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陆对台港与海外华文文学的接受心理——以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颜敏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81-84,89,共5页
在上世纪 80年代到 90年代 ,大陆对台港海外华文文学的接受心理是复杂多变的 ,但却显现出一些总体倾向。最初普通读者对武侠言情文学的关注 ,以及稍后对异域风情及物质神话的惊羡 ,分别可以找到某类相似的心理诱因。文学研究者则历经了... 在上世纪 80年代到 90年代 ,大陆对台港海外华文文学的接受心理是复杂多变的 ,但却显现出一些总体倾向。最初普通读者对武侠言情文学的关注 ,以及稍后对异域风情及物质神话的惊羡 ,分别可以找到某类相似的心理诱因。文学研究者则历经了从关注相似性到理解相异性的过程 ,他们以“身份”问题为焦点的研究折射出转型期人文知识分子的身份焦虑。同时 ,大陆的接受心理反过来又对海外华文文学创作产生影响 ,一些创作甚至为迎合大陆的特定心理需求而写。当某种接受心理成为创作时的思维惯例时 ,海外华文文学可能会远离审美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港与海外华文文学 接受心理 普通读者 文学研究者 反馈
下载PDF
《特区文学》中的“台港与海外华文文学”
2
作者 颜敏 《惠州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45-49,共5页
作为改革开放的窗口,《特区文学》一度成为传播“台港与海外华文文学”的重要阵地,从1990年代中期前以“主旋律化”的香港文学为传播重心到1990年代中期后以“艺术性准则”来取舍相关文本,都体现了期刊鲜明的地方意识形态导向对文学... 作为改革开放的窗口,《特区文学》一度成为传播“台港与海外华文文学”的重要阵地,从1990年代中期前以“主旋律化”的香港文学为传播重心到1990年代中期后以“艺术性准则”来取舍相关文本,都体现了期刊鲜明的地方意识形态导向对文学传播的制约。传播语境对于文学传播的这种决定性影响,使得“台港与海外华文文学”的跨语境传播中,“差异的成分”被过滤稀释,“他者”成为了“自我”的影子。《特区文学》中“台港与海外华文文学”始终是特区文学的和谐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区文学 台港与海外华文文学 “主旋律化”的香港文学 地方意识形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