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解析康德“驳斥唯心论”的论证
被引量:1
- 1
-
-
作者
杨云飞
-
机构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
武汉大学德国哲学研究所
-
出处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2期13-25,共13页
-
文摘
笛卡尔的存疑的唯心论主张,经验性自我的存有是真实可靠的,但外在事物的存有是可疑的和难以证明的。为驳斥这种唯心论,表明外部事物的实存,康德从关于自我的内在经验的可靠性出发,证明内在经验要以外部事物的经验为前提才是可能的,并进一步阐明内在经验与外在经验是不可分的、一体的。借助可能前提论证、不可分论证和一体性论证这三个越来越强有力的子论证,康德表明了,如果要质疑外部事物的实存,就必须同样地质疑内在经验,而这是存疑的唯心论无法接受的。这样,康德就以归谬论证的方式对笛卡尔式的唯心论进行了一种内部反驳。康德的论证模式同样适用于一种休谟式的存疑的唯心论。不同于笛卡尔式的唯心论之认可自我作为持存的实体,休谟式的唯心论对自我持有组合论的理解,拆解了自我的实体性。康德的论证模式之普遍效力揭示了笛卡尔、休谟等人的经验性唯心论的限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走向先验唯心论的必要性。
-
关键词
康德
存疑的唯心论
可能前提论证
不可分论证
一体性论证
-
Keywords
Kant
problematic idealism
argument from presupposition
argument from inseparability
argument from identification
-
分类号
B516.31
[哲学宗教—外国哲学]
-
-
题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问题的哲学追问
被引量:1
- 2
-
-
作者
周全华
黄晓通
-
机构
中山大学
广西民族大学
-
出处
《贵州省党校学报》
2019年第4期13-19,共7页
-
基金
2015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两个范式’‘四对范畴’‘多种理论形态’之探析”(项目批准号:15YJA710023)阶段成果
-
文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哲学拷问,包含三个可能性前提: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可能是何”,即中国化所指“是什么”?实质问的是“被民族化”的马克思主义与“本真”的马克思主义二者的差异属于什么性质?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何可能”,即中国化“为什么”可以成立?实质问的是马克思主义可能移植中国吗?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如何可能”,即中国化“应当怎么化”才是有效的?实质问的是中国人如何解释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本文就这三个基本问题进行一系列的哲学追问,探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可能性、合理性和有效性。
-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可能前提
基本问题域
-
Keywords
localization of Marxism in China
possible premise
basic problem domain
-
分类号
B01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
-
题名论班主任工作与学生个性发展的内在逻辑
被引量:4
- 3
-
-
作者
赵传珍
吴瑜萍
-
机构
中山大学哲学系
广州市第九十三中学
-
出处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1年第9期41-42,共2页
-
文摘
在注重素质教育的今天,尊重学生个性的发展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班主任工作是塑造"人的灵魂"的工作,是全方位的育人工作。班主任的个性化教育观念,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前提。班主任适当的工作方法使学生个性的发展成为可能。
-
关键词
班主任工作
个性化
学生个性
前提:可能
-
Keywords
class advisor's duty
individualization
students' individuality
premise
possible
-
分类号
G451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
-
题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回顾
- 4
-
-
作者
周全华
吴阳
-
机构
广西民族大学红色文化研究中心
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出处
《观察与思考》
2018年第6期51-56,共6页
-
基金
广东省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种研究范式及其互动关系"(GD14CMK04)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马克思主义虽然产生于某一个时代,但它关注全人类永恒的历史命运,因此它超越了一切以民族、国家的利益为最终目的、以解决一个时期的社会问题为最高主题的形形色色的历史社会理论,具有永久性和普遍性性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可能性主要包括:中国人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可能性,马克思主义移植到中国的可能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在性。
-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哲学
可能性前提
-
分类号
D6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