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ZnO胶体的可见发射和表面修饰特性 被引量:9
1
作者 吕树臣 宋国利 +2 位作者 张家骅 宋宏伟 黄世华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049-1052,共4页
利用化学方法在常温下成功地制备了ZnO胶体,颗粒尺寸在5nm以下,其量子限域效应十分明显。通过跟踪测试样品的吸收谱,估价了带边吸收与胶体颗粒大小的关系,并研究了随着胶体颗粒的长大,可见发射强度的变化。通过添加表面活性剂,使粒子的... 利用化学方法在常温下成功地制备了ZnO胶体,颗粒尺寸在5nm以下,其量子限域效应十分明显。通过跟踪测试样品的吸收谱,估价了带边吸收与胶体颗粒大小的关系,并研究了随着胶体颗粒的长大,可见发射强度的变化。通过添加表面活性剂,使粒子的表面得到修饰,从而增强了紫外发射。同时对可见发射机制进行了探讨,指出绿带发射至少部分是来自表面浅陷阱(如单离子氧空位)电子到深陷阱空穴的跃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导体 纳米氧化锌胶体 可见发射机制 可见发射特性 表面修饰特性 量子限域效应 带边吸收 胶体颗粒粒径 制备
下载PDF
纳米晶ZnO可见发射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24
2
作者 宋国利 梁红 孙凯霞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85-488,共4页
利用化学沉淀法制备了纳米ZnO粉体 ,室温下测量了样品的光致发光谱 (PL)、X射线衍射谱 (XRD) ,给出了样品的透射电子显微照片 (TEM ) X射线衍射 (XRD)的结果表明 :纳米晶ZnO具有六角纤锌矿晶体结构 ,颗粒呈球形或椭球形 观察到二个荧... 利用化学沉淀法制备了纳米ZnO粉体 ,室温下测量了样品的光致发光谱 (PL)、X射线衍射谱 (XRD) ,给出了样品的透射电子显微照片 (TEM ) X射线衍射 (XRD)的结果表明 :纳米晶ZnO具有六角纤锌矿晶体结构 ,颗粒呈球形或椭球形 观察到二个荧光发射带 ,中心波长分别位于 398nm的紫带和 5 10nm的绿光带 发现随退火温度升高 ,粒径增大 ,紫带的峰值减弱、绿带的峰值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晶ZnO 可见发射 量子限域效应 发光
下载PDF
纳米ZnO胶体可见发射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宋国利 刘慧英 +2 位作者 孙凯霞 杨幼桐 陈保久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48-352,共5页
关于ZnO可见发射机制的讨论目前尚无定论。本文研究了不同颗粒尺寸的纳米晶ZnO胶体的发射性质,观测到两个发射带,其中之一是激子发射,另一个是可见发射;发现两个发射带的峰值能量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并由此提出了可见发射机制是来自导带... 关于ZnO可见发射机制的讨论目前尚无定论。本文研究了不同颗粒尺寸的纳米晶ZnO胶体的发射性质,观测到两个发射带,其中之一是激子发射,另一个是可见发射;发现两个发射带的峰值能量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并由此提出了可见发射机制是来自导带的电子到深陷阱的跃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ZnO胶体 可见发射机制 激子发射 量子限域效应 发射 氧化锌 半导体材料
下载PDF
纳米ZnO薄膜可见发射机制研究 被引量:20
4
作者 宋国利 孙凯霞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89-393,共5页
利用溶胶-凝胶法(Sol-Gel)制备了纳米ZnO薄膜,获得了高强的近紫外发射·室温下测量了样品的光致发光谱(PL)、吸收谱(ABS)、X射线衍射谱(XRD)·X射线衍射(XRD)的结果表明:纳米ZnO薄膜呈多晶态,具有六角纤锌矿结构和良好的C轴取向... 利用溶胶-凝胶法(Sol-Gel)制备了纳米ZnO薄膜,获得了高强的近紫外发射·室温下测量了样品的光致发光谱(PL)、吸收谱(ABS)、X射线衍射谱(XRD)·X射线衍射(XRD)的结果表明:纳米ZnO薄膜呈多晶态,具有六角纤锌矿结构和良好的C轴取向;发现随退火温度升高,(002)衍射峰强度显著增强,衍射峰的半高宽(FWHM)减小、纳米颗粒的粒径增大·由吸收谱(ABS)给出了样品室温下带隙宽度为3.30eV·在PL谱中观察到二个荧光发射带,一个是中心波长位于392nm附近强而尖的紫带,另一个是519nm附近弱而宽的绿带·研究了不同退火温度样品的光致发光峰值强度的变化关系,发现随退火温度升高,紫带峰值强度增强、绿带峰值强度减弱,均近似呈线性变化·证实了纳米ZnO薄膜绿光发射主要来自氧空位(Vo)形成的浅施主能级与锌空位(VZn)形成的浅受主能级之间的复合,或氧空位(Vo)形成的深施主能级上的电子至价带顶的跃迁;紫带来自于导带中的电子与价带中的空位形成的激子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ZNO薄膜 溶胶-凝胶法 可见发射
下载PDF
硅基纳米微粒的激光烧蚀沉积及可见光发射特性 被引量:5
5
作者 彭英才 傅广生 +2 位作者 韩理 李晓苇 杜会静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91-94,共4页
简要介绍了激光烧蚀沉积硅基纳米微粒的基本方法、沉积原理及其可见光发射特性等 ,并对其发展前景作了初步展望。
关键词 硅纳米微粒 激光烧蚀 沉积原理 可见光发射
下载PDF
高效可见光发射多孔硅的红外光致发光表征 被引量:4
6
作者 周咏东 金亿鑫 宁永强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77-80,共4页
研究了77K下高效可见光发射多孔硅材料的红外光效发光光谱。
关键词 多孔硅 红外光致发光 可见光发射
下载PDF
高空度多孔硅可见光发射 被引量:1
7
作者 宗祥福 翁渝民 +1 位作者 范志能 郑庆平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59-161,共3页
用氢氟酸电解腐蚀工艺研制成功一种多孔硅材料,它的光致发光谱可短至蓝绿色,用该材料制成的肖特基二极管的电致发光为黄色.
关键词 多孔硅 量子线阵 可见光发射
下载PDF
硅基纳米材料制备技术的新进展
8
作者 杜会静 傅广生 彭英才 《微细加工技术》 EI 2000年第3期6-11,共6页
近年 ,硅基低维材料物理与工艺的研究预示 ,硅基光电子学将是今后半导体光电子学的一个主要发展方向 ,而对硅基纳米材料的研究一直是本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 ,评述了近年硅基纳米材料在制备技术方面所取得的新进展 ,并展望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硅基纳米材料 制备技术 可见光发射
下载PDF
半导体薄膜材料发光特性研究的新方向
9
作者 彭英才 陈金忠 《大自然探索》 1997年第3期35-41,共7页
硅基低维材料的可见光发射和GaN基材料的蓝绿光发射是90年代半导体薄膜材料发光特性研究的两个新方向。本文从能带工程的角度出发,介绍了硅基低维材料的可见光发射机理;从器件应用的角度出发,介绍了GaN基材料的蓝绿光发射性质。
关键词 Si基低维材料 GAN基材料 可见光发射 蓝绿光发射
下载PDF
Cu掺杂ZnO的光致发光光谱 被引量:2
10
作者 许露 梁红伟 +5 位作者 刘远达 李春野 冯秋菊 柳阳 李国兴 杜国同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6-42,共7页
ZnO是宽禁带半导体,室温下禁带宽度为3.37eV,激子束缚能高达60meV,是制备光电器件的优选材料。然而,p型掺杂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ⅠB元素Cu被认为在ZnO中产生受主能级,可以实现ZnO的p型掺杂。综述了各种制备方法、制备条件和激发条件下... ZnO是宽禁带半导体,室温下禁带宽度为3.37eV,激子束缚能高达60meV,是制备光电器件的优选材料。然而,p型掺杂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ⅠB元素Cu被认为在ZnO中产生受主能级,可以实现ZnO的p型掺杂。综述了各种制备方法、制备条件和激发条件下得到的Cu掺杂ZnO薄膜、纳米线和纳米棒的光致发光谱和机理,总结出Cu掺杂ZnO光致发光谱的带边发射会因为Cu的掺杂强度降低,或出现发射中心红移等现象。可见光区域由于Cu掺杂会产生新的蓝光、绿光和橙光发射峰,蓝光发射峰可能与Cu2+-Cu+跃迁或VZn和Zni有关;绿光发射峰可能与Cu杂质或VO-VZn跃迁有关,Cu掺杂还可能引入非辐射复合的点缺陷中心;橙光发射峰则可能由于Cu杂质受主能级向深施主能级跃迁而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掺杂ZnO 光致发光 带边发射 可见光发射
下载PDF
荧光增白剂的应用
11
作者 赵小忠 《生活用纸》 2007年第3期47-48,共2页
荧光是自然界存在的或某些人工合成物质的一种特殊的理化现象。这种物质可以吸收不可见光,比如紫外光的能量,然后以更高波长的可见光发射出来,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荧光(fluorescence)。荧光是以矿物萤石(氟化钙)为基础命名的,这种... 荧光是自然界存在的或某些人工合成物质的一种特殊的理化现象。这种物质可以吸收不可见光,比如紫外光的能量,然后以更高波长的可见光发射出来,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荧光(fluorescence)。荧光是以矿物萤石(氟化钙)为基础命名的,这种矿物质能自然产生荧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增白剂 可见光发射 应用 人工合成 自然界 紫外光 氟化钙 物质
下载PDF
半导体光学材料及制备
12
《中国光学》 EI CAS 1994年第3期90-91,共2页
TN304.12 94032252多孔硅(PS)发光机制的理论解释[刊,中]/杨国伟(航空航天部第014中心)∥半导体杂志.—1993,18(4).—1~5阐述了 PS 发光机制的几种主要解释,讨论了量子限制效应理论以及相关实验验证.分析了多孔硅发光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TN304.12 94032252多孔硅(PS)发光机制的理论解释[刊,中]/杨国伟(航空航天部第014中心)∥半导体杂志.—1993,18(4).—1~5阐述了 PS 发光机制的几种主要解释,讨论了量子限制效应理论以及相关实验验证.分析了多孔硅发光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硅 发光机制 半导体 理论解释 效应理论 制备 航空航天 光学材料 可见光发射 光致发光光谱
下载PDF
钨酸盐荧光粉新工艺获专利
13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61-61,共1页
由江西理工大学材化学院学生邱报等研发的一种球形铽掺杂钨酸盐绿色荧光粉及其制备方法获国家专利。据了解,采用球形铽掺杂钨酸盐绿色荧光粉制备微米晶,粒子形态规则,大小分布均匀,荧光粉光性能好,物理化学性能稳定,在紫外光、x... 由江西理工大学材化学院学生邱报等研发的一种球形铽掺杂钨酸盐绿色荧光粉及其制备方法获国家专利。据了解,采用球形铽掺杂钨酸盐绿色荧光粉制备微米晶,粒子形态规则,大小分布均匀,荧光粉光性能好,物理化学性能稳定,在紫外光、x射线和高能粒子激发下,可以实现波长在545nm的可见光发射,在照明、等离子平板显示屏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荧光粉 国家专利 钨酸盐 工艺 制备方法 可见光发射 平板显示屏 粒子形态
下载PDF
Visible Light Emission of Argon Plasma in ECRIS
14
作者 Zhao Yongtao, Zhao Huanyu, Fang Yan, Wang Yuyu, Zhang Zimin Zhao Hongwei and Xiao Guoqing 《近代物理研究所和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实验室年报:英文版》 2004年第1期43-43,共1页
The visible light of argon plasma produced by the electron cyclone resonance ion source (ECRIS) with wavelength from 300 to 900 nm has been detected by Spec-pro 500i, a grating spectrometer. A great amount of the char... The visible light of argon plasma produced by the electron cyclone resonance ion source (ECRIS) with wavelength from 300 to 900 nm has been detected by Spec-pro 500i, a grating spectrometer. A great amount of the character lines were emitted when the arc starting. Most of these lines can be identified and were from argon atom and ions with lower charge states such as 1+, 2+ or 3+. A small fraction of unknown lines was possibly from argon ions with higher charge states which needs to be investigated later. Fig.1 shows part of the results, and the referring lines are compared with the up-to-date data from NIST (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 in Table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氩等离子体 ECRIS 可见光发射 高电荷态 光栅光谱仪 SPEC 离子源 氩原子
下载PDF
Visible Light Emission from Interaction of 20Neq+ Ions with Solid Surface of Al
15
作者 Wang Wei Yang Zhihu Song Zhangyong Xu Qiumei Cai Xiaohong 《近代物理研究所和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实验室年报:英文版》 2009年第1期213-213,共1页
关键词 离子相互作用 可见光发射 固体表面 高电荷态离子 X射线辐射 电子发射 金属表面
下载PDF
新材料让白炽灯再现辉煌
16
作者 李忠东 《上海节能》 2016年第2期111-111,共1页
据报道,最近,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普渡大学的科学家组成的一个研究团体找到了一种纳米光子材料和一种被称为“光线回收再利用”的技术。在研制过程中,研究人员在灯泡四周设置一种二级结构,能捕捉热能辐射后反射回钨丝。钨丝重新吸收... 据报道,最近,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普渡大学的科学家组成的一个研究团体找到了一种纳米光子材料和一种被称为“光线回收再利用”的技术。在研制过程中,研究人员在灯泡四周设置一种二级结构,能捕捉热能辐射后反射回钨丝。钨丝重新吸收这些辐射后,再次以可见光发射出来。该二级结构是一种用地球上丰富元素或常规材料经过传统沉积技术制成的纳米光学晶体,能堆叠和沉积在各种衬底材料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材料 白炽灯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 沉积技术 二级结构 回收再利用 可见光发射 光子材料
下载PDF
Photocatalytic Degradation of Methylene Blue with Side-glowing Optical Fiber Deliverying Visible Light
17
作者 储金宇 仲蕾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2年第5期895-899,共5页
The side-glowing optical fibers (SOFs) were chosen as the conducting medium of endogenous light; and 20 mg·L-1 methylene blue was chosen as the target to be degraded. The SOF is made up of quartz core with a sili... The side-glowing optical fibers (SOFs) were chosen as the conducting medium of endogenous light; and 20 mg·L-1 methylene blue was chosen as the target to be degraded. The SOF is made up of quartz core with a silicon cladding, which can emit light through side surface more uniformly and transmit light for longer distance to avoid attenuation of light by liquid medium. The filament lamp was chosen as visible light source. Different reaction conditions, such as the presence of optical fiber or not, the quantity of SOF, light irradiation intensity were tested by measuring the methylene blue degradation of methylene blue. The results show that suitable reaction conditions were 1.167 g·L-1 Ag + /TiO 2 with 7% (by mass) of Ag + doped in TiO 2 , and 500 roots of SOF (30 cm length in solution). The photocatalytic degradation efficiency under 300W lamp irradiation for 8h was about 97%. And the photocatalytic degradation efficiency of methylene blue degradation was proportional to SOF quantity, light irradiation intensity and catalytic dosage within a certain range. Compared with general UV and visible light SOFs could save a huge amount of energy and cost, in the potential applications in dealing with organic pollutants on a large sca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de-glowing optical fiber visible light PHOTOCATALYSIS Ag+/TiO2 catalyst methylene blue
下载PDF
硅的可见光发射──通向全硅光电子集成之途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迅 侯晓远 郝平海 《物理》 CAS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341-343,共3页
由于Si是一种禁带宽度只有1.1eV的间接带隙材料,其发光效率极低,因此长期以来Si被认为是一种不可能用于制作可见光区光电器件的材料.但近一两年才出现的多孔硅光致发光现象,对人们的这种传统概念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一股多... 由于Si是一种禁带宽度只有1.1eV的间接带隙材料,其发光效率极低,因此长期以来Si被认为是一种不可能用于制作可见光区光电器件的材料.但近一两年才出现的多孔硅光致发光现象,对人们的这种传统概念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一股多孔硅的研究热潮也正在兴起.本文将结合作者在多孔硅方面的工作,对多孔硅光致发光现象的研究背景、现状和潜在的应用作了较详细的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见光发射 多孔硅
原文传递
高电荷态Kr^(q+)与Al表面碰撞发射可见光的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兆锐 张小安 +1 位作者 徐秋梅 杨治虎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2-106,共5页
利用低速(V≈0.01VBohr)高电荷态Krq+(q=8,10,13,15,17)离子轰击金属Al表面,获得了碰撞过程产生的300—600nm的光谱.实验结果表明:低能大流强(μA/cm2量级)离子束入射金属表面,可产生溅射原子、离子和入射离子中性化后发射的可见光.随... 利用低速(V≈0.01VBohr)高电荷态Krq+(q=8,10,13,15,17)离子轰击金属Al表面,获得了碰撞过程产生的300—600nm的光谱.实验结果表明:低能大流强(μA/cm2量级)离子束入射金属表面,可产生溅射原子、离子和入射离子中性化后发射的可见光.随着入射离子势能(电荷态)增加,碰撞过程中发射谱线的强度增强.与激发态3d能级相比,较高的势能可以有效地激发Al原子的电子到较高4s能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电荷态离子 可见光发射 离子与表面作用
原文传递
多孔硅的电位调制波长的可见光发射
20
作者 王荣秋 李经建 +3 位作者 陈泳 蔡生民 刘忠范 张树霖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4期2238-2241,共4页
虽然早在60年代就发现了单晶硅在氢氟酸中阳极氧化时伴随的电致荧光现象,直到1991年,随着多孔硅室温下可见光致荧光的发现,才真正认真开始了多孔硅电致发光的研究,由于PS固体电致发光器件的能量转换效率极低 10^(-4)~10^(-6),通常认为... 虽然早在60年代就发现了单晶硅在氢氟酸中阳极氧化时伴随的电致荧光现象,直到1991年,随着多孔硅室温下可见光致荧光的发现,才真正认真开始了多孔硅电致发光的研究,由于PS固体电致发光器件的能量转换效率极低 10^(-4)~10^(-6),通常认为是导电镀层不能与表面粗糙的硅多孔层很好接触所致.为解决这一问题,Kelly等提出并实现了在强氧化剂溶液中阴极极化多孔硅的可见光发射,从而开辟了液相PS电致发光的新领域.通过对其电化学及光谱特性的研究,有助于弄清半导体电极的光电化学过程及荧光发射机制.Bsiesy在过硫酸铵溶液中调节多孔硅阴极偏压来改变电致荧光的波长,为可控波长的电光转换开辟了新途径,显示了硅在光电子学领域的巨大应用前景.本文对低掺杂N型多孔硅电位调制波长可见荧光发射现象进行了深入研究,首次报道了电致发光随时间淬灭峰位红移的光谱特征,并就其发光机制加以讨论.1 实验方法本实验所用样品为(100)晶面抛光的N型单晶硅,电阻率3~5Ω·cm.采用恒电流方式(电流密度=5mA/cm^2)阳极电解,对电极为透光的Pt网,电解液由重量百分比1:5:5的HF:EtOH:H_2O组成.氧化过程中用功率50W的卤钨灯照射,腐蚀10min后样品表面形成黄色多孔层,在紫外光激发下发出明亮的红黄色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硅 电致发光 电位调制波长 可见光发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