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8篇文章
< 1 2 4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3、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对脑血管狭窄患者术后支架内再狭窄预测价值
1
作者 索志超 刘雨茜 +2 位作者 徐彩娜 杨琛 何涛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 2024年第5期277-281,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3(CTRP3)、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水平在预测脑血管狭窄人群的颅脑动脉支架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方面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6月廊坊... 目的探讨血清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3(CTRP3)、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水平在预测脑血管狭窄人群的颅脑动脉支架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方面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6月廊坊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7例接受颅脑动脉支架成形术的患者。根据患者术后6个月内是否发生ISR分为ISR组(n=26)与NISR组(n=81)。比较两组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支架数量、球囊扩张支架的占比、狭窄程度、残余狭窄程度,以及CTRP3、Lp-PLA2、sTREM-1水平。结果ISR组LDL-C、支架数量、球囊扩张支架的占比、狭窄程度、残余狭窄程度、Lp-PLA2水平、sTREM-1水平均高于NIS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SR组CTRP3水平低于NIS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架数量多、狭窄程度及残余狭窄程度高、CTRP3水平降低、Lp-PLA2、LDL-C、sTREM-1水平上升为脑血管狭窄病患血管成形术后出现ISR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CTRP3、Lp-PLA2、sTREM-1三者联合在脑血管狭窄病患颅脑血管成形术后出现ISR的预测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0、0.784、0.809、0.899,三者联合预测价值显著高于单一指标。结论CTRP3水平降低,Lp-PLA2、sTREM-1水平升高与脑血管狭窄患者颅脑动脉支架术后发生ISR有关,联合指标检测对脑血管狭窄患者颅脑动脉支架术后发生ISR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3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 血管成形术 支架内再狭窄
下载PDF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可溶性胸苷激酶-1对乙型病毒性肝炎治疗效果的预测
2
作者 任静 黎圣洪 钟华平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640-643,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可溶性胸苷激酶-1(TK-1)对乙型病毒性肝炎(HBV)治疗效果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2年2月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130例HBV患者为治疗组,另选取同期体检的130名健康人为对照组。根...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可溶性胸苷激酶-1(TK-1)对乙型病毒性肝炎(HBV)治疗效果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2年2月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130例HBV患者为治疗组,另选取同期体检的130名健康人为对照组。根据治疗效果,将治疗组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组和无效组的肝功能、免疫功能以及VEGF、TK-1水平的差异,探讨VEGF、TK-1与肝功能、免疫功能的相关性,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不同指标对HBV治疗效果的预测价值。结果:治疗组VEGF、TK-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CD3^(+)、CD4^(+)、CD8^(+)、CD4^(+)/CD8^(+)、IgA、IgG、IgM均显著高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两组VEGF、TK-1、HBV DNA均有显著改善,且有效组改善程度较无效组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有效组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水平均明显低于无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效组免疫功能显著低于有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VEGF、TK-1与CD3^(+)、CD4^(+)、CD8^(+)、CD4^(+)/CD8^(+)、IgA、IgG、IgM呈负相关,与AST、TBIL、ALT、HBV DNA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HBV患者治疗效果的预测,VEGF检测与TK-1检测联合的ROC曲线下面积明显高于单项VEGF检测与单项TK-1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EGF和TK-1的表达水平与HBV患者的肝功能和免疫功能显著相关,VEGF和TK-1对HBV的治疗效果有显著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可溶性胸苷激酶-1 乙型病毒性肝炎 预测价值
下载PDF
可溶性血管细胞间粘附因子联合炎性因子在冠心病治疗中的指导价值及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3
作者 孟娜 吴璇 王学玲 《临床研究》 2023年第10期85-88,共4页
目的探讨可溶性血管细胞间粘附因子(sICAM-1)联合炎性因子在冠心病治疗中的指导价值及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择2018年4月至2019年7月舞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79例为对象,设为观察组;再根据Gensini积分分为低分组、中分组... 目的探讨可溶性血管细胞间粘附因子(sICAM-1)联合炎性因子在冠心病治疗中的指导价值及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择2018年4月至2019年7月舞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79例为对象,设为观察组;再根据Gensini积分分为低分组、中分组与高分组;均给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治疗后对患者进行12个月随访,根据随访结果分为死亡组与生存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48例为对照组。各组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sICAM-1、白细胞介素-6(IL-6)、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软件对患者sICAM-1、炎性因子水平与冠心病患者预后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冠心病患者sICAM-1、炎性因子TNF-α、IL-6水平均高于对照组,Lp-PLA2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sICAM-1、炎性因子TNF-α、IL-6水平低于治疗前,Lp-PLA2水平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分组sICAM-1、炎性因子TNF-α、IL-6水平高于低分组和中分组,Lp-PLA2水平低于低分组和中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sICAM-1、炎性因子TNF-α、IL-6水平低于死亡组,Lp-PLA2水平高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高Gensini积分、高sICAM-1表达、高TNF-α表达、高IL-6表达是冠心病患者治疗预后的危险因素,高Lp-PLA2表达是冠心病患者治疗预后的保护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冠心病患者治疗预后与sICAM-1、TNF-α、IL-6水平呈负相关性;与Lp-PLA2水平呈正相关性。结论sICAM-1联合炎性因子在冠心病患者中表达异常,可指导临床治疗,其表达水平与患者预后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因子 炎性因子 冠心病 相关性
下载PDF
血清骨硬化蛋白、成纤维细胞因子-23、可溶性CD40配体联合检测对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0
4
作者 陈东 蒋知新 +1 位作者 张洁 祝丙华 《安徽医药》 CAS 2023年第2期291-296,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骨硬化蛋白(SOST)、成纤维细胞因子-23(FGF-23)、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联合检测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病人并发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5医院收治的行MHD的149例病人作为... 目的探讨血清骨硬化蛋白(SOST)、成纤维细胞因子-23(FGF-23)、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联合检测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病人并发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5医院收治的行MHD的149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MHD病人有无心血管事件发生将其分为未发生组和发生组,另选取同期128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比较各组SOST、FGF-23、sCD40L,找出影响MHD病人并发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结果MHD病人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33.56%,发生组年龄(59.11±10.74)岁、血肌酐(Scr)(849.07±156.81)μmol/L及血清SOST(119.83±22.78)pmol/L、FGF-23(569.07±92.84)ng/L、sCD40L(119.49±23.86)μg/L水平均高于未发生组和对照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生组Scr(753.73±112.06)mol/L及血清SOST(86.23±16.05)pmol/L、FGF-23(439.14±78.02)ng/L、sCD40L(82.02±15.53)μg/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HD病人血清SOST水平与钙(Ca)呈正相关(P<0.05),血清FGF-23水平与磷(P)呈正相关(P<0.05);年龄大、收缩压高、透析时间长、高水平的尿酸(UA)、血肌酐(Scr)、胱抑素C(Cys-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三酰甘油(TG)与高水平的SOST、FGF-23、sCD40L均为是影响MHD病人并发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SOST、FGF-23、sCD40L水平联合预测MHD病人并发心血管事件的灵敏度和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98.00%和0.96,均高于单一指标评价(P<0.01)。结论血清SOST、FGF-23、sCD40L水平升高均是MHD病人并发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以上三项指标均对MHD病人并发心血管事件有较好的预测价值,但三者联合预测时的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透析/并发症 骨硬化蛋白 成纤维细胞因子-23 可溶性CD40配体 血管事件
下载PDF
索非布韦/达克拉韦治疗CHC患者血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和可溶性血管黏附因子1水平变化
5
作者 朱中华 胡均贤 李炎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836-839,共4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直接抗病毒药物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2020年6月~2022年12月我院诊治的38例CHC患者和38例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均接受索非布韦(SOF)、盐酸达克拉韦(DCV)和利巴韦林三...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直接抗病毒药物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2020年6月~2022年12月我院诊治的38例CHC患者和38例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均接受索非布韦(SOF)、盐酸达克拉韦(DCV)和利巴韦林三联疗法治疗12周。采用RT-PCR法检测血清HCV RNA载量,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可溶性血管黏附因子1(sVCAM-1)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本组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快速病毒学应答、治疗结束病毒学应答和持续病毒学应答率分别为81.5%、89.5%和97.4%,与CHC组的89.5%、92.1%和100.0%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治疗结束时,肝硬化组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分别为(4.7±0.9)×10^(9)/L和(139.5±42.1)×10^(9)/L,显著低于CHC组【分别为(6.8±2.2)×10^(9)/L和(275.6±65.3)×10^(9)/L,P<0.05】,而基于4因子的肝纤维化指数(FIB4)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小板计数指数(APRI)评分分别为(2.8±1.6)和(0.6±0.3),显著高于CHC组【分别为(0.7±0.9)和(0.2±0.1),P<0.05】;肝硬化组血清vWF和sVCAM-1水平分别(134.3±44.3)ng/mL和(36.6±14.9)ng/mL,显著高于CHC组【分别为(103.9±33.0)ng/mL和(18.7±8.9)ng/mL,P<0.05】。结论应用DAAs治疗HCV感染患者可获得良好的抗病毒疗效,且能有效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其临床意义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慢性丙型肝炎 直接抗病毒药物 血管性血液病因子 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 治疗
下载PDF
醒脑静注射液对急性大灶性脑梗塞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的影响 被引量:31
6
作者 吴玉生 姜立平 +1 位作者 王占奎 赵玉武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1999年第5期45-47,共3页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对急性大灶性脑梗塞患者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42 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1 例( 常规方法治疗) ,醒脑静组21 例( 常规加醒脑静注射液治疗) ,观察治疗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 、可溶性...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对急性大灶性脑梗塞患者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42 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1 例( 常规方法治疗) ,醒脑静组21 例( 常规加醒脑静注射液治疗) ,观察治疗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 、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1(SVCAM- 1) 的变化与临床疗效,并与19 名健康人对照。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TNF、SVCAM- 1 均显著高于健康组,治疗后显著改善,而且以醒脑静组改善更为明显;醒脑静组治愈、显效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57-1 % 与33-3 % ,P< 0 .0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脑静注射液 脑梗塞 炎症反应 肿瘤坏死因子 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 治疗方法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术后脑血管痉挛与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及丙二醛的关系 被引量:2
7
作者 魏栋辉 王阳 +1 位作者 吕智龙 袁洪钢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3年第5期112-115,共4页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IA)显微外科夹闭术后脑血管痉挛(CVS)的相关因素及与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sVCAM-1)、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及丙二醛(MDA)水平的关系。方法 2019年2月至2022年10月在我院接受IA显微外科夹闭术的...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IA)显微外科夹闭术后脑血管痉挛(CVS)的相关因素及与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sVCAM-1)、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及丙二醛(MDA)水平的关系。方法 2019年2月至2022年10月在我院接受IA显微外科夹闭术的147例患者,依照术后情况分为CVS组(n=45)和非CVS组(n=10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CVS发生的危险因素;依照脑血管直径将CVS患者分类,并对血清sVCAM-1、sICAM-1以及MDA水平进行检测,分析上述血清指标与CVS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unt-Hess分级Ⅲ~Ⅳ级、高动脉瘤直径以及血清sVCAM-1、sICAM-1和MDA的高表达均是导致CV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以上血清指标在严重CVS组中显著高于轻度和中度组(P<0.05);以上血清指标均与CVS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 血清sVCAM-1、sICAM-1及MDA水平是IA显微外科夹闭术后CVS独立危险因素,且与其形成密切相关,可作为CVS严重程度的评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 可溶性细胞粘附分子-1 颅内动脉瘤 显微外科夹闭 血管痉挛 相关性
下载PDF
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糖尿病合并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 被引量:8
8
作者 岳文婧 《实用癌症杂志》 2017年第5期725-727,共3页
目的探讨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 ICAM-1)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糖尿病合并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关系。方法随机选择60例MM患者(实验组)以及4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观察和对比不同临床分期和不... 目的探讨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 ICAM-1)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糖尿病合并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关系。方法随机选择60例MM患者(实验组)以及4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观察和对比不同临床分期和不同肿瘤量MM患者血清s ICAM-1及VEGF的表达水平。结果健康对照组的s ICAM-1、VEGF的表达水平分别为(287±81)μg/L、(113±78)mg/L,实验组患者血清中s ICAM-1及VEGF的表达水平则分别为(375±100)μg/L、(614±205)mg/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 ICAM-1及VEGF表达水平随着MM肿瘤量的增加和临床分期增高而上升(P<0.05)。MM患者血清中s ICAM-1浓度与VEGF浓度呈正相关。结论 s ICAM-1及VEGF在MM患者血清中均呈现出高表达情况,且在不同时期MM患者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因此VEGF及s ICAM-1的浓度或许可作为监测MM患者病情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细胞粘附分子-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糖尿病合并多发性骨髓瘤
下载PDF
登革热患者病情与高迁移率族蛋白1、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等炎症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扬立 吴秋梅 许才万 《大医生》 2023年第17期98-101,共4页
目的探讨登革热患者病情与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6月广州市南沙区第六人民医院... 目的探讨登革热患者病情与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6月广州市南沙区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登革热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登革热诊疗指南分为普通登革热组(75例)和重症登革热组(5例)。比较两组患者血清HMGB1、sVCAM-1、IL-6、IL-10及TNF-α水平,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HMGB1、sVCAM-1、IL-6、IL-10及TNF-α水平预测重症登革热的价值,并分析血清HMGB1、sVCAM-1、IL-6、IL-10及TNF-α水平与登革热病情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1d、3d时血清HMGB1、sVCAM-1、IL-6、IL-10及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登革热组患者5d时血清HMGB1、sVCAM-1、IL-6、IL-10及TNF-α水平高于1d、3d时,且高于普通登革热组;普通登革热组患者3d、5d时血清HMGB1、sVCAM-1、IL-6、IL-10及TNF-α水平低于1d时,5d时低于3d时(P<0.05)。ROC分析发现,血清HMGB1、sVCAM-1、IL-6、IL-10及TNF-α水平可用于重症登革热的预测,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0、0.968、0.965、0.833、0.933(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HMGB1、sVCAM-1、IL-6、IL-10及TNF-α与登革热病情程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HMGB1、sVCAM-1、IL-6、IL-10及TNF-α水平与登革热病情程度呈正相关,可作为评估重症登革热的相关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热 高迁移率族蛋白1 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 细胞介素 肿瘤坏死因子
下载PDF
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因子-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中的变化及意义
10
作者 杨黎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04年第10期1207-1207,共1页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 (内异症 )患者血清中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因子 1(sVCAM 1)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 15例内异症及 15例对照组患者血清sVCAM 1水平。结果 ①内异症组与对照组血清sVCAM 1水平...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 (内异症 )患者血清中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因子 1(sVCAM 1)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 15例内异症及 15例对照组患者血清sVCAM 1水平。结果 ①内异症组与对照组血清sVCAM 1水平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②内异症Ⅰ~Ⅱ期患者与Ⅲ~Ⅳ期患者血清sVCAM 1水平之间差异有显著意义 ,而内异症组与对照组相比患者增殖期及分泌期血清sVCAM 1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 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因子 1(sVCAM 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中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 患者 内异症 血管细胞 子宫内膜异位症 粘附因子 对照组 水平 意义 结论
原文传递
刺山柑总生物碱对系统性硬皮病小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内皮素-1及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何承辉 田红林 +2 位作者 康小龙 刘晶 卢军 《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12期1367-1370,共4页
目的观察刺山柑总生物碱对系统性硬皮病(SSc)小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内皮素-1(ET-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s VCAM-1)的影响,探讨其治疗SSc的作用机制。方法 9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青霉胺组(125 mg... 目的观察刺山柑总生物碱对系统性硬皮病(SSc)小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内皮素-1(ET-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s VCAM-1)的影响,探讨其治疗SSc的作用机制。方法 9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青霉胺组(125 mg·kg^(-1))及刺山柑总生物碱小(225 mg·kg^(-1))、中(450 mg·kg^(-1))、大(900 mg·kg^(-1))剂量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5组小鼠背部注射盐酸博莱霉素建立SSc模型,成模后受试药组小鼠背部外敷刺山柑总生物碱乳膏,青霉胺组给予青霉胺灌胃,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背部外敷不含药基质,每天1次,连续60 d。末次给药后,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小鼠皮肤组织VEGF及血清ET-1、sVCAM-1含量。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刺山柑总生物碱大剂量组SSc小鼠皮肤VEGF及血清ET-1水平降低(P<0.05或P<0.01),血清s VCAM-1含量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刺山柑总生物碱对SSc VEGF与ET-1异常表达具有一定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山柑总生物碱 系统性硬皮病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内皮素-1 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
下载PDF
人工培养冬虫夏草(百令胶囊)免疫抑制作用细胞因子及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调控机制探讨 被引量:23
12
作者 王苏娅 孟雪芹 +2 位作者 陈江华 张建国 何强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S1期152-153,共2页
目的:了解人工培养冬虫夏草(百令胶囊)免疫抑制作用细胞因子调控机制。方法: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双向混合培养,上清液测 IL-1β、IL-2、IL-6、IL-10及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增殖周期。结果:百令组淋巴细胞... 目的:了解人工培养冬虫夏草(百令胶囊)免疫抑制作用细胞因子调控机制。方法: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双向混合培养,上清液测 IL-1β、IL-2、IL-6、IL-10及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增殖周期。结果:百令组淋巴细胞阻滞于 G_1期,呈剂量依赖性;IL-1β、IL-6、IL-10显著减少(P<0.01,P<0.05,P<0.01)。百令高浓度组 sICAM-1增加(P<0.01),低浓度组 sICAM-1降低(P<0.01),与IL-18、IL-10改变呈负相关(r=-0.91,-0.99;P<0.01,P<0.01)。结论:百令胶囊具有抗炎作用,并通过抑制前炎症因子 IL-1β、IL-6、IL-10,增加 sICAM-1表达,抑制淋巴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培养冬虫夏草 细胞因子 可溶性细胞粘附分子-1 免疫抑制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肝癌细胞侵袭能力和同质性粘附作用影响 被引量:16
13
作者 毛华 赵敏芳 +2 位作者 袁爱力 赖卓胜 姜文奇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97-199,共3页
目的 观察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诱导肝癌HepG2 细胞转移及其对细胞同质性粘附作用的影响。方法 采用3 H -TdR掺入及鼠尾胶粘附试验测定VEGF对肝癌HepG2 细胞同质性粘附作用以及Bodyen -Chambe... 目的 观察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诱导肝癌HepG2 细胞转移及其对细胞同质性粘附作用的影响。方法 采用3 H -TdR掺入及鼠尾胶粘附试验测定VEGF对肝癌HepG2 细胞同质性粘附作用以及Bodyen -Chamber观察VEGF诱导肝癌细胞转移作用。 结果  1ng/ml、5ng/mlVEGF诱导HepG2 细胞 6 0min、90min、12 0min3 H -TdR掺入实验 (dpm/min)分别为 175 8.6 7± 2 89.4 6、1380 .0 3± 32 8.5 5、2 6 5 7.4 3± 310 .31和 312 4 .3± 2 2 6 2 .14、2 2 4 5 .6±2 73.2 4、2 0 91.5 2± 2 13.84 ,10ng/mlVEGF诱导HepG2 细胞 6 0min、90min、12 0min ,3 H -TdR掺入实验 (dpm/min)分别为12 32 .32± 2 0 1.0 4、2 337.5± 333.0 4、2 2 36 .99± 2 37.0 7,显著低于对照组 6 0、90、12 0min的 2 184 .4 9± 336 .0 3、35 6 0± 2 5 5 .17、4 337.4± 377.35 ,(P <0 .0 5或 0 .0 1) ;用VEGF 1ng/ml、5ng/ml、10ng/ml培养肝癌细胞 2h ,下室浸润的肝癌细胞数分别为5 .75± 1.0 0、17.17± 2 .38、10 .33± 0 .88× 10 4/ml,分别高于对照组 1.5 8± 0 .38× 10 4/ml,(P <0 .0 5或 0 .0 1)。结论 VEGF可以促进肝癌HepG2 细胞转移 ,与VEGF降低肝癌细胞的同质性粘附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肝癌细胞 同质性粘附 肿瘤转移
下载PDF
二苯乙烯苷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主动脉胞间粘附分子1、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6
14
作者 王玉琴 沈燕 +2 位作者 王春华 李锋 张伟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29-335,共7页
目的探讨二苯乙烯苷(TSG)抗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饲+维生素D37MU·kg-1ip1次制备大鼠AS模型。造模12周后治疗性ig给予TSG30,60和120mg·kg-1·d-1。给药6周后,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血清超氧化... 目的探讨二苯乙烯苷(TSG)抗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饲+维生素D37MU·kg-1ip1次制备大鼠AS模型。造模12周后治疗性ig给予TSG30,60和120mg·kg-1·d-1。给药6周后,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测定血清丙二醛(MDA)含量,Western蛋白印迹法检测主动脉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主动脉ICAM-1和VCAM-1 mRNA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主动脉VEGF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AS模型组大鼠血清SOD活性明显降低,MDA水平明显提高,主动脉ICAM-1,VCAM-1及VEGF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增高。与模型组相比,TSG给药6周能明显提高大鼠血清SOD活性,降低MDA水平,对主动脉ICAM-1,VCAM-1及VEGF mRNA和蛋白表达均有明显抑制作用。结论TSG对大鼠实验性AS具有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抗氧化和调节细胞因子分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苯乙烯苷 动脉粥样硬化 胞间粘附分子1 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下载PDF
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血清中E-选择素、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间粘附分子-1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6
15
作者 车少敏 王燕妮 +1 位作者 马爱群 高路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1395-1397,共3页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血中粘附分子表达在识别不稳定冠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 80例 ,其中急性心肌梗死病人 4 0例 ,不稳定心绞痛病人 4 0例 ,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经治疗 4个月后进行随访 ,同时...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血中粘附分子表达在识别不稳定冠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 80例 ,其中急性心肌梗死病人 4 0例 ,不稳定心绞痛病人 4 0例 ,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经治疗 4个月后进行随访 ,同时选取正常对照 4 0例。采用酶联免疫法 (ELISA)测定血清中E -选择素、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 1(sICAM - 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间粘附分子 - 1(sVCAM - 1)的水平。结果 :外周血中E -选择素、sICAM- 1、sVCAM - 1水平在急性心肌梗死组、不稳定心绞痛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除sVCAM - 1外在随访时明显降低。结论 :外周血中E -选择素、sICAM - 1的水平可能作为诊断和预测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的敏感指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炎症 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 E-选择素 可溶性细胞粘附分子-1 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
下载PDF
胆红素对急性肺损伤大鼠肺血管内皮细胞核因子κB,细胞间粘附分子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4
16
作者 李建强 高晓玲 +2 位作者 刘卓拉 徐永健 张珍祥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 探讨胆红素对急性肺损伤 (ALI)的对抗作用及其对肺血管内皮细胞核因子 κB和细胞间粘附分子 1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雄性Wistar大鼠 (2 0 0 - 2 5 0g) 30只 ,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LI动物模型组 (用内毒素制造模型 )、胆红素干预... 目的 探讨胆红素对急性肺损伤 (ALI)的对抗作用及其对肺血管内皮细胞核因子 κB和细胞间粘附分子 1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雄性Wistar大鼠 (2 0 0 - 2 5 0g) 30只 ,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LI动物模型组 (用内毒素制造模型 )、胆红素干预组。采用原位杂交技术半定量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肺血管内皮细胞中细胞间粘附分子 1(ICAM 1)mRNA和核因子κB (NF κB)蛋白的表达。结果  (1)ALI模型组肺血管内皮细胞ICAM 1mRNA表达和NF$CκB核染色阳性细胞百分比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 ,(P <0 0 0 1) ;(2 )胆红素干预组ICAM 1mRNA表达和NF$CκB染色阳性细胞百分比与模型组相比明显减低 ,(P <0 0 0 1、P <0 0 1) ,但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仍较高 (P <0 0 5 )。结论 ICAM 1和NF κB在ALI显著增加 ,胆红素可以抑制ALI动物NF κB和ICAM 1mRNA的表达 ,可能是其对抗急性肺损伤的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红素 急性肺损伤 血管内皮细胞因子-κB 细胞粘附分子1 大鼠
下载PDF
孟鲁司特钠对过敏性紫癜患儿体内血清IL-4及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因子-1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滟 刘向丽 +2 位作者 王克 张彦博 杨金玲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15年第12期1439-1442,共4页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钠对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清中白细胞介素-4(IL-4)及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因子-1(s ICAM-1)水平的影响。方法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分为孟鲁司特钠治疗组(观察组,26例)及常规治疗组(对照组,24例)。观察两组的治...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钠对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清中白细胞介素-4(IL-4)及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因子-1(s ICAM-1)水平的影响。方法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分为孟鲁司特钠治疗组(观察组,26例)及常规治疗组(对照组,24例)。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临床症状缓解情况与不良反应情况,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IL-4、s ICAM-1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6.2%)明显高于对照组(79.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皮肤紫癜、关节疼痛、腹痛与蛋白尿等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IL-4、s ICAM-1表达均下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未出现不良反应,观察组有1例患儿出现心悸,对症处理后好转,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孟鲁司特钠治疗过敏性紫癜患儿能有效抑制机体血清IL-4与s ICAM-1表达,促进临床症状的缓解,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鲁司特钠 儿童 过敏性紫癜 细胞介素-4 可溶性细胞粘附因子-1
下载PDF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可溶性受体1在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液和尿液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7
18
作者 孙立 闫冬 +5 位作者 原泉 徐天华 姚丽 冯江敏 马健飞 王力宁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471-1473,共3页
目的检测慢性肾衰竭患者血、尿中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s Flt-l)的水平,探讨s Flt-1在慢性肾衰竭中的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34例慢性肾衰竭患者及10例健康对照者血、尿中s Flt-1水平。根据内生肌酐清除... 目的检测慢性肾衰竭患者血、尿中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s Flt-l)的水平,探讨s Flt-1在慢性肾衰竭中的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34例慢性肾衰竭患者及10例健康对照者血、尿中s Flt-1水平。根据内生肌酐清除率将患者分为3组:肾功能代偿组、肾功能失代偿组和肾功能衰竭组。测定s Flt-1在各组的表达,并分析血、尿s Flt-1与血清肌酐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肾功能代偿组、肾功能失代偿组和肾功能衰竭组患者血、尿s Flt-1水平均明显增高(P<0.05)。3组患者血s Flt-1检测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s Flt-1检测组间比较:肾功能代偿组与肾功能失代偿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功能代偿组和肾功能失代偿组与肾功能衰竭组比较,s Flt-1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s Flt-1表达水平与血肌酐呈正相关(P<0.05);尿s Flt-1表达水平与血肌酐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s Flt-1在慢性肾衰竭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检测s Flt-1水平并阻断其生物学作用可能为慢性肾衰竭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可溶性受体 慢性肾衰竭
下载PDF
趋化因子CXCL12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因子1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短期缺血性脑卒中发生风险的预测价值研究 被引量:16
19
作者 曹晓雨 刘庆新 +2 位作者 李莎 徐静 侯一玮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053-1059,共7页
目的明确趋化因子CXCL12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因子1(s VCAM-1)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早期(7 d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7年2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TIA患者104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检测其血浆... 目的明确趋化因子CXCL12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因子1(s VCAM-1)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早期(7 d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7年2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TIA患者104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检测其血浆趋化因子CXCL12及s VCAM-1。根据患者是否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将其分为缺血性脑卒中组(25例)和非缺血性脑卒中组(79例)。分析ABCD^2评分、趋化因子CXCL12、s VCAM-1单独及趋化因子CXCL12联合s VCAM-1预测TIA后短期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价值。结果缺血性脑卒中组同型半胱氨酸(Hcy)、ABCD^2评分、趋化因子CXCL12、s VCAM-1高于非缺血性脑卒中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趋化因子CXCL12[OR=1.454,95%CI(1.133,1.866)]、s VCAM-1[OR=1.008,95%CI(1.003,1.014)]是TIA后短期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P<0.05)。ABCD^2评分中危(4~5分)患者趋化因子CXCL12、s VCAM-1高于ABCD^2评分低危(0~3分)患者(P<0.05);ABCD^2评分高危(6~7分)患者趋化因子CXCL12、s VCAM-1高于ABCD^2评分低、中危患者(P<0.05)。ABCD^2评分单独预测TIA后短期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为0.778,95%CI(0.671,0.886),截断值为4.5分,灵敏度为72.0%,特异度为72.2%;趋化因子CXCL12单独预测TIA后短期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AUC为0.909,95%CI(0.850,0.968),截断值为9.6μg/L,灵敏度为76.0%,特异度为91.1%;s VCAM-1单独预测TIA后短期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AUC为0.875,95%CI(0.781,0.968),截断值为682.7μg/L,灵敏度为84.0%,特异度为87.3%;趋化因子CXCL12联合s VCAM-1预测TIA后短期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AUC为0.878,95%CI(0.799,0.956),截断值为9.6μg/L、682.7μg/L,灵敏度为92.0%,特异度为83.5%。结论趋化因子CXCL12和s VCAM-1是TIA后短期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且对其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值得临床上推广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缺血发作 短暂性 趋化因子CXCL12 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因子1 预测
下载PDF
川崎病患儿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变化的意义 被引量:13
20
作者 李军 杨世伟 +4 位作者 曹黎明 于毅 王凤鸣 秦玉明 王大为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669-670,共2页
目的探讨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川崎病(KD)发病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ELISA)分别测定确诊为KD34例患儿急性期血清sVCAM-1、TNF-α水平,测定其中32例恢复期患儿血清sVCAM-1、T... 目的探讨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川崎病(KD)发病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ELISA)分别测定确诊为KD34例患儿急性期血清sVCAM-1、TNF-α水平,测定其中32例恢复期患儿血清sVCAM-1、TNF-α水平,26例健康儿童为健康对照组。结果KD组血清急性期sVCAM-1、TNF-α[(97.8±35.6)、(73.9±21.7)μg/L]均高于健康对照组[(41.2±8.9)、(2.7±1.8)μg/L],差异有显著性(Pa<0.01);KD患儿恢复期血清sVCAM-1、TNF-α水平[(46.9±16.8)、(4.3±2.9)μg/L]下降显著与急性期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a<0.01);而KD恢复期患儿与健康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且sVCAM-1与TNF-α呈正相关(r=0.798P<0.001)。结论sVCAM-1、TNF-α可能参与KD发病的病理过程,血清sVCAM-1、TNF-α检测有助于对KD病情发展作出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可溶性 肿瘤坏死因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