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法定犯未必的违法性认识:界定与适用
1
作者 储志豪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2024年第1期109-120,共12页
在法定犯时代,司法实践常以被告人认识到可能的违法性来回应违法性认识错误的抗辩,这涉及我国刑法理论关注不多的“未必的违法性认识”。界定未必的违法性认识时,不能直接挪用间接故意与过失的界分方案,而是应提倡侧重认识因素的“可能... 在法定犯时代,司法实践常以被告人认识到可能的违法性来回应违法性认识错误的抗辩,这涉及我国刑法理论关注不多的“未必的违法性认识”。界定未必的违法性认识时,不能直接挪用间接故意与过失的界分方案,而是应提倡侧重认识因素的“可能性说”。在行为人陷入不可消除的不法怀疑,且选择适法行为的能力受到影响的条件下,未必的违法性认识会引发期待可能性和责任的降低。未必的违法性认识在法定犯处存在典型的适用场景。在具体的应用示例中,当行为人因执行上级命令而构成法定犯时,前置法会就未必的违法性认识的处罚规则作出特别规定,执行者的罪责可能会据此被排除。此外,对超标车是否属机动车之争,也可借助法定犯未必的违法性认识的思路建立新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必的违法性认识 法定犯 可能性说 期待可能性
下载PDF
刑法解释限度的理论构建:从价值优化论回归合法限度论 被引量:8
2
作者 魏东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2022年第1期21-37,共17页
刑法解释限度,是指刑法文义解释所不能超越的、法律文本(刑法文本)所限定的文义界限和程度,以确保刑法解释对象和解释结论的合法性(限度)。刑法解释限度所欲解决的主要是刑法解释合法性问题,而不解决合理性与合目的性的问题。刑法解释... 刑法解释限度,是指刑法文义解释所不能超越的、法律文本(刑法文本)所限定的文义界限和程度,以确保刑法解释对象和解释结论的合法性(限度)。刑法解释限度所欲解决的主要是刑法解释合法性问题,而不解决合理性与合目的性的问题。刑法解释限度的判断标准,应当以法律规范用语的语用学所可能确定的、符合国民预测可能性的语言意义为标准,可以简称为“语用意义的国民预测可能性说”。刑法解释限度的诠释学功能,是指刑法解释限度在诠释学上所具有的限定刑法解释合法性的功能,其特点是有限性和层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解释限度 刑法解释合法性 语用意义的国民预测可能性说
下载PDF
论违法性认识在犯罪故意中的地位——以大陆法系理论为研究视角 被引量:4
3
作者 李程林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4期714-719,共6页
有关违法性认识在犯罪故意中的地位问题,大陆法系形成了三派学说,其中违法性认识可能性说中的责任说具有合理性,即违法性认识及其可能性不是犯罪故意的认识内容,但违法性认识可能性是独立于故意、过失之外的责任要素。在责任说与我国犯... 有关违法性认识在犯罪故意中的地位问题,大陆法系形成了三派学说,其中违法性认识可能性说中的责任说具有合理性,即违法性认识及其可能性不是犯罪故意的认识内容,但违法性认识可能性是独立于故意、过失之外的责任要素。在责任说与我国犯罪构成四要件体系的衔接上,可以将违法性认识可能性要素纳入到主观方面要件中,成为区别于故意、过失的一个独立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违法性认识不要 违法性认识必要 违法性认识可能性说 责任
下载PDF
论抢劫罪中的财产性利益 被引量:11
4
作者 马卫军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35-47,共13页
财产性利益可以成为抢劫罪的对象。劳务不是财产性利益,不能成为抢劫罪的对象。不法的财产性利益能否成为抢劫罪的对象,需具体分析。通过处分行为来限制财产性利益,会得出暴力程度越高,越不容易认定为抢劫罪的悖论。应当着眼于财产性利... 财产性利益可以成为抢劫罪的对象。劳务不是财产性利益,不能成为抢劫罪的对象。不法的财产性利益能否成为抢劫罪的对象,需具体分析。通过处分行为来限制财产性利益,会得出暴力程度越高,越不容易认定为抢劫罪的悖论。应当着眼于财产性利益本身对其进行限制。财产性利益的转移标准应为追及可能性消灭说,同时考虑因迟延而导致债权的消灭或者减少。用暴力方式免除财物返还请求权的,对行为人前后两个行为应当分别考察,分别处理。用暴力方法使他人免除货款请求权的,应当成立财产性利益抢劫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抢劫罪 财产性利益 财产性利益的限制 追及可能性消灭
下载PDF
违法性认识错误理论进路思考 被引量:1
5
作者 舒登维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6期23-32,共10页
随着法定犯时代的到来以及责任主义的要求,完全处于国家权威主义主导下的“不知法不免责”原则逐渐发生动摇。虽然“不知法不为罪”应对这一缺憾显现出极大的优势,但因过于宽松容易导致人们漠视法律,且忽视了国家刑法创制的一般预防的目... 随着法定犯时代的到来以及责任主义的要求,完全处于国家权威主义主导下的“不知法不免责”原则逐渐发生动摇。虽然“不知法不为罪”应对这一缺憾显现出极大的优势,但因过于宽松容易导致人们漠视法律,且忽视了国家刑法创制的一般预防的目的,加之实践操作的可行性缺乏,也应当予以摒弃。在传统有关违法性认识处理原则存在较大局限性的背景下,如何实现国家刑法规制与保障公民合法权益之间的平衡成为理论研究的核心。应当承认,现代刑法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复杂性,公民知法必然存在一定难度,在法定犯占据主导地位的时代完全无视违法性认识对犯罪成立的影响显然有违责任主义。在此前提下,有必要对违法性认识可能性予以承认,因为运用该理论来解决违法性认识问题不仅有利于实现公益与私权之间的有效平衡,而且也符合责任主义的应然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违法性认识错误 违法性认识不要 违法性认识必要 违法性认识可能性说
下载PDF
风险社会过失竞合的结果归责
6
作者 谭堃 《中国刑事法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2-176,共15页
狭义的过失竞合是过失同时犯的竞合,其在结果归责上存在不同于过失共同正犯的特殊性。过失竞合的处罚范围借助因果关系的广泛认定存在不当扩大的倾向,在因果关系之外寻求过失竞合结果归责的限制路径具有必要性。过失竞合结果归责的核心... 狭义的过失竞合是过失同时犯的竞合,其在结果归责上存在不同于过失共同正犯的特殊性。过失竞合的处罚范围借助因果关系的广泛认定存在不当扩大的倾向,在因果关系之外寻求过失竞合结果归责的限制路径具有必要性。过失竞合结果归责的核心问题包括主体的特定问题以及归责范围的限定问题,前者在于判断行为人缘何负有注意义务的根据,后者在于判断过失正犯的答责范围。以因果经过支配可能性作为判断过失正犯的正犯性标准具有妥当性。在正犯性判断的基础之上,应当将处于支配范围之外的过失行为排除在处罚范围之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失正犯 过失不作为犯 监督·管理过失 因果经过支配可能性说
原文传递
论德国法关于债务履行辅助人的过错和本人责任的规定
7
作者 郑溶 《法制与经济》 2008年第14期64-68,共5页
债务履行辅助人的过错和本人的责任是民法上相当基础而又重要的问题,德国法关于这个问题的学理和判例均十分发达。德国民法典确立债务人就履行辅助人的过错,应与"自己的过错负同一责任",性质上将之定位为债务人的担保责任,在... 债务履行辅助人的过错和本人的责任是民法上相当基础而又重要的问题,德国法关于这个问题的学理和判例均十分发达。德国民法典确立债务人就履行辅助人的过错,应与"自己的过错负同一责任",性质上将之定位为债务人的担保责任,在责任构成和归责原则上有明确的判断标准。本文通过对德国法上关于债务履行辅助人的过错和本人的责任的历史渊薮、规范目的、责任构成和具体适用的探讨,反观我国法的相关规定,指明我国将来的民法典应当明确履行辅助人的地位和责任以及区别履行辅助人和一般第三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民法典 履行辅助人 使用人 干涉可能性不要
下载PDF
论紧急避险的性质 被引量:18
8
作者 刘明祥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91-98,共8页
论紧急避险的性质刘明祥紧急避险不是犯罪行为,不受刑事处罚,这在各国刑法中早就有明文规定。但是,不认为是犯罪、不给予刑事处罚的理论根据何在?关于这一问题,由于学者们对紧急避险的性质认识不一,回答也各不相同。笔者拟在比... 论紧急避险的性质刘明祥紧急避险不是犯罪行为,不受刑事处罚,这在各国刑法中早就有明文规定。但是,不认为是犯罪、不给予刑事处罚的理论根据何在?关于这一问题,由于学者们对紧急避险的性质认识不一,回答也各不相同。笔者拟在比较中外各种理论学说的基础上,谈一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紧急避险 正当防卫 期待可能性说 刑事违法性 社会危害性 可罚的违法性 紧急避难 阻却责任事由 不负刑事责任 阻却违法事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