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可溶性CD40在肝病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
作者 刘慧 戚春建 +4 位作者 庄羽美 甘建和 李惠玲 殷昌硕 张学光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38-741,共4页
目的:研究可溶性CD40(solubleCD40,sCD40)在急性肝炎、重型肝炎和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探讨其与生化指标和疾病预后的关系。方法:使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急性肝炎(49例)、重型肝炎(22例)和原发性肝癌(13例)患者入院次... 目的:研究可溶性CD40(solubleCD40,sCD40)在急性肝炎、重型肝炎和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探讨其与生化指标和疾病预后的关系。方法:使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急性肝炎(49例)、重型肝炎(22例)和原发性肝癌(13例)患者入院次日清晨空腹血清标本和健康体检者(44例)血清标本中sCD40浓度,分析其与急性肝炎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关系,并初步探讨sCD40水平与重型肝炎患者疾病预后的关系。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血清sCD40与CD40配体(CD40L)的结合活性。结果:三种肝脏疾病患者血清中sCD40水平(149.70±86.82)pg/mL较健康对照组(47.33±27.49)pg/mL显著升高(P<0.001),但各组患者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475)。重型肝炎死亡患者血清sCD40浓度较存活患者显著升高(P<0.05)。急性肝炎患者血清sCD40浓度与ALT、AST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50,P<0.001;r=0.47,P<0.01)。体外实验显示患者血清sCD40具有与CD40L结合的活性。结论:肝脏疾病患者血清异常高表达sCD40,这是评价急性肝细胞损伤的辅助指标,有助于判断重型肝炎患者的病情和预后。CD40-CD40L作用可能参与了肝细胞损伤和免疫失调的病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cimo 急性肝炎 重型肝炎 原发性肝癌 预后
下载PDF
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周朝霞 强华 +2 位作者 马爱群 程华 周萍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25-425,共1页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可溶性CD40配体 血清 可溶性cimo配体 慢性炎症性疾病 冠状动脉造影 SCD40L 发生发展 炎性介质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替格瑞洛、氯吡格雷治疗的老年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重大心血管不良事件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对比观察 被引量:39
3
作者 王雪娜 蔡林 王小飞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7期51-53,共3页
目的对比观察老年不稳定心绞痛(UA)患者替格瑞洛、氯吡格雷抗栓治疗过程中的重大不良心血管事件和血清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IL-6及人可溶性CD40配体(s CD40L)水平。方法将132例老年UA患者,随机分为替格瑞洛组和氯吡格雷组,... 目的对比观察老年不稳定心绞痛(UA)患者替格瑞洛、氯吡格雷抗栓治疗过程中的重大不良心血管事件和血清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IL-6及人可溶性CD40配体(s CD40L)水平。方法将132例老年UA患者,随机分为替格瑞洛组和氯吡格雷组,各6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A组口服替格瑞洛(给予1次负荷剂量180 mg,然后给予维持剂量90 mg,2次/d)和阿司匹林(维持剂量100 mg,1次/d),B组口服氯吡格雷(给予1次负荷剂量300 mg,然后给予维持剂量75 mg,1次/天)和阿司匹林(维持剂量100 mg,1次/天)。均用药3个月。记录并比较用药期间重大不良心血管事件(急性心肌梗死、脑血栓形成、心源性死亡、主要器官出血)及一般不良反应(轻微出血、呼吸困难、缓慢性心律失常等)发生情况。检测治疗前和治疗1、3个月时两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hsCRP、IL-6和s CD40L水平。结果用药期间两组均无重大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两组一般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替格瑞洛组和氯吡格雷组hs-CRP、IL-6及s CD40L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1、3个月两组患者血清hs-CRP、IL-6及s CD40L均较同组治疗前下降(P均<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者血清hs-CRP、IL-6及s CD40L均较同组治疗后1个月下降(P均<0.05);与相同时点的氯吡格雷组相比,替格瑞洛组血清hs-CRP、IL-6及s CD40L水平低(P均<0.05)。结论老年UA患者采用替格瑞洛抗栓治疗,与采用氯吡格雷抗栓治疗相比,并未增加用药期间重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其原因可能与采用替格瑞洛治疗者血清炎症因子hs-CRP、IL-6、s CD40L水平较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格瑞洛 氯吡格雷 老年人 不稳定型心绞痛 重大不良心血管事件 炎症因子 超敏C反应蛋白 白细胞介素6 可溶性cimo配体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血清sCD40L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7
4
作者 李江 彭道泉 +2 位作者 赵水平 周宏研 许竹梅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11-614,共4页
目的 :观察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中可溶性CD4 0配体 (sCD4 0L)的变化 ,并探讨其与血脂各组份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 12 9例冠心病患者 (急性心肌梗死组 4 6例 ,不稳定性心绞痛组 37例 ,稳定性冠心病组 4 6例 )及 30名正常... 目的 :观察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中可溶性CD4 0配体 (sCD4 0L)的变化 ,并探讨其与血脂各组份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 12 9例冠心病患者 (急性心肌梗死组 4 6例 ,不稳定性心绞痛组 37例 ,稳定性冠心病组 4 6例 )及 30名正常对照者血清sCD4 0L的浓度。结果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sCD4 0L水平 [急性心肌梗死组和不稳定心绞痛组分别为 (2 .99± 2 .19) ,(2 .2 3± .0 .6 7)ng/ml]显著高于稳定性冠心病组 [(1.12± 0 .4 2 )ng/ml,P <0 .0 5 ]和正常对照组 [(0 .89± 0 .5 5 )ng/ml,P <0 .0 5 ],而在稳定性冠心病组和NS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sCD4 0L水平与ApoB10 0 (r =0 .15 9,P =0 .0 4 6 )呈正相关 ,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 (r = 0 .192 ,P =0 .0 15 )。结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sCD4 0L水平明显升高 ,这可能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有关 ,且可作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的一个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cimo配体 冠心痛 血脂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和血清妊娠相关蛋白A等炎性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李强 凌芳 +1 位作者 聂德云 熊涛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1年第6期308-312,322,共6页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脂和血清妊娠相关蛋白A(PAPP-A)、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及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的影响。方法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的结果,将1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颈动脉稳定斑块组(80例)和颈动...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脂和血清妊娠相关蛋白A(PAPP-A)、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及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的影响。方法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的结果,将1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颈动脉稳定斑块组(80例)和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组(80例),再按数字法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80例,口服阿托伐他汀10 mg/d)和强化治疗组(80例,口服阿托伐他汀40 mg/d);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和4周)血脂水平的变化及血清PAPP-A、SAA、sCD40L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血脂及血清PAPP-A、SAA、血清sCD40L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强化治疗组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水平均低于常规治疗组(P<0.01);强化治疗组血清PAPP-A、SAA、sCD40L水平均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强化降脂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快速降脂,能迅速降低脑梗死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具有较强的抗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阿托伐他汀 妊娠相关蛋白A 血清淀粉样蛋白A 可溶性cimo配体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川芎嗪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CD40L及hs-CRP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孙寒静 郑缅华 梁天山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4期39-41,共3页
目的:观察川芎嗪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所有患者均采用西医常规方法进行治疗,治疗... 目的:观察川芎嗪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所有患者均采用西医常规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川芎嗪注射液治疗,疗程为14d。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sCD40L和hs-CRP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31%和74.36%,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sCD40L及hs-CRP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且治疗组患者的血清sCD40L及hs-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降低(P<0.01),且治疗组患者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较好的疗效,其机制可能与干扰脑缺血后血小板CD40/CD40L信号通路、抑制血小板活化、减轻炎症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注射液 急性脑梗死 可溶性cimo配体 超敏C-反应蛋白
原文传递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和患者外周血中CD40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7
作者 穆传勇 陈成 +3 位作者 庞雪芹 瞿秋霞 刘慧 黄建安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2年第6期841-844,共4页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和患者外周血中CD40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方法检测经胸外科手术切除的60例NSCLC组织、15例癌旁肺组织和患者外周血中CD40的表达情况。结果 (1)NSCLC组...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和患者外周血中CD40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方法检测经胸外科手术切除的60例NSCLC组织、15例癌旁肺组织和患者外周血中CD40的表达情况。结果 (1)NSCLC组织中CD40阳性表达率较癌旁肺组织明显增加(P<0.05);(2)有淋巴结转移组的CD40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Ⅲ~Ⅳ期NSCLC组织CD40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Ⅰ~Ⅱ期(P<0.05)。(3)NSCLC外周血清可溶性CD40(sCD40)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4)NSCLC患者外周血清sCD40含量和NSCLC组织中CD40分子表达成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NSCLC患者体内CD40含量增加可增强肺癌的侵袭和免疫逃逸能力;患者外周血清sCD40含量升高可能和肺癌细胞表面CD40分子释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共刺激分子 cimo 可溶性cimo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