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小板可逆聚集在全血细胞分析中的影响 被引量:84
1
作者 李胜发 程大林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7-37,共1页
关键词 影响 血液 血小板 白细胞 可逆聚集
下载PDF
年龄相关性核性白内障晶状体核中不可逆聚集体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苏胜 刘平 +3 位作者 冷非 关立南 田霈 王朝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12,共4页
目的鉴定分析在年龄相关性核性白内障(age-related nuclear cataract,ARNC)晶状体核中发现的不可逆聚集体的蛋白质组成。方法用强解聚试剂和促溶剂溶解ARNC晶状体核(8例)和年龄匹配的正常晶状体核(8例),提取总蛋白,经十二烷基硫酸钠聚... 目的鉴定分析在年龄相关性核性白内障(age-related nuclear cataract,ARNC)晶状体核中发现的不可逆聚集体的蛋白质组成。方法用强解聚试剂和促溶剂溶解ARNC晶状体核(8例)和年龄匹配的正常晶状体核(8例),提取总蛋白,经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离,在ARNC晶状体样品中发现的相对分子质量高的聚集体进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鉴定分析,确定聚集体的组成成分,并根据Mascot搜索数据估算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 SDS-PAGE结果显示,与正常晶状体核相比,ARNC样品在相对分子质量≤20000处蛋白含量显著减少(均为P<0.05),但在相对分子质量高(>200000)处蛋白质含量显著增加(均为P<0.01)。在ARNC晶状体内存在不可逆的相对分子质量高的聚集体。LC-MS/MS分析显示,这些聚集体主要来源于各种晶状体蛋白,同时还包括Filensin、Phakinin和碳酰还原酶1。在所有组分中αA-晶状体蛋白含量最高(19.1%)。αA-、αB-、γD-晶状体蛋白和DKFZp434A0627比其他晶状体蛋白更容易聚集。结论晶状体蛋白,尤其是αA-晶状体蛋白在白内障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发生不可逆的聚集,细胞骨架蛋白1可能参与和加速这一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状体 年龄相关性核性白内障 可逆聚集 蛋白质组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下载PDF
具有迁移项的n体不可逆聚集过程的动力学行为
3
作者 薛郁 陈光旨 《广西科学》 CAS 1999年第1期25-27,共3页
利用n体不可逆聚集过程的动力学方程(广义Smoluchovski方程),讨论了系统存在迁移作用时n体不可逆聚集过程的动力学行为,给出迁移项为S(t)=-a(t)Cm(t)-b(t)mCm(t)的广义Smoluchov... 利用n体不可逆聚集过程的动力学方程(广义Smoluchovski方程),讨论了系统存在迁移作用时n体不可逆聚集过程的动力学行为,给出迁移项为S(t)=-a(t)Cm(t)-b(t)mCm(t)的广义Smoluchovski方程的解析解;而且得出了液胶(Sol)-凝胶(Gel)相变的条件.同时,本文还讨论n体不可逆聚集过程中非凝胶系统所出现的定态;当b(t)=0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逆聚集过程 液胶-凝胶相变 迁移项 动力学
下载PDF
n体不可逆聚集过程的凝胶动力学
4
作者 薛郁 《广西科学》 CAS 2000年第1期41-44,共4页
提出在不可逆聚集过程中的溶胶相与凝胶相相互作用的 广义 F-模型 ,对其动力学方程进行求解 ,得到集团尺寸分布 Cm(t) ;对溶胶 -凝胶相变的相变时间进行讨论 ,求出相变时间 tc;对系统的溶胶相和凝胶相的质量变化进行了讨论 ;对广义 F-... 提出在不可逆聚集过程中的溶胶相与凝胶相相互作用的 广义 F-模型 ,对其动力学方程进行求解 ,得到集团尺寸分布 Cm(t) ;对溶胶 -凝胶相变的相变时间进行讨论 ,求出相变时间 tc;对系统的溶胶相和凝胶相的质量变化进行了讨论 ;对广义 F-模型与广义 S-模型进行了比较 ;还分别讨论这两个模型的集团尺寸分布 Cm(t)的长时渐进行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逆聚集过程 凝胶动力学 溶胶-凝胶相变
下载PDF
冰冻血小板融化复苏后不可逆聚集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孙艳萍 袁媛 +2 位作者 陈召江 刘广彩 孙洪艾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05年第2期88-89,共2页
目的 探讨冰冻血小板融化复苏后不可逆聚集的原因。方法 对血小板收集浓度、二甲基亚砜融化温度、采后震荡与否、加入速度以及融化过程进行分组观察。结果 血小板收集浓度不同,不可逆聚集发生率的差异有显著性(P <0 .0 1) ;DMSO... 目的 探讨冰冻血小板融化复苏后不可逆聚集的原因。方法 对血小板收集浓度、二甲基亚砜融化温度、采后震荡与否、加入速度以及融化过程进行分组观察。结果 血小板收集浓度不同,不可逆聚集发生率的差异有显著性(P <0 .0 1) ;DMSO融化温度、加入速度对血小板质量有显著影响(P <0 .0 1) ;血小板采后震荡可明显降低冻融后不可逆凝集率(P <0 .0 1)。结论 冰冻血小板采集、制备、冻融等各个环节必须严格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冻血小板 融化 可逆聚集 二甲基亚砜
下载PDF
抗凝血不同检测时间血小板可逆聚集的探讨
6
作者 许亚芬 孙建民 王明艳 《现代医药卫生》 2009年第5期696-697,共2页
目的:探讨抗凝血不同检测时间对血小板(PLT)可逆聚集的影响因素,提高检测结果准确性。方法:使用BC—3000血液分析仪,对200例健康人静脉血2ml按常规平行测定3次,然后分别于5、10、20、30、60min时各测定3次,并用全血质控物同步监测仪器,... 目的:探讨抗凝血不同检测时间对血小板(PLT)可逆聚集的影响因素,提高检测结果准确性。方法:使用BC—3000血液分析仪,对200例健康人静脉血2ml按常规平行测定3次,然后分别于5、10、20、30、60min时各测定3次,并用全血质控物同步监测仪器,分别计算其均值,按时间分组,分别利用样本均数间显著性检验与配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EDTA-K2抗凝血标本在采血30min后进行全血细胞分析可提高结果的准确性。结论:EDTA-K2静量30min后再行测定,可消除假阳性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 血小板 白细胞 可逆聚集
下载PDF
血小板可逆聚集对全血细胞分析结果的影响
7
作者 张秀华 李霞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08年第3期96-96,共1页
在使用Sysmex-KX-21血细胞分析仪时,部分受检者全血细胞分析中血小板测定值在不同时段重复测定时误差较大,经反复实验发现是由于血小板(Plt)可逆聚集引起。采血后若立即进行全血细胞测定,血小板测定值偏低。白细胞(WBC)假性升高... 在使用Sysmex-KX-21血细胞分析仪时,部分受检者全血细胞分析中血小板测定值在不同时段重复测定时误差较大,经反复实验发现是由于血小板(Plt)可逆聚集引起。采血后若立即进行全血细胞测定,血小板测定值偏低。白细胞(WBC)假性升高,30~60分钟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细胞分析仪 血小板 白细胞 可逆聚集 阻抗法
下载PDF
P(NIPAM-co-NVP)共聚物分子链水溶液中的可逆聚集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黄云薇 易国斌 +1 位作者 陈旭东 杨金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66-771,共6页
用溶液聚合方法合成了线型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co-N-乙烯基吡咯烷酮)共聚物,通过弹性光散射(elastic light scattering,ELS)、荧光光谱与动态光散射研究了共聚物水溶液分子链可逆聚集的温度和时间依赖性.研究表明,升温时,ELS强度增加,... 用溶液聚合方法合成了线型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co-N-乙烯基吡咯烷酮)共聚物,通过弹性光散射(elastic light scattering,ELS)、荧光光谱与动态光散射研究了共聚物水溶液分子链可逆聚集的温度和时间依赖性.研究表明,升温时,ELS强度增加,分子链聚集;降温时,ELS强度降低,聚集的分子链解离.荧光光谱研究表明,分子链在升温时发生了疏水缔合相互作用,从而使得分子链聚集体荧光强度增加,降温时分子链发生解离,使荧光强度减弱.动态光散射测得升温时聚合物的平均流体力学半径在最低临界溶解温度(LCST)时急剧增大,而后减小,降温过程的变化与升温相反.此外,从弹性光散射容易得出,共聚物因含有亲水性NVP而使其LCST高于PNIPAM均聚物.可见,通过弹性光散射、荧光光谱和动态光散射得到的共聚物分子链在水溶液中的可逆聚集行为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co-N-乙烯基吡咯烷酮) 可逆聚集 弹性光散射 荧光光谱
原文传递
温度波动引起冰冻血小板融化复苏后不可逆聚集 被引量:1
9
作者 陆典瑞 胡继征 欧丽萍 《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 CAS 2007年第3期123-124,共2页
目的:查找冰冻血小板融化复苏后出现不可逆聚集原因。方法:收集2001年9月~2006年10月本站制备的789袋冰冻血小板的溶解情况,观察融化复苏后出现不可逆聚集与保存温度波动的关系。结果:3次集中出现融化复苏不可逆聚集均与保存温度的波... 目的:查找冰冻血小板融化复苏后出现不可逆聚集原因。方法:收集2001年9月~2006年10月本站制备的789袋冰冻血小板的溶解情况,观察融化复苏后出现不可逆聚集与保存温度波动的关系。结果:3次集中出现融化复苏不可逆聚集均与保存温度的波动密切相关,其发生率为78.1%。结论:保存温度波动会造成冰冻血小板融化复苏后不可逆的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冻血小板 融化 可逆聚集 二甲基亚砜
原文传递
冷冻血小板的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陈兴智 李聚林 +2 位作者 张源 谢妙 卢平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08年第1期48-51,共4页
目的探讨冷冻血小板融化复苏后的稳定性。方法将血小板分别置于-80℃和-85℃~-120℃保存,观察冷冻血小板融化复苏后纤维蛋白及絮状不可逆聚集的情况。结果-80℃保存血小板纤维蛋白及絮状不可逆聚集率为24.0%,-85℃~-120℃保存血小板... 目的探讨冷冻血小板融化复苏后的稳定性。方法将血小板分别置于-80℃和-85℃~-120℃保存,观察冷冻血小板融化复苏后纤维蛋白及絮状不可逆聚集的情况。结果-80℃保存血小板纤维蛋白及絮状不可逆聚集率为24.0%,-85℃~-120℃保存血小板纤维蛋白及絮状不可逆聚集率为0。血小板保存温度不同,纤维蛋白及絮状不可逆聚集发生率的差异有显著性(χ2=243.18,P<0.01),冷冻血小板冷冻速度和保存温度对血小板质量的影响有显著性。结论冷冻血小板于-85℃~-120℃保存的稳定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冻血小板 融化 纤维蛋白 絮状不可逆聚集 稳定性
下载PDF
血标本放置时间对全血细胞计数的影响 被引量:8
11
作者 余金花 赵永波 《宁夏医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197-198,共2页
为探讨血标本放置时间对全血细胞的影响,测定201例健康人静脉血放置0、5、10、30、20、60 min时全血中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白细胞(WBC)、血小板(PLT)的值,比较放置不同时间所测平均值的差异.结... 为探讨血标本放置时间对全血细胞的影响,测定201例健康人静脉血放置0、5、10、30、20、60 min时全血中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白细胞(WBC)、血小板(PLT)的值,比较放置不同时间所测平均值的差异.结果 ,WBC在采血后0~30 min内随时间延长其数量不规则递减(P<0.05),直方图小细胞群截距也随时间延长不规则下降;PLT随时间延长其数量呈不规则增多(P<0.05),直方图逐渐变得平滑,尾部逐渐降低;WBC与PLT放置30min和60min测定,其数量无变化(P>0.05).认为经EDTA-K2抗凝的全血标本,在采血30min后进行全血细胞分析,可提高结果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 血小板 白细胞 可逆聚集
下载PDF
pH敏感的金纳米颗粒的制备及表征
12
作者 周秋华 邹翠娥 +2 位作者 杨平 华南平 杜玉扣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37-139,144,共4页
利用立方硅氧烷(odaaps)作为保护剂合成了金纳米颗粒,利用紫外-可见(UV-vis)吸收光谱、透射电镜(TEM)对纳米颗粒进行了表征。通过改变纳米溶胶的pH值,从而改变立方硅氧烷上羧基的存在形式,控制纳米颗粒表面的电荷,实现金纳米颗粒的可逆... 利用立方硅氧烷(odaaps)作为保护剂合成了金纳米颗粒,利用紫外-可见(UV-vis)吸收光谱、透射电镜(TEM)对纳米颗粒进行了表征。通过改变纳米溶胶的pH值,从而改变立方硅氧烷上羧基的存在形式,控制纳米颗粒表面的电荷,实现金纳米颗粒的可逆聚集与分散;当将其pH值降低至2.5时,颗粒能够完全沉淀,加碱调节其pH与原始值(pH=9)一致时,聚集的颗粒会自动重新分散形成溶胶,其具有与起始一致的高分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纳米颗粒 立方硅氧烷 可逆聚集与分散
下载PDF
不同条件影响冷冻血小板质量的研究
13
作者 陈兴智 李聚林 韦常健 《海南医学》 CAS 2010年第13期27-29,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条件制备冷冻血小板质量的影响因素并分析其原因。方法冷冻血小板融化后室内温度下放置于玻璃或瓷砖冷面介质、导热慢的木板或毛巾等介质和(22±2)℃震荡介质中保存,观察冷冻血小板融化复苏后纤维蛋白及絮状不可逆聚集... 目的探讨不同条件制备冷冻血小板质量的影响因素并分析其原因。方法冷冻血小板融化后室内温度下放置于玻璃或瓷砖冷面介质、导热慢的木板或毛巾等介质和(22±2)℃震荡介质中保存,观察冷冻血小板融化复苏后纤维蛋白及絮状不可逆聚集物析出的情况以及冷冻的温度和不同速冻方式对血小板质量的影响。结果冷冻血小板融化后放置于导热性能良好介质,保存血小板纤维蛋白及絮状不可逆聚集率为100%,导热慢的木板或毛巾介质和(22±2)℃震荡保存血小板纤维蛋白及絮状不可逆聚集率为0%,冻结与解冻温差不同,纤维蛋白及絮状不可逆聚集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47.69,P<0.01)。结论冷冻血小板融化后于(22±2)℃震荡保存冷冻血小板质量更好,所有过程均不可放置冷面介质暂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冻血小板 介质 纤维蛋白 絮状不可逆聚集 质量
下载PDF
怎样消除血液分析仪使用中的人为误差
14
作者 赵华 宫风英 刘长有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06年第22期87-88,共2页
当前,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在我国已经相当普遍。它不仅大大提高了临床检验的效率,减轻劳动强度,促进了检验方法的标准化,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检验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性。但是它们毕竟不是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细胞,在有些情况下果容易出... 当前,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在我国已经相当普遍。它不仅大大提高了临床检验的效率,减轻劳动强度,促进了检验方法的标准化,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检验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性。但是它们毕竟不是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细胞,在有些情况下果容易出现较大的偏差,还需要镜下复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血小板(ALT) 可逆聚集 白细胞(WBC) 误差 镜检查
下载PDF
预稀释血标本放置时间与血细胞参数指标的变化
15
作者 冯培蓉 《现代医药卫生》 2004年第23期2506-2507,共2页
目的 :观察末梢血标本采集后 ,放置时间对血细胞参数的影响。方法 :采集50例患者末梢血 ,分别加入血液稀释液、血小板 (PLT)稀释液和白细胞 (WBC)稀释液中 ,用日本SysmexKX -21血液计数仪进行立即测试和放置5分钟后测试 ,再用显微镜进... 目的 :观察末梢血标本采集后 ,放置时间对血细胞参数的影响。方法 :采集50例患者末梢血 ,分别加入血液稀释液、血小板 (PLT)稀释液和白细胞 (WBC)稀释液中 ,用日本SysmexKX -21血液计数仪进行立即测试和放置5分钟后测试 ,再用显微镜进行手工法PLT、WBC计数。结果 :立即测与放置5分钟后测试结果 ,白细胞和血小板数值发生明显变化 ,其他参数变化不大。放置后测试的PLT、WBC与手工法测得值相接近。结论 :血液标本采集经稀释后 ,应放置5分钟进行仪器测试 ,特殊病例可进行手工计数复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标本 放置时间 血细胞 参数指标 血小板 白细胞 血小板可逆聚集
下载PDF
血小板计数假性减低的原因及排除方法探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陈风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78-80,共3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计数假性减低的原因及其处理对策。方法对456例血小板计数假性减低的标本结合直方图和临床分析其成因,并对可逆性聚集引起假性减低的标本利用全血法、手工法、预稀释并预温法进行检测,结果进行成组对比试验。结果假性减... 目的探讨血小板计数假性减低的原因及其处理对策。方法对456例血小板计数假性减低的标本结合直方图和临床分析其成因,并对可逆性聚集引起假性减低的标本利用全血法、手工法、预稀释并预温法进行检测,结果进行成组对比试验。结果假性减低的标本由采血误差和方法学误差引起,可逆性聚集引起假性减低的标本利用预稀释并预温法与手工法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对由采血误差引起的血小板假性减低应重新采集;预稀释并预温法能有效排除血小板可逆性聚集引起的假性减低;大血小板标本应手工法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血小板平均体积 可逆聚集
下载PDF
温度对新生儿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的影响
17
作者 刘桂珍 《卫生职业教育》 2013年第21期115-115,共1页
在应用TEK-11MINI血细胞分析仪时,经常会遇到新生儿白细胞(WBC)和血小板(PLT)计数与临床体征不符。当粘度大的新生儿静脉血离体加入抗凝管后PLT即发生聚集反应,此时若立即进行全血细胞测定,可逆聚集的PLT还没有解聚,会造成WBC不同程度... 在应用TEK-11MINI血细胞分析仪时,经常会遇到新生儿白细胞(WBC)和血小板(PLT)计数与临床体征不符。当粘度大的新生儿静脉血离体加入抗凝管后PLT即发生聚集反应,此时若立即进行全血细胞测定,可逆聚集的PLT还没有解聚,会造成WBC不同程度的假性增高,PLT不同程度的假性降低[1]。但是将采集来的新生儿血标本在37℃水浴箱中放置30分钟后再行测定,便可消除上述假性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白细胞 血小板 可逆聚集
下载PDF
病毒和膜脂的相互作用
18
作者 孙雷心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1993年第4期5-6,共2页
物理因素在病毒和其寄主间相互作用中的重要性有多大?Wageningen 农业大学分子物理系的RuudSpruijt 及同事与Groningen 大学生理化学实验室的Jan Wilschut 和本校病毒学系合作开展了这项研究,研究膜结构在植物病毒侵染早期事件,如穿透... 物理因素在病毒和其寄主间相互作用中的重要性有多大?Wageningen 农业大学分子物理系的RuudSpruijt 及同事与Groningen 大学生理化学实验室的Jan Wilschut 和本校病毒学系合作开展了这项研究,研究膜结构在植物病毒侵染早期事件,如穿透寄主细胞和病毒脱壳中的作用。以磷脂小泡(人工膜)和植物病毒、豇豆退绿斑驳雀麦花叶病毒(CCMV)或丝状噬菌体(M<sub>13</sub>,Pf<sub>1</sub>和Pf<sub>3</sub>)为模型系统,鉴定了无包被植物病毒或其壳蛋白(以不同的聚集状态)与人工膜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这些相互作用明确显示出病毒壳蛋白在病毒繁殖周期的各个基本步骤中的多功能性质。静电和疏水力相互作用及可逆性聚集只体现了壳蛋白单体的部分多功能性,这似乎是所有病毒蛋白的共性。CCMV 壳蛋白较特殊,因其具有带大量正电的N-端臂,与负电性膜有很强的静电相互作用。这可能是壳蛋白与植物细胞的负电性膜相互作用的基础。下一步工作将继续研究CCMV 壳蛋白N-端臂在与核酸及膜相互作用中所起的作用。此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蛋白 植物病毒 雀麦花叶病毒 寄主细胞 人工膜 绿斑 膜脂 可逆聚集 疏水力 生理化学
下载PDF
2种速冻技术在新鲜冰冻血浆制备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9
作者 陈兴智 韦常健 梁智刚 《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 CAS 2011年第6期702-704,共3页
目的:探讨新鲜冰冻血浆(FFP)制备质量的效果。方法:分别使用双面冷板速冻技术和三洋双压缩空气介质速冻技术进行FFP速冻,观察FFP融化后纤维蛋白及絮状不可逆聚集析出情况。结果:不同冷冻技术制备的FFP,纤维蛋白及絮状不可逆聚集的发生... 目的:探讨新鲜冰冻血浆(FFP)制备质量的效果。方法:分别使用双面冷板速冻技术和三洋双压缩空气介质速冻技术进行FFP速冻,观察FFP融化后纤维蛋白及絮状不可逆聚集析出情况。结果:不同冷冻技术制备的FFP,纤维蛋白及絮状不可逆聚集的发生率有显著差异性,三洋双压缩空气介质速冻技术纤维蛋白及絮状不可逆聚集率为2.53%,制备FFP时的冷冻速度对FFP质量有显著性影响。结论:使用双面冷板速冻技术进行FFP速冻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鲜冰冻血浆 速冻 纤维蛋白 絮状不可逆聚集 效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