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复合物抢救失血性休克
12
作者 孙继海 王宏宾 《沈阳医学》 2002年第1期23-23,共1页
关键词 纤维蛋白 凝血酶原复合物 失血性休克 用药方法
下载PDF
纤维蛋白原及凝血酶原复合物在抢救产科DIC中的应用体会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华 朱启娟 黄秋云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3-44,共2页
目的:探讨产科DIC的临床特点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2003-2005年诊治的产科DIC1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产科DIC的病理特点,重视纤维蛋白原及凝血酶原复合物的应用,取得了满意疗效。结果:16例产科DIC均抢救成功。结论:产科DIC... 目的:探讨产科DIC的临床特点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2003-2005年诊治的产科DIC1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产科DIC的病理特点,重视纤维蛋白原及凝血酶原复合物的应用,取得了满意疗效。结果:16例产科DIC均抢救成功。结论:产科DIC发病急骤,病情凶险,死亡率高,只要做到早期诊断,正确治疗,可显著降低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科DIC 纤维蛋白 凝血酶原复合物
下载PDF
纤维蛋白原与凝血酶原复合物联合应用对妇产科大出血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邹婧 《中外医学研究》 2022年第25期37-41,共5页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与凝血酶原复合物联合应用对妇产科大出血患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2021年10月孝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妇产科大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其中对照...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与凝血酶原复合物联合应用对妇产科大出血患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2021年10月孝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妇产科大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的治疗方案为输注凝血酶原复合物,观察组为纤维蛋白原与凝血酶原复合物联合输注,观察治疗后两组的凝血指标变化、再次手术率、治疗有效率、出血量及治疗前后的纤维蛋白原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的凝血指标均下降,且观察组各项凝血指标均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再次手术率为2.22%,低于对照组的13.33%(P<0.05);治疗有效率为97.78%,高于对照组的82.22%(P<0.05)。治疗后,观察组10 min、1 h及2 h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3、7 d,观察组的纤维蛋白原水平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给予妇产科大出血患者纤维蛋白原与凝血酶原复合物联合输注治疗,其可有效地改善患者出血状况及凝血指标,提高患者纤维蛋白原水平,降低出血量及再次手术率,确保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蛋白 凝血酶原复合物 妇产科大出血 凝血指标
下载PDF
血浆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检测在早期诊断新生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中的价值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全培 冯荣波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第18期45-47,共3页
目的分析凝血相关指标在新生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48例新生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儿作为实验组,再选取同期于本院分娩的健康新生儿4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检测血浆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D-二聚体(D-D... 目的分析凝血相关指标在新生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48例新生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儿作为实验组,再选取同期于本院分娩的健康新生儿4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检测血浆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水平并进行对比,实验组给予小剂量肝素抗凝治疗,对比治疗前后的TAT、D-D、FDP水平。结果实验组TAT、D-D、FDP水平分别为(8.12±1.39)μg/L、(672.4±53.4)μg/L、(413.4±64.5)mg/L,均高于对照组的(2.36±1.02)μg/L、(234.8±16.9)μg/L、(12.6±4.3)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TAT、D-D、FDP水平分别为(2.68±0.45)μg/L、(245.1±17.8)μg/L、(11.8±3.4)mg/L,均低于治疗前的(8.12±1.39)μg/L、(672.4±53.4)μg/L、(413.4±64.5)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儿TAT、D-D、FDP水平异常升高,可作为早期诊断和监测预后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 D-二聚体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
下载PDF
纤维蛋白原联合凝血酶原复合物在妇产科大出血围术期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庄梅红 卢昆林 王薇 《海军医学杂志》 2016年第6期561-563,共3页
目的观察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与凝血酶原复合物(prothrombin complex,PCC)联合使用在妇产科大出血中的效果。方法将50例患者按治疗方法分成对照组、实验组。对照组分别输注PCC、FIB,实验组联合输注PCC+FIB。测定2组输注前30 min... 目的观察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与凝血酶原复合物(prothrombin complex,PCC)联合使用在妇产科大出血中的效果。方法将50例患者按治疗方法分成对照组、实验组。对照组分别输注PCC、FIB,实验组联合输注PCC+FIB。测定2组输注前30 min和输注后2 h的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值,记录浓缩红细胞悬液(RBC)的输注量及二进手术的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的APTT、TT、PT明显缩短,FIB显著提高,RBC的用量减少,二进手术的发生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输注FIB+PCC在妇产科大出血中有显著的效果,不仅可以减少红细胞的需要量,也可以降低二进手术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蛋白 凝血酶原复合物 大出血 围术期
下载PDF
纤维蛋白原联合凝血酶原复合物治疗妇产科大出血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7
作者 戴维平 赵晓玲 郑秋梅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1年第7期138-139,共2页
目的:分析纤维蛋白原(FIB)与凝血酶原复合物联合治疗妇产科大出血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惠州市第一妇幼保健院收治的56例妇产科大出血患者,所有患者给予FIB联合凝血酶原复合物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各项指标... 目的:分析纤维蛋白原(FIB)与凝血酶原复合物联合治疗妇产科大出血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惠州市第一妇幼保健院收治的56例妇产科大出血患者,所有患者给予FIB联合凝血酶原复合物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各项指标,包括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和治疗好转率。结果:治疗后患者的TT、PT、APTT均明显短于治疗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6例产科大出血患者中,好转31例、未好转25例,好转率为55.36%。结论:给予妇产科大出血患者凝血酶原复合物联合FIB进行治疗,可以显著改善凝血功能,起到有效止血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产科大出血 凝血酶原复合物 纤维蛋白 凝血功能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血清可溶性低密度脂蛋白受体、髓系相关蛋白8/14复合物及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8
作者 夏国莲 黄兆铨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21-524,共4页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血清可溶性低密度脂蛋白受体(sLR11)、髓系相关蛋白8/14复合物(MRP8/14)及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71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血清可溶性低密度脂蛋白受体(sLR11)、髓系相关蛋白8/14复合物(MRP8/14)及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71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51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及53例健康对照者血清sLR11、MRP8/14及ECP的水平。所有入组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计数冠状动脉病变Gensin i积分及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并与血清sLR11、MRP8/14及ECP水平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稳定型心绞痛组sLR11、MRP8/14及EC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sLR11(30.50±10.48 ng/L比22.13±6.33 ng/L)、MRP8/14水平(40.30±12.59 ng/L比29.12±10.27 ng/L)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均P<0.05),ECP水平略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但差异无显著性(29.47±7.16μg/L比23.73±5.67μg/L,P>0.05)。冠状动脉3支病变组血清sLR11、ECP水平明显高于2支病变组和单支病变组(均P<0.05),而2支病变组与单支病变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sLR11、EC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Gensin i积分呈正相关,而MRP8/14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冠状动脉病变Gensin i积分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sLR11、EC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狭窄程度相关,ECP与斑块的生长稳定有关,MRP8/14水平的提高可能提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性,可预测急性冠状动脉事件的发生。冠心病患者sLR11、MRP8/14及ECP水平明显升高,对判断冠心病的类型及病情演变有重要意义,有望成为冠心病患者新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动脉粥样硬化 可溶性低密度脂蛋白受体 髓系相关蛋白8/14复合物 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 生物标志物
下载PDF
纤维蛋白凝胶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和庆大霉素缓释药物对感染性骨缺损的修复(英文) 被引量:5
19
作者 高秋明 刘兴炎 +3 位作者 董晓萍 葛宝丰 白孟海 陈克明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4期239-241,i009,共4页
背景:慢性骨髓炎临床处理较为棘手,手术常需分期进行,目前尚无好的方法予以一期修复。目的:探讨将纤维蛋白凝胶(FG)作为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及庆大霉素的共同载体,一期修复感染性骨缺损的可行性。设计:完全随机对照实验研究。单位:解放... 背景:慢性骨髓炎临床处理较为棘手,手术常需分期进行,目前尚无好的方法予以一期修复。目的:探讨将纤维蛋白凝胶(FG)作为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及庆大霉素的共同载体,一期修复感染性骨缺损的可行性。设计:完全随机对照实验研究。单位:解放军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全军创伤骨科中心。材料:实验在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骨科研究所完成。对象为体质量1.9~2.4kg的48只成年健康青紫兰兔,雌雄不限,购自甘肃省兰州市生物制品研究所。干预:48只青紫兰兔,制作慢性骨髓炎模型,清创后造成胫骨近侧干骺端内侧1.5cm长半环形骨缺损,采用3种方法进行处理:A组,植入FG,BMP和庆大霉素复合物;B组,植入FG/BMP复合物,C组,作为空白对照。主要观察指标:术后观察动物一般情况,做骨培养及细菌计数,X射线拍片及组织学检查。结果:A组感染控制及骨修复均良好,感染控制率、再生骨量明显优于B组。B,C两组在感染控制率上无显著差异。C组动物骨修复差。结论:FG,BMP及庆大霉素复合物具有促进成骨及抗感染的双重作用,可用于感染性骨缺损及污染严重的开放性损伤造成的骨缺损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骨缺损 纤维蛋白凝胶 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 庆大霉素 缓释药物 生物制品研究所 慢性骨髓炎 对照实验研究 一期修复 兰州军区 骨科研究所 近侧干骺端 组织学检查 开放性损伤 复合物 临床处理 创伤骨科 术后观察 观察指标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和纤维蛋白修复节段性骨缺损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克明 葛宝丰 +3 位作者 刘兴炎 白孟海 王勇 高梅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4年第12期820-822,共3页
目的 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SCs)、骨形态发生蛋白 (BMP)和纤维蛋白的复合物修复骨缺损。方法 抽取兔自体骨髓并分离和大量培养MSCs。在 12只MSCs供体兔的两侧桡骨中段造成 1 5cm缺损 ,一侧植入自体MSCs、 15mgBMP和纤维蛋白的复... 目的 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SCs)、骨形态发生蛋白 (BMP)和纤维蛋白的复合物修复骨缺损。方法 抽取兔自体骨髓并分离和大量培养MSCs。在 12只MSCs供体兔的两侧桡骨中段造成 1 5cm缺损 ,一侧植入自体MSCs、 15mgBMP和纤维蛋白的复合物 (B +M +F) ,另一侧植入自体MSCs与纤维蛋白的复合物 (M +F)。另一组等数量实验兔造成相同缺损后 ,一侧植入 15mgBMP与纤维蛋白的复合物 (B +M ) ,另一侧留作空白对照。术后第 2 ,4 ,8周做放射学、组织学和ECT检查。结果 B +M +F组在术后 2周即产生填满缺损区的骨痂影 ,8周时骨缺损得到良好修复。B +M组所产生骨痂量和修复效果均不如B +M +F组 ,但优于M +F组。结论 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和纤维蛋白修复骨缺损是一种切实可行和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蛋白 骨形态发生蛋白 节段性骨缺损 植入 自体骨髓 修复 骨痂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复合物 BMP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