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3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世纪30年代中国内地左翼话语中的台湾地区革命探析
1
作者 陈忠纯 杨鹏慧 《台湾研究集刊》 2024年第1期107-124,共18页
20世纪30年代,随着国人对日本殖民统治下台湾地区同胞命运的日益关切,内地报刊发表的涉台文章数量不断增多。这些文章不仅深度有明显提升,形式也更加多样,还出现了不少小说、话剧等体裁的作品。涉台的文学类作品,大多具有明显的左翼倾向... 20世纪30年代,随着国人对日本殖民统治下台湾地区同胞命运的日益关切,内地报刊发表的涉台文章数量不断增多。这些文章不仅深度有明显提升,形式也更加多样,还出现了不少小说、话剧等体裁的作品。涉台的文学类作品,大多具有明显的左翼倾向,背后还可见中共及左联的影响。中共延续了大革命时期对台湾地区革命的关心,除了指导台共的成立,还体现在左联为首的左翼作家对台湾地区革命的书写上。内地左翼文坛以“阶级斗争”为基调,关注台湾地区工农阶级的命运前途,丰富了中国内地的涉台书写与关注视角。20世纪30年代中期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内地左翼响应中共组建抗日统一战线的号召,淡化话语中的“阶级斗争”色彩,以“弱小民族”为话语桥梁,在阶级与民族之间架起了书写台湾地区革命的新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地左翼 台湾地区革命 弱小民族 联合抗日
下载PDF
多源流视角下民族政策变迁理论分析框架研究——以台湾地区“原住民族”政策变迁为例 被引量:6
2
作者 乌小花 周辉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4-62,共9页
多源流理论是公共政策变迁的重要理论分析框架。用修正后的多源流理论分析台湾地区"原住民族"政策的根本性变迁历程,可以发现其对民族政策的变迁有着极强的解释力。通过对这一分析过程的总结,拟构建出一个民族政策变迁的理论... 多源流理论是公共政策变迁的重要理论分析框架。用修正后的多源流理论分析台湾地区"原住民族"政策的根本性变迁历程,可以发现其对民族政策的变迁有着极强的解释力。通过对这一分析过程的总结,拟构建出一个民族政策变迁的理论分析框架:民族政策变迁的实现是由各自流动的三个源流:民族问题源流、民族政策源流、民族政治源流在机会之窗打开时,在民族政策企业家的推动之下实现汇合,从而共同推动民族政策变迁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政策变迁 多源流理论 台湾地区“原住民族”
原文传递
台湾地区百年话剧中的民族寓言
3
作者 梁燕丽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1-93,共13页
民族寓言是民族叙事的一种独特形式,台湾地区百年话剧的民族寓言包括原型叙事、历史叙事和乌托邦叙事等。原型叙事作为文化记忆与集体潜意识的民族寓言,体现在《琴韵千秋》《楚汉风云》《和氏璧》等剧目中,知音、君子、英雄等“原型”... 民族寓言是民族叙事的一种独特形式,台湾地区百年话剧的民族寓言包括原型叙事、历史叙事和乌托邦叙事等。原型叙事作为文化记忆与集体潜意识的民族寓言,体现在《琴韵千秋》《楚汉风云》《和氏璧》等剧目中,知音、君子、英雄等“原型”意象隐藏着文化特质和人格,以新型话剧形式,延续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和文化精魂。历史叙事作为历史记忆与现代转型的民族寓言,体现在《国姓爷》《阉鸡》《胜利进行曲》《光复进行曲》《牛犁分家》等剧目中,以个人和家庭的故事展现台湾地区人民在荷占和日据时期集体的反抗斗争和后殖民论述,也展现台湾地区人民和祖国血脉相连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乌托邦叙事作为社会理想与现实指涉的民族寓言,体现在《猪八戒做和尚》《武陵人》《暗恋桃花源》等剧目中,“桃花源”作为中国人理想世界的象征,在台湾地区剧场重生,创造乌托邦叙事的民族寓言。民族寓言使台湾地区话剧激活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蕴含集体无意识能量,焕发出更加璀璨的理想色彩和艺术光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地区话剧 民族寓言 原型叙事 历史叙事 乌托邦叙事
下载PDF
民国时期上海武侠电影《火烧红莲寺》在台湾地区的传播与接受
4
作者 黄茜 《台湾历史研究》 2024年第2期91-100,共10页
明星影片公司在1928年摄制的《火烧红莲寺》,是民国时期上海武侠电影的代表作,1930年初传入台湾地区,在当地引发强烈反响。一方面,由于其情节和画面上的趣味性、奇观性,受到台湾地区当地观众的热烈欢迎;另一方面,一部分台湾地区知识分... 明星影片公司在1928年摄制的《火烧红莲寺》,是民国时期上海武侠电影的代表作,1930年初传入台湾地区,在当地引发强烈反响。一方面,由于其情节和画面上的趣味性、奇观性,受到台湾地区当地观众的热烈欢迎;另一方面,一部分台湾地区知识分子基于现代性的立场,批评影片的迷信、荒诞和技术落后等。有趣的是,《火烧红莲寺》不光本身长时间在台湾地区上映,它还与台湾地区民间文艺相结合,衍生出相应题材的歌仔戏。通过对《火烧红莲寺》在台湾地区的传播与接受的研究,揭示了武侠电影除开有通俗、娱乐、商业等一般特性,还因在台湾地区的殖民地语境下,产生了抵抗日本殖民统治和增强中华民族认同的政治文化意涵的特殊性,从而也为通俗文艺增添了新的分析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烧红莲寺》 武侠电影 台湾地区 民族认同
下载PDF
我国台湾地区原住民族立法现状刍议 被引量:4
5
作者 王小龙 李冰 《法治研究》 2011年第11期11-15,共5页
在台湾原住民族运动的斗争之下,台湾当局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推进原住民族的立法工作。台湾地区原住民族立法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原住民族的基本权利、经济社会权利、政治权利、文化教育权利,但是仍存在许多问题。对台湾原住民族立法,我... 在台湾原住民族运动的斗争之下,台湾当局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推进原住民族的立法工作。台湾地区原住民族立法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原住民族的基本权利、经济社会权利、政治权利、文化教育权利,但是仍存在许多问题。对台湾原住民族立法,我们应以辩证的眼光看待,对于其中一些比较好的经验,可以借鉴。祖国大陆高度重视台湾原住民族权利的保障,如能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对于那些真正有利于保护台湾原住民族权利的法律,我们应该予以保留、改革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地区 原住民族 立法
下载PDF
蛮族想象与殖民扩张——十九世纪西方视野中的台湾地区少数民族形象
6
作者 肖魁伟 陈绪苗 《闽台文化研究》 2023年第2期15-22,共8页
鸦片战争后大批西方人在殖民欲望的驱使下,来到台湾地区旅行、探险、传教、经商等,并留下大量关于台湾地区少数民族的记录文本,从而建构了西方人视野中的台湾地区少数民族形象。台湾地区“熟番”“平埔番”等少数民族被建构为“半开化... 鸦片战争后大批西方人在殖民欲望的驱使下,来到台湾地区旅行、探险、传教、经商等,并留下大量关于台湾地区少数民族的记录文本,从而建构了西方人视野中的台湾地区少数民族形象。台湾地区“熟番”“平埔番”等少数民族被建构为“半开化”形象,而“生番”“野番”、傀儡番等则被建构为“未开化”形象。前者被西方人视为可以利用的“朋友”,后者则被视为西方“文明”的敌人,欲剿除而后快。西方人所建构的台湾地区少数民族形象背后,承载了殖民台湾地区的欲望与企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地区少数民族 西方殖民者 形象建构
下载PDF
台湾地区少数民族传播权的发展——以原住民族电视台为例
7
作者 雷水圳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5-36,共2页
对于原住民,台湾当局给予比较充分的教育资源,如履行国民义务教育、奖助学金发放补助优待、入学考试加分等,使学成后的原住民能面对社会参与竞争,履行其义务,回馈社会、家园。为推动原住民教育,使族群文化得到复兴与发展,恢复原住民自... 对于原住民,台湾当局给予比较充分的教育资源,如履行国民义务教育、奖助学金发放补助优待、入学考试加分等,使学成后的原住民能面对社会参与竞争,履行其义务,回馈社会、家园。为推动原住民教育,使族群文化得到复兴与发展,恢复原住民自尊心、建立自我认同与归属感,依原住民意愿,本着多元、平等、尊重的精神,2004年12月1日,"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员会"委托台湾电视公司创立原住民电视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住民族 台湾地区 电视台 少数民族 传播权 教育资源 义务教育 民族委员会
下载PDF
论多民族国家与多元文化教育——台湾地区多元文化教育政策的启示 被引量:5
8
作者 陈路芳 肖耀科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7-22,共6页
多元文化教育政策在我国台湾已经实施了近20年,在原住民教育、移民教育、两性平等教育、母语教育和课程改革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同时也存在课程设计不够合理、师资培育不足、公众多元文化意识淡薄、多元文化教育易被台独分子... 多元文化教育政策在我国台湾已经实施了近20年,在原住民教育、移民教育、两性平等教育、母语教育和课程改革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同时也存在课程设计不够合理、师资培育不足、公众多元文化意识淡薄、多元文化教育易被台独分子用于削弱中华民族认同感等隐忧。台湾的多元文化教育的某些经验值得借鉴,如扩大多元文化教育的主题、加强弱势族群的母语教育、加大课程改革力度、提高教师的多元文化素养等,其中,如何保持多元教育与一体化教育的某种均衡以增强各族群的中华民族认同感,特别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国家 多元文化教育 台湾地区 教育政策
下载PDF
社区变迁与双语、双文化教育——台湾地区少数民族社区变迁及学校双语、双文化教育的人类学田野工作综述 被引量:3
9
作者 滕星 《民族教育研究》 2004年第6期88-91,共4页
关键词 学校 文化教育 少数民族 双语 读者 研究员 台湾地区 学田 田野工作 台湾研究
下载PDF
台湾地区少数民族文学的“创世纪”与流变 被引量:1
10
作者 陆卓宁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4-92,共9页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台湾地区少数民族文学异军突起,经历了以政治抗争与自我救赎为核心诉求的发展阶段后,以不同向度呈现出文化转向:一是围绕文化认同与主体建构,落实"文化扎根"与历史重构,激活并体现其于现代性进程中应有的社...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台湾地区少数民族文学异军突起,经历了以政治抗争与自我救赎为核心诉求的发展阶段后,以不同向度呈现出文化转向:一是围绕文化认同与主体建构,落实"文化扎根"与历史重构,激活并体现其于现代性进程中应有的社会文化力量;二是对都市经验完全"清零",回归部落,重新习得与体验族群生活方式及其智慧,以生命艺术有效诠释主体的文化价值及其创造力。台湾地区少数民族文学的"创世纪"及其流变,深刻影响了台湾地区少数民族族群社会及其精神主体建构,以及台湾社会政治文化生态,深化和丰富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文化版图的历史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地区少数民族文学 “创世纪” 流变
下载PDF
积极福利视角下劳动就业促进政策研究——以台湾地区少数民族事业发展为例
11
作者 田蕴祥 《社会保障研究》 CSSCI 2015年第3期98-104,共7页
积极福利的理念自提出以来,对全球社会福利政策发展的影响甚大。以台湾地区少数民族作为研究案例,从积极福利的研究视角分析相关的就业促进政策,发现近年来台湾地区原住民就业政策形态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消极救济性质,政府部门无论是在就... 积极福利的理念自提出以来,对全球社会福利政策发展的影响甚大。以台湾地区少数民族作为研究案例,从积极福利的研究视角分析相关的就业促进政策,发现近年来台湾地区原住民就业政策形态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消极救济性质,政府部门无论是在就业的信息提供、能力培养、活动办理、岗位开拓等各方面,相关促进工作确实都朝着积极福利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 台湾地区 原住 就业 积极福利
下载PDF
台湾地区古代少数民族教育政策发展历程
12
作者 吴月刚 《民族论坛》 2008年第4期44-45,共2页
台湾少数民族高山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重要一员。台湾少数民族教育是中国民族教育体系重要组成部分。针对高山族教育,台湾各历史时期的统治者都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对台湾少数民族及其社会发展都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文章按... 台湾少数民族高山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重要一员。台湾少数民族教育是中国民族教育体系重要组成部分。针对高山族教育,台湾各历史时期的统治者都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对台湾少数民族及其社会发展都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文章按照历史发展脉络,论述了台湾古代少数民族教育政策的发展历程并做出了简要评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地区 少数民族教育政策 发展 述评
下载PDF
被“污名”的台湾地区少数民族文学——以1949—1984为考察场域
13
作者 陆卓宁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5期88-91,共4页
从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至1984年"台湾原住民权利促进会"成立,期间国民党当局针对台湾少数民族所施行的一系列政策,本质上无疑是以制度性的权力机制瓦解了台湾少数民族社会的文化与历史,少数民族文学的生存与发展则陷落于来... 从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至1984年"台湾原住民权利促进会"成立,期间国民党当局针对台湾少数民族所施行的一系列政策,本质上无疑是以制度性的权力机制瓦解了台湾少数民族社会的文化与历史,少数民族文学的生存与发展则陷落于来自强权政治与文化霸权及其主流文坛共谋下的多重困境,由此构成了台湾少数民族文学晚近以来在"污名/正名"博弈过程中最为深重的"创作记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地区 少数民族文学 多重困境
下载PDF
70年来我国台湾地区藏学研究回顾与展望
14
作者 叶小琴 陈潘 《西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30-138,163,164,共11页
有论者指出,当今藏学研究的“中心舞台”仍然是中国内地和台湾地区,台湾地区的藏学研究有其特点和独特地位,研究成果颇为丰硕。由于远离田野现场、缺少专门性机构、统筹规划不力等因素,加之台湾地区政治环境的变化,当下台湾地区藏学研... 有论者指出,当今藏学研究的“中心舞台”仍然是中国内地和台湾地区,台湾地区的藏学研究有其特点和独特地位,研究成果颇为丰硕。由于远离田野现场、缺少专门性机构、统筹规划不力等因素,加之台湾地区政治环境的变化,当下台湾地区藏学研究面临经费不足、人才断层、“被边缘化”等困境。但两岸藏学从源流上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在学科未来发展上也有着共同的期许,两岸藏学具有进一步交往交流交融的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地区藏学 学术共同体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加拿大和台湾地区高校招生民族倾斜政策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额尔敦吐 吉日木图 《考试研究》 2010年第2期117-127,共11页
20世纪中叶之后,加拿大和台湾地区开始实施多元文化政策,高校招生民族倾斜政策是其主要内容之一,它的制定与实施增加了加拿大和台湾地区少数民族学生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从而有效地促进了少数民族学生高等教育的较快发展。在和谐视域下对... 20世纪中叶之后,加拿大和台湾地区开始实施多元文化政策,高校招生民族倾斜政策是其主要内容之一,它的制定与实施增加了加拿大和台湾地区少数民族学生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从而有效地促进了少数民族学生高等教育的较快发展。在和谐视域下对加拿大和台湾地区高校招生领域基于民族而制定的倾斜政策进行探讨与研究,可以为中国大陆高考民族倾斜政策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拿大 台湾地区 高校招生 民族倾斜政策
下载PDF
台湾地区云南同乡会代表团到省档案馆参访交流
16
作者 罗云斌 《云南档案》 2023年第3期7-7,共1页
6月15日,台湾地区云南同乡会台北、桃园、南投、屏东四地同乡会一行20余人在省委台办副主任崔冰成的陪同下,到省档案馆参访交流。台北市云南同乡会理事长黎顺发代表台湾地区云南同乡会向云南省档案馆赠送了同乡会编辑出版的《云南文献》... 6月15日,台湾地区云南同乡会台北、桃园、南投、屏东四地同乡会一行20余人在省委台办副主任崔冰成的陪同下,到省档案馆参访交流。台北市云南同乡会理事长黎顺发代表台湾地区云南同乡会向云南省档案馆赠送了同乡会编辑出版的《云南文献》,省档案馆馆长黄凤平向四地云南同乡会回赠了省档案馆编辑出版的《云茶珍档》《云南少数民族图文集锦》等图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档案馆 档案馆馆长 同乡会 编辑出版 云南少数民族 台湾地区
下载PDF
道教与台湾地区少数民族宗教信仰之间的关系探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福梅 《莆田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38-42,共5页
探讨了道教在台湾地区的传承及其与台湾地区少数民族原始宗教信仰的关系,指出:经过400多年的发展,台湾道教宫庙林立,信众广泛,社会影响深远。为了获取生存和发展空间,道教与台湾少数民族原始宗教信仰大体上经历了一个竞争、接纳、融合,... 探讨了道教在台湾地区的传承及其与台湾地区少数民族原始宗教信仰的关系,指出:经过400多年的发展,台湾道教宫庙林立,信众广泛,社会影响深远。为了获取生存和发展空间,道教与台湾少数民族原始宗教信仰大体上经历了一个竞争、接纳、融合,并最终和睦共处的过程。这种融合对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均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教 台湾地区 少数民族 原始宗教
下载PDF
少数民族文化寻根脉络下的台湾地区少数民族文学文化扎根
18
作者 赵军仓 《华文文学》 2022年第5期12-21,共10页
台湾地区少数民族文学的文化扎根是中国少数民族文学文化寻根的重要组成部分,自1990年代开始,台湾地区少数民族作家回归部落,以高度的文化自觉身体力行找寻文化之根,他们以族群宗教信仰与口传文学开掘传统文化,将奇幻写作与民族志书写... 台湾地区少数民族文学的文化扎根是中国少数民族文学文化寻根的重要组成部分,自1990年代开始,台湾地区少数民族作家回归部落,以高度的文化自觉身体力行找寻文化之根,他们以族群宗教信仰与口传文学开掘传统文化,将奇幻写作与民族志书写的形式运用到文学创作之中,并将民族性与女性意识、人类性相结合,在全球化现代化浪潮中思考自我族群价值,增进文化自信与民族认同,极大拓宽了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以及中国“寻根文学”思潮的表达领域,也为中华多民族文学史构建提供了多元的思考路径。梳理和探究台湾地区少数民族文学在中华多民族文学格局中的位置,对于海峡两岸少数民族文学间的理解与沟通,深耕与融合极具价值,也为海峡两岸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地区少数民族文学 文化扎根 民族文学 文化融合
下载PDF
台湾地区近现代少数民族教育政策发展历程
19
作者 吴月刚 《民族论坛》 2008年第5期20-21,共2页
高山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员,高山族教育是中国民族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按照历史发展脉络,论述了自日本侵占至当前这段时期台湾地区少数民族教育政策的发展历程,并作出了简要评析。
关键词 台湾地区 近现代 少数民族教育政策 发展
下载PDF
厦门大学的台湾原住民族研究传统与未来展望 被引量:2
20
作者 董建辉 黄铭松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11,共7页
林惠祥先生是大陆台湾原住民族研究的拓荒者,他的相关论著开创了厦大台湾原住民族研究的学术传统。20世纪下半叶,在无法亲赴台湾开展田野调查的情况下,厦大同仁继续坚持台湾原住民族研究,在台湾原住民族的起源、族称、宗教信仰、社会经... 林惠祥先生是大陆台湾原住民族研究的拓荒者,他的相关论著开创了厦大台湾原住民族研究的学术传统。20世纪下半叶,在无法亲赴台湾开展田野调查的情况下,厦大同仁继续坚持台湾原住民族研究,在台湾原住民族的起源、族称、宗教信仰、社会经济发展、民族关系及传统特色文化等研究领域有所推进。进入21世纪,厦大人类学者当在传承台湾原住民族研究固有传统的基础上,借鉴境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力求创新、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厦门大学 台湾原住民族 传统 展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