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0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可穿戴技术的运动员长期睡眠—觉醒行为的监测与分析
1
作者 徐小凤 戴剑松 +2 位作者 陈钢锐 吕嘉乐 肖扬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9期47-52,68,共7页
目的:睡眠是运动员恢复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旨在通过长期监测分析击剑队运动员的睡眠—觉醒行为,为制订个性化训练和生活计划提供参考。方法:使用华为手环6在2023年4~9月期间收集了23名击剑运动员的睡眠数据。监测所获得的睡眠参数包... 目的:睡眠是运动员恢复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旨在通过长期监测分析击剑队运动员的睡眠—觉醒行为,为制订个性化训练和生活计划提供参考。方法:使用华为手环6在2023年4~9月期间收集了23名击剑运动员的睡眠数据。监测所获得的睡眠参数包括入睡时间、出睡时间、深睡时长、浅睡时长、快速眼动时长、清醒时长和白天睡眠时长。在此期间,除比赛时期外,要求运动员每天24 h连续佩戴手环(洗澡及充电时间除外)。运动员每天通过专用APP将数据上传至HUAWEI Research云平台,研究人员随后从云平台下载并分析这些数据。结果:击剑运动员的平均夜间睡眠时长为7.97 h,不同性别运动员的睡眠参数无显著差异,水平高的运动员与运动等级低的运动员相比,除出睡时间(P=0.015)和睡眠中点(P=0.048)外,其他睡眠参数无显著差异;女运动员午睡频率显著高于男运动员(X^(2)=3.88,P=0.049),运动等级较高的运动员午睡频率显著高于运动等级低的运动员(X^(2)=11.97,P=0.001),白天小睡时长与晚上睡眠时长呈负相关(r=-0.270,P<0.001);观察星期一至星期日运动员睡眠—觉醒行为的变化,在没有早晨训练的星期一、星期三和星期五,运动员的出睡时间和睡眠中点显著后移,且训练日与休息日的睡眠参数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击剑运动员的睡眠—觉醒行为受运动等级和训练计划安排的影响,并且在击剑运动员中存在睡眠节律紊乱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击剑运动员 可穿戴技术 睡眠—觉醒行为 睡眠补偿
下载PDF
可穿戴技术在老年慢性病管理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罗凡 杨毓彦 陈淑娇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12期2013-2015,2002,共4页
随着时代的发展,可穿戴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医疗健康领域当中。可穿戴设备可以24h持续对佩戴者进行生命体征的监测,并不断地进行记录与反馈。可穿戴设备对电子设备的操作要求并不高,多数设备仅需佩戴即可完成对生命体征的采集,即使面对老... 随着时代的发展,可穿戴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医疗健康领域当中。可穿戴设备可以24h持续对佩戴者进行生命体征的监测,并不断地进行记录与反馈。可穿戴设备对电子设备的操作要求并不高,多数设备仅需佩戴即可完成对生命体征的采集,即使面对老年人群体,它也可以很好地完成任务。将中医芯片植入可穿戴设备中,便可以完成对四诊的采集并分析,予以诊断并反馈意见。可穿戴技术在中医“治未病”、诊疗、调理等方面都表现出了巨大潜力。该技术还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老年健康管理与中医发展,使其更具有直观性与科学性。本研究对近年来可穿戴技术在老年慢性病管理模式中的应用进行综述,剖析了其优缺点,以期为日后可穿戴技术在老年慢性病管理中运用和完善提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穿戴技术 中医 慢性病管理 老年人
下载PDF
智能可穿戴技术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与挑战
3
作者 徐滔 张晓燕 《服装设计师》 2024年第4期67-70,共4页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能可穿戴技术逐渐融入日常生活,为人们提供了更加便捷、智能化的生活体验。智能可穿戴技术在服装设计领域的应用使得服装的功能不断增多,使用范围日益广泛,为人们的社会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在这一趋势中,...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能可穿戴技术逐渐融入日常生活,为人们提供了更加便捷、智能化的生活体验。智能可穿戴技术在服装设计领域的应用使得服装的功能不断增多,使用范围日益广泛,为人们的社会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在这一趋势中,服装设计领域也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文阐述了智能服装的关键制备技术,深入探讨了智能可穿戴技术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并分析其在设计和使用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以期做到功能与美学交融,科技与时尚共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可穿戴技术 服装设计 应用 挑战 发展趋势
下载PDF
可穿戴技术在纺织服装中的应用
4
作者 段佳佳 宋楠楠 张显华 《丝网印刷》 2024年第14期24-26,共3页
近年来,随着智能电子设备的广泛普及与人们对高科技产品需求的持续上升,可穿戴技术在纺织服装领域的应用引起了广泛关注。这种技术的融入,在丰富纺织服装产品的功能与形态的同时,也大幅度提高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科技体验。文章研究了可... 近年来,随着智能电子设备的广泛普及与人们对高科技产品需求的持续上升,可穿戴技术在纺织服装领域的应用引起了广泛关注。这种技术的融入,在丰富纺织服装产品的功能与形态的同时,也大幅度提高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科技体验。文章研究了可穿戴技术在纺织服装中的应用,旨在为相关应用领域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穿戴技术 纺织服装 智能化 应用
下载PDF
基于可穿戴技术的艺术疗愈研究
5
作者 韩禹锋 董珺玲 《湖南包装》 2024年第5期19-24,共6页
文章旨在建立艺术疗愈中接受性与表达性疗愈与可穿戴设备技术应用之间的关联,并拓展这一领域的讨论。现代可穿戴技术自诞生以来,已被视为机器逻辑编码与人类感知交融的产物。艺术疗愈作为一种非指向性的疗愈方式,通常通过单一感官干预(... 文章旨在建立艺术疗愈中接受性与表达性疗愈与可穿戴设备技术应用之间的关联,并拓展这一领域的讨论。现代可穿戴技术自诞生以来,已被视为机器逻辑编码与人类感知交融的产物。艺术疗愈作为一种非指向性的疗愈方式,通常通过单一感官干预(如视觉、听觉、嗅觉)或复合性感官体验(如沉浸式空间、视听联觉)来构建感知体系。与传统主要依赖视听媒介的艺术疗愈不同,可穿戴技术通过基于触觉的直接感知干预,能够更有效地实现接受性和表达性疗愈。研究从复合梦境、精神义肢和知觉延展3个方面讨论可穿戴技术对艺术疗愈的介入。复合梦境部分探讨了通过组合多种作用于身体各部位感官的刺激源,制造深度体感干预机制,从而产生沉浸式心理体验。精神义肢部分则探讨了通过外接设备填补体验者部分身体感知的缺失,或延展体验者的身体感知。知觉延展部分则探讨了如何通过穿戴设备来拓展个体的感知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疗愈 可穿戴技术 人机交互
下载PDF
老年可穿戴技术融合演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苗红 赵润博 黄鲁成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4-71,共8页
[目的/意义]探索老年可穿戴技术融合的演化特征对于预测技术的发展趋势,应对老龄化社会的技术发展需求有重要作用。[方法/过程]以德温特数据库老年可穿戴技术专利为数据源,将1998-2017年的技术发展过程划分为5个阶段,测算每个阶段的赫... [目的/意义]探索老年可穿戴技术融合的演化特征对于预测技术的发展趋势,应对老龄化社会的技术发展需求有重要作用。[方法/过程]以德温特数据库老年可穿戴技术专利为数据源,将1998-2017年的技术发展过程划分为5个阶段,测算每个阶段的赫芬达尔、结构洞等综合指标,分别从整体发展趋势和技术内部变化两方面展示各阶段老年可穿戴技术的融合动态特征,同时通过绘制技术融合地图实现可视化,更直观展示演化规律。[结果/结论]研究结果发现:老年可穿戴技术的发展趋势整体上是融合的;Tech13(医疗技术)、Tech35(土木工程)、Tech34(其他消费品)等技术是该领域内部的结构洞技术;融合过程中,关键的融合技术对有Tech14(有机精细化学)和Tech16(制药)、Tech23(化学工程)和Tech28(纺织和造纸机械)、Tech4(数字通信技术)和Tech12(控制)等三类;不同阶段融合程度呈现波动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穿戴技术 老年可穿戴技术 技术融合 赫芬达尔指数 结构洞 Netminer
下载PDF
智能时代:可穿戴技术引领健康生活
7
《漫科学(新健康)》 2024年第2期62-63,共2页
2023年12月28日,ACSM(美国运动医学学会)发布了《2024年全球健身趋势调查》,调查结果包含了排名前20的大众健身行为,全球健身趋势2024版的问世也是自2006年以来该报告的第18次发布。“可穿戴技术”依然位居第一(自2016年以来,该趋势一... 2023年12月28日,ACSM(美国运动医学学会)发布了《2024年全球健身趋势调查》,调查结果包含了排名前20的大众健身行为,全球健身趋势2024版的问世也是自2006年以来该报告的第18次发布。“可穿戴技术”依然位居第一(自2016年以来,该趋势一直占据前三大趋势),可见技术对健身界的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穿戴技术 智能时代 大众健身 医学学会 趋势调查
下载PDF
人工智能与可穿戴技术在体育产业与学校体育中的应用
8
作者 贾遇珍 《新体育(下半月)》 2024年第12期47-49,共3页
本文旨在探讨人工智能与可穿戴技术融合在体育产业与学校体育中的革新应用,通过文献综述等方法,深入研究了两者的发展现状、融合趋势及应用场景。研究目的在于揭示这些技术如何提升体育赛事观众体验、优化体育产业管理与运营、体育营销... 本文旨在探讨人工智能与可穿戴技术融合在体育产业与学校体育中的革新应用,通过文献综述等方法,深入研究了两者的发展现状、融合趋势及应用场景。研究目的在于揭示这些技术如何提升体育赛事观众体验、优化体育产业管理与运营、体育营销与品牌推广,并优化教学资源与课程、预防运动损伤与康复、体育文化与社交互动、助力运动员训练与表现提升等。研究意义在于为体育产业与学校体育的智能化转型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结论显示,两者融合将重塑体育生态,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可穿戴技术 体育产业 学校体育 革新应用
下载PDF
极限环境模拟下可穿戴技术与设计创新实验教学体系的建设研究
9
作者 刘虹池 刘超 +1 位作者 张喆 郭欢逸 《移动信息》 2024年第7期108-110,共3页
文中研究了极限环境模拟下的可穿戴技术与设计创新实验教学体系。首先,概述了可穿戴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以及设计创新在教育中的作用,探讨了可穿戴技术与设计创新的关联及其在实验教学中的重要性。其次,研究了极限环境模拟对教学的意义、... 文中研究了极限环境模拟下的可穿戴技术与设计创新实验教学体系。首先,概述了可穿戴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以及设计创新在教育中的作用,探讨了可穿戴技术与设计创新的关联及其在实验教学中的重要性。其次,研究了极限环境模拟对教学的意义、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可穿戴技术与设计创新在极限环境模拟中的应用。最后,提出了教学体系建设实施策略,包括设定阶段性目标和长远发展计划、校企合作、提升学生主动性和参与度等。该研究对推动可穿戴技术与设计创新教育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限环境 可穿戴技术 设计创新 教学体系
下载PDF
可穿戴技术及设备在小学课后体育锻炼中的应用分析
10
作者 杨冯其 《前卫》 2024年第11期134-136,共3页
可穿戴技术及设备应用于课后体育锻炼,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为准确的运动数据,并结合教师的个性化指导,有效解决传统体育锻炼指导中存在的问题.可穿戴设备通过多种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对人体运动状态进行实时分析,并结合专业数据分析软件对... 可穿戴技术及设备应用于课后体育锻炼,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为准确的运动数据,并结合教师的个性化指导,有效解决传统体育锻炼指导中存在的问题.可穿戴设备通过多种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对人体运动状态进行实时分析,并结合专业数据分析软件对运动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可帮助学生获得更为准确的运动状态信息,让体育教师根据信息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运动指导.本文对可穿戴技术及设备在小学课后体育锻炼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旨在为提高学生课后体育锻炼效果提供有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穿戴技术及设备 课后体育锻炼 指导
下载PDF
可穿戴技术的发展 被引量:50
11
作者 颜延 邹浩 +2 位作者 周林 袁婵 王磊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44-653,共10页
从可穿戴技术的发展现状出发,讨论可穿戴技术的内涵与外延,回顾可穿戴技术发展的技术渊源与发展历史;从通信技术、芯片技术、传感器、柔性原件等几个方面,阐述可穿戴设备的关键技术;分析可穿戴设备的交互模式,介绍可穿戴设备中常用的操... 从可穿戴技术的发展现状出发,讨论可穿戴技术的内涵与外延,回顾可穿戴技术发展的技术渊源与发展历史;从通信技术、芯片技术、传感器、柔性原件等几个方面,阐述可穿戴设备的关键技术;分析可穿戴设备的交互模式,介绍可穿戴设备中常用的操作系统;综述可穿戴设备的常见应用场景,指出可穿戴技术的发展方向。通过对可穿戴技术研究和应用中各个方面的系统论述,为可穿戴技术的研究提供一个基础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穿戴技术 交互模式 操作系统 应用模式
下载PDF
可穿戴技术在康复医学领域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12
作者 张文豪 李建军 +10 位作者 高峰 杨德刚 郭韵 刘长彬 杨明亮 杜良杰 崔尧 李大鹏 张鑫 蔡畅 张洁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92-795,共4页
随着科学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兴起和发展,可穿戴技术逐渐成为康复医学领域的热点。可穿戴技术具有微型化、智能化和便捷化的特点,在神经康复、骨科康复、脊髓损伤康复以及老年退行性疾病康复等领域有越来越广泛的研究与应用。该领域进一步... 随着科学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兴起和发展,可穿戴技术逐渐成为康复医学领域的热点。可穿戴技术具有微型化、智能化和便捷化的特点,在神经康复、骨科康复、脊髓损伤康复以及老年退行性疾病康复等领域有越来越广泛的研究与应用。该领域进一步的研究方向可能是在保证动态监测条件下的信号可靠性、可穿戴设备长期使用的舒适性,以及基于个人隐私的数据安全性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穿戴技术 康复 综述
下载PDF
纤维材料与可穿戴技术的融合与创新 被引量:18
13
作者 王栋 卿星 +2 位作者 蒋海青 钟卫兵 李沐芳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50-154,共5页
针对目前柔性智能可穿戴领域面临的产品功能单一、续航能力低、穿着舒适性差及三维扭曲形变时与人体贴合性不佳等问题,研究了基于纺织、材料、电子、通信、生物、能源及环境等多学科交叉领域的柔性智能可穿戴纺织品,分析了纤维基柔性智... 针对目前柔性智能可穿戴领域面临的产品功能单一、续航能力低、穿着舒适性差及三维扭曲形变时与人体贴合性不佳等问题,研究了基于纺织、材料、电子、通信、生物、能源及环境等多学科交叉领域的柔性智能可穿戴纺织品,分析了纤维基柔性智能可穿戴器件的制备方法、组成结构、三维形变与性能之间的关系。综述了近年来可穿戴技术与产品的研究进展及纤维材料在柔性应变传感器、有机电化学晶体管基生化传感器、超级电容器、微生物燃料电池等柔性智能可穿戴领域的最新应用,指出可穿戴技术与纺织材料的融合是可穿戴产品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客观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穿戴技术 应变传感器 有机电化学晶体管 超级电容器 微生物燃料电池
下载PDF
信息生态视域下移动健康信息消费行为分析——以健康可穿戴技术为例 被引量:14
14
作者 张敏 罗梅芬 +1 位作者 聂瑞 张艳 《图书情报知识》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1-70,共10页
旨在探究用户的移动健康信息消费行为,通过分析影响因素及其内在作用机理提出管理策略,对移动健康技术的开发商、生产商和销售商的产品设计与开发、营销策略的制定和顾客服务与教育等实践工作具有积极意义。基于信息生态的研究视角,从... 旨在探究用户的移动健康信息消费行为,通过分析影响因素及其内在作用机理提出管理策略,对移动健康技术的开发商、生产商和销售商的产品设计与开发、营销策略的制定和顾客服务与教育等实践工作具有积极意义。基于信息生态的研究视角,从信息技术因素、信息人因素、信息因素及信息环境因素4类因素展开分析,并整合技术接受模型提出研究假设构建研究模型。以健康可穿戴技术为实证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访谈的方式获取380份有效数据,并利用SmartPLS2.0软件对模型进行检验。研究发现,感知易用性正向影响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和感知有用性均正向促进消费意愿;用户创新性和健康知识素养正向影响感知易用性;信息的准确性正向影响感知易用性,信息安全性正向影响感知易用性和有用性;顾客教育正向促进感知易用性和有用性,参照群体正向影响感知有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健康信息 消费行为 可穿戴技术信息生态 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
下载PDF
可穿戴技术对智慧教学环境构建的启示 被引量:16
15
作者 刘海韬 尚君 吴旭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57-61,共5页
可穿戴市场前景广阔,创新科技迎来智慧教育发展新契机。该文梳理了可穿戴技术的发展现状,归纳了其主要技术特征,分析了可穿戴技术在智慧教育中的应用前景。围绕设计原则,构建基于可穿戴技术的智慧教学环境,实现人、机、物的互联和深度融... 可穿戴市场前景广阔,创新科技迎来智慧教育发展新契机。该文梳理了可穿戴技术的发展现状,归纳了其主要技术特征,分析了可穿戴技术在智慧教育中的应用前景。围绕设计原则,构建基于可穿戴技术的智慧教学环境,实现人、机、物的互联和深度融合,不仅能高度整合教育资源、提高学习兴趣,而且能增强教学针对性、培养学生创造力,实现"全时段、全方位、全领域"的个性化教学与学习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穿戴技术 智慧教育 教育云 个性化学习
下载PDF
可穿戴技术:构建智慧图书馆的助推器 被引量:45
16
作者 刘喜球 王灿荣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5-108,共4页
可穿戴技术作为具有强烈"人类感知"能力的新技术,有助于移动图书馆转变为智慧图书馆。文章介绍可穿戴技术的概念、应用领域、应用前景,分析其与智慧图书馆的关系,探讨可穿戴技术对读者的多功能导航、对弱势群体的帮助,以及对... 可穿戴技术作为具有强烈"人类感知"能力的新技术,有助于移动图书馆转变为智慧图书馆。文章介绍可穿戴技术的概念、应用领域、应用前景,分析其与智慧图书馆的关系,探讨可穿戴技术对读者的多功能导航、对弱势群体的帮助,以及对读者个性化知识服务等方面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图书馆 可穿戴技术 可穿戴设备
下载PDF
基于可穿戴技术的电力作业安全监护平台研究 被引量:33
17
作者 郭雨松 于振 赵炜妹 《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 2015年第1期72-77,共6页
可穿戴设备是一种穿在身上的计算机系统,是一种新型的人机交互形式。文章将可穿戴技术运用到安全帽和电子手表上,结合后台监护系统,实现对电力作业人员的安全监护,对人员的不安全行为及时进行警告,发生安全事故时及时开展应急救援。可... 可穿戴设备是一种穿在身上的计算机系统,是一种新型的人机交互形式。文章将可穿戴技术运用到安全帽和电子手表上,结合后台监护系统,实现对电力作业人员的安全监护,对人员的不安全行为及时进行警告,发生安全事故时及时开展应急救援。可穿戴终端对作业现场的危险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并将数据传输至监护系统。监护系统依据现场监测数据实时掌握每个作业人员的工作状态,并向作业人员反馈有关信息。文章介绍了智能安全帽和智能手表的硬件组成以及监护系统的具体功能,可为电力行业及其他行业应用智能可穿戴设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穿戴技术 智能安全帽 智能手表 电力作业现场 安全监护
下载PDF
健康可穿戴技术的用户使用意愿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使用经验和健康知识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7
18
作者 张敏 罗梅芬 聂瑞 《信息资源管理学报》 CSSCI 2017年第2期14-21,共8页
为探究健康可穿戴技术的用户使用意愿影响因素,在整合技术接受模型和创新扩散理论的基础上,重点关注用户使用经验和健康知识的调节作用,提炼出研究假设并构建了理论研究模型,以根据前测实验确定的两款健康类可穿戴设备的用户为实证研究... 为探究健康可穿戴技术的用户使用意愿影响因素,在整合技术接受模型和创新扩散理论的基础上,重点关注用户使用经验和健康知识的调节作用,提炼出研究假设并构建了理论研究模型,以根据前测实验确定的两款健康类可穿戴设备的用户为实证研究对象,获取380份有效样本数据,并利用SmartPLS统计软件验证假设和模型。结果表明,感知有用性和创新性均正向刺激用户对健康可穿戴技术的使用意愿,其中感知有用性受感知易用性的直接影响,创新性受好奇心的直接影响;健康知识能正向调节感知有用性对使用意愿的影响;使用经验能调节创新性对使用意愿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可穿戴技术 使用经验 健康知识 使用意愿
下载PDF
智能可穿戴技术在电网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6
19
作者 吕磊 贲奥然 +1 位作者 李丹 王智慧 《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 2016年第4期177-180,共4页
针对电网设备的数据采集和维修中单纯凭借视频监控和作业人员的主观判断,不能满足电网统一管理的智能化和安全性的问题,文章结合电网实际需求,将可穿戴技术运用到安全帽和电子手表等设备中,提出基于智能穿戴技术的变电站带电作业系统,... 针对电网设备的数据采集和维修中单纯凭借视频监控和作业人员的主观判断,不能满足电网统一管理的智能化和安全性的问题,文章结合电网实际需求,将可穿戴技术运用到安全帽和电子手表等设备中,提出基于智能穿戴技术的变电站带电作业系统,实现对电力设备的巡检、维修的智能化以及作业人员的安全监护,有效支持电网的巡检和作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穿戴技术 智能穿戴设备 设备巡视 设备维修
下载PDF
可穿戴技术在医疗中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28
20
作者 黄海诚 汪丰 《中国医疗设备》 2015年第1期1-5,共5页
由于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慢性病发病率的不断上升,人们对自己的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关注。可穿戴技术发展迅速,在医疗领域的研究与应用日益增加。本文描述了可穿戴技术在测量及监护、治疗、康复等领域的研究与应用现状,总结了目前技术上存... 由于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慢性病发病率的不断上升,人们对自己的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关注。可穿戴技术发展迅速,在医疗领域的研究与应用日益增加。本文描述了可穿戴技术在测量及监护、治疗、康复等领域的研究与应用现状,总结了目前技术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其未来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穿戴技术 医疗 监护 治疗 康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