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句法和数值模拟的可认知空间风环境优化 被引量:3
1
作者 郭华贵 詹庆明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300-305,共6页
在规划设计阶段,少有学者关注住区可认知空间风环境的模拟与优化。为更加贴近住民对于室外活动空间的风环境需求,研究结合江南水都住区的案例,提出基于句法和数值模拟的可认知空间风环境优化方法。首先,基于句法变量定位出住区可认知空... 在规划设计阶段,少有学者关注住区可认知空间风环境的模拟与优化。为更加贴近住民对于室外活动空间的风环境需求,研究结合江南水都住区的案例,提出基于句法和数值模拟的可认知空间风环境优化方法。首先,基于句法变量定位出住区可认知空间,基于数值模拟技术模拟出住区室外风环境,从而模拟出住区可认知空间风环境,模拟结果表明,规划方案中有23%的可认知空间风环境区域有待改善;其次,尝试通过底层架空、建筑布局优化及增加风口等措施,优化可认知空间风环境并提出优化方案;最后,对优化方案进行可认知空间风环境模拟,模拟结果表明,可认知空间风环境有待优化的区域由23%减少为5%,优化措施和优化方案较好地改善了住区可认知空间风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句法 数值模拟 可认知空间 风环境优化
下载PDF
道德的可认知性与德育课程的形态:兼论儿童公共参与 被引量:3
2
作者 严开宏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4-64,共11页
道德是否可教,不同的道德理论可认知性各不相同,因而要求不同的德育课程形态。弱认知的亚里士多德美德伦理学强调通过善的实现活动养成德性,因而可以从活动课程的意义上构建学校的公共活动;非认知的杜威共同体主义伦理学主张通过学校的... 道德是否可教,不同的道德理论可认知性各不相同,因而要求不同的德育课程形态。弱认知的亚里士多德美德伦理学强调通过善的实现活动养成德性,因而可以从活动课程的意义上构建学校的公共活动;非认知的杜威共同体主义伦理学主张通过学校的共同生活培养儿童的道德观念,因而可以从隐蔽课程的意义上营造学校公共文化的道德氛围;强认知的科尔伯格道德发展学说将公正观念看作是道德的核心,因而可以从研究性课程的意义上拓展学校公共治理的空间。增加儿童参与的积极性、广泛性和真实性是不同德育课程形态的共同要求,儿童公共参与建构了学校和班级生活的公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育课程 道德理论 可认知 儿童公共参与
下载PDF
关于网页界面可认知性研究
3
作者 赵星 《科技资讯》 2011年第32期17-17,共1页
能够让网页用户有更为容易读取信息和使用、操作的界面。使网页用户初次使用新网页,由网页界面认知更新而带来的挫折感大为降低,对新网页的接受过程缩短,从而更加容易接受新的网页界面。设定测试人群和测试结果的分析方法,得到网页界面... 能够让网页用户有更为容易读取信息和使用、操作的界面。使网页用户初次使用新网页,由网页界面认知更新而带来的挫折感大为降低,对新网页的接受过程缩短,从而更加容易接受新的网页界面。设定测试人群和测试结果的分析方法,得到网页界面课认知性研究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页界面 可认知 系统团队
下载PDF
Cisco推出新型可认知应用的多GB企业交换机
4
《通信世界》 1999年第4期13-13,共1页
CiscoSystems公司近日推出Catalyst6000/6500系列智能化多GB企业交换机。在高端Catalyst系列交换机中提供了一致的应用认知的体系结构。Catalyst6000系列实现最高达256Gb/s... CiscoSystems公司近日推出Catalyst6000/6500系列智能化多GB企业交换机。在高端Catalyst系列交换机中提供了一致的应用认知的体系结构。Catalyst6000系列实现最高达256Gb/s的扩展能力,可识别、分配关键业务流量的优先级。随着企业不断转向应用认知网络,在基础设施中增加区别服务类型功能正变得至关重要。通过使用CiscoIOS软件和CiscoAssure结构,Catalyst6000/6500系列根据应用类型为关键型网络业务提供不同服务。Catalyst6000/6500系列的产品包括Catalyst6000系列和Catalyst6500系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认知 CISCO 交换机 体系结构 区别服务 认知网络 网络业务 应用类型 优先级 扩展能力
下载PDF
基于智能驾驶场景的人机信任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研究
5
作者 何文浩 王铁雁 +1 位作者 张婷茹 陶达 《人类工效学》 2024年第2期9-16,共8页
目的研究智能驾驶场景下人机环系统中的三个重要因素(系统预测准确率、环境可认知状态和驾驶经验)对驾驶员智能驾驶辅助系统人机信任的影响。方法采用三因素组内组间混合设计的人因学实验,招募了24名不同驾驶经验的被试在智能驾驶辅助... 目的研究智能驾驶场景下人机环系统中的三个重要因素(系统预测准确率、环境可认知状态和驾驶经验)对驾驶员智能驾驶辅助系统人机信任的影响。方法采用三因素组内组间混合设计的人因学实验,招募了24名不同驾驶经验的被试在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的三种预测准确率(90%、76%、60%)及两种环境可认知状态(清晰认知和模糊认知环境)下进行模拟驾驶任务,并收集驾驶过程中被试的主观人机信任、驾驶行为绩效和生理数据等多维指标,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处理实验数据。结果不同驾驶经验下,被试的主观信任存在显著差异。系统预测准确率和驾驶经验对主观信任存在交互作用。不同环境可认知状态下,被试的瞳孔直径、眼跳次数和皮电波峰幅值均存在显著差异。环境可认知状态和驾驶经验对眼跳次数存在交互作用。人机环三因素对被试的驾驶行为绩效无明显影响。结论系统预测准确率、环境可认知状态和驾驶经验均可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主观人机信任及其相关生理指标。环境可认知状态较差时驾驶员会增加对驾驶辅助系统的信任。随着驾驶员驾驶经验的增加,其对驾驶辅助系统的信任也会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人机共驾 智能驾驶 系统预测准确率 环境可认知状态 驾驶经验 人机信任 交通安全
下载PDF
文艺现代性反传统的面相——以西方现代文艺思潮为中心
6
作者 李世涛 《学习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6-142,共7页
在西方文艺的现代转型中,反传统不但是文艺现代性的发展动力和基本倾向,而且还影响了现代文艺的方方面面。现代文艺思潮集中反映了文艺现代性反传统的基本倾向,也是其精神的具体展开、体现,主要体现在反对传统和文艺传统、传统的审美趣... 在西方文艺的现代转型中,反传统不但是文艺现代性的发展动力和基本倾向,而且还影响了现代文艺的方方面面。现代文艺思潮集中反映了文艺现代性反传统的基本倾向,也是其精神的具体展开、体现,主要体现在反对传统和文艺传统、传统的审美趣味和审美观念、传统眼光中的世界和事物、专断的创作者和被动的接受者等方面。文艺现代性的反传统,促进了文艺的现代转型、创新、发展,但也存在着绝对、极端等倾向,并导致了严重的破坏性恶果。我们应该正视这些困境,全面总结其经验、教训,科学评估其得失,促进我们对现代文艺思潮、文艺现代性及其与传统关系的认识,并为我国的学术研究和文艺实践提供有效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现代性 反传统 文艺传统 可认知的世界 创作者 接受者
下载PDF
工程项目的技术认知管理
7
作者 周宁峰 《管理工程学报》 CSSCI 2002年第B10期199-202,共4页
管理者为实现项目目标,应在创造认知环境,提高和完善认知能力以及保证信息的可认知性等方面进行管理。
关键词 工程项目 技术认知管理 认知环境 认知能力 可认知 项目管理 建筑工程
下载PDF
论翻译中文本阐释与译者的取向作用 被引量:5
8
作者 李静滢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22-127,共6页
现代文本理论某种程度上动摇了翻译存在的可能与原文的地位。对文本的认知是翻译的前提。译者有再创造的自由,但原文本是翻译的出发点与基准,译者应力求协调自我的主体性与文本的客观性,最大限度地把握并传达出原作的本意。
关键词 翻译 文本阐释 翻译者 主体性 文本 客观性 意义 可认知 取向作用
下载PDF
现代产品设计中不完全形的语义学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曹阳 周明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38-41,共4页
不完全形是以自然形态为基础,经过人为的二次加工而形成的具有可认知性和不确定性的形态语言,它是形发展的高级阶段。在现代产品设计中,不完全形语义的构建是以仿生学、分形几何学、模糊逻辑学和认知心理学为基础,采用残缺、省略、模糊... 不完全形是以自然形态为基础,经过人为的二次加工而形成的具有可认知性和不确定性的形态语言,它是形发展的高级阶段。在现代产品设计中,不完全形语义的构建是以仿生学、分形几何学、模糊逻辑学和认知心理学为基础,采用残缺、省略、模糊、中断、夸张等手法而实现的,在此基础上,求解出满足消费者生理和心理需求的工业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品设计 不完全形 语义学 可认知 不确定性
下载PDF
手机界面图标的视觉设计探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迪 陈新华 《设计》 2012年第2期162-163,共2页
文章探讨了手机界面中图标的重要性以及图标与文字的差异性;另外,为了达到图标可用性与美观性的并存,还探讨了图标符号具有的认知和交互的功能。在此基础上,深入从形态、色彩、材质和空间布局方面探析对图标的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关键词 手机界面图标 可认知 交互性 视觉设计
下载PDF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与翻译研究——兼谈哈贝马斯与伽达默尔之争 被引量:10
11
作者 董务刚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2年第6期115-119,共5页
一、伽达默尔解释学强调传统的重要性,而哈氏主张对传统进行反思和批判。以哈氏观点指导翻译,译者在翻译时应对前理解进行反思或批判,以使译文更切合原文,从而实现译者与作者间的平等交流。二、伽氏解释学认为作者的意向与文本的意义是... 一、伽达默尔解释学强调传统的重要性,而哈氏主张对传统进行反思和批判。以哈氏观点指导翻译,译者在翻译时应对前理解进行反思或批判,以使译文更切合原文,从而实现译者与作者间的平等交流。二、伽氏解释学认为作者的意向与文本的意义是断裂的,而哈氏肯定交流过程中说话者主体的可认知性。译文恰当地表达出作者主体的审美意向,有助于译者与作者间的平等交流。三、哈氏强调了交流过程中的主体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往 反思 批判 可认知 主体间性
下载PDF
新潮小说的困境
12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92-92,共1页
朱水涌在《叙事迷宫的营造与困境》(《福建文学》89年6期)一文中指出:这些新潮小说家一致地不再以救世主的扮演者说教的面目出现,在他们眼里,这世界是不可认知的,生存是神秘莫测的,他们只是要把小说作为某种生命体验、创作体验的方式,... 朱水涌在《叙事迷宫的营造与困境》(《福建文学》89年6期)一文中指出:这些新潮小说家一致地不再以救世主的扮演者说教的面目出现,在他们眼里,这世界是不可认知的,生存是神秘莫测的,他们只是要把小说作为某种生命体验、创作体验的方式,同时让读者也在虚构想象中自我体验。这种创作实质上是他们在现实中的无望虚弱而到梦幻故事中寻找解脱、到文本中保存自我自由的一种表现,对于这世界、这人类的生存发展他们则要保持缄默,这可以从他们那统一的不动声色的叙述和物象构造中得以说明。然而,我们且不说这种自恋于文本的精神追求与他们摆脱不了的现实境遇存在着多么大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潮小说 生命体验 困境 自我体验 可认知 生存发展 扮演者 救世主 现实境遇 创作
下载PDF
关于外在“实在”的内在认知何以可能——一项皮尔士方案
13
作者 程都 周靖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80-87,共8页
一般认为,"实在"是独立于心灵的外在实存,这将带来关于外在"实在"的内在认知究竟何以可能的问题。皮尔士对"实在"和"实存"、"实在"和"外在"两对概念的辨析有助于重新审视... 一般认为,"实在"是独立于心灵的外在实存,这将带来关于外在"实在"的内在认知究竟何以可能的问题。皮尔士对"实在"和"实存"、"实在"和"外在"两对概念的辨析有助于重新审视这一问题。皮尔士认为,"实在"是一个具有认知属性的概念,它独立于具体心灵对它的认识,但并非必然独立于思想一般;而"实存"则体现为蛮力作用,它在外延上与"外在"相同,独立于一切心灵对一切事物的认识。由此可知,尽管所有"实存"或外在之物都是实在的,但并非所有"实在"都是实存的或外在的。因此,对"实在"的内在认知就具有了可能性。皮尔士对"实在"概念的辨析既避免了简单的外在主义和内在主义的划分,也为实在论坚持实在的可认知性和独立外在性的立场留下了解释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在论 实存 外在 可认知
原文传递
历史学的性质、方法、目标及其他——答成一农教授
14
作者 赵轶峰 《史学月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0-120,共11页
成一农教授通过批评历史学实证研究提出,历史事实不具有客观性,历史事实不可证明,历史学不可能求真也没有必要求真,历史学的目的是造成读者以为真实的说法来影响其行为。成一农教授论说的前述要点存在偏颇,需要仔细辨析。历史事实具有... 成一农教授通过批评历史学实证研究提出,历史事实不具有客观性,历史事实不可证明,历史学不可能求真也没有必要求真,历史学的目的是造成读者以为真实的说法来影响其行为。成一农教授论说的前述要点存在偏颇,需要仔细辨析。历史事实具有客观性,大量历史事实是可以证明的,历史学必须求真,造成读者以为真实的说法来影响其行为不是历史学的目的。成一农教授的论说方式中运用了误导性的自设闭环,多处自相矛盾,对历史学与科学哲学的关系、历史学论证的逻辑也有误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证主义 历史可认知 科学哲学 后现代主义
原文传递
写实或寓言:皆在“意外之处”遭遇真实
15
作者 姜肖 《芒种》 2018年第11期114-118,共5页
“假很容易,真很难。”——乔治·艾略特《亚当·比德》 若从文化哲学角度来看,写实和寓言的区别在于对世界的认知方式,写实者往往更倾向于历史和现实的可认知性,寓言者则时时充满未知的猜测与玄想,因而,前者言之凿凿、... “假很容易,真很难。”——乔治·艾略特《亚当·比德》 若从文化哲学角度来看,写实和寓言的区别在于对世界的认知方式,写实者往往更倾向于历史和现实的可认知性,寓言者则时时充满未知的猜测与玄想,因而,前者言之凿凿、事无巨细,后者山重水复、曲笔通幽。自19世纪以来,无论是作家、读者,还是文论家。往往都更偏爱言近意远的寓言式叙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寓言式 写实 哲学角度 认知方式 可认知 19世纪 艾略特 文论家
原文传递
肖泉的诗
16
作者 肖泉 《西湖》 2007年第3期59-61,共3页
关键词 地主 阳光 世界 大雁 唐朝 掌纹 农民 读书 可认知 斯蒂文
原文传递
不同文化形态在传播中的差异——基于话语理论的分析
17
作者 王鲁铨 《新闻窗》 2017年第3期45-46,共2页
所谓形态,即事物基于自身内部的组织、结构和功能并直接显示出来的形状、样态,作为事物的直观和典型形象。形态也直接蕴涵着事物内部诸要素间的相关性,通过形态的客观性、可认知性和可分析眭,我们就可以理解事物的“内部”结构及其... 所谓形态,即事物基于自身内部的组织、结构和功能并直接显示出来的形状、样态,作为事物的直观和典型形象。形态也直接蕴涵着事物内部诸要素间的相关性,通过形态的客观性、可认知性和可分析眭,我们就可以理解事物的“内部”结构及其功能。可见,形态决不等于“形式”,其本身就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形态 话语理论 传播 形式与内容 典型形象 可认知 “形式” 事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