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3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如何合理重构文本中的虚构世界?——可能世界文学理论解答方案研究
1
作者 钟华 李楠 《文艺理论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9-120,共12页
如何合理重构虚构文本中的虚构世界呢?在可能世界文学理论产生之前,这个问题并未得到足够清晰而圆融的解答。可能世界文学理论认为:首先,虚构世界拥有其独立的本体地位和一定的独立自主性,这种观念保障了读者可以借助符号通道和文本信... 如何合理重构虚构文本中的虚构世界呢?在可能世界文学理论产生之前,这个问题并未得到足够清晰而圆融的解答。可能世界文学理论认为:首先,虚构世界拥有其独立的本体地位和一定的独立自主性,这种观念保障了读者可以借助符号通道和文本信息处理的方式更为合理地重构其中的虚构世界;其次,读者遵循两种“内涵函数”的规则来重构文本中的虚构世界,其中“认证函数”确定该虚构世界中存在哪些“虚构事实”,“饱和函数”确定它们在虚构世界中的分布及密度;最后,读者还应遵循“再中心化”理论和“最小偏离原则”来填补文本虚构世界中的空白,进一步完善和丰富这个虚构世界。可能世界文学理论在解答读者如何合理重构文本中的虚构世界方面,提供了一个新颖有效的具体方案,但也存在某些尚需进一步斟酌的问题,值得学界关注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能世界理论 读者 虚构世界 内涵函数
下载PDF
叙述学视角下的马勒早期交响曲研究——兼及“实在”与“可能世界”的阐释
2
作者 张晨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3-77,I0004,共6页
晚期浪漫派作曲家马勒的早期交响曲创作于19世纪末,这是一个交响观念扩展和形式延伸的时期,也是作曲家独立音乐叙事的开端。马勒提出了“用交响曲创造一个世界”的观点,他在音乐中创造的“世界”,是一个与实在世界相关的“可能世界”,... 晚期浪漫派作曲家马勒的早期交响曲创作于19世纪末,这是一个交响观念扩展和形式延伸的时期,也是作曲家独立音乐叙事的开端。马勒提出了“用交响曲创造一个世界”的观点,他在音乐中创造的“世界”,是一个与实在世界相关的“可能世界”,并通过它完成了音乐自传。马勒音乐的复杂性在于它背离了原始初衷,语言叙述完成了自身意义,通过异质话语和不同话题的插入,交响曲成就了自身并将音乐语言引向了现代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勒 交响曲 音乐叙事 可能世界 音乐自传
下载PDF
可能世界理论视域下的跨界叙事
3
作者 邱蓓 《文艺理论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7-164,共8页
跨界是一种特殊的叙事现象,是指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场景等从一个叙事空间迁移到另一个叙事空间。借助可能世界理论中的“跨界同一性”(transworld identity)和“客观对应物”(counterpart)这两个核心概念,可以把跨界叙事划分为纵... 跨界是一种特殊的叙事现象,是指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场景等从一个叙事空间迁移到另一个叙事空间。借助可能世界理论中的“跨界同一性”(transworld identity)和“客观对应物”(counterpart)这两个核心概念,可以把跨界叙事划分为纵向跨界叙事和横向跨界叙事两大类型,其中纵向跨界又可以分为下降跨界叙事和上升跨界叙事,而横向跨界叙事则可以细分为同文本横向跨界叙事和跨文本横向跨界叙事。利用可能世界理论的方法对跨界叙事问题进行系统的分类研究,可以从新的视角审视元小说、平行世界、衍生、戏仿、挪用等后现代文学现象,探讨跨界叙事产生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向跨界叙事 横向跨界叙事 可能世界理论 跨界叙事同一体 客观对应物
下载PDF
认知叙述学之可能世界理论视野下的否叙述
4
作者 周子栋 《宜宾学院学报》 2024年第8期63-71,共9页
否叙述是经典叙述学较少关注的领域,原因在于它超越了故事/话语二分的框架。认知叙述学发展了可能世界理论在文学中的相应内涵和使用范围,也较之经典叙述学更好地处理了由否叙述所引发的问题。在认知叙述学视野下的可能世界理论框架中,... 否叙述是经典叙述学较少关注的领域,原因在于它超越了故事/话语二分的框架。认知叙述学发展了可能世界理论在文学中的相应内涵和使用范围,也较之经典叙述学更好地处理了由否叙述所引发的问题。在认知叙述学视野下的可能世界理论框架中,根据否叙述对文本世界的影响性为区分标准,否叙述至少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对文本世界干涉性较小,在文本中作为叙述技巧或情节模式出现;另一种是高度破坏文本世界稳定性的形式实验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叙述学 可能世界 否叙述 类型
下载PDF
可能世界视域下的封闭空间电影叙事研究
5
作者 杨思瑶 《艺术评鉴》 2024年第4期147-152,共6页
本文站在“可能世界叙事学”理论视野,研究封闭空间电影叙事。另外,将其与心理学、戏剧、摄影交叉学科进行比较研究分析,主要聚焦于研究可能世界叙事学理论对于封闭空间电影的叙事类型、叙事主题、情节进展动力等方面的建设性理论价值... 本文站在“可能世界叙事学”理论视野,研究封闭空间电影叙事。另外,将其与心理学、戏剧、摄影交叉学科进行比较研究分析,主要聚焦于研究可能世界叙事学理论对于封闭空间电影的叙事类型、叙事主题、情节进展动力等方面的建设性理论价值与应用价值,引入“可能世界叙事学”这一后现代叙事学理论的新视角,对“封闭空间电影”的叙事与美学补充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能世界 封闭空间电影 情节进展动力
下载PDF
论文艺中准不可能世界的受众接受问题 被引量:2
6
作者 张颖 《符号与传媒》 2023年第1期137-150,共14页
可能世界理论应用于叙述分析具有广阔的学术空间,“准不可能世界”理论可以为文艺中诸多反常情节提供解释。“准”字揭示出文学艺术的虚构本质,准不可能世界是一种可能的不可能世界,或者说不可能的艺术可能,是可能世界理论卷入不可能逻... 可能世界理论应用于叙述分析具有广阔的学术空间,“准不可能世界”理论可以为文艺中诸多反常情节提供解释。“准”字揭示出文学艺术的虚构本质,准不可能世界是一种可能的不可能世界,或者说不可能的艺术可能,是可能世界理论卷入不可能逻辑在文艺文本中呈现的结果。围绕虚构框架的隐与显,受众对准不可能世界的接受有两种情况:在幻觉中抹除虚构框架,浸入故事;强化虚构框架,间离式欣赏艺术家的作伪表演和技巧。这两种接受背后,追求艺术审美快感均是驱动力。违反形式逻辑规则的“逻辑不可能”之所以可在虚构叙述中立足,原因在于文本内真实性可以不遵循逻辑,接受者依据这种真实性对虚构叙述进行自然化的变通接受,虚构文本是否处在某种文化所能接受的程式中决定其可读与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能世界理论 准不可能世界 受众接受 逻辑不可能 自然化
下载PDF
法律作为可能世界的规准
7
作者 舒国滢 朱赫夫 《甘肃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9-101,共13页
法律与世界关涉颇深且殊为重要,但个中关系模糊而难以述清。从逻辑学视角而言,世界可分为现实世界和可能世界,现实世界是事实的总合,可能世界是最大一致事态的总合。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由法律事实和法律后果组成,两者的性质为事实或事态... 法律与世界关涉颇深且殊为重要,但个中关系模糊而难以述清。从逻辑学视角而言,世界可分为现实世界和可能世界,现实世界是事实的总合,可能世界是最大一致事态的总合。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由法律事实和法律后果组成,两者的性质为事实或事态,规范则是两者的连接。现实世界单向通达至可能世界,可能世界只能存在于未来,随着时间推移而实现为现实世界。法律存在三种连接样态:事实间连接、事实与事态连接、事态间连接。立法上先对未来的可能世界作出规定,确立事态间连接;当法律事实获得后,受到前者的约束,连接至特定的事态;连接完成后就成为事实间连接,反过来又对立法产生影响。三者形成循环结构,从而实现了法律对可能世界的规准。当前述连接无法发挥作用时,司法上创制事实与事态的连接,理由须符合法理,作为可能世界的次级规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世界 可能世界 法律规范 事实 事态 规准
下载PDF
可能世界理论视野中的虚设历史叙事:以菲利普·迪克的小说《高堡奇人》为例
8
作者 杨建国 《文艺理论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72-183,共12页
虚设历史叙事虚设一段或多段与公共历史叙事相悖的平行叙事,形成具有本体混合性的“故事宇宙”,探索“历史若非如此,世界将会怎样”。当前虚设历史叙事的理论研究路径主要有两条,分别为分岔模式和融合模式。本文对这两条研究路径加以总... 虚设历史叙事虚设一段或多段与公共历史叙事相悖的平行叙事,形成具有本体混合性的“故事宇宙”,探索“历史若非如此,世界将会怎样”。当前虚设历史叙事的理论研究路径主要有两条,分别为分岔模式和融合模式。本文对这两条研究路径加以总结,以戴维·刘易斯的模态真实论为理论基础,提出虚设历史叙事研究的第三种模式——可能世界模式。该模式认为,虚设历史叙事创造出与真实世界具有本体对等性的可能世界,在多个世界的流动融合中,真实得到丰富和更新。本文总结虚设历史叙事的六个典型特征——本体混合性、结构共时性、边际弥散性、世界多元性、真实实践性、虚实互蕴含性,并以菲利普·迪克的小说《高堡奇人》为例,分析上述特征在叙事中的具体表现,探索虚设与真实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和动态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设历史叙事 可能世界 模态真实论 《高堡奇人》
下载PDF
“不可能”工具箱:论广告文本中的“准不可能世界”
9
作者 荆予涵 《重庆开放大学学报》 2023年第6期54-59,共6页
准不可能世界主要存在于艺术文本中,从现实世界的基础语义域出发,连通了现实和虚构,能够为读者提供奇幻且独特的体验。近年来,广告文本逐渐呈现艺术化趋势,准不可能世界的虚拟属性与广告的纪实属性之间引发的张力非常值得关注。由于广... 准不可能世界主要存在于艺术文本中,从现实世界的基础语义域出发,连通了现实和虚构,能够为读者提供奇幻且独特的体验。近年来,广告文本逐渐呈现艺术化趋势,准不可能世界的虚拟属性与广告的纪实属性之间引发的张力非常值得关注。由于广告文本存在对象,其中的准不可能世界虽然不真实,但仍属于一种服务于对象的可靠叙述,这使得广告中的反常情节相较于艺术文本中的更具有目的性。文章主要以“友情万岁”等广告影片为案例,分析广告文本中准不可能世界的独特之处以及广告文本艺术化转向背后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能世界理论 准不可能世界 广告分析
下载PDF
可能世界叙事学类型理论:渊薮与发展 被引量:4
10
作者 胡晓芳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5-32,共8页
类型理论是可能世界叙事学的重要分支之一。17至18世纪,可能世界理论影响下的诗学类型理论开始发端,但尚未摆脱神学的束缚。20世纪后期,可能世界概念陷入主体性之争,进入21世纪,中国学者赵炎秋提出的可能世界类型理论,为解决这一困境提... 类型理论是可能世界叙事学的重要分支之一。17至18世纪,可能世界理论影响下的诗学类型理论开始发端,但尚未摆脱神学的束缚。20世纪后期,可能世界概念陷入主体性之争,进入21世纪,中国学者赵炎秋提出的可能世界类型理论,为解决这一困境提供了有益的思路。20世纪90年代,叙事虚构世界类型理论蓬勃一时,但除了瑞安等西方学者,中国学者傅修延也有原创理论贡献。赵炎秋、傅修延等中国学者的理论以现实关注为特点,有助于纠正西方可能世界叙事理论轻实重虚之偏颇。而从这一历程亦可看出,可能世界叙事学的建构不能缺失具有中国特色的文论元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能世界叙事学 类型理论 虚构 叙事虚构世界
下载PDF
可能世界与文学叙事关系探究——以普拉斯诗歌的叙事性特征为例
11
作者 李雪凤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124-132,共9页
可能世界的呈现离不开文学叙事构建的故事平台。在传统叙事学中,对人物、情节的关注占有更大比重,而到了现代叙事学视域之下,侧重于故事讲述方式及话语本身的实验式写作越来越多。普拉斯诗歌中的叙事性特征为研究者提供了从语言学角度... 可能世界的呈现离不开文学叙事构建的故事平台。在传统叙事学中,对人物、情节的关注占有更大比重,而到了现代叙事学视域之下,侧重于故事讲述方式及话语本身的实验式写作越来越多。普拉斯诗歌中的叙事性特征为研究者提供了从语言学角度关注叙事学话题的文本范例,即从经验层面上关注现实体验与细节呈现(事),并从形式层面上研究叙事话语的构型与控制力(叙)。这为可能世界理论的引入奠定了必要的基础。在对表现内容的选择中,普拉斯诗歌的叙事性使得诗人在再现日常生活“具体真实”的同时并未将“再现”这一行为隐藏起来,这样的方式有助于读者对事件的体验,能够增强诗歌的现场感并赋予读者充分的想象空间,在不完整的虚构世界中利用想象填补必然存在的缺漏与空白。由此,读者想象力的参与使得“文本可能世界”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能世界 普拉斯 自白诗 叙事
下载PDF
语言的先在性与可能世界的构造
12
作者 林康廷 《学术探索》 2023年第7期29-35,共7页
哲学自产生以来就以求真作为其终极旨趣,语言是求真的手段,是认知的工具。近代主体哲学强调“我思”的先在性,把语言视为思维的附属物,着力解决认知主体与客观实在之间的关系。语言转向后,尽管对语言的重视成为共识,但求真的目标没有改... 哲学自产生以来就以求真作为其终极旨趣,语言是求真的手段,是认知的工具。近代主体哲学强调“我思”的先在性,把语言视为思维的附属物,着力解决认知主体与客观实在之间的关系。语言转向后,尽管对语言的重视成为共识,但求真的目标没有改变。主流语言哲学仍是传统认知哲学的延续,把语言与世界的关系问题视为首要问题。笔者认为,认知活动必须以承认语言的先在性为前提,并且认知活动仅是语言众多使用方式中的一种。人们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除了试图描述经验世界,还通过语言来构造一种可能的世界。可能世界是对未发生事实的一种想象,是对理想性世界的一种描述。对于哲学家来说,仅满足观察语言、澄清概念是不够的,创造概念,发展出一种关于可能世界的理论同样是哲人的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先在性 认知模式 语言游戏 概念创造 可能世界
下载PDF
可能世界理论视域下J.K.罗琳奇幻世界的通达性研究
13
作者 杨颖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1期28-31,共4页
本论文以可能世界理论为视角,研究分析英国女作家J.K.罗琳所构建的以《哈利·波特》系列小说和其衍生故事为核心的奇幻世界。论文探讨了作品中两个虚构世界,魔法界与麻瓜界之间的沟通机制和通达性,分析了虚构文本世界与现实世界之... 本论文以可能世界理论为视角,研究分析英国女作家J.K.罗琳所构建的以《哈利·波特》系列小说和其衍生故事为核心的奇幻世界。论文探讨了作品中两个虚构世界,魔法界与麻瓜界之间的沟通机制和通达性,分析了虚构文本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的关系,揭示了作品中所展现的通达性元素。在可能世界理论视域下,J.K.罗琳的奇幻世界展现出独特的通达性。这种通达性为读者带来了更多的想象空间,丰富了故事情节的深度与广度,引起了读者的共鸣,使其能够更好地理解罗琳奇幻作品所传递的深刻内涵与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能世界理论 J.K.罗琳 虚构世界 通达性
下载PDF
文学可能世界与元宇宙
14
作者 童志涛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48-54,共7页
“元宇宙”的概念起源于科幻小说,它作为一种对世界存在模式的奇特构想吸引着许多人的关注。元宇宙在现实化的过程当中对文学创作与理论研究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元宇宙文艺逐渐成为一个无法忽视的问题。从“可能世界理论”的角度理解元... “元宇宙”的概念起源于科幻小说,它作为一种对世界存在模式的奇特构想吸引着许多人的关注。元宇宙在现实化的过程当中对文学创作与理论研究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元宇宙文艺逐渐成为一个无法忽视的问题。从“可能世界理论”的角度理解元宇宙,意味着“世界”这一要素,在文学生产与接受的过程中,其本体地位将会发生变化。以元宇宙为代表的虚拟世界扩展了作者与读者的认识范围与实践领域,这也意味着虚拟世界“元”的存在为虚构与现实的转换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构 元宇宙 虚拟现实 可能世界
下载PDF
三界通达:用可能世界理论解释虚构与现实的关系 被引量:41
15
作者 赵毅衡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7,共7页
可能世界理论最早由莱布尼茨提出,在近二十年扩展到其他领域,文艺学界对此反应最为热烈,希望借此重新解释虚构与现实的关系。通过详细定义实在世界、可能世界、不可能世界的存在方式,描述了虚构叙述世界与这三个世界的联系:虚构世界的... 可能世界理论最早由莱布尼茨提出,在近二十年扩展到其他领域,文艺学界对此反应最为热烈,希望借此重新解释虚构与现实的关系。通过详细定义实在世界、可能世界、不可能世界的存在方式,描述了虚构叙述世界与这三个世界的联系:虚构世界的基础语义域是可能世界,一边寄生于实在世界,另一边可以卷入不可能世界。"三界通达"是叙述的基本特征,由此出发可以解决一系列文艺学的理论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能世界 实在世界 可能世界 虚构 叙述
下载PDF
“可能世界”概念的基本涵义 被引量:18
16
作者 冯棉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6期31-37,共7页
在现代逻辑的研究中,克里普克(S.A.Kripke)等人所建立的“可能世界语义学”堪称一座丰碑。它不仅严密而清晰地揭示了多种模态公理系统的直观背景,使模态逻辑的研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而且为其它的非经典逻辑、自然语言逻辑、逻辑哲... 在现代逻辑的研究中,克里普克(S.A.Kripke)等人所建立的“可能世界语义学”堪称一座丰碑。它不仅严密而清晰地揭示了多种模态公理系统的直观背景,使模态逻辑的研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而且为其它的非经典逻辑、自然语言逻辑、逻辑哲学和语言哲学的深入研究开辟了道路。如今,“可能世界”这一术语在逻辑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能世界 克里普克 现实世界 基本涵义 刘易斯 可能世界语义学 非真实 莱布尼兹 逻辑一致性 模态逻辑
下载PDF
内涵的刻画与认知的可能世界——兼评查尔莫斯的二维语义理论 被引量:2
17
作者 荣立武 李建华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35-39,共5页
解决同义性问题的一个重要困难在于:断定表达式有相同的意义包含了如下的假定———不同的说话者用音节划分世界的方式是一样的。因此,同义性问题不仅涉及指称问题,也涉及说话者如何使用语言的问题,而这也是"分析性"和"... 解决同义性问题的一个重要困难在于:断定表达式有相同的意义包含了如下的假定———不同的说话者用音节划分世界的方式是一样的。因此,同义性问题不仅涉及指称问题,也涉及说话者如何使用语言的问题,而这也是"分析性"和"内涵"这些概念何以导致众多争论的重要原因之一。查尔莫斯认为,为了刻画表达式的内涵,必须区分认知的可能世界和模态的可能世界,从而利用理性(说话者使用语言的方式)和模态(真实世界的可能状态)构建出"意义"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析真 先验真 必然真 内涵 认知的可能世界 模态的可能世界
下载PDF
理性与可能世界 被引量:4
18
作者 贾玉树 邢润川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2-88,共7页
人类理性的超越性特点和形而上学的独断论本性决定了它们把握的只能是可能世界而未必是实在世界;形形色色的自然哲学描述的各种各样的世界图景无非是被误读为实在世界的可能世界;自然科学同自然哲学一样,首先指称一种可能世界;我们应当... 人类理性的超越性特点和形而上学的独断论本性决定了它们把握的只能是可能世界而未必是实在世界;形形色色的自然哲学描述的各种各样的世界图景无非是被误读为实在世界的可能世界;自然科学同自然哲学一样,首先指称一种可能世界;我们应当把可能世界上升到人类理性和外部世界关系这样一种高度加以把握,在后现代语境中重建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性 可能世界 实在世界 自然哲学 科学哲学
下载PDF
技术可能世界的哲学解读 被引量:3
19
作者 巨乃岐 邢润川 王志远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5-61,共7页
技术可能世界是技术发展的未来状态,是技术现实世界中所蕴含的多种可能技术的社会整合。逻辑蕴含意义上、信息技术基础上以及生物技术基础上的技术可能世界,是其三种基本形态。技术可能世界的发展表明,技术实践是自然解蔽与生命祛魅的过... 技术可能世界是技术发展的未来状态,是技术现实世界中所蕴含的多种可能技术的社会整合。逻辑蕴含意义上、信息技术基础上以及生物技术基础上的技术可能世界,是其三种基本形态。技术可能世界的发展表明,技术实践是自然解蔽与生命祛魅的过程,整个宇宙是技术存在与创造的一统天下,虚拟技术打开了主体认知机制的窗口,世界是观察者自己的世界,技术高于科学,应该把对技术的规划与研究放在重要的战略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可能世界 哲学解读 三种基本形态 技术高于科学
下载PDF
基于可能世界模型的关系数据不一致性的修复 被引量:1
20
作者 徐耀丽 李战怀 +1 位作者 陈群 钟评 《软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685-1699,共15页
针对关系数据的不一致性虽然已有各种修复方法被提出,但这些修复策略在构建最终修复方案的过程中只分析函数依赖包含属性的信息(即,数据集的部分信息),且偏向于修复代价最小的方案,而忽略了数据集的其他属性以及这些属性与函数依赖包含... 针对关系数据的不一致性虽然已有各种修复方法被提出,但这些修复策略在构建最终修复方案的过程中只分析函数依赖包含属性的信息(即,数据集的部分信息),且偏向于修复代价最小的方案,而忽略了数据集的其他属性以及这些属性与函数依赖包含属性之间的相关性.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可能世界模型的不一致性修复方法.它首先构造可能的修复方案,然后从修复代价和属性值相关性两个方面量化各个候选修复方案的可信性程度,并最后找出最优的修复方案.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出的修复方法取得了比现有基于代价的修复方法更好的修复效果.同时也分析了错误率和不同类型概率量化对所提出的修复方法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一致性 函数依赖 修复代价 可能世界 修复质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