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英汉习语的互译谈翻译中的可译和不可译
1
作者 张永萍 娄瑞娟 《社科纵横》 2010年第11期171-175,共5页
可译性和不可译性是翻译理论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翻译界争论已久的焦点之一。翻译中绝对的可译性和绝对的不可译性论断都有极端主义的趋向。没有绝对的可译,也没有绝对的不可译,二者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只不过是一个程度问题。本文在拥有... 可译性和不可译性是翻译理论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翻译界争论已久的焦点之一。翻译中绝对的可译性和绝对的不可译性论断都有极端主义的趋向。没有绝对的可译,也没有绝对的不可译,二者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只不过是一个程度问题。本文在拥有固定表达形式和蕴含丰富民族文化的英汉习语互译的基础上探讨了翻译中的可译性和不可译性问题,语言的不可译和文化的不可译。认为从语言和文化整体层面而言,翻译是可能的。然而,由于不同语言音、词、结构、语法等方面的差异造成的一些音律、字形结构、修辞、风格等方面的相对不可译现象在目前是很难改变的;文化层面即使有些难译和暂时的不可译现象,也会随着翻译方法的不断探索更新、日益频繁的跨文化交流和人们心理开放度和接受度的增加而变得易译和可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译和不可 语言的可译 文化的可译 英汉谚语
下载PDF
巴斯内特文化翻译观中的可译与不可译性-以电影《金陵十三钗》的翻译为例
2
作者 金念念 《活力》 2018年第18期65-66,共2页
20世纪90 年代,翻译研究文化模式的产生,标志着翻译研究朝着“文化转向”潮流发展.这股浪潮随着全球化、多元化的大势,把文化因素在翻译研究中发挥得淋漓尽致.就文化翻译而言,巴斯内特在其文化翻译观中提到了些许对于可译和不可译的看法... 20世纪90 年代,翻译研究文化模式的产生,标志着翻译研究朝着“文化转向”潮流发展.这股浪潮随着全球化、多元化的大势,把文化因素在翻译研究中发挥得淋漓尽致.就文化翻译而言,巴斯内特在其文化翻译观中提到了些许对于可译和不可译的看法.她认为不可译和可译之间是一种辩证关系.本文以2012 年金球奖最佳外语片奖提名电影《金陵十三钗》中的翻译为例,通过对电影中具体的翻译进行研究,以及结合对巴斯内特文化翻译观中对于不可译性的分析,探讨该影片是如何将不可译的中国文化翻译给西方观众.本文主要探讨译者在不可译之处进行的处理,以及文化翻译观在电影翻译中的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翻 影视翻 可译和不可译
下载PDF
钱钟书翻译思想探微——以解构主义为视角 被引量:4
3
作者 冯立新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30-132,140,共4页
1963年钱钟书发表《林纾的翻译》,首提"化境"一说,学界称其为翻译最高境界。在化境说中他提出"诱"、"讹"和"化",分析了翻译中的可译和不可译、译者与原作者、译作与原作、文本与意义、翻译确... 1963年钱钟书发表《林纾的翻译》,首提"化境"一说,学界称其为翻译最高境界。在化境说中他提出"诱"、"讹"和"化",分析了翻译中的可译和不可译、译者与原作者、译作与原作、文本与意义、翻译确切等问题,与西方解构主义翻译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妙。他认为翻译有时是一个不可译的事件,翻译不是复制原作,原作需要打开封闭性,为开放性阐释提供思想张力,由此,译本对原作应该忠实得以至于读起来不像译本。真正确切的、好的翻译文本是原作的"投胎转世","躯壳换了一个,而精神姿致依然故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境 可译和不可译 原作与 文本与意义 解构主义
下载PDF
中国古典典籍中文化维度可译性研究——以三个《论语》英译本为例
4
作者 黄亚丽 《现代英语》 2023年第22期45-48,共4页
翻译中一个长久探讨的话题就是可译性和不可译性的问题。不同文化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对翻译实践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导致了文化维度上的不可译性。文章以三个《论语》的英译本为例,分析了中国古典典籍在文化维度上的可译性问题,... 翻译中一个长久探讨的话题就是可译性和不可译性的问题。不同文化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对翻译实践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导致了文化维度上的不可译性。文章以三个《论语》的英译本为例,分析了中国古典典籍在文化维度上的可译性问题,希望能对文化典籍的翻译起到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译和不可 文化维度 《论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