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可视超声技术引导下连续肌间沟神经阻滞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吕凌焰 贾洪峰 刘瑶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1年第10期1209-1210,共2页
目的:探讨可视超声技术引导下在连续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ASAI-II级60例上肢断指再植,血管神经吻合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30例。A组采用在可视超声技术引导下连续肌间沟神经阻滞法,B组采用传统的肌间沟神... 目的:探讨可视超声技术引导下在连续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ASAI-II级60例上肢断指再植,血管神经吻合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30例。A组采用在可视超声技术引导下连续肌间沟神经阻滞法,B组采用传统的肌间沟神经阻法。臂丛麻醉所用局麻药为1%利多卡因加0.375%罗哌卡因混合液20~25 mL,观察比较两阻患者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成功率,麻醉作用时间及术后镇痛效果。结果:A组麻醉起效时间快,成功率高,作用时间控制自如,术后镇痛完善。结论:在可视超声技术引导下连续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明显提高阻滞成功率,麻醉作用时间控制自如,术后镇痛完善,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临床操作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视超声技术 留置针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下载PDF
基于肌骨超声可视化技术下实施针刀联合补肾活血方对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功能的效果评价
2
作者 杨雷 郑宗品 +1 位作者 龚开建 任国兴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6期0077-0080,共4页
观察肌骨超声可视化技术下实施针刀联合补肾活血方对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功能的效果。方法 从我院2020年5月-2023年5月选取80例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超声引导下针刀治疗,观察组超声引导下针刀联合补肾活... 观察肌骨超声可视化技术下实施针刀联合补肾活血方对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功能的效果。方法 从我院2020年5月-2023年5月选取80例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超声引导下针刀治疗,观察组超声引导下针刀联合补肾活血方治疗,分析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炎症因子低于对照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超声引导下对患者实施针刀联合补肾活血方治疗,患者临床症状得到缓解,腰椎功能以及生活质量得到提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骨超声可视技术 针刀 补肾活血方 腰椎间盘突出症 效果
下载PDF
评价超声可视化针刀技术治疗腕管综合征(CTS)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
3
作者 李路 唐有力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0期0009-0013,共5页
探析于腕管综合征(CTS)治疗上实行超声可视化针刀技术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3年1月-2023年12月本院收入的40例腕管综合征病人,随机划分入选病人为对照组(解剖定位下针刀操作)和观察组(超声可视化针刀),观察其效果。结果 观察组较对照组... 探析于腕管综合征(CTS)治疗上实行超声可视化针刀技术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3年1月-2023年12月本院收入的40例腕管综合征病人,随机划分入选病人为对照组(解剖定位下针刀操作)和观察组(超声可视化针刀),观察其效果。结果 观察组较对照组疗效更优(P<0.05);两组于干预前疼痛感、Levine评分和豌豆骨水平TTCL差异小(P>0.05),经干预后,观察组较对照组疼痛评分、Levine评分以及豌豆骨水平TTCL均更低(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低,而满意度观察组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 于腕管综合征(CTS)治疗上实行超声可视化针刀技术更具治疗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管综合征 超声可视化针刀技术 解剖定位下针刀操作
下载PDF
超声可视化技术在临床麻醉教学改革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张帆 郑泽兵 朱昭琼 《教育界(高等教育)》 2017年第10期41-42,共2页
为提高临床麻醉教学质量,在麻醉临床教学环节中引入超声可视化技术,以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临床患者解剖结构及穿刺操作要点,深入掌握各种临床操作的精髓和要点,并对临床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和对比分析。结论:应用超声可视化技术可以提... 为提高临床麻醉教学质量,在麻醉临床教学环节中引入超声可视化技术,以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临床患者解剖结构及穿刺操作要点,深入掌握各种临床操作的精髓和要点,并对临床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和对比分析。结论:应用超声可视化技术可以提高临床麻醉学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应该在临床教学中普遍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可视技术 临床麻醉 教学改革
下载PDF
床旁超声可视化技术结合整合医学教学模式在急诊住培医生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5
作者 庞杰龙 陈莹 +3 位作者 赵春菱 李柏成 范翔宇 张剑锋 《蛇志》 2023年第1期128-132,共5页
目的 探讨床旁超声可视化技术结合整合医学教学模式在急诊住培医生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6月在我院急诊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进行培训的学员90名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名。对照组给予床... 目的 探讨床旁超声可视化技术结合整合医学教学模式在急诊住培医生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6月在我院急诊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进行培训的学员90名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名。对照组给予床旁超声可视化技术进行培训,观察组学员给予床旁超声可视化技术联合整合医学教学模式进行培训。比较两组学员的胸腔穿刺术、留置鼻胃管术、心肺脑复苏术、洗胃术、清创缝合术和气管插管术,以及病例分析能力水平、急救能力、沟通能力、临床思维能力、问题分析及解决能力和知识掌握程度及学员对总体教学的满意度评价。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学员的胸腔穿刺术、留置鼻胃管术、心肺脑复苏术、洗胃术、清创缝合术和气管插管术的得分均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学员的病例分析能力、急救能力、沟通能力、临床思维能力、问题分析及解决能力以及知识掌握程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学员的总体教学满意度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床旁超声可视化技术结合整合医学教学模式在急诊住培医生实践教学中的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应用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床旁超声可视技术 整合医学教学模式 医学教育 教学改革
下载PDF
超声可视化教学模式在麻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中的应用
6
作者 吴豪 殷国江 +4 位作者 李麟 胡晓 李坤 黎笔熙 宋晓阳 《联勤军事医学》 CAS 2024年第5期433-437,共5页
目的 探讨超声可视化教学模式在麻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为住培)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08/2022-08在作者医院麻醉科住培数学基地38名培训学员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19)和对照组(n=19)。对照... 目的 探讨超声可视化教学模式在麻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为住培)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08/2022-08在作者医院麻醉科住培数学基地38名培训学员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19)和对照组(n=19)。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观察组在传统教学基础上采用超声可视化教学方法。对入科学员进行中心静脉、外周动脉以及椎管内穿刺的理论知识授课和技能操作培训。比较两组学员理论考核成绩,首次技能操作成功率、首次穿刺成功所需病例数、首次穿刺成功用时,前10次穿刺失败病例数、前10次穿刺平均用时以及前10次穿刺发生并发症的病例数。结果 两组学员的理论考核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学员首次椎管内穿刺成功率较对照组高,中心静脉、椎管内穿刺首次穿刺成功用时较对照组明显降低,椎管内穿刺首次穿刺成功所需病例数、前10次中心静脉穿刺和椎管内穿刺失败病例数较对照组少,前10次中心静脉和椎管内穿刺平均用时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均<0.05)。结论 超声可视化模式下的教学应用在麻醉科住培学员中,可以提高中心静脉、椎管内穿刺等有创操作的穿刺成功率,缩短穿刺所需时间,可提高佳培学员的培训质量和岗位胜任力,值得大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可视技术 麻醉科 中心静脉穿刺 椎管内穿刺 规范化培训
下载PDF
超声可视化技术在椎管内麻醉旁正中位入路选择中的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郭哲义 翟美琴 朱鹏 《广西医学》 CAS 2023年第7期863-866,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可视化技术在椎管内麻醉旁正中位入路选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行椎管内麻醉的择期手术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盲刺组和超声组,各60例。盲刺组采用体表标志定位法经旁正中位入路穿刺行椎管内麻醉,超声组采用超声可视化技... 目的探讨超声可视化技术在椎管内麻醉旁正中位入路选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行椎管内麻醉的择期手术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盲刺组和超声组,各60例。盲刺组采用体表标志定位法经旁正中位入路穿刺行椎管内麻醉,超声组采用超声可视化技术经旁正中位入路穿刺行椎管内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穿刺耗时、穿刺次数、进针深度、穿刺成功率、腰痛程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盲刺组相比,超声组穿刺时间更短,进针深度更浅,穿刺次数更少,穿刺成功率更高;术后5 d腰痛程度更轻,术后7 d并发症总发生率更低(均P<0.05)。结论经旁正中位入路行椎管内麻醉时,采用超声可视化技术可以缩短穿刺时间,准确评估穿刺深度,减少穿刺次数,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术后腰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可视技术 椎管内麻醉 旁正中位入路 并发症 腰痛
下载PDF
超声可视化技术护理在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后病人胃肠减压中的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叶妙勤 《全科护理》 2020年第10期1244-1246,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可视化技术护理在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后病人胃肠减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7年1月-2019年6月胃肠外科80例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后行胃肠减压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 [目的]探讨超声可视化技术护理在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后病人胃肠减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7年1月-2019年6月胃肠外科80例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后行胃肠减压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超声可视化技术护理。术后第1天、第2天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两组病人焦虑与抑郁心理状况,比较两组病人术后1 d、2 d、3 d下床活动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以及术后意外拔除胃管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病人术后第1天、第2天SAS和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术后1 d、2 d、3 d下床活动时间长于对照组,肛门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意外拔除胃管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后行胃肠减压病人应用超声可视化技术护理,能改善病人焦虑与抑郁情绪,促进术后早活动、多活动,降低意外拔除胃管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 胃肠减压 超声可视技术 护理
下载PDF
PMD联合超声可视化技术在臂丛阻滞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9
作者 段忠心 王佳恒 《中国卫生产业》 2021年第33期9-13,共5页
目的探讨PMD联合超声可视化技术在臂丛阻滞实习教学应用中的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8年1—10月2014级麻醉专业本科实习学生24名,随机分为A组(教学改革组)和B组(传统教学法),每组12名。A组采用PMD教学法联合超声可视化技术法进行腋路臂丛... 目的探讨PMD联合超声可视化技术在臂丛阻滞实习教学应用中的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8年1—10月2014级麻醉专业本科实习学生24名,随机分为A组(教学改革组)和B组(传统教学法),每组12名。A组采用PMD教学法联合超声可视化技术法进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教学,B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及解剖定位法。比较两组实习学生问卷调查结果以及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A组对臂丛解剖知识记忆的掌握、对授课方式感兴趣、对臂丛神经阻滞学习兴趣及对臂丛神经阻滞熟练操作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有助随时查看疑难点、臂丛神经阻滞操作满意度及臂丛神经阻滞效果满意程度、对臂丛神经阻滞部位临床思维能力、麻醉医师临床沟通能力及麻醉医师团队合作能力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患者并发症发生人次数明显少于B组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患者并发症发生人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MD联合超声可视化技术在臂丛阻滞实习教学中效果良好,更易于被实习学生掌握,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D 超声可视技术 臂丛阻滞 实习教学
下载PDF
超声可视化技术联合病例为导向的教学法在重症医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10
作者 朱凯强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7期32-34,共3页
以组间相比形式,探察研究重症医学临床教学中超声可视化技术、病例为导向教学法联合应用的具体成效。方法 整理院内重症医学科于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范围内接受临床教学的实习生基础资料,调查成员经筛查后共选定46人,利用摸球法,将其... 以组间相比形式,探察研究重症医学临床教学中超声可视化技术、病例为导向教学法联合应用的具体成效。方法 整理院内重症医学科于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范围内接受临床教学的实习生基础资料,调查成员经筛查后共选定46人,利用摸球法,将其分别划为对照组及观察组,不同组别应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即对照组为传统教学、观察组为超声可视化技术联合病例为导向教学法;最后比较的内容包含理论、实践与病例分析考核成绩以及对临床教学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考核成绩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教学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重症医学临床教学工作中引入并运用超声可视化技术、病例为导向教学法联合方式,可实现教学内容的丰富,强化教学的趣味性,使实习生充满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不仅全面掌握基础理论知识,也充分锻炼其临床实践技能,为日后在岗位工作中的优异表现做出完善的准备,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可视技术 病例为导向教学法 重症医学 临床教学
下载PDF
超声仿真技术和激光超声波可视化技术在核反应堆压力容器安全端窄间隙焊缝超声波检测能力验证中的应用
11
作者 马官兵 袁书现 +2 位作者 徐清国 李明 王韦强 《无损检测》 2015年第6期8-14,共7页
为了对某核反应堆压力容器安全端与主管道连接窄间隙焊缝的超声波检测能力进行补充能力验证,将超声仿真技术和激光超声波可视化技术应用于安全端与主管道窄间隙焊缝的能力验证,作为技术论证的方法和手段。对检测工艺的超声声场分布覆盖... 为了对某核反应堆压力容器安全端与主管道连接窄间隙焊缝的超声波检测能力进行补充能力验证,将超声仿真技术和激光超声波可视化技术应用于安全端与主管道窄间隙焊缝的能力验证,作为技术论证的方法和手段。对检测工艺的超声声场分布覆盖范围、超声波对缺陷的响应以及超声波声束在焊缝中的动态传播规律进行试验。结果表明:超声仿真技术和激光超声可视化技术可应用于能力验证的技术论证过程,节省验证的流程和降低了验证的成本,验证了检测工艺的合理性和可应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力验证 窄间隙焊缝 超声波自动检测 超声仿真技术 激光超声可视技术
下载PDF
可视化精准操作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峻 《中外医学研究》 2017年第11期157-159,共3页
随着超声技术的不断改进及高分辨率探头的应用,超声技术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越来越为广泛。经食道麻醉超声,麻醉医生可以通过超声可视化技术对患者心室的充盈状况及心脏前后负荷进行充分的分析,从而对患者的心脏功能做出科学的评估;另外... 随着超声技术的不断改进及高分辨率探头的应用,超声技术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越来越为广泛。经食道麻醉超声,麻醉医生可以通过超声可视化技术对患者心室的充盈状况及心脏前后负荷进行充分的分析,从而对患者的心脏功能做出科学的评估;另外,经食道超声可视化技术还能够对患者的心脏手术效果进行评估,从而影响医生的手术决策。另外,超声可视化引导下的动静脉穿刺置管及外周神经阻滞不仅临床成功率较高,还可以有效地避免并发症发生风险,降低患者的不适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可视技术 经食道超声 动静脉穿刺置管 外周神经阻滞
下载PDF
超声可视化血管穿刺技术在血管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孝高 马强 +4 位作者 官泽宇 聂中林 陈世远 卢冉 余朝文 《中华全科医学》 2023年第9期1593-1595,共3页
目的 本研究通过探索超声可视化血管穿刺技术在血管穿刺技术临床教学中的应用,以期提高血管穿刺的教学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4月—2022年4月于蚌埠医学院医院第一附属医院血管外科进行实践教学的本科实习医生、规培医生70人作为研究对... 目的 本研究通过探索超声可视化血管穿刺技术在血管穿刺技术临床教学中的应用,以期提高血管穿刺的教学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4月—2022年4月于蚌埠医学院医院第一附属医院血管外科进行实践教学的本科实习医生、规培医生70人作为研究对象。先对其进行常规的入科宣教及血管穿刺技术的培训,再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应用超声可视化血管穿刺技术进行血管穿刺教学组(观察组,35人)、常规血管穿刺技术教学组(对照组,35人)。分析比较2组学生血管穿刺完成的时间、穿刺成功率、发生并发症情况等,评估教学效果。结果 2组学生均成功完成血管穿刺操作,观察组学生自局麻开始穿刺针进入目标血管的时间、血管穿刺完成的总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14.06±1.98) min vs.(17.84±2.07) min;(23.51±3.49) min vs.(28.64±2.94) min;5.71%(2/35)vs.25.71%(9/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超声可视化血管穿刺技术在血管外科血管穿刺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良好,相较传统的穿刺教学方法效率更高、并发症发生少、教学效果更好、安全性更高,值得在血管穿刺教学中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可视化穿刺技术 血管穿刺 临床教学
原文传递
Atrial fibrillation in the elderly: predisposing factors and management
14
作者 Juan Lacalzada-Almeida Javier Garcia-Niebla 《Journal of Geriatric Cardiology》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3期185-194,共10页
In the last twenty years, new imaging techniques to assess atrial function and to predict the risk of recurrence of atrial fibrillation after treatment have been developed. The present review deals with the role of th... In the last twenty years, new imaging techniques to assess atrial function and to predict the risk of recurrence of atrial fibrillation after treatment have been developed. The present review deals with the role of these techniques in the detection of structural and functional changes of the atrium and diagnosis of atrial remodeling, particularly atrial fibrosis. Echocardiography allows the detection of anatomical, functional changes and deformation of the atrial wall during the phases of the cardiac cycle. For this, adequate acquisition of atrial images is necessary using speckle tracking imaging and interpretation of the resulting strain and strain rate curves. This allows to predict new-onset atrial fibrillation and recurrences. Its main limitations are inter-observer variability, the existence of different software manufacturers, and the fact that the software used were originally developed for the evaluation of the ventricular function and are now applied to the atria. 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 using contrast enhancement with gadolinium, plays a key role in the visualization and quantification of atrial fibrosis. This is the established method for in vivo visualization of myocardial fibrotic tissue. The non-invasive evaluation of atrial fibrosis is associ- ated with the risk of recurrence of atrial fibrillation and with electro-anatomical endocardial mapping. We discuss the limitations of these techniques, derived from the difficulty of demonstrating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fibrosis imaging and histology, and poor intra- and inter- observer reproducibility. The sources of discordance are described, mainly due to image acquisition and processing, and the challenges ahead in an attempt to eliminate differences between operat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rial fibrillation Atrial fibrosis 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Speckle tracking echocardiography STRAIN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