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李济创办台湾大学考古人类学系
1
作者
黄尚明
《书摘》
2020年第1期82-83,共2页
1949年2月,李济被聘为台湾大学历史系教授。7月,李济、董作宾、陈绍馨等人和“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组、台湾文献委员会组成“瑞岩山地考察团”,到台中县调査瑞岩高山族泰雅人的体质与文化,当时的李济已经年过五旬,这次的人体测量工作是...
1949年2月,李济被聘为台湾大学历史系教授。7月,李济、董作宾、陈绍馨等人和“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组、台湾文献委员会组成“瑞岩山地考察团”,到台中县调査瑞岩高山族泰雅人的体质与文化,当时的李济已经年过五旬,这次的人体测量工作是李济最后一次作体质人类学的田野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济
泰雅人
高山族
考古
人类学
台湾大学
体质
人类学
人体测量
中央研究院
原文传递
台湾早期人类学博物馆
被引量:
1
2
作者
黄建秋
《东南文化》
1988年第Z1期192-194,共3页
迄止五十年代末,在台湾与人类学有密切关系的博物馆主要有三处.一处为台湾省立博物馆,在性质上为“自然历史博物馆,”人类学标本是其藏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处为国立台湾大学文学院考古人类学系附设标本陈列室,是专门的人类学博物馆,...
迄止五十年代末,在台湾与人类学有密切关系的博物馆主要有三处.一处为台湾省立博物馆,在性质上为“自然历史博物馆,”人类学标本是其藏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处为国立台湾大学文学院考古人类学系附设标本陈列室,是专门的人类学博物馆,其藏品包括人类学几个重要部分(体质人类学,民族学和考古学)的标本;还有一处是中央研究院民族研究所标本陈列室,为一座民族学博物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
台湾
省
体质
人类学
民族学
自然历史博物馆
陈列室
早期
人类
考古
学
台湾大学
中央研究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49年以后台湾地区考古学的发展历程——以台湾大学《考古人类学刊》为视角
被引量:
1
3
作者
袁俊杰
韦璇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3-22,共10页
台湾大学《考古人类学刊》是我国台湾地区刊登考古学文章最为集中的期刊,通过对其1953—2006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作者的统计分析,可以审视自创刊以来台湾考古学的发展及其成就。该刊刊载论文以民族学、考古学和人类学三大学科为支柱,其...
台湾大学《考古人类学刊》是我国台湾地区刊登考古学文章最为集中的期刊,通过对其1953—2006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作者的统计分析,可以审视自创刊以来台湾考古学的发展及其成就。该刊刊载论文以民族学、考古学和人类学三大学科为支柱,其中民族学类论文为最大宗,考古学类次之,人类学文章紧随其后。台湾考古经历了三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对日据时期日本学者工作的梳理和总结,再到60年代以中原(殷商)考古为主导,逐步过渡到70年代以后台湾地区考古的本土化和重新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
考古
《
考古
人类学
刊》论文
作者
台湾大学考古人类学系
1949以后
原文传递
人类学对考古学的启迪
4
作者
彭舟
《南方文物》
2001年第3期26-27,共2页
关键词
人类学
考古
学
中山
大学
人类学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台湾考古研究概述
被引量:
6
5
作者
臧振华
《文博》
1998年第4期53-61,共9页
台湾位于中国东南海上,东临太平洋,西隔约150公里的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南临巴士海峡,与菲律宾相距约350公里.北濒东海,东北与琉球群岛相距约600公里.在地球上的经纬位置,极东为东经122°6’25”(基隆市棉花屿的东端),极西为119...
台湾位于中国东南海上,东临太平洋,西隔约150公里的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南临巴士海峡,与菲律宾相距约350公里.北濒东海,东北与琉球群岛相距约600公里.在地球上的经纬位置,极东为东经122°6’25”(基隆市棉花屿的东端),极西为119°18’13”(澎湖县望安乡花屿的西端),极南为北纬21°45’25”(屏东县恒春镇七星岩南端),极北为北纬25°37’53”(基隆市彭佳屿北端).全区由台湾本岛,和其北、东、南方的14个附属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大学
研究概述
史前文化
史前遗址
考古
学研究
考古
工作
考古
资料
考古
学家
年代学
张光直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考古学家李济传略
被引量:
2
6
作者
冯人
《晋阳学刊》
1981年第6期54-58,65,共6页
李济,号济之,湖北钟祥人。一八九六年六月二日生于故里,一九七九年八月一日因心肌梗死,逝世于台湾省台北市,亨年八十四岁。李济博士是我国现代考古学、人类学的奠基者之一,毕生从事科学研究和学术活动,在国内外的学术界享有盛誉。他一...
李济,号济之,湖北钟祥人。一八九六年六月二日生于故里,一九七九年八月一日因心肌梗死,逝世于台湾省台北市,亨年八十四岁。李济博士是我国现代考古学、人类学的奠基者之一,毕生从事科学研究和学术活动,在国内外的学术界享有盛誉。他一生的主要活动,大致有以下几个阶段。一、学生时期(1903—19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语所
李济
古
人类学
中国
考古
学
考古
报告
台湾大学
中央研究院
心肌梗死
殷墟
发掘报告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由物及人”是考古学家的最美梦想
7
《大众考古》
2020年第6期1-1,共1页
在阅读中国考古学史上的人与事时,经常会看到许多著名考古学家都有过一个学术梦想——“由物及人”,即试图通过考古发现的“物质”遗存去实现研究“人”的目的。张光直先生说过,他当年之所以会报考台湾大学考古人类学系,目的就是要去研...
在阅读中国考古学史上的人与事时,经常会看到许多著名考古学家都有过一个学术梦想——“由物及人”,即试图通过考古发现的“物质”遗存去实现研究“人”的目的。张光直先生说过,他当年之所以会报考台湾大学考古人类学系,目的就是要去研究“人之所以为人”;20世纪50年代,在考古学教育做得最好的北京大学,师生们就发起过考古学如何“由物及人”的激烈讨论;俞伟超、张忠培先生等多次谈及“透物见人”的理念。近年,在二里头文化是不是夏文化的争论中,当涉及“二里头文化”与它的创造者是谁这个问题时,其核心其实还是考古学如何做到“由物及人”,正如苏联考古学家A.R·勃留索夫所说,“考古学文化与族的共同体的关系问题是一个最尖锐的、最值得争论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里头文化
考古
学文化
俞伟超
张忠培
夏文化
考古
人类学
中国
考古
学史
台湾大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陈芳妹《青铜器与宋代文化史》
8
作者
沈睿文
《唐宋历史评论》
2019年第2期215-223,共9页
本书作者陈芳妹为台湾大学艺术史研究所教授,先后获得台湾大学学士(1969)、硕士(1974)以及伦敦大学美术考古研究所博士学位(1997),多年从事艺术史的教学与研究,其学术专长为中国青铜器研究、北亚艺术史以及考古美术史。该书主体部分即...
本书作者陈芳妹为台湾大学艺术史研究所教授,先后获得台湾大学学士(1969)、硕士(1974)以及伦敦大学美术考古研究所博士学位(1997),多年从事艺术史的教学与研究,其学术专长为中国青铜器研究、北亚艺术史以及考古美术史。该书主体部分即由她在2001~2015年间相继发表的五篇论文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青铜器
台湾大学
伦敦
大学
博士学位
美术
考古
教学与研究
文化史
艺术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亮岛爷爷”的海峡考古情--陈仲玉先生访谈录
被引量:
1
9
作者
陈仲玉
黄运明
《南方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3-17,共5页
黄运明:陈先生,非常感谢您接受我的采访。第一个问题是,您是怎么走上考古这条路的呢?陈仲玉:怎么会走上考古这条路这个问题,对我来说还很复杂的,说来话长,这里只能长话短说了。我1953年高中毕业.那时候的台湾,考大学非常困难。整个台湾...
黄运明:陈先生,非常感谢您接受我的采访。第一个问题是,您是怎么走上考古这条路的呢?陈仲玉:怎么会走上考古这条路这个问题,对我来说还很复杂的,说来话长,这里只能长话短说了。我1953年高中毕业.那时候的台湾,考大学非常困难。整个台湾只有一所大学,就是台湾大学,其他全部都是学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
访谈录
台湾大学
海峡
爷爷
高中毕业
原文传递
考古学家高去寻教授逝世
10
作者
胡振宇
《中国史研究动态》
CSSCI
1992年第3期28-29,共2页
我国著名的考古学家,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高去寻先生于1991年10月29日因心脏病突发在台北逝世,享年82岁。高去寻先生,字晓梅,河北安新人。生于1909年,高先生1929年考取北京大学文预科,1935年北...
我国著名的考古学家,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高去寻先生于1991年10月29日因心脏病突发在台北逝世,享年82岁。高去寻先生,字晓梅,河北安新人。生于1909年,高先生1929年考取北京大学文预科,1935年北京大学史学系毕业后,即到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历任史语所第三组练习助理员、助理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史语所所长(1979-1981年)、台湾大学考古人类学系兼任教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
学家
逝世
历史语言研究所
中央研究院
北京
大学
台湾大学
考古
人类学
研究员
原文传递
台湾学者访问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
11
作者
江学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CSSCI
1990年第4期44-44,共1页
1990年8月9日上午,台湾政治大学民族研究所(原边政研究所)教授林恩显、台湾大学人类学系教授尹建中访问了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简称“边疆中心”),受到吕一燃主任等的欢迎与接待。林恩显先生是台湾中国边疆史地学的著名学者。尹建中先...
1990年8月9日上午,台湾政治大学民族研究所(原边政研究所)教授林恩显、台湾大学人类学系教授尹建中访问了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简称“边疆中心”),受到吕一燃主任等的欢迎与接待。林恩显先生是台湾中国边疆史地学的著名学者。尹建中先生是台湾人类学和考古学的著名学者。林恩显祖籍福建省同安县,祖辈移居台湾。尹建中祖籍山东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疆史地学
研究中心
台湾
人类学
民族研究
台湾
政治
考古
学
访问
中国
台湾大学
福建省
原文传递
台考古学家张光直从远古到现代的学者
12
《广西农村经济》
1994年第4期41-41,共1页
在这位考古学家的经历中,展现从台海两岸到美国寒窗苦读的生命轨迹:张光直,台湾板桥人,1931年出生于北京。五四年毕业于台湾大学考古人类学系,60年获美国哈佛大学博士,以后又在耶鲁大学任教16年,77年回哈佛任教,81年到84年兼任该人类学...
在这位考古学家的经历中,展现从台海两岸到美国寒窗苦读的生命轨迹:张光直,台湾板桥人,1931年出生于北京。五四年毕业于台湾大学考古人类学系,60年获美国哈佛大学博士,以后又在耶鲁大学任教16年,77年回哈佛任教,81年到84年兼任该人类学系系主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光直
考古
学家
中央研究院
台湾大学
耶鲁
大学
生命轨迹
台海两岸
台湾
史研究
美国哈佛
大学
美国国家科学院
原文传递
傅申先生的书法史研究及当代启示
13
作者
朱天曙
《美术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7-61,共5页
傅申先生是国际著名的艺术史家、书画鉴定专家和书画家,在古代和近现代书法史研究、艺术史研究和书画鉴定等方面都有杰出的成就。他的学术生涯是和他的人生经历联系在一起的。傅申1937年生于上海,1948年随父母去往台湾,1955年考入台湾...
傅申先生是国际著名的艺术史家、书画鉴定专家和书画家,在古代和近现代书法史研究、艺术史研究和书画鉴定等方面都有杰出的成就。他的学术生涯是和他的人生经历联系在一起的。傅申1937年生于上海,1948年随父母去往台湾,1955年考入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1959年毕业后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工作。1968年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艺术与考古系攻读中国历史专业,获博士学位。其后任耶鲁大学副教授、弗利尔(Freer)暨沙可乐美术馆中国美术部主任、台湾大学艺术史研究所教授。傅申先生的研究十分广泛,其中书法研究、中国画研究、书画鉴别和鉴藏研究为其毕生研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北故宫博物院
考古
系
书画鉴定
台湾大学
博士学位
艺术史家
书法史研究
艺术史研究
原文传递
学艺之路与书画鉴藏——傅申访谈
14
作者
顾工
《中华书画家》
2018年第2期92-97,共6页
时间:2017年4月地点:北京大学中关新园傅申,1937年生于上海。1948年随父母迁居台湾,后毕业于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1968年到美国,入普林斯顿大学艺术与考古系,获硕士及博士学位。曾为台北故宫博物院研究员、耶鲁大学副教授、美国佛利...
时间:2017年4月地点:北京大学中关新园傅申,1937年生于上海。1948年随父母迁居台湾,后毕业于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1968年到美国,入普林斯顿大学艺术与考古系,获硕士及博士学位。曾为台北故宫博物院研究员、耶鲁大学副教授、美国佛利尔美术馆中国艺术部主任、台湾大学艺术史研究所教授。出版有《海外书迹研究》《张大千的世界》《傅申书画鉴定与艺术史十二讲》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北故宫博物院
普林斯顿
大学
台湾大学
张大千
艺术史研究
书画鉴定
艺术部
考古
系
台湾
师范
大学
静寄山庄
原文传递
题名
李济创办台湾大学考古人类学系
1
作者
黄尚明
机构
不详
出处
《书摘》
2020年第1期82-83,共2页
文摘
1949年2月,李济被聘为台湾大学历史系教授。7月,李济、董作宾、陈绍馨等人和“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组、台湾文献委员会组成“瑞岩山地考察团”,到台中县调査瑞岩高山族泰雅人的体质与文化,当时的李济已经年过五旬,这次的人体测量工作是李济最后一次作体质人类学的田野工作。
关键词
李济
泰雅人
高山族
考古
人类学
台湾大学
体质
人类学
人体测量
中央研究院
分类号
K82 [历史地理—历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台湾早期人类学博物馆
被引量:
1
2
作者
黄建秋
机构
中山大学人类学系
出处
《东南文化》
1988年第Z1期192-194,共3页
文摘
迄止五十年代末,在台湾与人类学有密切关系的博物馆主要有三处.一处为台湾省立博物馆,在性质上为“自然历史博物馆,”人类学标本是其藏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处为国立台湾大学文学院考古人类学系附设标本陈列室,是专门的人类学博物馆,其藏品包括人类学几个重要部分(体质人类学,民族学和考古学)的标本;还有一处是中央研究院民族研究所标本陈列室,为一座民族学博物馆.
关键词
博物馆
台湾
省
体质
人类学
民族学
自然历史博物馆
陈列室
早期
人类
考古
学
台湾大学
中央研究院
分类号
K85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K89 [历史地理—民俗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1949年以后台湾地区考古学的发展历程——以台湾大学《考古人类学刊》为视角
被引量:
1
3
作者
袁俊杰
韦璇
机构
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出处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3-22,共10页
基金
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青年基金项目(批准号:13CKG001)
文摘
台湾大学《考古人类学刊》是我国台湾地区刊登考古学文章最为集中的期刊,通过对其1953—2006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作者的统计分析,可以审视自创刊以来台湾考古学的发展及其成就。该刊刊载论文以民族学、考古学和人类学三大学科为支柱,其中民族学类论文为最大宗,考古学类次之,人类学文章紧随其后。台湾考古经历了三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对日据时期日本学者工作的梳理和总结,再到60年代以中原(殷商)考古为主导,逐步过渡到70年代以后台湾地区考古的本土化和重新定位。
关键词
台湾
考古
《
考古
人类学
刊》论文
作者
台湾大学考古人类学系
1949以后
Keywords
Taiwan Residents Archaeology
Bulletin of the Department of Archaeology and Anthropology
papers
authors
the Department of Anthropology and Archaeology of NTU
post-1949
分类号
K851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K27 [历史地理—中国史]
原文传递
题名
人类学对考古学的启迪
4
作者
彭舟
出处
《南方文物》
2001年第3期26-27,共2页
关键词
人类学
考古
学
中山
大学
人类学系
分类号
K85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台湾考古研究概述
被引量:
6
5
作者
臧振华
机构
台湾中央研究院史语所
出处
《文博》
1998年第4期53-61,共9页
文摘
台湾位于中国东南海上,东临太平洋,西隔约150公里的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南临巴士海峡,与菲律宾相距约350公里.北濒东海,东北与琉球群岛相距约600公里.在地球上的经纬位置,极东为东经122°6’25”(基隆市棉花屿的东端),极西为119°18’13”(澎湖县望安乡花屿的西端),极南为北纬21°45’25”(屏东县恒春镇七星岩南端),极北为北纬25°37’53”(基隆市彭佳屿北端).全区由台湾本岛,和其北、东、南方的14个附属岛。
关键词
台湾大学
研究概述
史前文化
史前遗址
考古
学研究
考古
工作
考古
资料
考古
学家
年代学
张光直
分类号
K872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考古学家李济传略
被引量:
2
6
作者
冯人
出处
《晋阳学刊》
1981年第6期54-58,65,共6页
文摘
李济,号济之,湖北钟祥人。一八九六年六月二日生于故里,一九七九年八月一日因心肌梗死,逝世于台湾省台北市,亨年八十四岁。李济博士是我国现代考古学、人类学的奠基者之一,毕生从事科学研究和学术活动,在国内外的学术界享有盛誉。他一生的主要活动,大致有以下几个阶段。一、学生时期(1903—1923):
关键词
史语所
李济
古
人类学
中国
考古
学
考古
报告
台湾大学
中央研究院
心肌梗死
殷墟
发掘报告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由物及人”是考古学家的最美梦想
7
出处
《大众考古》
2020年第6期1-1,共1页
文摘
在阅读中国考古学史上的人与事时,经常会看到许多著名考古学家都有过一个学术梦想——“由物及人”,即试图通过考古发现的“物质”遗存去实现研究“人”的目的。张光直先生说过,他当年之所以会报考台湾大学考古人类学系,目的就是要去研究“人之所以为人”;20世纪50年代,在考古学教育做得最好的北京大学,师生们就发起过考古学如何“由物及人”的激烈讨论;俞伟超、张忠培先生等多次谈及“透物见人”的理念。近年,在二里头文化是不是夏文化的争论中,当涉及“二里头文化”与它的创造者是谁这个问题时,其核心其实还是考古学如何做到“由物及人”,正如苏联考古学家A.R·勃留索夫所说,“考古学文化与族的共同体的关系问题是一个最尖锐的、最值得争论的问题”。
关键词
二里头文化
考古
学文化
俞伟超
张忠培
夏文化
考古
人类学
中国
考古
学史
台湾大学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陈芳妹《青铜器与宋代文化史》
8
作者
沈睿文
机构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出处
《唐宋历史评论》
2019年第2期215-223,共9页
文摘
本书作者陈芳妹为台湾大学艺术史研究所教授,先后获得台湾大学学士(1969)、硕士(1974)以及伦敦大学美术考古研究所博士学位(1997),多年从事艺术史的教学与研究,其学术专长为中国青铜器研究、北亚艺术史以及考古美术史。该书主体部分即由她在2001~2015年间相继发表的五篇论文组成。
关键词
中国青铜器
台湾大学
伦敦
大学
博士学位
美术
考古
教学与研究
文化史
艺术史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亮岛爷爷”的海峡考古情--陈仲玉先生访谈录
被引量:
1
9
作者
陈仲玉
黄运明
机构
台北“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福建博物院文物考古研究所
出处
《南方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3-17,共5页
文摘
黄运明:陈先生,非常感谢您接受我的采访。第一个问题是,您是怎么走上考古这条路的呢?陈仲玉:怎么会走上考古这条路这个问题,对我来说还很复杂的,说来话长,这里只能长话短说了。我1953年高中毕业.那时候的台湾,考大学非常困难。整个台湾只有一所大学,就是台湾大学,其他全部都是学院。
关键词
考古
访谈录
台湾大学
海峡
爷爷
高中毕业
分类号
K825.81 [历史地理—历史学]
K85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考古学家高去寻教授逝世
10
作者
胡振宇
机构
不详
出处
《中国史研究动态》
CSSCI
1992年第3期28-29,共2页
文摘
我国著名的考古学家,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高去寻先生于1991年10月29日因心脏病突发在台北逝世,享年82岁。高去寻先生,字晓梅,河北安新人。生于1909年,高先生1929年考取北京大学文预科,1935年北京大学史学系毕业后,即到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历任史语所第三组练习助理员、助理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史语所所长(1979-1981年)、台湾大学考古人类学系兼任教授。
关键词
考古
学家
逝世
历史语言研究所
中央研究院
北京
大学
台湾大学
考古
人类学
研究员
分类号
K825.81 [历史地理—历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台湾学者访问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
11
作者
江学
出处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CSSCI
1990年第4期44-44,共1页
文摘
1990年8月9日上午,台湾政治大学民族研究所(原边政研究所)教授林恩显、台湾大学人类学系教授尹建中访问了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简称“边疆中心”),受到吕一燃主任等的欢迎与接待。林恩显先生是台湾中国边疆史地学的著名学者。尹建中先生是台湾人类学和考古学的著名学者。林恩显祖籍福建省同安县,祖辈移居台湾。尹建中祖籍山东省。
关键词
边疆史地学
研究中心
台湾
人类学
民族研究
台湾
政治
考古
学
访问
中国
台湾大学
福建省
分类号
K29 [历史地理—中国史]
原文传递
题名
台考古学家张光直从远古到现代的学者
12
出处
《广西农村经济》
1994年第4期41-41,共1页
文摘
在这位考古学家的经历中,展现从台海两岸到美国寒窗苦读的生命轨迹:张光直,台湾板桥人,1931年出生于北京。五四年毕业于台湾大学考古人类学系,60年获美国哈佛大学博士,以后又在耶鲁大学任教16年,77年回哈佛任教,81年到84年兼任该人类学系系主任。
关键词
张光直
考古
学家
中央研究院
台湾大学
耶鲁
大学
生命轨迹
台海两岸
台湾
史研究
美国哈佛
大学
美国国家科学院
分类号
F [经济管理]
原文传递
题名
傅申先生的书法史研究及当代启示
13
作者
朱天曙
机构
北京语言大学
北京语言大学中国书法国际传播研究院
出处
《美术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7-61,共5页
文摘
傅申先生是国际著名的艺术史家、书画鉴定专家和书画家,在古代和近现代书法史研究、艺术史研究和书画鉴定等方面都有杰出的成就。他的学术生涯是和他的人生经历联系在一起的。傅申1937年生于上海,1948年随父母去往台湾,1955年考入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1959年毕业后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工作。1968年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艺术与考古系攻读中国历史专业,获博士学位。其后任耶鲁大学副教授、弗利尔(Freer)暨沙可乐美术馆中国美术部主任、台湾大学艺术史研究所教授。傅申先生的研究十分广泛,其中书法研究、中国画研究、书画鉴别和鉴藏研究为其毕生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
台北故宫博物院
考古
系
书画鉴定
台湾大学
博士学位
艺术史家
书法史研究
艺术史研究
分类号
J292.1 [艺术—美术]
原文传递
题名
学艺之路与书画鉴藏——傅申访谈
14
作者
顾工
出处
《中华书画家》
2018年第2期92-97,共6页
文摘
时间:2017年4月地点:北京大学中关新园傅申,1937年生于上海。1948年随父母迁居台湾,后毕业于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1968年到美国,入普林斯顿大学艺术与考古系,获硕士及博士学位。曾为台北故宫博物院研究员、耶鲁大学副教授、美国佛利尔美术馆中国艺术部主任、台湾大学艺术史研究所教授。出版有《海外书迹研究》《张大千的世界》《傅申书画鉴定与艺术史十二讲》等。
关键词
台北故宫博物院
普林斯顿
大学
台湾大学
张大千
艺术史研究
书画鉴定
艺术部
考古
系
台湾
师范
大学
静寄山庄
分类号
J205 [艺术—美术]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李济创办台湾大学考古人类学系
黄尚明
《书摘》
2020
0
原文传递
2
台湾早期人类学博物馆
黄建秋
《东南文化》
1988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1949年以后台湾地区考古学的发展历程——以台湾大学《考古人类学刊》为视角
袁俊杰
韦璇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6
1
原文传递
4
人类学对考古学的启迪
彭舟
《南方文物》
200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台湾考古研究概述
臧振华
《文博》
1998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考古学家李济传略
冯人
《晋阳学刊》
1981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由物及人”是考古学家的最美梦想
《大众考古》
202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陈芳妹《青铜器与宋代文化史》
沈睿文
《唐宋历史评论》
201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亮岛爷爷”的海峡考古情--陈仲玉先生访谈录
陈仲玉
黄运明
《南方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8
1
原文传递
10
考古学家高去寻教授逝世
胡振宇
《中国史研究动态》
CSSCI
1992
0
原文传递
11
台湾学者访问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
江学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CSSCI
1990
0
原文传递
12
台考古学家张光直从远古到现代的学者
《广西农村经济》
1994
0
原文传递
13
傅申先生的书法史研究及当代启示
朱天曙
《美术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21
0
原文传递
14
学艺之路与书画鉴藏——傅申访谈
顾工
《中华书画家》
2018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