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3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4、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白细胞介素-33水平变化及与气道重塑和肺功能的相关性
1
作者 曹玲 徐湘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4期80-82,共3页
目的 探究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4(MCP-4)、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s ICAM-1)、白细胞介素-33(IL-33)水平变化及与气道重塑和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扬州大学建湖临床医学院2022年1月至12月收治的96例肺炎支原体... 目的 探究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4(MCP-4)、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s ICAM-1)、白细胞介素-33(IL-33)水平变化及与气道重塑和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扬州大学建湖临床医学院2022年1月至12月收治的96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哮喘分为哮喘组(30例)和肺炎组(66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儿童96名为对照组。比较三组血清MCP-4、s ICAM-1、IL-33及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呼气流速峰值(PEF)、用力肺活量(FVC)、支气管壁厚度(WT)、支气管腔直径(LD)、Ⅰ型胶原蛋白(Col-Ⅰ)、纤维粘连蛋白1(FN1);分析血清MCP-4、ICAM-1、IL-33与FEV_(1)、PEF、FVC、WT、LD、Col-Ⅰ、FN1的相关性。结果 哮喘组、肺炎组血清MCP-4、s ICAM-1、IL-33、Col-Ⅰ、FN1水平高于对照组,FEV_(1)、FVC低于对照组(P<0.05)。哮喘组血清MCP-4、s ICAM-1、IL-33、Col-Ⅰ、FN1水平高于肺炎组,FEV_(1)、FVC低于肺炎组(P<0.05)。血清MCP-4、s ICAM-1、IL-33与FEV_(1)、FVC呈负相关(r<0,P<0.05),与Col-Ⅰ、FN1呈正相关(r>0,P<0.05)。结论 血清MCP-4、s ICAM-1、IL-33在肺炎支原体感染肺炎患儿中表达水平异常升高,与气道重塑和肺功能情况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4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 白细胞介素-33
下载PDF
血浆热休克蛋白70、褪黑素、可溶性细胞黏附因子水平与新生儿窒息的相关性研究
2
作者 姜念依 薄延桥 +1 位作者 陈恒 张晋雷 《中国医学工程》 2023年第2期81-84,共4页
目的 观察血浆热休克蛋白70 (HSP70)、褪黑素(MT)、可溶性细胞黏附因子(sICAM-1)水平与新生儿窒息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窒息新生儿为窒息组(74例),另选足月健康新生儿... 目的 观察血浆热休克蛋白70 (HSP70)、褪黑素(MT)、可溶性细胞黏附因子(sICAM-1)水平与新生儿窒息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窒息新生儿为窒息组(74例),另选足月健康新生儿为对照组(67例)。两组新生儿均出生24 h内采取脐动脉血,分离血清检验两组HSP70、MT、sICAM-1水平,比较两组及新生儿窒息不同窒息程度患儿的HSP70、MT、sICAM-1水平,并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HSP70、MT、sICAM-1与Apgar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窒息组血清中的HSP70、sICAM-1高于对照组,MT低于对照组(P<0.05);74例窒息新生儿中,窒息程度轻度者32例(轻度组),重度者42例(重度组),两组HSP70、sICAM-1水平比较:轻度组<重度组,两组MT水平比较:轻度组>重度组(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HSP70与sICAM-1与窒息程度均呈负相关,MT与窒息程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 血清HSP70、sICAM-1和MT因子与新生儿窒息程度密切相关,能有效反应新生儿窒息的严重程度,可作为检测新生儿窒息的重要指标,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窒息 血浆 热休克蛋白70 褪黑素 可溶性细胞黏附因子
下载PDF
登革热患者病情与高迁移率族蛋白1、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等炎症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扬立 吴秋梅 许才万 《大医生》 2023年第17期98-101,共4页
目的探讨登革热患者病情与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6月广州市南沙区第六人民医院... 目的探讨登革热患者病情与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6月广州市南沙区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登革热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登革热诊疗指南分为普通登革热组(75例)和重症登革热组(5例)。比较两组患者血清HMGB1、sVCAM-1、IL-6、IL-10及TNF-α水平,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HMGB1、sVCAM-1、IL-6、IL-10及TNF-α水平预测重症登革热的价值,并分析血清HMGB1、sVCAM-1、IL-6、IL-10及TNF-α水平与登革热病情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1d、3d时血清HMGB1、sVCAM-1、IL-6、IL-10及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登革热组患者5d时血清HMGB1、sVCAM-1、IL-6、IL-10及TNF-α水平高于1d、3d时,且高于普通登革热组;普通登革热组患者3d、5d时血清HMGB1、sVCAM-1、IL-6、IL-10及TNF-α水平低于1d时,5d时低于3d时(P<0.05)。ROC分析发现,血清HMGB1、sVCAM-1、IL-6、IL-10及TNF-α水平可用于重症登革热的预测,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0、0.968、0.965、0.833、0.933(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HMGB1、sVCAM-1、IL-6、IL-10及TNF-α与登革热病情程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HMGB1、sVCAM-1、IL-6、IL-10及TNF-α水平与登革热病情程度呈正相关,可作为评估重症登革热的相关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热 高迁移率族蛋白1 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 白细胞介素 肿瘤坏死因子
下载PDF
黏附因子E-cadherin和TLR9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慧敏 李改静 +1 位作者 李小兵 高亚莹 《广州医药》 2018年第5期5-8,23,共5页
目的探讨黏附因子E-钙粘蛋白(E-cadherin)和Toll样受体9 (TLR9)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SLE患者41例,健康对照组18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中s E-cadherin的表达,采用流式细胞技术(FCM)... 目的探讨黏附因子E-钙粘蛋白(E-cadherin)和Toll样受体9 (TLR9)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SLE患者41例,健康对照组18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中s E-cadherin的表达,采用流式细胞技术(FCM)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上TLR9的表达。分析s E-cadherin,TLR9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病情的活动性。结果 SLE组血清中s E-cadherin的表达水平高于正常组(P=0. 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SLE活动组血清中s E-cadherin表达水平高于稳定组(P=0. 0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SLE组TLR9表达高于健康组(P=0. 00),活动组高于稳定期组(P=0. 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SLE患者TLR9表达与SLEDI呈正相关(r=0. 727,P=0. 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中s E-cadherin和外周血单核细胞内TLR9均参与了SLE患者病情发展的过程,并且二者在SLE发病机制中可能具有协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可溶性黏附因子e-cadherin TOLL样受体9
下载PDF
猪苓汤联合氟伐他汀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血清炎症因子及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4
5
作者 黄玉冰 廖旺 +1 位作者 王苗 王裕岱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66-169,共4页
目的探讨猪苓汤联合氟伐他汀对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及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3月-2018年2月医院76例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氟伐他汀40 mg口服;治疗组采用氟伐他汀40 mg口服联合猪苓汤治疗,... 目的探讨猪苓汤联合氟伐他汀对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及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3月-2018年2月医院76例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氟伐他汀40 mg口服;治疗组采用氟伐他汀40 mg口服联合猪苓汤治疗,持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s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oluble 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sVCAM-1)、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及左心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EDd)、6 min步行试验(6-MinuteWalk Test,6MWT),记录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有效率78.95%(30/38)低于治疗组94.74%(36/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血清sICAM-1分别为(225.03±19.03)μg/L、(211.39±17.58)μg/L,血清sVCAM-1分别为(830.16±23.12)μg/L、(815.36±20.29)μg/L,LVEF分别为(45.67±4.85)%、(49.81±5.03)%,LVEDd分别为(54.03±3.90)mm、(50.39±3.81)mm,6MWT分别为(461.89±81.50)m、(579.25±83.54)m,血IL-6分别为(7.89±2.16)ng/L、(6.57±2.03)ng/L,血TNF-α分别为(703.09±71.59)ng/L、(628.34±67.45)ng/L,对照组和治疗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出现2例恶心、呕吐,治疗组3例恶心、呕吐,1例皮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猪苓汤联合氟伐他汀对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确切,有助于降低血清sICAM-1、sVCAM-1及炎症因子,改善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苓汤 氟伐他汀 心力衰竭 炎症因子 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
下载PDF
联用中药紫癜方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的效果及对患儿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的影响 被引量:20
6
作者 石艳红 肖达民 +1 位作者 张春红 李盼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231-1233,共3页
目的观察联用中药紫癜方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的临床效果及对患儿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s ICAM-1)的影响。方法将6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治疗方法(甲氰咪胍注射液0.2-0.4 g/次,1-2次/d,静脉滴注... 目的观察联用中药紫癜方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的临床效果及对患儿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s ICAM-1)的影响。方法将6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治疗方法(甲氰咪胍注射液0.2-0.4 g/次,1-2次/d,静脉滴注;维生素C注射液1-2 g/次,1次/d,静脉滴注),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紫癜方治疗,疗程均为2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症状持续时间及血s ICAM-1浓度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皮疹、关节肿痛的持续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P〈0.01),但两组腹痛的持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s ICAM-1浓度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用紫癜方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s ICAM-1在过敏性紫癜血管损伤的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癜方 过敏性紫癜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
下载PDF
趋化因子CXCL12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因子1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短期缺血性脑卒中发生风险的预测价值研究 被引量:16
7
作者 曹晓雨 刘庆新 +2 位作者 李莎 徐静 侯一玮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053-1059,共7页
目的明确趋化因子CXCL12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因子1(s VCAM-1)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早期(7 d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7年2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TIA患者104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检测其血浆... 目的明确趋化因子CXCL12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因子1(s VCAM-1)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早期(7 d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7年2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TIA患者104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检测其血浆趋化因子CXCL12及s VCAM-1。根据患者是否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将其分为缺血性脑卒中组(25例)和非缺血性脑卒中组(79例)。分析ABCD^2评分、趋化因子CXCL12、s VCAM-1单独及趋化因子CXCL12联合s VCAM-1预测TIA后短期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价值。结果缺血性脑卒中组同型半胱氨酸(Hcy)、ABCD^2评分、趋化因子CXCL12、s VCAM-1高于非缺血性脑卒中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趋化因子CXCL12[OR=1.454,95%CI(1.133,1.866)]、s VCAM-1[OR=1.008,95%CI(1.003,1.014)]是TIA后短期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P<0.05)。ABCD^2评分中危(4~5分)患者趋化因子CXCL12、s VCAM-1高于ABCD^2评分低危(0~3分)患者(P<0.05);ABCD^2评分高危(6~7分)患者趋化因子CXCL12、s VCAM-1高于ABCD^2评分低、中危患者(P<0.05)。ABCD^2评分单独预测TIA后短期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为0.778,95%CI(0.671,0.886),截断值为4.5分,灵敏度为72.0%,特异度为72.2%;趋化因子CXCL12单独预测TIA后短期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AUC为0.909,95%CI(0.850,0.968),截断值为9.6μg/L,灵敏度为76.0%,特异度为91.1%;s VCAM-1单独预测TIA后短期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AUC为0.875,95%CI(0.781,0.968),截断值为682.7μg/L,灵敏度为84.0%,特异度为87.3%;趋化因子CXCL12联合s VCAM-1预测TIA后短期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AUC为0.878,95%CI(0.799,0.956),截断值为9.6μg/L、682.7μg/L,灵敏度为92.0%,特异度为83.5%。结论趋化因子CXCL12和s VCAM-1是TIA后短期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且对其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值得临床上推广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缺血发作 短暂性 趋化因子CXCL12 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因子1 预测
下载PDF
川崎病患儿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变化的意义 被引量:13
8
作者 李军 杨世伟 +4 位作者 曹黎明 于毅 王凤鸣 秦玉明 王大为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669-670,共2页
目的探讨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川崎病(KD)发病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ELISA)分别测定确诊为KD34例患儿急性期血清sVCAM-1、TNF-α水平,测定其中32例恢复期患儿血清sVCAM-1、T... 目的探讨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川崎病(KD)发病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ELISA)分别测定确诊为KD34例患儿急性期血清sVCAM-1、TNF-α水平,测定其中32例恢复期患儿血清sVCAM-1、TNF-α水平,26例健康儿童为健康对照组。结果KD组血清急性期sVCAM-1、TNF-α[(97.8±35.6)、(73.9±21.7)μg/L]均高于健康对照组[(41.2±8.9)、(2.7±1.8)μg/L],差异有显著性(Pa<0.01);KD患儿恢复期血清sVCAM-1、TNF-α水平[(46.9±16.8)、(4.3±2.9)μg/L]下降显著与急性期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a<0.01);而KD恢复期患儿与健康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且sVCAM-1与TNF-α呈正相关(r=0.798P<0.001)。结论sVCAM-1、TNF-α可能参与KD发病的病理过程,血清sVCAM-1、TNF-α检测有助于对KD病情发展作出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可溶性 肿瘤坏死因子
下载PDF
阿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NF-κB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的影响 被引量:12
9
作者 罗瑛 谢秀梅 刘惠霞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4-86,共3页
目的 :探讨阿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患者治疗后核因子 κBp6 5 (NF κBp6 5 )阳性率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 1(sICAM 1)浓度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6 8例ACS患者随机分成阿伐他汀治疗组(阿伐他汀组 ,37例 )及常规治疗... 目的 :探讨阿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患者治疗后核因子 κBp6 5 (NF κBp6 5 )阳性率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 1(sICAM 1)浓度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6 8例ACS患者随机分成阿伐他汀治疗组(阿伐他汀组 ,37例 )及常规治疗组 (常规组 ,31例 ) ,治疗前及治疗 12周后采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法 )测定血浆sICAM 1浓度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测定外周血单核细胞NF κBp6 5阳性率 ,比较两者的变化。结果 :治疗前两组比较NF κBp6 5阳性率和sICAM 1浓度水平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治疗 12周后 ,常规治疗组NF κBp6 5阳性率和sICAM 1浓度水平前后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而阿伐他汀组NF κBp6 5阳性率和sICAM 1浓度水平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 (P <0 .0 5 )。结论 :阿伐他汀对ACS患者有抗炎和稳定粥样斑块作用 ,其作用可能与降低NF κB活性和sICA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伐他汀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NF-ΚB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 炎性细胞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爱罗咳喘宁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及炎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尚立芝 王峰 +3 位作者 谢文英 张良芝 常学辉 胡文豪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4762-4764,共3页
目的观察爱罗咳喘宁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模型血浆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 ICAM)-1、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6含量及炎细胞的影响。方法脂多糖(LPS)加烟雾诱导COP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 目的观察爱罗咳喘宁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模型血浆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 ICAM)-1、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6含量及炎细胞的影响。方法脂多糖(LPS)加烟雾诱导COP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爱罗咳喘宁低、中、高剂量组。正常组、模型组灌胃蒸馏水(10 ml·kg-1·d-1),爱罗咳喘宁口服液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灌胃混悬液(5,10,20 g·kg-1·d-1),连续7 d。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各组大鼠血浆和BALF中s ICAM-1、TNF-α和IL-6的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血浆和BALF中s ICAM-1、TNF-α和IL-6含量均显著升高(P均<0.05);与模型组相比,爱罗咳喘宁中剂量组s ICAM-1、TNF-α和IL-6含量均显著降低(均P<0.05)。模型组BALF中炎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数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均<0.01);爱罗咳喘宁低、中、高剂量组BALF中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数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爱罗咳喘宁口服液治疗COPD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s ICAM-1、TNF-α和IL-6释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肿瘤坏死因子 白细胞介素-6
下载PDF
高压氧治疗中老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可溶性细胞黏附因子-1的影响 被引量:16
11
作者 周宏 叶淑萍 王丽靖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8年第3期9-11,15,共4页
目的分析高压氧治疗中老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LDL)、可溶性细胞黏附因子-1(s ICAM-1)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接受诊治的100例中老年人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 目的分析高压氧治疗中老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LDL)、可溶性细胞黏附因子-1(s ICAM-1)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接受诊治的100例中老年人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研究组患者采用高压氧治疗方法。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指标、神经缺损功能及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M-CSF、ox-LDL、s ICAM-1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CBF、CBV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高压氧治疗中老年急性脑梗死效果显著,能有效降低M-CSF、ox-LDL、s ICAM-1的表达,减少患者脑血管损伤,抑制血栓的形成,改善患者神经缺损功能,缓解脑组织血氧供应不足,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氧 急性脑梗死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 可溶性细胞黏附因子-1
下载PDF
血流变学指标及血清人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水平在骨折延迟愈合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3
12
作者 张琼美 张秀军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3年第27期43-45,共3页
目的探讨血流变学指标及血清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人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水平在骨折延迟愈合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0年8月~2012年10月安... 目的探讨血流变学指标及血清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人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水平在骨折延迟愈合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0年8月~2012年10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5例骨折延迟愈合患者(研究组)及65例骨折愈合正常(对照组)患者为研究对象,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血浆黏度)及血清sICAM-1、sVCAM-1、IGF-1、PDGF水平,并对两组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骨折1周时的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血浆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5、1.78、0.99,P>0.05);两组患者骨折8、12周时红细胞刚性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7、0.69,P>0.05);两组患者骨折8、12周时的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8、4.57、3.15、6.33,P<0.05)。两组患者骨折1周时的血清sICAM-1、sVCAM-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9、0.79、1.25,P>0.05);两组患者骨折8、12周的血清sICAM-1、sVCAM-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9、2.07、1.99、3.11,P<0.05)。两组患者骨折1周时的血清IGF-1和PDG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9、0.97,P>0.05);两组患者骨折8、12周的血清IGF-1和PDG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1、4.57、3.64、2.74,P<0.05)。结论骨折患者血液黏滞程度的增加、血清sICAM-1、sVCAM-1水平的升高、血清PDGF、IGF-1水平的降低可能是其导致延迟愈合的内在重要因素,对骨折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延迟愈合 血液流变学 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人胰岛素生长因子1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下载PDF
通脉化浊汤治疗痰瘀互结型高血压病的效果及对转化生长因子β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影响 被引量:10
13
作者 阮琳 焦晓民 +2 位作者 李佳 王春林 李婷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16期74-77,共4页
目的探讨通脉化浊汤治疗痰瘀互结型高血压病的效果及对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的影响。方法收集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二科2013年8月~2016年7月收治的70例痰瘀... 目的探讨通脉化浊汤治疗痰瘀互结型高血压病的效果及对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的影响。方法收集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二科2013年8月~2016年7月收治的70例痰瘀互结型高血压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予以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 mg口服,每日1次。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中药汤剂通脉化浊汤,每日1剂,两组疗程均为8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的血压、TGF-β_1、VEGF、sICAM-1水平。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GF-β_1、VEGF、sICAM-1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试验组治疗后TGF-β_1、VEGF、sICAM-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脉化浊汤治疗痰瘀互结型高血压病临床效果显著,其能下调TGF-β_1、VEGF、sICAM-1水平,适宜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脉化浊汤 痰瘀互结型 高血压病 转化生长因子Β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下载PDF
老年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增殖诱导配体、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血小板生成素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水平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欢 陈曦 +1 位作者 刘艳春 刘庆荣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2期6489-6491,共3页
多发性骨髓瘤主要特征是恶性变的细胞分泌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由于树突细胞是重要的抗原递呈细胞,在激发和控制获得性免疫反应的程度和范围中起重要的作用,也是免疫应答的起始细胞〔1,2〕,因此与其相关的蛋白,可能是促使骨髓瘤... 多发性骨髓瘤主要特征是恶性变的细胞分泌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由于树突细胞是重要的抗原递呈细胞,在激发和控制获得性免疫反应的程度和范围中起重要的作用,也是免疫应答的起始细胞〔1,2〕,因此与其相关的蛋白,可能是促使骨髓瘤发生和发展的因子〔3〕。血清增殖诱导配体( APRIL)、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血小板生成素(TPO)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均为此类相关蛋白,骨髓瘤患者四种蛋白血清表达升高〔4~7〕,四者对病变有一定促进作用。本文关注 A-PRIL、sICAM-1、TPO和VEGF在老年人多发性骨髓瘤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血清增殖诱导配体(APRIL)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 血小板生成素(TPO)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下载PDF
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及凝血因子Ⅶ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眉 孙万邦 +3 位作者 涂丽萍 罗军敏 夏世勤 安邦权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41-343,共3页
目的分析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oluble 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sVCAM-1)与凝血因子Ⅶ(coagulation factor Ⅶ,FⅦ)与脑梗死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分别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和全自动血凝仪CASOO的一阶... 目的分析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oluble 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sVCAM-1)与凝血因子Ⅶ(coagulation factor Ⅶ,FⅦ)与脑梗死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分别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和全自动血凝仪CASOO的一阶段凝固法动态检测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VCAM-1及血浆FⅦ:C水平,以26例脑动脉供血不足患者和30例健康老年人为对照组。结果血清sVCAM-1水平在脑梗死发生第1d显著高于脑供血不足对照组和正常人对照组(P〈0.01),1-7d呈增高趋势,7~14d呈下降趋势。脑梗死体积越大,sVCAM-1水平越高(P〈0.01)。脑梗死患者血浆FⅦ:C水平两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sVCAM-1与急性脑梗死密切相关,与脑梗死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联系,可用作脑梗死病程进展的监测指标。FⅦ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及进程均无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凝血因子 脑梗死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病毒性脑炎患儿血清和脑脊液肿瘤坏死因子-α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变化 被引量:5
16
作者 布月青 董胜英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026-1027,共2页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VE)患儿治疗前后血清、脑脊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于-1(sICAM-1)水平变化。方法VE患儿38例,对照组20例,同时收集脑脊液和静脉血,采用ELISA法测定38例VE患儿治疗前后血清、脑脊液TNF-α和sIC...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VE)患儿治疗前后血清、脑脊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于-1(sICAM-1)水平变化。方法VE患儿38例,对照组20例,同时收集脑脊液和静脉血,采用ELISA法测定38例VE患儿治疗前后血清、脑脊液TNF-α和sICAM-1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治疗前轻症和重症VE组血清、脑脊液TNF-α和sICAM-1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均<0.01),且重症较轻症VE组明显升高(P均<0.01);治疗后重症VE组TNF-α和sICAM-1水平仍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0.01),轻症VE组治疗后TNF—α、sICAM—1水平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意义(P均>0.05)。结论TNF-α与sICAM-1不仅是VE发病的主要因子,也可能参与了免疫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炎 病毒性 儿童 肿瘤坏死因子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下载PDF
改良超滤对体外循环后血浆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与肿瘤坏死因子α浓度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程伟 肖颖彬 钟前进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26-28,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超滤在减轻体外循环(CPB)后炎症反应及内皮细胞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将40例在CPB下行心脏直视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超滤组(n=20):在CPB后行改良超滤;对照组(n=20):不进行改良超滤。两组患者分别于术前、CPB结束、术后4h和... 目的探讨改良超滤在减轻体外循环(CPB)后炎症反应及内皮细胞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将40例在CPB下行心脏直视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超滤组(n=20):在CPB后行改良超滤;对照组(n=20):不进行改良超滤。两组患者分别于术前、CPB结束、术后4h和术后24h取静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放射免疫法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并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患者术后4h和24h血浆sICAM-1浓度明显高于术前(P<0.01)。术前和CPB结束时超滤组sICAM-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4h和24h则明显低于对照组(269.6±33.8μg/Lvs.409.6±37.3μg/L,245.9±32.2μg/Lvs.379.3±35.7μg/L;P<0.01)。CPB结束时和术后4h超滤组TNF-α浓度明显高于术前(P<0.01),但术后24h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0.177±0.024μg/Lvs.0.172±0.030μg/L;P>0.05)。对照组CPB结束时TNF-α浓度明显高于术前(P<0.01),术后4h和24h浓度有所下降,但仍较术前高(0.264±0.045μg/Lvs.0.174±0.033μg/L,0.218±0.028μg/Lvs.0.174±0.033μg/L;P<0.05)。结论CPB可诱导炎症反应致内皮细胞损伤或激活,而改良超滤可明显减轻这些不良反应,有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改良超滤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肿瘤坏死因子Α 炎症反应
下载PDF
自拟温阳消饮汤对脾肾阳虚证肝硬化合并肝肾综合征患者肝肾功能保护、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α、一氧化氮、可溶性细胞黏附因子-1的影响 被引量:11
18
作者 姚耀 柴梅 +1 位作者 曹玉鹃 苏杰 《世界中医药》 CAS 2019年第7期1748-1752,共5页
目的:观察自拟温阳消饮汤对脾肾阳虚证肝硬化合并肝肾综合征患者肝肾功能保护、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外周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一氧化氮(NO)、可溶性细胞黏附因子-1(sICAM-1)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1月沧州市传染病医... 目的:观察自拟温阳消饮汤对脾肾阳虚证肝硬化合并肝肾综合征患者肝肾功能保护、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外周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一氧化氮(NO)、可溶性细胞黏附因子-1(sICAM-1)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1月沧州市传染病医院收治的肝硬化合并肝肾综合征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前列地尔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自拟温阳消饮汤经验方内服。对比临床效果,检测肝肾功能相关生化指标变化,观察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监测外周TNF-α、NO、sICAM-1水平。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88.2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74,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水平则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白蛋白(Alb)水平则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功能其相关指标24 h尿蛋白定量、血尿素氮(BUN)、尿β2微球蛋白(β2-MG)、血肌酐(SCr)则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门静脉、脾静脉血流动力学指标脾门处脾静脉的内径(SVD)、门静脉主干内径(PVD)、门、脾静脉血流量(PVQ、SVQ)水平则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TNF-α、NO、sICAM-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用自拟温阳消饮汤利于提高肝肾功能,使患者的门脉内径缩小、血流量减少,其机制与调控血清中TNF-α、NO、sICAM-1水平以减轻局部炎性损伤、改善肝脏内血流循环、降低门脉血管阻力、发挥肝肾保护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肝肾综合征 脾肾阳虚证 自拟温阳消饮汤 肝肾功能保护 血流动力学 肿瘤坏死因子 一氧化氮 可溶性细胞黏附因子-1
下载PDF
超敏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与老年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文美 杨建昌 熊宗华 《中国医刊》 CAS 2014年第9期71-73,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含量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特征的相关性。方法检测136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和45例健康体检者血清Hs-CRP、TNF-α、sICAM-1含...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含量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特征的相关性。方法检测136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和45例健康体检者血清Hs-CRP、TNF-α、sICAM-1含量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Hs-CRP、TNF-α、sICAM-1含量显著升高(P<0.01),并且随病情严重程度增加而增高。结论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Hs-CRP、TNF-α、sICAM-1含量升高程度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冠心病 超敏C反应蛋白 肿瘤坏死因子 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1
下载PDF
青黄散加解毒化瘀方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疗效及对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转化生长因子-β_(1)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尹婉宜 沈扬 +3 位作者 张丽红 马兵 王建英 杨柳 《陕西中医》 CAS 2022年第8期1056-1059,共4页
目的:探究青黄散加解毒化瘀方对毒瘀阻滞证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疗效及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76例M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 目的:探究青黄散加解毒化瘀方对毒瘀阻滞证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疗效及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76例M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予以西医基础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青黄散加解毒化瘀方治疗。两组患者均于给药4个月后评估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血常规指标水平、血清学免疫因子水平,并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主症及次症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sICAM-1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TGF-β_(1)水平较治疗前升高,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PLT、Hb、WBC水平较治疗前升高,试验组PLT、H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青黄散加解毒化瘀方应用于毒瘀阻滞证MDS患者治疗中,有助于促进患者症状恢复,改善血常规指标水平,调节血清免疫因子水平,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毒瘀阻滞证 青黄散加解毒化瘀方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 转化生长因子β_(1)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