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4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可视双腔支气管导管在胸科手术麻醉应用中的效果分析
1
作者 陈进进 于刚 曹俊强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151-0153,共3页
分析胸部手术患者接受可视双腔支气管导管下麻醉的效果。方法 从2020年1月-2023年1月内因胸部手术人员的患者内抽取96例,1:1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均48例。对照组给予双腔支气管导管麻醉,实验组给予可视双腔支气管导管麻醉,对比效果。结果... 分析胸部手术患者接受可视双腔支气管导管下麻醉的效果。方法 从2020年1月-2023年1月内因胸部手术人员的患者内抽取96例,1:1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均48例。对照组给予双腔支气管导管麻醉,实验组给予可视双腔支气管导管麻醉,对比效果。结果 实验组、插管时间、定位时间、咽部疼痛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胸科手术麻醉患者实施可视双腔支气管导管麻醉,可缩短插管时间,减轻患者的咽痛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视支气管导管 胸科 手术麻醉
下载PDF
双腔气管导管和支气管封堵器在胸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对比
2
作者 钱兵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2期0033-0035,共3页
比较双腔气管导管(DLTs)和支气管封堵器(BBs)在胸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情况。方法 以随机抽样法在本院2020年10月至2023年10月开展的胸外科手术中选择72名患者,其中36例术中应用DLTs,另36例应用BBs。观察比较2组手术情况和安全性。结果 BBs... 比较双腔气管导管(DLTs)和支气管封堵器(BBs)在胸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情况。方法 以随机抽样法在本院2020年10月至2023年10月开展的胸外科手术中选择72名患者,其中36例术中应用DLTs,另36例应用BBs。观察比较2组手术情况和安全性。结果 BBs组患者术中定位用时、插管用时均明显少于DLTs组,但BBs组肺萎陷时间长于DLTs组,p<0.05。BBs组OLV pp值显著低于DLTs组;单肺通气30min时PaO2、PaO2/FiO2明显高于DLTs组;A-aDO2低于DLTs组,p<0.05。BBs组术后低氧血症、发热、白细胞升高等不良事件总发生率2.78%明显少于DLTs组11.11%,p<0.05。结论 应用DLTs和BBs均能在胸外手术中起到很好的肺隔离作用,但BBs相较于DLTs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导管 支气管封堵器 胸外科手术 氧合指数 定位时间
下载PDF
术前雾化吸入右美托咪定对胸科手术患者双腔支气管导管拔管后咽部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蒋华萍 李晖 孙听姣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24年第5期341-344,共4页
目的 评价术前雾化吸入右美托咪定对胸科手术患者双腔支气管导管拔管后咽痛、声嘶的影响。方法 选择120例宜兴市中医医院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择期行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全麻的胸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右美托咪定组,分别接受生理... 目的 评价术前雾化吸入右美托咪定对胸科手术患者双腔支气管导管拔管后咽痛、声嘶的影响。方法 选择120例宜兴市中医医院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择期行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全麻的胸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右美托咪定组,分别接受生理盐水或右美托咪定作为术前雾化。两组均在可视喉镜暴露下置入双腔支气管导管并使用纤维支气管镜进行定位。记录两组患者术后1 h、4 h、12 h、24 h的咽痛发生率、严重程度以及声嘶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记录雾化给药前(T_(0))和麻醉诱导前(T_(1))的心率(HR)及平均动脉压(MAP)以及不良反应;同时记录插管时间、纤维支气管镜定位时间、插管阻力、插管尝试次数、带管时间。结果 右美托咪定组术后1 h、4 h的咽痛和声嘶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h、24 h两组患者咽痛和声嘶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时两组患者MAP和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插管时间、纤维支气管镜定位时间、插管阻力、插管尝试次数、带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雾化吸入右美托咪定可有效降低双腔支气管导管拔管后早期咽痛及声嘶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支气管导管 咽痛 声嘶
下载PDF
侧卧位可视喉镜下行VivaSight双腔支气管插管的临床研究
4
作者 赵基鹏 杨胜男 +2 位作者 熊添 樊宏 张茂 《麻醉安全与质控》 2024年第3期131-134,共4页
目的探讨侧卧位可视喉镜下行VivaSight双腔支气管导管(VDLT)插管是否安全有效。方法选取北京航天总医院胸外科2021-04/2022-04期间择期行胸腔镜手术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仰卧位插管组(S组,n=30)和侧卧位插管组(L组,n=30)。L组... 目的探讨侧卧位可视喉镜下行VivaSight双腔支气管导管(VDLT)插管是否安全有效。方法选取北京航天总医院胸外科2021-04/2022-04期间择期行胸腔镜手术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仰卧位插管组(S组,n=30)和侧卧位插管组(L组,n=30)。L组患者自主摆放侧卧位后行麻醉插管;S组患者仰卧位麻醉插管后摆放侧卧位。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侧卧位摆放所需医护人员数量、侧卧位摆放时间、Cormach-Lehane声门显露分级、插管次数、插管时间;麻醉诱导前(T_(1))、插管前即刻(T_(2))、暴露声门时(T_(3))、VDLT置入左主支气管后1 min(T_(4))、插管完成后3 min(T_(5))、插管完成后5 min(T_(6))的血压和心率;摆体位后VDLT移位情况,患者术后咽喉疼痛、声音嘶哑等不良反应。结果相较于S组,L组患者摆体位人数更少,时间更短,VDLT移位例数更少,插管相关并发症更少(P<0.05);2组患者声门显露分级、插管次数、插管时间、血压和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外科手术患者侧卧位可视喉镜下行VDLT插管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卧位 可视喉镜 VivaSight支气管导管
下载PDF
可视喉镜配合纤维支气管镜引导双腔支气管插管在胸外科手术麻醉中的应用
5
作者 邵强 王瑛 +2 位作者 芮鹏飞 徐静 潘秋云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9期1505-1507,共3页
目的:探讨可视喉镜配合纤维支气管镜引导双腔支气管插管在胸外科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6月—2022年12月收治的80例行全身麻醉经支气管插管胸外科手术的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以传统听... 目的:探讨可视喉镜配合纤维支气管镜引导双腔支气管插管在胸外科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6月—2022年12月收治的80例行全身麻醉经支气管插管胸外科手术的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以传统听诊法进行插管处理,观察组患者采用可视喉镜配合纤维支气管镜引导双腔支气管插管处理,比较两组患者入室时、插管完成时、插管完成后3min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的情况,插管定位时间、一次插管成功率以及术后48h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在入室时、插管完成时、插管完成后3min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插管定位时间为(62.4±18.5)s,少于对照组的(84.1±29.4)s(P<0.05),观察组一次性插管成功率为100%,高于对照组的60%(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5%,少于对照组的17.5%(P<0.05)。结论:为胸外科手术麻醉患者采用可视喉镜与纤维支气管镜联合引导双腔支气管插管,可保持患者生命体征指标的稳定,减少定位时间,提高一次性插管成功率,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视喉镜 纤维支气管 支气管插管 胸外科手术麻醉
下载PDF
双腔气管导管和支气管封堵器在胸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6
作者 赵国芹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3期45-48,共4页
目的对比胸外科手术患者应用双腔气管导管、支气管封堵器实施肺隔离的效果。方法80例行胸外科手术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双腔气管导管隔离其肺,研究组患者利用支气管封堵器隔离其肺。比较两组... 目的对比胸外科手术患者应用双腔气管导管、支气管封堵器实施肺隔离的效果。方法80例行胸外科手术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双腔气管导管隔离其肺,研究组患者利用支气管封堵器隔离其肺。比较两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定位时间、插管时间、肺萎陷时间)、肺萎陷质量、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静脉血氧分压(Pv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肺血分流率(Qs/Qt)、肺动态顺应性(CLdyn)水平。结果研究组手术过程中定位时间(4.26±0.57)min、插管时间(124.75±14.61)s均短于对照组的(6.89±0.85)min、(173.41±19.43)s,肺萎陷时间(8.21±1.01)min长于对照组的(5.82±0.7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肺萎陷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PvO_(2)(61.21±6.57)mm Hg(1 mm Hg=0.133 kPa)、PaO_(2)(185.32±22.65)mm Hg、Qs/Qt(19.24±4.37)%低于对照组的(68.49±6.43)mm Hg、(214.38±21.45)mm Hg、(23.87±4.52)%,CLdyn(35.89±5.74)ml/cm H2O(1 cm H_(2)O=0.098 kPa)高于对照组的(26.23±3.14)ml/cm H_(2)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5.00%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外科手术患者采取双腔气管导管与支气管封堵器进行肺隔离各有优势,但支气管封堵器插管耗时较短,对患者下气道损伤也比较小,但其肺萎陷的时间则相对较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导管 支气管封堵器 胸外科手术 应用效果
下载PDF
左侧与右侧双腔支气管导管用于胸腔镜手术麻醉管理中的价值研究
7
作者 李国红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4年第6期100-103,共4页
目的探讨左侧与右侧双腔支气管导管(DLT)用于胸腔镜手术麻醉管理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3年9月在医院行胸腔镜手术治疗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术中插入右侧DLT,... 目的探讨左侧与右侧双腔支气管导管(DLT)用于胸腔镜手术麻醉管理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3年9月在医院行胸腔镜手术治疗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术中插入右侧DLT,研究组术中插入左侧DLT。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气道峰压(Ppeak)、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及其他监测指标。结果两组不同时间点的MA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1~T3时的Ppeak均明显升高,但研究组T1、T2时的Ppeak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T0时和T3~T4时的Ppeak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同时间点的PaO_(2)、SaO_(2)、PaCO_(2)、单肺通气时间及麻醉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插管时间、体位改变后末端导管错位率、纤维支气管镜(FOB)使用次数、低氧血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首次插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腔镜手术麻醉管理中使用左侧DLT可提高插管成功率,缩短插管时间,减少FOB使用次数,降低体位改变后末端导管错位率及低氧血症发生率,维持Ppeak稳定,更利于麻醉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镜手术 支气管导管 麻醉管理 动脉血气分析指标 气道峰压
下载PDF
可视型双腔支气管导管在胸部创伤急诊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8
作者 郭洪凯 蒋启文 杜志江 《浙江创伤外科》 2023年第6期1090-1092,共3页
目的研究可视型双腔支气管导管在胸部创伤急诊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21年4月本院接受治疗的80例胸部创伤急诊手术患者,按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40例采用普通双腔支气管导管,研究组40例采用可视型双腔支气管... 目的研究可视型双腔支气管导管在胸部创伤急诊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21年4月本院接受治疗的80例胸部创伤急诊手术患者,按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40例采用普通双腔支气管导管,研究组40例采用可视型双腔支气管导管。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插管情况、定位情况、定位时生命体征、并发症。结果研究组术中失血量较对照组少,手术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研究组左侧、右侧插管及插管移位调整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研究组总定位准确率(100.00%)较对照组(75.00%)高(P<0.05);两组定位时脉搏血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平均动脉压相当(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7.50%)较对照组(25.00%)低(P<0.05)。结论可视型双腔支气管导管在胸部创伤急诊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具有定位准确性高、并发症少等优点,可有效缩短插管时间,且对生命体征影响小,有助于提高救治效果,优势较为显著,具有进一步推广使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视支气管导管 胸部创伤急诊手术 生命体征 并发症
下载PDF
可视双腔支气管导管在肥胖患者单肺通气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9
作者 马家玲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4期145-148,共4页
探究肥胖患者单肺通气的更好治疗方式,分析可视双腔支气管导管具体的应用效果。方法 在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选择30例患者进行对比研究。通过随机方式将患者分成研究和对照两组,分别采用可视左双腔支气管导管置入和左双腔支气管导... 探究肥胖患者单肺通气的更好治疗方式,分析可视双腔支气管导管具体的应用效果。方法 在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选择30例患者进行对比研究。通过随机方式将患者分成研究和对照两组,分别采用可视左双腔支气管导管置入和左双腔支气管导管置入。然后观察两组患者导管置入前和麻醉给药前5分钟(T1)、麻醉诱导时(T2)、导管置入时(T3)、置入后3分钟(T4)、置入后5分钟(T5)等各时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波动幅度,并对比两组患者置入导管时定位情况以及移位后再定位的情况。同时,探究导管应用后患者咽部、气管以及声带的损伤情况。结果 研究组应用导管定位时间为(46.1±10.6)s,导管移位后重新定位时间为(25.4±6.1)s,但对照组分别为(169.7±32.5)s,(107.1±34.4)s,明显用时比研究组长。研究组气管支气管损伤人数和程度都比对照组患者轻,并且研究组术后出现咽部疼痛、声音嘶哑的情况也比较少。同时,在开展治疗时双腔支气管导管置入时刻研究组患者的MAP、HR波动幅度比对照组小。结论 可视双腔支气管导管的使用能够有效减少插管时间,让医生快速的找准定位,迅速将导管置入,有效控制气管支气管损伤情况。同时,较短的插管时间能够减少患者MAP与HR的波动,降低手术的风险。此外,可视双腔支气管导管的使用能有效减少患者咽部疼痛、声音嘶哑的情况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视支气管导管 肥胖患者 单肺通气 应用效果
下载PDF
可视双腔管导管在肺隔离手术中的应用
10
作者 吴丽萍 孙璇姝 苏新连 《实用医技杂志》 2024年第6期395-398,共4页
探讨可视双腔管导管(DLT)在肺隔离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于我院进行肺隔离手术的100例患者分为2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可视DLT进行肺隔离手术,对照组采用普通DLT进行肺隔离手术。比较2组DLT... 探讨可视双腔管导管(DLT)在肺隔离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于我院进行肺隔离手术的100例患者分为2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可视DLT进行肺隔离手术,对照组采用普通DLT进行肺隔离手术。比较2组DLT插管时间、导管定位时间、血流动力学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DLT插管时间为(41±11)s、导管定位时间为(81±30)s,均短于对照组的(51±13)s、(149±61)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气管插管后5 min(T1)、手术结束(T2)时心率(HR)均高于气管插管前(T0),观察组T1时HR高于T0,2组T1、T2时平均动脉压(MAP)均高于T0,观察组T1、T2时HR、MAP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4%)低于对照组(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06,P<0.05)。结论可视DLT用于肺隔离手术中是安全可行的,插管时间及导管定位时间短,有利于稳定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减少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动力学 手术后并发症 肺隔离手术 可视导管
下载PDF
可视双腔支气管导管用于胸科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 被引量:13
11
作者 赵全丰 艾玲 +1 位作者 鲁佩 徐卉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71-474,共4页
目的探讨可视双腔支气管导管(double-lumen bronchial tube,DLT)应用于胸科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行择期胸科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普通左侧RobertshawDLT)和实验组(可视左侧Rober... 目的探讨可视双腔支气管导管(double-lumen bronchial tube,DLT)应用于胸科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行择期胸科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普通左侧RobertshawDLT)和实验组(可视左侧Robertshaw-DLT)。静脉麻醉诱导后分别置入DLT,对照组通过听诊法定位,实验组通过导管内置摄像头定位。待定位完成后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记录插管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插管用时、定位准确率;记录气管隆突及支气管损伤情况;记录术中肺萎陷情况;记录术后咽痛、声嘶等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插管后实验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实验组插管定位用时显著缩短(P<0.05)、准确率显著提高(P<0.05);气管隆突或支气管黏膜损伤明显减少(均P<0.05);术后咽痛、声嘶发生率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可视双腔支气管导管可安全用于胸科手术,定位精准快速,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科手术 可视支气管导管 左侧支气管插管
下载PDF
基于Mimics软件的成年患者支气管解剖学特征与双腔支气管导管型号的差异 被引量:1
12
作者 汤春艳 陈洁 +5 位作者 汪小海 李冰冰 蒋明 张晓坤 王焱 顾小萍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30-134,共5页
目的通过Mimics软件构建的支气管三维模型分析成年患者支气管解剖学特征,为临床合理选择双腔支气管导管(DLT)提供参考。方法第1部分,回顾性分析2021年4—7月行胸部CT检查的成年患者256例,采用Mimics软件构建支气管三维模型并进行多平面... 目的通过Mimics软件构建的支气管三维模型分析成年患者支气管解剖学特征,为临床合理选择双腔支气管导管(DLT)提供参考。方法第1部分,回顾性分析2021年4—7月行胸部CT检查的成年患者256例,采用Mimics软件构建支气管三维模型并进行多平面重建,测量右支气管内径(RBD)、右支气管长度(RBL和RMSBL)、左支气管内径(LBD)、左支气管长度(LBL),并与临床常用型号DLT相关参数进行比较。第2部分,选择2021年7—11月择期全麻下行左肺手术的成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Mimics软件测量组(M组)和传统方法组(C组),每组30例。M组根据Mimics软件测量的支气管长度和内径值选择导管型号;C组根据患者的性别、身高选择导管型号。计算DLT型号首次选择准确率。结果第1部分,RBL和RMSBL变异系数较大,右支气管开口于隆突及以上患者3例(1.2%),243例(95%)患者RMSBL≤30 mm,其中50例RMSBL≤18.1 mm。LBD≤35和37 Fr导管外径值以及RBD≤35和37 Fr导管外径值的患者均为女性,女性患者支气管内径≤39 Fr导管外径的人数以及RMSBL≤35 Fr导管支气管套囊近端到侧孔近端距离(18.1 mm)的比例均明显高于男性(P<0.05)。第2部分,M组DLT型号首次选择准确率明显高于C组(P<0.05)。结论成年患者支气管解剖存在显著个体差异,术前运用Mimics软件测定支气管解剖参数有益于DLT型号个体化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导管 支气管长度 支气管内径 MIMICS软件
下载PDF
CT测量联合视频软镜引导对国产右侧双腔支气管导管定位的影响
13
作者 张园园 侯永恒 +4 位作者 纪秋媛 司伟军 陈万里 李健 杨建平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40-1044,共5页
目的探讨CT测量联合视频软镜引导技术对国产右侧双腔支气管导管定位的影响。方法选择全麻下行胸腔镜左侧肺癌根治术患者95例,男42例,女53例,年龄18~64岁,BMI 18.4~30.5 kg/m^(2),ASA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传统... 目的探讨CT测量联合视频软镜引导技术对国产右侧双腔支气管导管定位的影响。方法选择全麻下行胸腔镜左侧肺癌根治术患者95例,男42例,女53例,年龄18~64岁,BMI 18.4~30.5 kg/m^(2),ASA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传统组(n=48)和联合组(n=47)。传统组采用传统纤维支气管镜引导定位。联合组术前采用螺旋CT测量右主支气管长度(RMB-L)和前后径,根据RMB-L与支气管套囊长度(13 mm)的差值在导管外壁上做一水平线和中垂线,在视频软镜的引导下,水平线与气管隆突平齐,中垂线与气管隆突的中点平齐。记录右侧双腔支气管导管准确定位(最佳和可接受位置)的情况和插管时间。记录术中一过性低氧血症、气道高压、气道损伤分级、术后咽喉痛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与传统组比较,联合组右侧双腔支气管导管准确定位率明显升高,插管时间明显缩短,一过性低氧血症、气道高压、气道损伤分级和术后咽喉痛发生率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CT测量联合视频软镜的定位方法优于传统纤维支气管镜定位,可提高右侧双腔支气管导管定位准确率,缩短插管时间,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断层扫描 视频软镜 支气管导管 单肺通气
下载PDF
纤维支气管镜引导双腔气管导管插管和可视双腔气管导管插管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4
14
作者 李凌海 史志国 +2 位作者 刘涛 王春 陈玢 《中国内镜杂志》 2018年第8期42-45,共4页
目的比较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普通双腔气管导管插管和可视双腔气管导管插管用于开胸手术单肺通气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需行开胸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使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普通双腔气管导管插管和可视双腔气管导管插管... 目的比较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普通双腔气管导管插管和可视双腔气管导管插管用于开胸手术单肺通气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需行开胸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使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普通双腔气管导管插管和可视双腔气管导管插管。比较两组双腔气管导管定位时间及观察插管应激的血流动力学反应。结果可视双腔气管导管插管组气管导管定位时间比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普通双腔气管导管插管组短,定位及术中管理便捷;可视双腔气管导管插管组插管引起的血流动力学反应与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普通双腔气管导管插管组也没有差异。结论可视双腔气管导管定位时间短,定位准确,易于术中管理。但是仅有左侧双腔一种类型,应用范围存在一定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肺通气 可视气管导管 纤维支气管
下载PDF
可视双腔支气管导管在肥胖患者单肺通气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11
15
作者 史志国 韩毅 +5 位作者 高广阔 王春 刘涛 曹晓曼 魏碧玉 刘伟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1年第10期37-39,44,共4页
目的观察可视双腔支气管导管在肥胖肺癌患者开胸手术气管插管和肺隔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55例肥胖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剔除7例后,将患者随机分为可视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麻醉诱导后,可视组行可视左双腔支气管导管置入,对照组行... 目的观察可视双腔支气管导管在肥胖肺癌患者开胸手术气管插管和肺隔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55例肥胖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剔除7例后,将患者随机分为可视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麻醉诱导后,可视组行可视左双腔支气管导管置入,对照组行左双腔支气管导管置入。比较2组患者导管置入时间和给药前5 min(T_(1)时点)、诱导前即刻(T_(2)时点)、双腔支气管导管置入即刻(T_(3)时点)、置入后3 min(T_(4)时点)、置入后5 min(T_(5)时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变化,并比较2组术中导管移位情况、气管损伤情况和术后咽部疼痛、声音嘶哑情况。结果可视组气管插管时间、气管插管移位后重新定位时间短于对照组,气管支气管损伤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视组术后咽部疼痛、声音嘶哑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_(3)时点,可视组MAP、HR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视双腔支气管导管可明显缩短气管插管时间,减少气管插管时MAP的波动,减轻气管支气管损伤,降低术后咽部疼痛、声音嘶哑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肺通气 可视支气管导管 胸外科 肺隔离 平均动脉压
下载PDF
支气管封堵器与双腔支气管导管实现单肺通气的安全性比较 被引量:20
16
作者 仇艳华 钟泰迪 廖丽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2期4205-4208,共4页
背景:插双腔支气管导管实现单肺通气是临床上最常应用的方法,但导管放置和定位耗时较长,支气管、声带、咽喉等受损害的并发症较多。目的:比较应用双腔支气管导管及支气管封堵器行单肺通气的安全性,及对术后声带损伤﹑声音嘶哑﹑咽喉痛... 背景:插双腔支气管导管实现单肺通气是临床上最常应用的方法,但导管放置和定位耗时较长,支气管、声带、咽喉等受损害的并发症较多。目的:比较应用双腔支气管导管及支气管封堵器行单肺通气的安全性,及对术后声带损伤﹑声音嘶哑﹑咽喉痛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观察,于2006-01/2007-10在浙江省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完成。对象:选择需单肺通气择期行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封堵器组和双腔支气管组各50例。方法:封堵器组通过支气管封堵器实现单肺通气,双腔支气管组通过插入双腔支气管导管实现单肺通气。所有气管插管均由同一个熟练的麻醉医生完成。主要观察指标:①完成插管所用时间。②单肺通气时肺萎陷质量和外科术野暴露程度。③治疗后24,48,72h采用标准化问题对声音嘶哑和咽喉痛进行评估,术后立即利用纤维支气管镜进行支气管和声带损伤的检查。结果:①双腔支气管组的插管时间明显较封堵器组长(P<0.05)。②单肺通气时肺萎陷质量和外科术野暴露程度在两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双腔支气管组术后声带损伤、声音嘶哑及咽喉疼痛的发生率较封堵器组显著升高(P<0.05)。⑤两组支气管损伤的发生率基本一致(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如支气管断裂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双腔支气管导管和封堵支气管导管在食管癌根治术患者行单肺通气中的应用均安全有效,应用封堵器可减少患者术后声带损伤、声音嘶哑及咽喉疼痛的发生率,在适应证范围内可以首先选用封堵支气管导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导管 支气管封堵器 声带损伤 声音嘶哑 咽喉痛
下载PDF
双腔支气管导管应用效果和安全性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朱宏伟 吴德华 +1 位作者 张晓峰 徐美英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84-386,共3页
目的比较国产与进口双腔支气管导管的临床使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60例胸外科择期手术需要单肺通气的患者根据术中使用双腔支气管导管的不同分为A组(国产驼人双腔支气管导管)、B组(进口Portex双腔支气管导管)和C组(进口Tyco双腔支气管导... 目的比较国产与进口双腔支气管导管的临床使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60例胸外科择期手术需要单肺通气的患者根据术中使用双腔支气管导管的不同分为A组(国产驼人双腔支气管导管)、B组(进口Portex双腔支气管导管)和C组(进口Tyco双腔支气管导管),每组20例。记录插管时间和尝试插管次数、改变体位后需行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检查的次数、肺萎陷质量,观察平卧位双肺通气、侧卧位双肺通气、单肺通气15 min、单肺通气30 min、双肺通气5 min时的吸气峰值压力(Ppeak)和肺动态顺应性(Cdyn)的变化,以及术后24 h声音嘶哑和咽喉痛的发生情况。对记录和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三组间插管时间和尝试插管次数、改变体位后需纤支镜检查的次数、肺萎陷质量、相同时间点的Ppeak和Cdyn的变化以及术后24 h声音嘶哑和咽喉痛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国产双腔支气管导管与进口品牌产品在使用效果和安全性方面无明显差异,具有更高的性价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肺通气 支气管导管 效果 安全
下载PDF
可视双腔支气管导管在胸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8
作者 沈诚 梁鹏 车国卫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622-626,共5页
以电视辅助胸腔镜技术为代表的微创胸外科,已逐步取代传统胸外科技术成为肺部结节包括早期肺癌等在内治疗的首要选择方式。随着双腔支气管导管在临床的应用,实现患侧肺隔离技术,不仅为胸外科微创手术的普及提供了坚实的麻醉基础,也为手... 以电视辅助胸腔镜技术为代表的微创胸外科,已逐步取代传统胸外科技术成为肺部结节包括早期肺癌等在内治疗的首要选择方式。随着双腔支气管导管在临床的应用,实现患侧肺隔离技术,不仅为胸外科微创手术的普及提供了坚实的麻醉基础,也为手术快速而平稳的实施提供了保障。然而,相较于单腔管而言,双腔支气管导管的管径更粗,管身较硬且难以塑形,给麻醉插管带来了不便;此外,由于双腔支气管导管的左、右支气管结构不同,麻醉插管过程中错位的发生率也很高。随着可视双腔支气管导管(video double-lumen tube,VDLT)在临床上逐渐使用,近年来成为胸科手术中的关注热点。本文就VDLT在胸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视支气管导管 镜手术 单肺通气 胸外科
下载PDF
改良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在胸腔镜下肺部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19
作者 闫龙剑 李春伟 +1 位作者 李北平 张涵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19期67-70,共4页
目的观察改良双腔支气管导管塑形插管在胸腔镜下肺部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胸腔镜下肺部手术患者15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8例,排除不符合标准的患者,最终观察组78例、对照组76例。导管塑形方法... 目的观察改良双腔支气管导管塑形插管在胸腔镜下肺部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胸腔镜下肺部手术患者15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8例,排除不符合标准的患者,最终观察组78例、对照组76例。导管塑形方法:观察组借助硬质管芯将导管前段支气管腔掰直使其与气管腔平行,在矢状位上将双腔支气管导管前段弯折适当的弧度;对照组则按照传统方法塑形。插管方法:观察组在支气管导管前端通过声带后,将导管逆时针旋转90°,使气管导管开口指向声门裂上方,待气管导管开口通过声带后将导管顺时针旋转90°,继续推送;对照组则在支气管导管前端通过声带后,将导管逆时针旋转90°,向前推送直至遇到阻力。记录麻醉时间、DLT型号,麻醉诱导前(T0)、插管前(T1)、插管后1 min(T2)、插管后5 min(T3)心率(HR)、血压(MAP),插管时间、纤维支气管镜定位时间、DLT通过声门时阻力、Cormack-Lehane分级、尝试插管次数、首次插管时支气管端误入右侧例数及插管后牙齿口唇损伤情况,术后3 d内咽痛及声音嘶哑发生情况。结果两组麻醉时间、DLT型号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T1时比较,T2时两组HR、MAP升高(P均<0.05);各时点组间HR、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插管时间、纤维支气管镜定位时间、Cormack-Lehane分级、尝试插管次数、首次插管时支气管端误入右侧情况、牙齿口唇损伤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DLT通过声门时阻力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2 d,观察组咽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1、2、3 d,两组声音嘶哑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与传统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方法相比,胸腔镜下肺部手术中应用改良双腔支气管导管塑形插管可有效降低送管阻力,降低术后咽喉痛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部手术 支气管导管 气管插管 改良塑形 并发症
下载PDF
改良型一次性无菌可控单侧支气管封堵导管和双腔支气管导管用于单肺通气的比较 被引量:7
20
作者 王磊 姚尚龙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97-801,共5页
目的比较改良型一次性无菌可控单侧支气管封堵导管(BBs)和双腔支气管导管(DLT)用于单肺通气的效果。方法 120例胸外科需在单肺通气下行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组:DLT组,插入双腔支气管导管(60例);BBs组,插入改良型一次性无菌可控单侧支气... 目的比较改良型一次性无菌可控单侧支气管封堵导管(BBs)和双腔支气管导管(DLT)用于单肺通气的效果。方法 120例胸外科需在单肺通气下行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组:DLT组,插入双腔支气管导管(60例);BBs组,插入改良型一次性无菌可控单侧支气管封堵导管(60例)。记录插管时间、肺隔离时间、定位时间及通过声门尝试次数和肺萎陷程度,术后声嘶、咽痛发生率。结果与DLT组比较,BBs组术中肺萎陷良好,术野暴露满意,且插管时间、定位时间、肺隔离时间、通过声门尝试次数、术后咽痛、声嘶发生率均降低(均P<0.05)。结论改良型一次性无菌可控单侧支气管封堵导管在单肺通气中的应用具有与双腔支气管导管相同的临床效果,使用安全、操作简便,且术后声音嘶哑、咽喉疼痛等并发症发生较双腔支气管导管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型支气管封堵导管 支气管导管 单肺通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