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51篇文章
< 1 2 1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活血通窍汤辅助治疗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脑血管痉挛临床疗效及对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同型半胱氨酸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水平的影响
1
作者 宋金辉 余丹华 +1 位作者 周金丽 施婵宏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24年第20期1304-1308,共5页
目的分析活血通窍汤辅助治疗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并发脑血管痉挛(CVS)挛患者临床疗效及对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同型半胱氨酸(Hcy)和人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的影响。方法选择浙江省义乌市中心医院2021年4月... 目的分析活血通窍汤辅助治疗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并发脑血管痉挛(CVS)挛患者临床疗效及对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同型半胱氨酸(Hcy)和人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的影响。方法选择浙江省义乌市中心医院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SAH并发CVS患者78例,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9例)与治疗组(39例)。对照组给予盐酸法舒地尔注射液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活血通络汤。2组均治疗2周。比较2组治疗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流动力学、神经功能和认知功能、MMP-9、Hcy和sICAM-1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患者头痛、恶心呕吐和颈项抵抗积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颈内动脉颅外段平均注速(VICA-Vm)和大脑中动脉平均注速(MCA-Vm)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mR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MoCA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低于对照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MMP-9、Hcy和sICAM-1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MMP-9、Hcy和sICAM-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活血通窍汤辅助治疗SAH并发CVS患者疗效良好,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善,神经功能改善,可降低MMP-9、Hcy和sICAM-1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血管痉挛 颅内 治疗结果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同型半胱氨酸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下载PDF
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在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清中的变化及检测意义
2
作者 王爱琳 潘靓 +4 位作者 张金秀 刘冬阳 唐文秀 席阳 王丽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1073-1076,共4页
目的:探讨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在过敏性紫癜(HSP)患儿血清中的变化及检测意义。方法:选取接受诊治的HSP患儿86例(HSP组),另选取同时期体检健康儿童101例(对照组)。检测中性粒细胞、淋巴... 目的:探讨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在过敏性紫癜(HSP)患儿血清中的变化及检测意义。方法:选取接受诊治的HSP患儿86例(HSP组),另选取同时期体检健康儿童101例(对照组)。检测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血清sVCAM-1,计算NLR。比较对照组和HSP组NLR、sVCAM-1水平变化。比较HSP组不同疾病分期患儿NLR、sVCAM-1水平变化。随访6个月,根据肾脏病变或复发情况将患儿分为预后不良组(14例)和预后良好组(72例)。比较HSP组不同预后患儿NLR与sVCAM-1水平变化,分析NLR与sVCAM-1水平对HSP患儿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采用Pearson法分析HSP组NLR与sVCAM-1水平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HSP患儿NLR、sVCAM-1水平更高(均P<0.05)。在HSP组中,急性期患儿NLR、sVCAM-1水平高于恢复期患儿(均P<0.05)。预后不良组NLR、sVCAM-1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均P<0.05)。NLR联合sVCAM-1预测患儿预后不良的AUC为0.712,高于NLR与sVCAM-1单独预测的AUC(均P<0.05)。NLR与sVCAM-1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HSP患儿sVCAM-1和NLR水平升高,与病情活动性和预后有关,两者联合对患儿预后预测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紫癜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病情活动性 预后 预测价值
下载PDF
莫西沙星联合比阿培南治疗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疗效及对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相关激活蛋白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的影响
3
作者 凌洁 陈娟红 张帅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6期1058-1062,共5页
目的探讨莫西沙星联合比阿培南治疗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疗效及对炎性因子、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相关激活蛋白(CD40L)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ACM-1)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分析,选取浙江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50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根据随机数字... 目的探讨莫西沙星联合比阿培南治疗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疗效及对炎性因子、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相关激活蛋白(CD40L)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ACM-1)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分析,选取浙江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50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75例。其中采用比阿培南治疗者为对照组,采用莫西沙星联比阿培南治疗者为联合组。比较2组患者疗效、病原菌检出率、炎性因子、血清CD40L和VACM-1水平。结果联合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7%与79%),治疗后致病菌检出率低于对照组(χ^(2)=21.714、4.812,P<0.05);联合组肺部体征、咳嗽、气喘消退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t=4.751,P=0.018;t=4.369,P=0.023;t=5.134,P=0.007);联合组治疗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CD40L和VACM-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t=3.721,P=0.019;t=4.021,P=0.016;t=4.739,P=0.012;t=3.792,P=0.020;t=5.134,P=0.001);联合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14,P=0.381)。结论莫西沙星联合比阿培南治疗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疗效显著,患者炎症反应明显减轻,血清CD40L、VACM-1表达明显下调,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西沙星 比阿培南 肺炎 炎性因子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激活蛋白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下载PDF
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抑制剂通过降低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减缓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动脉粥样硬化进展
4
作者 郑方芳 邓琴琴 +1 位作者 熊芳芳 刘衍冬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16期20-25,共6页
目的探究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抑制剂减缓动脉粥样硬化(AS)的分子机制。方法选取45只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AS模型组和PCSK9抑制剂干预组,每组15只。以普通喂养方式为... 目的探究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抑制剂减缓动脉粥样硬化(AS)的分子机制。方法选取45只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AS模型组和PCSK9抑制剂干预组,每组15只。以普通喂养方式为对照组,通过高脂饮食诱导构建AS模型组,高脂喂养并给予PCSK9抑制剂作为PCSK9抑制剂干预组。实验结束后取小鼠血浆测定血脂浓度;取小鼠主动脉根部,制作切片并通过油红O染色及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AS病理形态学改变;通过免疫组化染色测定主动脉组织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表达;取小鼠胸主动脉利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法测定主动脉血管中VCAM-1的mRNA含量及蛋白表达;ELISA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浓度。结果AS模型组小鼠血浆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SK9抑制剂干预组血浆TC、TG、LDL-C、HDL-C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SK9抑制剂干预组血浆TC、TG、LDL-C水平低于AS模型组,HDL-C高于AS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S模型组主动脉硬化斑块相对面积大于对照组,而PCSK9抑制剂干预组斑块相对面积小于AS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S模型组和PCSK9抑制剂干预组小鼠主动脉VCAM-1蛋白表达及mRNA水平高于对照组,而PCSK9抑制剂干预组VCAM-1蛋白表达及mRNA水低于AS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S模型组血浆TNF-α、PAI-1水平高于对照组,而PCSK9抑制剂干预组血浆TNF-α、PAI-1水平低于AS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PCSK9抑制剂干预组血浆TNF-α、PAI-1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SK9抑制剂可降低血液中炎症因子TNF-α和PAI-1浓度,从而减少主动脉VCAM-1的表达,进而减缓动脉粥样硬化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抑制剂 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炎症因子
下载PDF
视网膜病变早产儿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表达及与预后的相关性
5
作者 高雅 罗慧娟 张李军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第5期95-97,116,共4页
目的 检测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ICAM-1)和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angiopoietin-like protein 4,ANGPTL4)的表达情况,并探究其表达水平与ROP预后... 目的 检测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ICAM-1)和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angiopoietin-like protein 4,ANGPTL4)的表达情况,并探究其表达水平与ROP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对宜都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出生的180例早产儿进行眼底筛查,视网膜病变的36例早产儿为ROP组,无视网膜病变的144例早产儿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研究对象血清ICAM-1、ANGPTL4的表达水平,通过研究对象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血清ICAM-1、ANGPTL4表达水平对ROP的诊断价值,分析ICAM-1、ANGPTL4表达水平与患儿预后不良的关系。结果 ROP组血清ICAM-1、ANGPTL4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ICAM-1、ANGPTL4诊断ROP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0.931、0.731,截断值分别为542.24 pg/m L、40.77μg/m L;联合诊断ROP的AUC为0.946,特异度为98.6%,高于单项诊断(77.8%、89.6%)。高表达ICAM-1、ANGPTL4组患儿预后不良发生率明显高于低ICAM-1、ANGPTL4组(P<0.05)。结论 ROP患儿血清ICAM-1和ANGPTL4表达水平升高,与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的潜在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细胞间黏附分子-1 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
下载PDF
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白细胞介素-6水平与脑血管痉挛的关系 被引量:6
6
作者 钟玉霞 谢镇明 +3 位作者 钟玉云 王涛 吴静元 陈淑娟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3年第11期1160-1163,共4页
目的探讨行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与脑血管痉挛(CVS)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0月至2021年5月在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接受介入栓塞术治疗的86例脑动脉瘤破裂患者,... 目的探讨行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与脑血管痉挛(CVS)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0月至2021年5月在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接受介入栓塞术治疗的86例脑动脉瘤破裂患者,术后3~5 d采用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观察CVS发生情况。观察无CVS和不同程度CVS患者手术前后血清SICAM-1、IL-6变化,分析术后血清SICAM-1、IL-6与脑血管直径减少度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术后血清SICAM-1、IL-6对CVS的诊断价值。结果CVS发生率39.53%(34/86),轻度、中度和重度CVS分别11、14和9例。无CVS患者手术前后血清SICAM-1、IL-6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VS患者术后3 d血清SICAM-1、IL-6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也显著高于无CVS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VS患者随CVS程度加重,术后3 d血清SICAM-1、IL-6水平呈明显升高趋势(P<0.05)。CVS患者术后3 d血清SICAM-1、IL-6水平与脑血管直径减少度均呈正相关(r=0.783、0.790,P<0.05),二者及其联合诊断CVS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26、0.731、0.893,敏感度为81.82%、69.70%、84.85%,特异度为80.77%、88.46%、84.62%,且联合诊断的AUC高于单一指标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血清SICAM-1、IL-6水平与CVS发生及严重程度紧密相关,二者联合检测对CVS具有较好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脉瘤破裂 介入栓塞术 血管痉挛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白细胞介素-6
下载PDF
D-二聚体、乳酸联合可溶性血小板内皮黏附分子-1对脓毒症相关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王子文 赵文静 晁亚丽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2379-2383,共5页
目的 探讨D-二聚体(D-D)、乳酸(Lac)和可溶性血小板内皮黏附分子-1(sPECAM-1)在预测脓毒症相关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预后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ICU脓毒症相关DIC患者300例,按照预后情况分为死... 目的 探讨D-二聚体(D-D)、乳酸(Lac)和可溶性血小板内皮黏附分子-1(sPECAM-1)在预测脓毒症相关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预后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ICU脓毒症相关DIC患者300例,按照预后情况分为死亡和存活两组。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APACHEⅡ评分、血清D-D、乳酸、sPECAM-1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脓毒症相关DIC患者28 d死亡的危险因素,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血清D-D、乳酸、sPECAM-1对脓毒症相关DIC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 患者28 d病死率为22%,死亡组患者APACHEⅡ评分、血清D-D、Lac和s PECAM-1水平均高于存活组(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血清D-D、乳酸、sPECAM-1是脓毒症相关DIC患者28 d死亡的危险因素;血清D-D、乳酸、sPECAM-1预测脓毒症相关DIC患者预后的ROC下AUC分别为0.863(95%CI:0.768~0.958)、0.831(95%CI:0.734~0.928)、0.774(95%CI:0.653~0.896),三项指标联合预测的ROC下AUC是0.965(95%CI:0.928~1.000),敏感度是0.864,特异度是0.974,较各指标单独预测高。结论 较高的血清D-D、乳酸、sPECAM-1水平与脓毒症相关DIC患者28 d死亡密切相关,血清D-D、乳酸联合sPECAM-1对脓毒症相关DIC预后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可用于指导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二聚体 乳酸 可溶性血小板内皮黏附分子-1
下载PDF
登革热患者病情与高迁移率族蛋白1、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等炎症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扬立 吴秋梅 许才万 《大医生》 2023年第17期98-101,共4页
目的探讨登革热患者病情与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6月广州市南沙区第六人民医院... 目的探讨登革热患者病情与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6月广州市南沙区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登革热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登革热诊疗指南分为普通登革热组(75例)和重症登革热组(5例)。比较两组患者血清HMGB1、sVCAM-1、IL-6、IL-10及TNF-α水平,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HMGB1、sVCAM-1、IL-6、IL-10及TNF-α水平预测重症登革热的价值,并分析血清HMGB1、sVCAM-1、IL-6、IL-10及TNF-α水平与登革热病情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1d、3d时血清HMGB1、sVCAM-1、IL-6、IL-10及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登革热组患者5d时血清HMGB1、sVCAM-1、IL-6、IL-10及TNF-α水平高于1d、3d时,且高于普通登革热组;普通登革热组患者3d、5d时血清HMGB1、sVCAM-1、IL-6、IL-10及TNF-α水平低于1d时,5d时低于3d时(P<0.05)。ROC分析发现,血清HMGB1、sVCAM-1、IL-6、IL-10及TNF-α水平可用于重症登革热的预测,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0、0.968、0.965、0.833、0.933(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HMGB1、sVCAM-1、IL-6、IL-10及TNF-α与登革热病情程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HMGB1、sVCAM-1、IL-6、IL-10及TNF-α水平与登革热病情程度呈正相关,可作为评估重症登革热的相关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热 高迁移率族蛋白1 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 白细胞介素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妊娠血浆相关蛋白-A和白细胞介素6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中的作用 被引量:8
9
作者 祝峰 周宁 +1 位作者 刘金波 王新元 《武警医学》 CAS 2014年第9期886-888,共3页
目的探讨可溶性血管黏附分子1(soluble 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l,sVCAM-1)、妊娠血浆相关蛋白-A(pregnancy associated plasmaprotein A,PAPP-A)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发病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可溶性血管黏附分子1(soluble 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l,sVCAM-1)、妊娠血浆相关蛋白-A(pregnancy associated plasmaprotein A,PAPP-A)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92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其中妊娠期高血压50例,子痫前期30例,子痫12例)和80例健康孕妇为对照组,检测其sVCAM-1、PAPP-A和IL-6水平。结果子痫前期、子痫患者血清sVCAM-1、PAPP-A和IL-6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子痫前期、子痫患者sVCAM-1和PAPP-A有显著正相关性(r=0.85,P<0.05),IL-6和sVCAM-1呈正相关(r=0.64,P<0.05)。结论 sVCAM-1、PAPP-A和IL-6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作进展存在明显关联性,可推广性应用于实际临床工作,提高子痫早期诊疗率,降低孕产妇及围生儿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可溶性血管黏附分子1 妊娠血浆相关蛋白-A 白细胞介素6
下载PDF
红细胞分布宽度、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和胱抑素C对非杓型高血压病人早期肾功能损伤的预测价值
10
作者 崔荣萍 刘君利 +1 位作者 张跃明 崔杨慧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18期3393-3397,共5页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胱抑素C(CysC)水平与非杓型高血压(NDTH)病人早期肾功能损伤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2年10月于海安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就诊的高血压病人300例,根据夜间平均收缩...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胱抑素C(CysC)水平与非杓型高血压(NDTH)病人早期肾功能损伤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2年10月于海安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就诊的高血压病人300例,根据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分为观察组(非杓型组,126例)和对照组(杓型组,174例);根据非杓型病人肾小球滤过率(eGFR)分为肾功能正常组(57例)、肾功能轻度损伤组(41例)、肾功能中度损伤组(28例)。检测并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个亚组RDW、sICAM-1和CysC水平。Pearson法分析观察组RDW、sICAM-1和CysC水平与夜间血压下降率、Hcy和尿微量清蛋白与肌酐比值(ACR)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单一和联合检测RDW、sICAM-1和CysC水平对NDTH早期肾损害的评估效能。结果:观察组RDW、sICAM-1和Cys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肾功能中度损伤组RDW、sICAM-1和CysC水平均高于肾功能轻度损伤组、肾功能正常组,肾功能轻度损伤组RDW、sICAM-1和CysC水平均高于肾功能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观察组RDW、sICAM-1和CysC水平与夜间血压下降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673,-0.724,-0.690,P<0.001),与Hcy和ACR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57,0.681,0.701和0.639,0.712,0.738,P<0.001)。ROC曲线显示,RDW、sICAM-1和CysC水平联合检测诊断NDTH早期肾损害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39,0.856,0.861和0.952,联合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高于单项检测。结论:RDW、sICAM-1和CysC水平与NDTH早期肾损害病人的病情程度显著相关,联合检测对早期诊断和病情评估的临床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杓型高血压 肾损伤 红细胞分布宽度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胱抑素C 评估价值
下载PDF
危重病患者血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及乳酸的变化 被引量:34
11
作者 许丽 李春盛 +2 位作者 庞宝森 刘禹庚 黄秀霞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2年第8期499-499,共1页
关键词 危重病 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乳酸 血液
下载PDF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血浆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水平检测 被引量:11
12
作者 申文祥 党瑜华 +1 位作者 陈魁 黄琼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46-548,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临床表现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血浆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74例CHD患者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58例(... 目的探讨不同临床表现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血浆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74例CHD患者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58例(包括急性心肌梗死20例(AMI组)和不稳定性心绞痛38例(UAP组))、稳定性心绞痛16例(SAP组)。另选取非冠心病患者15例(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上述各组外周血中sICAM-1和sVCAM-1的水平。采用Gensini积分系统评价病变血管的狭窄程度。结果62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的CHD患者随Gensini积分的升高,sICAM-1与sVCAM-1水平有升高趋势(F分别为7.772与9.622,P均为0.000)。CHD患者sICAM-1和sVCAM-1水平均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分别为0.415和0.487,P均<0.01)。AMI组和UAP组的sICAM-1水平((318.0±86.4)μg/L和(334.9±122.6)μg/L)高于SAP组((264.8±86.6)μg/L)和对照组((279.8±145.8)μg/L),P均<0.05。AMI组、UAP组和SAP组sV-CAM-1水平((407.8±182.1)μg/L、(446.3±160.4)μg/L、(386.5±104.2)μg/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307.7±23.2)μg/L),P均<0.05。结论sICAM-1和sVCAM-1水平可以反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严重程度,前者升高能反映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不稳定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急性冠脉综合征
下载PDF
川崎病患儿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变化的意义 被引量:13
13
作者 李军 杨世伟 +4 位作者 曹黎明 于毅 王凤鸣 秦玉明 王大为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669-670,共2页
目的探讨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川崎病(KD)发病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ELISA)分别测定确诊为KD34例患儿急性期血清sVCAM-1、TNF-α水平,测定其中32例恢复期患儿血清sVCAM-1、T... 目的探讨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川崎病(KD)发病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ELISA)分别测定确诊为KD34例患儿急性期血清sVCAM-1、TNF-α水平,测定其中32例恢复期患儿血清sVCAM-1、TNF-α水平,26例健康儿童为健康对照组。结果KD组血清急性期sVCAM-1、TNF-α[(97.8±35.6)、(73.9±21.7)μg/L]均高于健康对照组[(41.2±8.9)、(2.7±1.8)μg/L],差异有显著性(Pa<0.01);KD患儿恢复期血清sVCAM-1、TNF-α水平[(46.9±16.8)、(4.3±2.9)μg/L]下降显著与急性期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a<0.01);而KD恢复期患儿与健康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且sVCAM-1与TNF-α呈正相关(r=0.798P<0.001)。结论sVCAM-1、TNF-α可能参与KD发病的病理过程,血清sVCAM-1、TNF-α检测有助于对KD病情发展作出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可溶性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麝香注射液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血单核细胞CD_(54)分子表达及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吴玉生 侯倩 +1 位作者 张道杰 李学芹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08-310,共3页
目的探讨麝香注射液对急性脑梗塞患者炎症反应的影响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42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1例,采用常规药物治疗;麝香组21例,采用麝香注射液加常规药物治疗。动态观察患者入院时、病程第7天、14天时的血单核细胞C... 目的探讨麝香注射液对急性脑梗塞患者炎症反应的影响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42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1例,采用常规药物治疗;麝香组21例,采用麝香注射液加常规药物治疗。动态观察患者入院时、病程第7天、14天时的血单核细胞CD54分子(MCCD54)的表达、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水平及临床治疗结果,并与21名健康人比较。结果两组急性期患者MCCD54表达率、sVCAM1水平显著升高(P<0.01),第7天呈现峰水平,第14天时显著回落,且两项指标在第14天以麝香组为低(P<0.01);MCCD54表达率与sVCAM1水平呈正相关性(P<0.01);治疗后神经缺损程度评分以麝香组改善明显(P<0.05);显愈率也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麝香注射液对脑梗塞炎症反应具有抑制作用,并通过这种作用,提高了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麝香注射液 单核细胞CD54分子 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临床疗效
下载PDF
阿托伐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的影响──附68例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朱贵月 唐元升 +2 位作者 耿庆信 朱兴雷 张运 《新医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722-724,共3页
目的 :观察早期应用阿托伐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 1(solubleintercellularadhesionmolecules 1,sICAM 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 1(solublevascularcellad hesionmolecules 1,sVCAM 1)的影响 ,探讨阿托... 目的 :观察早期应用阿托伐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 1(solubleintercellularadhesionmolecules 1,sICAM 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 1(solublevascularcellad hesionmolecules 1,sVCAM 1)的影响 ,探讨阿托伐汀降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炎症反应的可能机制。方法 :稳定型心绞痛 30例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6 8例 ,后者再分为两亚组 :阿托伐汀组 35例 ,非阿托伐汀组 33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入院后第 1、 3、 5、 7、 14日的sICAM 1和sVCAM 1水平 ,观察阿托伐汀对其sICAM 1和sVCAM 1水平的影响。结果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入院时血清sICAM 1和sVCAM 1水平均比稳定型心绞痛组明显增高 (P <0 0 1)。治疗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两亚组的血清sICAM 1和sVCAM 1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其中阿托伐汀组的下降更显著。结论 :阿托伐汀可以降低炎症反应 ,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治疗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患者 sICAM—1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血清 入院 程度 目的 水平
下载PDF
血流变学指标及血清人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水平在骨折延迟愈合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3
16
作者 张琼美 张秀军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3年第27期43-45,共3页
目的探讨血流变学指标及血清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人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水平在骨折延迟愈合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0年8月~2012年10月安... 目的探讨血流变学指标及血清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人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水平在骨折延迟愈合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0年8月~2012年10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5例骨折延迟愈合患者(研究组)及65例骨折愈合正常(对照组)患者为研究对象,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血浆黏度)及血清sICAM-1、sVCAM-1、IGF-1、PDGF水平,并对两组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骨折1周时的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血浆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5、1.78、0.99,P>0.05);两组患者骨折8、12周时红细胞刚性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7、0.69,P>0.05);两组患者骨折8、12周时的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8、4.57、3.15、6.33,P<0.05)。两组患者骨折1周时的血清sICAM-1、sVCAM-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9、0.79、1.25,P>0.05);两组患者骨折8、12周的血清sICAM-1、sVCAM-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9、2.07、1.99、3.11,P<0.05)。两组患者骨折1周时的血清IGF-1和PDG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9、0.97,P>0.05);两组患者骨折8、12周的血清IGF-1和PDG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1、4.57、3.64、2.74,P<0.05)。结论骨折患者血液黏滞程度的增加、血清sICAM-1、sVCAM-1水平的升高、血清PDGF、IGF-1水平的降低可能是其导致延迟愈合的内在重要因素,对骨折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延迟愈合 血液流变学 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人胰岛素生长因子1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CD18及P选择素检测 被引量:7
17
作者 田敏 刘安丽 +2 位作者 魏玉静 刘长海 王路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900-901,共2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CD18及P选择素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组)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A组)3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组)28例,采用ELISA...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CD18及P选择素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组)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A组)3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组)28例,采用ELISA法检测其外周血血清可溶性P选择素、sICAM-1和sVCAM-1及CD18水平。以年龄相当而无重要冠心病危险因素的正常人50例作为对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冠心病患者外周血清sICAM-1、sVCAM-1、CD18及P选择素水平升高,且AMI组各指标水平高于UA组,UA组高于SA组(P均<0.05)。结论:ICAM-1、VCAM-1、CD18及P选择素可能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可作为监测病情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细胞间黏附分子-1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CD18 P选择素
下载PDF
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及凝血因子Ⅶ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眉 孙万邦 +3 位作者 涂丽萍 罗军敏 夏世勤 安邦权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41-343,共3页
目的分析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oluble 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sVCAM-1)与凝血因子Ⅶ(coagulation factor Ⅶ,FⅦ)与脑梗死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分别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和全自动血凝仪CASOO的一阶... 目的分析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oluble 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sVCAM-1)与凝血因子Ⅶ(coagulation factor Ⅶ,FⅦ)与脑梗死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分别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和全自动血凝仪CASOO的一阶段凝固法动态检测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VCAM-1及血浆FⅦ:C水平,以26例脑动脉供血不足患者和30例健康老年人为对照组。结果血清sVCAM-1水平在脑梗死发生第1d显著高于脑供血不足对照组和正常人对照组(P〈0.01),1-7d呈增高趋势,7~14d呈下降趋势。脑梗死体积越大,sVCAM-1水平越高(P〈0.01)。脑梗死患者血浆FⅦ:C水平两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sVCAM-1与急性脑梗死密切相关,与脑梗死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联系,可用作脑梗死病程进展的监测指标。FⅦ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及进程均无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凝血因子Ⅶ 脑梗死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赵永才 李新胜 +1 位作者 张金成 钱红霞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2164-2166,共3页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水平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变化,以及罗格列酮治疗对二者的影响。方法将108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4例)和对照组(54例)。治疗组在原治疗基础上给予罗格列酮...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水平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变化,以及罗格列酮治疗对二者的影响。方法将108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4例)和对照组(54例)。治疗组在原治疗基础上给予罗格列酮4 mg/d。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检测血生化指标、IMT及血清sVCAM-1水平,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糖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IMT和sVCAM-1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IMT和sV-CAM-1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IMT与sVCAM-1、BMI、2 hPG和HOMA-IR有关(P<0.01)。结论血清sVCAM-1水平与T2DM早期大血管病变关系密切;罗格列酮能显著降低T2DM患者血清sVCAM-1水平,这可能是罗格列酮血管保护的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罗格列酮
下载PDF
通脉化浊汤治疗痰瘀互结型高血压病的效果及对转化生长因子β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影响 被引量:10
20
作者 阮琳 焦晓民 +2 位作者 李佳 王春林 李婷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16期74-77,共4页
目的探讨通脉化浊汤治疗痰瘀互结型高血压病的效果及对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的影响。方法收集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二科2013年8月~2016年7月收治的70例痰瘀... 目的探讨通脉化浊汤治疗痰瘀互结型高血压病的效果及对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的影响。方法收集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二科2013年8月~2016年7月收治的70例痰瘀互结型高血压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予以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 mg口服,每日1次。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中药汤剂通脉化浊汤,每日1剂,两组疗程均为8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的血压、TGF-β_1、VEGF、sICAM-1水平。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GF-β_1、VEGF、sICAM-1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试验组治疗后TGF-β_1、VEGF、sICAM-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脉化浊汤治疗痰瘀互结型高血压病临床效果显著,其能下调TGF-β_1、VEGF、sICAM-1水平,适宜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脉化浊汤 痰瘀互结型 高血压病 转化生长因子Β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