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台湾以东黑潮流量的年际变化特征 被引量:35
1
作者 贾英来 刘秦玉 +1 位作者 刘伟 林霄沛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07-512,共6页
利用长时间序列的石垣和基隆两个验潮站的海平面高度记录 ( 1 8年 )计算了台湾以东的黑潮流量 ,并结合风应力资料 (SODA) ,探讨了台湾以东黑潮流量的年际变化及其和风应力旋度的关系。台湾以东黑潮流量的峰值出现在 1 980— 1 981、1 98... 利用长时间序列的石垣和基隆两个验潮站的海平面高度记录 ( 1 8年 )计算了台湾以东的黑潮流量 ,并结合风应力资料 (SODA) ,探讨了台湾以东黑潮流量的年际变化及其和风应力旋度的关系。台湾以东黑潮流量的峰值出现在 1 980— 1 981、1 982— 1 983、1 986、1 988及 1 991年 ,低值出现在 1 984、1 990、1 993— 1 995年。小波分析结果显示 ,台湾以东黑潮流量具有 2— 5年的显著周期 (峰值在 2年和 5年 ) ;台湾以东北太平洋区域风应力旋度具有 2— 7年的显著周期 (峰值在 3年和 6年 )。在 1 980— 1 991年间 ,黑潮大弯曲频繁发生 ,台湾以东黑潮流量偏大 ,与台湾以东太平洋区域风应力旋度间的关系较好 ;而在 1 991— 1 995年间 ,没有黑潮大弯曲发生 ,台湾以东黑潮流量偏低 ,与台湾以东太平洋区域风应力旋度间的关系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以东黑潮流量 风应力旋度 年际变化
下载PDF
基于Argo网格产品资料的台湾以东海域海温场结构与温跃层特征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高飞 张韧 +3 位作者 李璨 侯太平 刘宸钊 王涌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7-25,共9页
基于2005 年1 月~2009 年12 月中国Argo 实时数据中心发布的Argo 网格化产品, 对台湾以东海域的表层和深层海温进行了分析, 证实了日本南部海域存在北太平洋副热带模态水, 提出暖水团概念, 分析了其成因和垂直结构, 并利用SODA(Simple ... 基于2005 年1 月~2009 年12 月中国Argo 实时数据中心发布的Argo 网格化产品, 对台湾以东海域的表层和深层海温进行了分析, 证实了日本南部海域存在北太平洋副热带模态水, 提出暖水团概念, 分析了其成因和垂直结构, 并利用SODA(Simple Ocean Data Assimilation)数据和WOA09(World Ocean Atlas 2005)数据对暖水团进行验证.揭示出台湾以东海域各层次温度大面分布大体呈3 个模态特征, 并依此将台湾以东海域分为热带、副热带和温带三个海区; 对各海域截取断面图, 对其温跃层进行分析, 归纳出永久性温跃层和季节性温跃层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和季节性变化, 并对其成因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以东海域 网格化Argo资料 海温场 温跃层 暖水团
下载PDF
台湾以东黑潮锋时空分布及形成机制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李威 王琦 +2 位作者 马继瑞 韩桂军 张学峰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01-408,共8页
海洋锋是重要的海洋现象,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尽管台湾以东与黑潮之间表层无明显的锋区,但在水下却常年存在较强的海洋锋,这一现象的研究至今尚少见,本研究采用再分析手段,系统分析了温度锋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形成变化机制。
关键词 黑潮锋 台湾以东 再分析 时空分布 形成机制
下载PDF
台湾以东黑潮锋的中尺度过程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李威 王琦 +2 位作者 马继瑞 韩桂军 张学峰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18-528,共11页
采用海洋再分析结果,研究了海洋涡旋和锋面波动对台湾以东黑潮锋的影响,结果表明,Rossby波第一斜压模态形成的冷涡(暖涡),减弱(增强)台湾以东黑潮温度锋强度,减小(加大)锋的宽度。在再分析结果中,捕获到1991年1-2月台湾以东的一... 采用海洋再分析结果,研究了海洋涡旋和锋面波动对台湾以东黑潮锋的影响,结果表明,Rossby波第一斜压模态形成的冷涡(暖涡),减弱(增强)台湾以东黑潮温度锋强度,减小(加大)锋的宽度。在再分析结果中,捕获到1991年1-2月台湾以东的一次黑潮锋面波动。锋面波动的波槽(波脊)到达时,该温度锋强度减弱(增强),宽度和厚度减小(增大)。对前人的与线性基态方程相对应的锋面波动扰动态能量诊断方程进行了拓展,推导出与非线性基态方程相对应的扰动态能量诊断方程。之后,使用上述扰动态能量诊断方程,初步分析了该锋面波动的能量来源,发现正压不稳定的贡献与斜压不稳定的贡献比K-H不稳定大1~2个数量级,而斜压不稳定的贡献约为正压不稳定的5倍,因此该锋面波动基本上由斜压不稳定性提供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潮锋 台湾以东 再分析 海洋涡旋 锋面波动
下载PDF
台湾以东黑潮经向热输送变异及可能的气候效应 被引量:13
5
作者 齐庆华 蔡榕硕 张启龙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1-38,共8页
基于日本气象厅长序列水文再分析资料,通过估算台湾以东黑潮24°N断面热输送量,分析了该断面黑潮热输送的低频变异特征,并探讨了热输送变异与我国近海海表温度异常变化以及前期(前秋、前冬和春季)和同期(夏季)热输送变异与我国夏季... 基于日本气象厅长序列水文再分析资料,通过估算台湾以东黑潮24°N断面热输送量,分析了该断面黑潮热输送的低频变异特征,并探讨了热输送变异与我国近海海表温度异常变化以及前期(前秋、前冬和春季)和同期(夏季)热输送变异与我国夏季降水异常变化的关联性。小波分析显示,台湾以东黑潮(24°N断面)热输送异常存在着显著的准2a周期振荡和约16a的年代际变化,且以上显著周期主要存在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另外,台湾以东黑潮(24°N断面)热输送变异的季节差异明显;50多年来,台湾以东黑潮(24°N断面)热输送呈现出长期增强趋势,但变化幅度不大,且各季节长期趋势也有所不同。相关分析表明,台湾以东黑潮(24°N断面)热输送低频变异可能是我国东部近海SST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另外,回归分析发现,前期及同期台湾以东黑潮(24°N断面)热输送变异对我国东部夏季降水异常变化有显著指示性,可能存在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以东黑潮 热输送 海表温度(SST) 夏季降水 小波分析
下载PDF
中国近海及其附近海域若干涡旋研究综述 Ⅰ.南海和台湾以东海域 被引量:38
6
作者 管秉贤 袁耀初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16,共16页
综述了南海和台湾以东海域若干气旋型和反气旋型涡旋研究.在南海存在着许多活跃的中尺度涡,我们分别对南海中、南部海域和南海北部海域中尺度涡作了评述.在南海北部海域,目前最感兴趣的问题为:南海水与西菲律宾海通过吕宋海峡的交换的... 综述了南海和台湾以东海域若干气旋型和反气旋型涡旋研究.在南海存在着许多活跃的中尺度涡,我们分别对南海中、南部海域和南海北部海域中尺度涡作了评述.在南海北部海域,目前最感兴趣的问题为:南海水与西菲律宾海通过吕宋海峡的交换的物理过程,以及黑潮是否以反气旋流套形式进入南海.这些问题目前尚不清楚,尤其是这些问题的机理.这些问题必须通过今后深入和细致的、长时间的海流和水文观测,以及长时间卫星遥感观测资料的论证才能逐渐认识清楚.台湾以东海域,黑潮两侧经常出现中尺度涡,而且变化较大而复杂.文中着重讨论兰屿冷涡和台湾东北的气旋式冷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台湾以东海域 气旋型涡旋 反气旋型涡旋
下载PDF
台湾以东黑潮流量变异与冬季西北太平洋海洋-大气相互作用 被引量:14
7
作者 温娜 刘秦玉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64-270,共7页
通过对历史资料进行奇异值分解、合成分析及相关分析,揭示了对应冬季台湾以东黑潮流量增强(减弱)时,西北太平洋海区异常失热(得热),北太平洋(北纬20°N以北)上空500hPa位势高度负异常(正异常);进一步证实了冬季西北太平洋海洋-大气... 通过对历史资料进行奇异值分解、合成分析及相关分析,揭示了对应冬季台湾以东黑潮流量增强(减弱)时,西北太平洋海区异常失热(得热),北太平洋(北纬20°N以北)上空500hPa位势高度负异常(正异常);进一步证实了冬季西北太平洋海洋-大气相互作用是一个正反馈过程;发现了冬季台湾以东黑潮的暖平流作用可能是维持该正反馈过程进行的一个必要条件;通过超前和滞后相关及合成分析,提出从10月开始,台湾以东黑潮流量异常形成的暖平流作用会对冬季西北太平洋海区海洋-大气相互作用有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以东黑潮流量 净热通量 500hPa位势高度场 奇异值分解
下载PDF
台湾以东黑潮路径识别与变化规律 被引量:4
8
作者 王辉赞 魏林进 +2 位作者 张全礼 刘磊 刘科峰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71-279,共9页
为研究对中国台湾以东海域黑潮路径及其变化,本文基于法国空间局AVISO中心提供的1993—2015年的卫星遥感海表流场逐日资料,对121°—125°E,22.4°—25°N海域黑潮路径进行了逐日识别,得到了共计23年累计8400天的台湾... 为研究对中国台湾以东海域黑潮路径及其变化,本文基于法国空间局AVISO中心提供的1993—2015年的卫星遥感海表流场逐日资料,对121°—125°E,22.4°—25°N海域黑潮路径进行了逐日识别,得到了共计23年累计8400天的台湾以东黑潮流轴的逐日路径,并研究其在不同纬度的流轴位置及其对应的表面黑潮流量的时空变化规律。主要结论如下:(1)采用模糊C-均值聚类法对台湾以东黑潮流轴路径进行聚类分析,发现台湾以东黑潮流轴在24°N以南出现明显摆动,形成正常和偏东两种路径;黑潮流轴存在明显的时间变化,流轴偏东现象年平均大约出现25次,大致每隔3年出现一次偏东较少的现象,各月流轴偏东次数以4、5月最少,10月至次年3月较多;(2)台湾以东黑潮表面流量大小在6.2—8.3×104m2/s之间;总体上来说,纬度越高流量越大,在23.5°N左右范围内存在一个流量低值中心;在24.3°N以北流量总体较大,且增长趋势稳定,同时表面流量大小具有较强的季节和年际变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潮流轴识别 台湾以东黑潮 模糊C-均值聚类 黑潮表面流量
下载PDF
台湾以东黑潮锋的中尺度过程研究(英文)
9
作者 王琦 李威 +2 位作者 马继瑞 韩桂军 张学峰 《Marine Science Bulletin》 CAS 2011年第1期10-24,共15页
采用海洋再分析结果,研究了海洋涡旋和锋面波动对台湾以东黑潮锋的影响,结果表明,Rossby波第一斜压模态形成的冷涡(暖涡),减弱(增强)台湾以东黑潮温度锋强度,减小(加大)锋的宽度。在再分析结果中,捕获到1991年1—2月台湾以东的一次黑潮... 采用海洋再分析结果,研究了海洋涡旋和锋面波动对台湾以东黑潮锋的影响,结果表明,Rossby波第一斜压模态形成的冷涡(暖涡),减弱(增强)台湾以东黑潮温度锋强度,减小(加大)锋的宽度。在再分析结果中,捕获到1991年1—2月台湾以东的一次黑潮锋面波动。锋面波动的波槽(波脊)到达时,该温度锋强度减弱(增强),宽度和厚度减小(增大)。使用诊断公式,初步分析了该锋面波动的能量来源,发现正压不稳定的贡献与斜压不稳定的贡献比K-H不稳定大1~2个数量级,而斜压不稳定的贡献约为正压不稳定的5倍,因此该锋面波动基本上由斜压不稳定性提供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以东 黑潮锋 再分析 海洋涡旋 锋面波动
下载PDF
台湾以东黑潮锋时空分布及形成机制研究(英文)
10
作者 王琦 李威 +3 位作者 马继瑞 韩桂军 张学峰 王喜东 《Marine Science Bulletin》 CAS 2011年第2期13-32,共20页
海洋锋是重要的海洋现象,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尽管台湾以东与黑潮之间表层无明显的锋区,但在水下却常年存在较强的海洋锋,这一现象的研究至今尚少见,本研究采用再分析手段,系统分析了温度锋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形成变化机制。
关键词 黑潮锋 台湾以东 再分析 时空分布 形成机制
下载PDF
台湾以东中尺度涡对黑潮入侵东海路径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程建婷 杨德周 +4 位作者 尹宝树 齐继峰 陈海英 冯兴如 时云龙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81-88,共8页
利用AVISO数据集的卫星高度计资料,分析了中国台湾以东中尺度涡的时空特征,通过具体的中尺度涡实例探讨了其对台湾以东黑潮路径的影响。研究表明气旋式中尺度涡在春夏季节的数目要少于反气旋式中尺度涡,在秋冬季节气旋式涡旋个数则多于... 利用AVISO数据集的卫星高度计资料,分析了中国台湾以东中尺度涡的时空特征,通过具体的中尺度涡实例探讨了其对台湾以东黑潮路径的影响。研究表明气旋式中尺度涡在春夏季节的数目要少于反气旋式中尺度涡,在秋冬季节气旋式涡旋个数则多于反气旋涡;并且台东以东区域涡旋传播存在多种路径,涡旋的存在对台湾东北部黑潮入侵东海的路径具有重大影响,特别是2004年夏季台湾以东区域存在多个涡旋,相应的吕宋海峡黑潮主轴向东偏移明显,台湾东北黑潮入侵东海的路径发生了显著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台湾以东 中尺度涡 黑潮 入侵路径
下载PDF
台湾以东副热带环流区大中型浮游桡足类的生态特征 被引量:1
12
作者 林景宏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2-97,共6页
根据1995-1997年期间在台湾岛以东副热带环流区进行4个季度月的综合调查资料,分析了该海域浮游桡足类的数量分布及其群落的生态特征,探讨其与环境因素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本区大中型浮游桡足类呈低丰度(4个季度平均为6.75个/m^3... 根据1995-1997年期间在台湾岛以东副热带环流区进行4个季度月的综合调查资料,分析了该海域浮游桡足类的数量分布及其群落的生态特征,探讨其与环境因素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本区大中型浮游桡足类呈低丰度(4个季度平均为6.75个/m^3)、低优势度(Y〈0.131)以及季节变化幅度小等特点.所记录的206种浮游桡足类中,5种生态类群共存.不同性质水系在测区间的动态制约着不同生态类群的配比,但丝毫左右不了热带大洋广布类群的主导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桡足类 生态 台湾以东副热带环流区
下载PDF
反映台湾以东黑潮流量变化的海表面高度关键区域的确定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晓丹 毛新燕 江文胜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6,共6页
根据HYCOM模型结果,主要分析了台湾以东黑潮流量年际变化和海表面高度变化的相关性。得出黑潮流量的年际变化和台湾以东123°E^125°E,24°N^25°N区域的海表面高度年际变化相关性最好,而且相关系数可这0.8左右。在季节... 根据HYCOM模型结果,主要分析了台湾以东黑潮流量年际变化和海表面高度变化的相关性。得出黑潮流量的年际变化和台湾以东123°E^125°E,24°N^25°N区域的海表面高度年际变化相关性最好,而且相关系数可这0.8左右。在季节l生变化上,二者总体变化趋势也是比较一致的,但黑潮流量的变化滞后该区域海表面高度1个月左右。黑潮流量整体随时间的变化与该区域海表面高度的相关性也可达到0.73。因此可以看出,这个区域的海表面高度变化可以反映黑潮流量的变化趋势,本文定义这个区域为关键区域,这是对以往利用基隆和石垣两站水位差异常回归得到黑潮流量变化的研究方式的一种较大改进。通过分析影响关键区域海表面高度变化的机制,可以进一步得出影响黑潮流量变化的因素,从而对其进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以东 黑潮流量 海表面高度 年际变化
原文传递
台湾岛以东海域束毛藻种群的组成与分布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雨 林茂 +1 位作者 杨清良 林更铭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26-432,共7页
分别对1996年5月和1997年7月台湾岛以东黑潮及邻近海域51个采样站位的87份网采浮游植物进行了分析,总结了束毛藻种群的物种构成和丰度分布特征,并初步探讨了水动力条件、温盐、营养盐及其他元素对束毛藻生长及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调... 分别对1996年5月和1997年7月台湾岛以东黑潮及邻近海域51个采样站位的87份网采浮游植物进行了分析,总结了束毛藻种群的物种构成和丰度分布特征,并初步探讨了水动力条件、温盐、营养盐及其他元素对束毛藻生长及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调查区的束毛藻种群由铁氏束毛藻(Trichodesmium thiebaytii)、汉氏束毛藻(Trichodesmium hildebrandtii)和红海束毛藻(Trichodesmium erythraeum)组成,前者分布最为普遍,检出率100%,丰度最大。1996年5月束毛藻平均藻丝体密度为44.55×10~2 filaments/m^3,铁氏束毛藻占91%,在吕宋海峡密集,总体呈观西南高,东北低的分布态势。1997年7月束毛藻平均藻丝体密度为152.72×10~2filaments/m^3,铁氏束毛藻占99%,除吕宋海峡外,台湾东北部海域为次高值区,总体呈现西南高,中部和东部低的分布态势。较之邻近海区结果,台湾岛以东黑潮及邻近海域的束毛藻平均藻丝体密度高于太平洋赤道热带海域、南黄海和东海陆架区、东海产卵场,低于台湾海峡西侧20 m以浅和东海低氧区。在台湾岛以东海域,束毛藻的丰度分布由其特定的地理位置和黑潮流向所决定,高温高盐的黑潮水系利于束毛藻的增殖,束毛藻的丰度分布与Fe、P等化学因子的关系有待进一步寻找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束毛藻种群 物种组成 分布 台湾以东海域 黑潮
下载PDF
台湾岛以东海域若干浮游动物对厄尔尼诺的响应 被引量:2
15
作者 钱鲁闽 林景宏 +1 位作者 焦念志 陈瑞祥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47-152,共6页
关键词 台湾以东海域 浮游动物 厄尔尼诺 响应
下载PDF
台湾岛以东黑潮热输运的季节及年际变化特征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敏 孙群 +1 位作者 王思佳 郭新宇 《海洋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9,共9页
黑潮热输运对我国沿海区域气候变化及海洋生态环境具有重要影响。基于JCOPE2(Japan Coastal Ocean Predictability Experiment 2)模式1993—2016年的高分辨率数值模拟结果,计算了通过台湾岛以东24°N KET(Kuroshio East of Taiwan I... 黑潮热输运对我国沿海区域气候变化及海洋生态环境具有重要影响。基于JCOPE2(Japan Coastal Ocean Predictability Experiment 2)模式1993—2016年的高分辨率数值模拟结果,计算了通过台湾岛以东24°N KET(Kuroshio East of Taiwan Island)断面的黑潮热输运,分析了其季节及年际变化特征,结合ONI指数(Oceanic Nino Index)探讨了其与ENSO(厄尔尼诺-南方涛动)事件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KET断面黑潮热输运具有显著的季节变化,春夏季较大,秋冬季偏小;年均值为1.98 PW(1 PW=1015 W),标准差为0.18 PW,热输运强年为1996—1997年和2015年,热输运弱年为2000年, 2002年和2013年。超强ENSO过程对黑潮热输运有显著影响。受超强厄尔尼诺事件影响,台湾岛以东黑潮热输运明显增加,热输运极大值超前ONI指数极大值约5~10个月。利用方差分析得到流速方差项对KET断面黑潮热输运总时域方差贡献最大,解释了热输运总方差最大值的77%,其次是温度与流速协方差项以及温度方差项,分别解释了热输运总方差的15%和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潮热输运 台湾以东 年际变化 ENSO 方差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