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台湾主体性”的本质和影响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刘红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3期91-96,共6页
"台湾主体性"作为李登辉、陈水扁等"台独势力"人为建构的一个政治概念,经过台湾一些政治势力长达20余年的煽动和灌输,已经成为台湾的主流社会意识,岛内蓝绿阵营、各党派都不得不奉之为重要政治信仰和主张。"... "台湾主体性"作为李登辉、陈水扁等"台独势力"人为建构的一个政治概念,经过台湾一些政治势力长达20余年的煽动和灌输,已经成为台湾的主流社会意识,岛内蓝绿阵营、各党派都不得不奉之为重要政治信仰和主张。"台湾主体性"的有关"认同台湾"、"要求当家作主"、"出头天"、"台湾优先"等内容,具有一定的正当性与合理性,但其中有关"中华民国"或"台湾"是一个"主权独立国家的认识"、"台湾前途要由2300万台湾人民决定"以及寻求在国际上"自主自立地位"等,也具有明显的"台独"色彩和"独台"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问题 台湾意识” 台湾主体性
下载PDF
简析“台湾主体性”对政党政治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郭艳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34-144,共11页
"台湾主体性"是上个世纪90年代才在台湾岛内兴起的一种政治和社会思潮。"台湾主体性"的流行既有其客观基础,更是主观建构的结果。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台湾主体性"已逐渐成为政治和社会分歧仍相对严重的台... "台湾主体性"是上个世纪90年代才在台湾岛内兴起的一种政治和社会思潮。"台湾主体性"的流行既有其客观基础,更是主观建构的结果。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台湾主体性"已逐渐成为政治和社会分歧仍相对严重的台湾民众的基本共识,并成为民进党上台执政、其意识形态霸权形成以及国、民两党在统"独"政治光谱上从极化转为温和区隔的重要基础。"台湾主体性"高涨导致国、民两党的两岸论述日益趋同,两岸之间的结构性矛盾日益凸显,不利于签署两岸和平协议等高层次议题的顺利展开和祖国和平统一的最终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主体性 “悲情” 台湾意识” 政党政治
下载PDF
在跨领域、跨文化中,思考台湾主体性
3
作者 鸿鸿 《福建艺术》 2008年第1期42-43,共2页
"国艺会"有鉴于近年来台湾表演艺术评论发表管道逐渐萎缩,所以在2007年岁末规划了"2007表演艺术创作论坛",邀集了曾担任该会评审工作的舞蹈、戏剧与音乐的学者专家,发表了十五场创作作品评述与现象观察的主题研讨,... "国艺会"有鉴于近年来台湾表演艺术评论发表管道逐渐萎缩,所以在2007年岁末规划了"2007表演艺术创作论坛",邀集了曾担任该会评审工作的舞蹈、戏剧与音乐的学者专家,发表了十五场创作作品评述与现象观察的主题研讨,一起与表演团体共同回顾2006-2007年的创作概况,由此讨论表演艺术创作与制作呈现的问题与因应之道。专题发表者或就艺坛现象开展宏观论述,或就个别作品进行微观剖析,且与表演艺术团队互动交流相互对话。本次专题即选录戏剧与戏曲类的部分专题发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 演员 台湾主体性 相声剧 剧场 文化机构 领域
下载PDF
族群文化政策与地缘政治倾向:台湾地区当局利用“原住民”构建“台湾地区主体性”的文化政策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嘉馨 郑振清 《台湾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0-110,共11页
我国台湾地区的乡土文化既深受传统中华文化的影响,也具有南岛语族的某些文化要素。近年来,台湾地区民进党当局为推进其“脱中”的政治目标,积极利用台湾地区“原住民”所具有的南岛语族特征和文化符号,构建“台湾地区主体性”。本文通... 我国台湾地区的乡土文化既深受传统中华文化的影响,也具有南岛语族的某些文化要素。近年来,台湾地区民进党当局为推进其“脱中”的政治目标,积极利用台湾地区“原住民”所具有的南岛语族特征和文化符号,构建“台湾地区主体性”。本文通过政策文本定量分析和文化项目调研,研究了民进党当局自2016年以来利用“原住民”族群文化政策塑造“台湾地区主体性”的三种机制:构建“原民史观”、强化“原住民”的土地权益和语言传承、利用南岛文化关系网络开拓地缘政治“外交”空间。这些干预性政策机制的发现与分析,有助于深入理解台湾地区当局利用“原住民”议题切割两岸历史进行“中华民国台湾地区化”和“渐进式台独”的手段,也有助于我们在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框架下解构“台湾地区主体性”、树立两岸同宗同脉的历史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地区“原住民”政策 台湾地区主体性 地缘政治 南岛语族文化
原文传递
“台独”史观平议 被引量:5
5
作者 李细珠 《台湾历史研究》 2023年第1期1-23,共23页
通过系统考察“台独”史观的历史演变、基本观点及社会政治影响,并理性地思考有关应对之策,本文认为“台独”史观与“台独”运动相共生,并在“台独”势力操作下成为中国台湾岛内中国台湾史研究的主流学术话语。近30年来,“台独”史观经... 通过系统考察“台独”史观的历史演变、基本观点及社会政治影响,并理性地思考有关应对之策,本文认为“台独”史观与“台独”运动相共生,并在“台独”势力操作下成为中国台湾岛内中国台湾史研究的主流学术话语。近30年来,“台独”史观经历政治化、学术化、社会化过程,严重影响了中国台湾岛内的主流思想意识。“台独”史观不仅促使李登辉、陈水扁、蔡英文等“台独”政客在背弃一个中国原则、分裂国家的“台独”道路上越走越远,而且通过教改与历史教育向中国台湾社会渗透,严重毒害了中国台湾青少年。应对“台独”史观“破”与“立”的两条路径是:一方面,剖析“台独”史观的学理谬误,揭露“台独”史观的社会政治危害;另一方面,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指导,树立正确的中国台湾史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台湾史研究 “台独”史观 “中国台湾主体性”史观 “中国台湾岛史”概念 同心圆 史观
下载PDF
“台湾主体意识”的由来和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周伟 《现代台湾研究》 2011年第2期22-27,共6页
<正>一、'台湾主体意识'是'台独'势力人为塑造与推销的一种政治理念,被台湾民众广泛接受,比极端'台独'理论更具欺骗性和危害性'台湾主体意识'的提出,可能初见于台湾旅日学者戴国辉教授所称的'... <正>一、'台湾主体意识'是'台独'势力人为塑造与推销的一种政治理念,被台湾民众广泛接受,比极端'台独'理论更具欺骗性和危害性'台湾主体意识'的提出,可能初见于台湾旅日学者戴国辉教授所称的'台湾主体性'。戴国辉教授援引日本学者针对二战后美国军事占领下的日本人民重新建构其国家尊严、民族认同,而非一味地依附美国、以美国价值来看待世界,所反思创造出来的'主体性'一词,说明台湾同样深受美国价值影响而不自觉,对此应该有所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主体意识 势力 台湾意识 “台独” 台湾主体性 李登辉 台湾民众 民进党
原文传递
“台湾意识”的异化及其对台湾史研究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陈忠纯 《近代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40-146,共7页
"台湾意识"本是台湾民众认同乡土的"地方意识"。日据时期,"台湾意识"蜕变成"国族认同",其本质上仍是"中国意识",如不少台湾的知识分子借助台湾史著述表达了对"故国"的追思... "台湾意识"本是台湾民众认同乡土的"地方意识"。日据时期,"台湾意识"蜕变成"国族认同",其本质上仍是"中国意识",如不少台湾的知识分子借助台湾史著述表达了对"故国"的追思。"二二八"事件后,围绕是否认同"中国意识",台湾内外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台湾意识"与台湾史叙述。"解严"前后,政治的变动促使"台湾意识"出现异化,导致战后岛内"去殖民化""去省籍化"的台湾史研究路径被抛弃。部分台湾史学者企图使台湾史研究脱离中国史脉络,重新建构以"台湾人"为主体的"台独史观",使之成为推动"台独运动"的重要思想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意识” 台湾主体性 “台独史观” 台湾史研究
原文传递
试析影响两岸互信的因素 被引量:1
8
作者 沈惠平 《现代台湾研究》 2016年第2期6-12,共7页
建立和增进互信是两岸关系健康、平稳发展的关键,但两岸互信时刻处于不稳定的状态。深究起来,两岸互信基础薄弱在于其影响因素众多,诸如两岸长期分隔等历史因素、"台独"分裂势力等岛内因素、两岸之间的结构性矛盾等两岸因素... 建立和增进互信是两岸关系健康、平稳发展的关键,但两岸互信时刻处于不稳定的状态。深究起来,两岸互信基础薄弱在于其影响因素众多,诸如两岸长期分隔等历史因素、"台独"分裂势力等岛内因素、两岸之间的结构性矛盾等两岸因素以及美国日本等外部因素,均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两岸双方的相互信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岸互信 历史隔阂 敌对心态 台湾主体性 美日因素
原文传递
评介当前两岸关系新局面
9
作者 陈榕三 《现代台湾研究》 2009年第4期18-22,共5页
2008年3月台湾变天,政治上,两岸终于暂时摆脱掉'台独'所带来的危险;经济上,两会协商为两岸经贸交流重新开启新机,两岸关系可以开始风平浪静,重新出发。台湾'陆委会'今年2月16日开会讨论'2008年两岸关系各界民意调... 2008年3月台湾变天,政治上,两岸终于暂时摆脱掉'台独'所带来的危险;经济上,两会协商为两岸经贸交流重新开启新机,两岸关系可以开始风平浪静,重新出发。台湾'陆委会'今年2月16日开会讨论'2008年两岸关系各界民意调查综合分析'报告,该报告整理了去年108项两岸相关民意调查,提供了很多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岸关系 马英九 国民党 民进党 “台独” 台湾主体性
原文传递
“台独”活动不断升级
10
作者 杨泽军 《两岸关系》 2004年第10期11-14,共4页
台"大选"后的国际形势及台海局势对"台独"形成强力挤压,使得陈水扁在"520"就职演说中不得不有所顾忌,间接重申"四不一没有",变"制宪"为"宪改".此后,他在不同场合多次表示... 台"大选"后的国际形势及台海局势对"台独"形成强力挤压,使得陈水扁在"520"就职演说中不得不有所顾忌,间接重申"四不一没有",变"制宪"为"宪改".此后,他在不同场合多次表示,没有"台独"时间表问题,强调"宪改"不会触及包括"国家主权、领土或者统独议题".而事实上这只是阿扁为缓解外界压力的权宜之计,这位"血管里流淌着‘台独'血液"的顽固"台独"分子,不会也不可能放弃"台独"主张.陈水扁连任后,不仅"台独"活动没有收敛,而且愈演愈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独”活动 新宪法 陈水扁 邦交国 民进党 台湾当局 台湾主体性 立法院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