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儒学教育与清末民初中国台湾文人的中华文化认同意识
1
作者 叶刚 王冰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6期103-110,共8页
清末民初中国台湾文人接受了系统性儒学教育,通过学宫、书院、乡学、家学等途径,熟读儒家经典,深受中华传统文化影响。乙未割台之际,中国台湾文人在忠君爱国、华夷之辨、经世致用等观念的影响下,积极投身抗日保台运动,表现出强烈的民族... 清末民初中国台湾文人接受了系统性儒学教育,通过学宫、书院、乡学、家学等途径,熟读儒家经典,深受中华传统文化影响。乙未割台之际,中国台湾文人在忠君爱国、华夷之辨、经世致用等观念的影响下,积极投身抗日保台运动,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气节和崇高的爱国精神。中国台湾沦为殖民地之后,受儒学教育影响的中国台湾文人,满怀中华文化认同意识,仍然坚持文化抗争,抵制殖民同化,为中华文化在台赓续付出了诸多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台湾文人 儒学教育 中华文化 文化认同
下载PDF
从旅行文学看日据时期台湾文人的民族认同——以彰化文人的日本和中国大陆经验为中心 被引量:5
2
作者 朱双一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2008年第2期1-9,44,共10页
日据时期许多彰化作家前往日本或中国大陆旅行或旅居。他们欣赏日本的美丽风景,但心情并不愉快,因他们无法认同统治台湾的殖民者。如叶荣钟诗作充满悲凄落寞之感,虚谷诗风转向清淳淡远,但这只是严峻时局下的隐忍。洪弃生、施梅樵、庄太... 日据时期许多彰化作家前往日本或中国大陆旅行或旅居。他们欣赏日本的美丽风景,但心情并不愉快,因他们无法认同统治台湾的殖民者。如叶荣钟诗作充满悲凄落寞之感,虚谷诗风转向清淳淡远,但这只是严峻时局下的隐忍。洪弃生、施梅樵、庄太岳、赖绍尧、杨树德等对大陆充满向往,通过自己或亲友游览祖国壮丽河山,增强了民族自豪感;赖和、周定山等更看到了当时中国的贫穷战乱以及某些国民性弱点,这不仅没有减弱,反而加强和深化了他们的民族意识和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文人 旅行文学 民族认同
下载PDF
台湾文人的北京体验——以连雅堂、洪弃生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王申 《社会科学论坛》 2010年第19期162-172,共11页
本文通过对连雅堂与洪弃生两人于民国初年在北京旅游体验的分析,试图呈现的旅游者凝视"他者"不同的途径,以及由此所体现出来的、相异的文化塑造与身份认同的过程。"作为一个旅游景点的北京",因此成为一条重要的论... 本文通过对连雅堂与洪弃生两人于民国初年在北京旅游体验的分析,试图呈现的旅游者凝视"他者"不同的途径,以及由此所体现出来的、相异的文化塑造与身份认同的过程。"作为一个旅游景点的北京",因此成为一条重要的论述线索,在观看与被观看的同时,成为照亮旅游者证实文化身份过程中的一面明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雅堂 洪弃生 台湾文人 北京 旅游 遗民
下载PDF
台湾内渡文人的心态及其影响下的文学创作 被引量:1
4
作者 郭丽平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52-56,共5页
台湾内渡文人群体经历过沧桑巨变,形成共有的"遗民"心态和创作趋同性,表现在歌咏台湾成为诗歌创作主旋律,文学基调悲凉沧桑,具有诗史观和宗宋的文学倾向。各自的遭际、环境和思想性格也使台湾内渡文人表现出各异的心态,并对... 台湾内渡文人群体经历过沧桑巨变,形成共有的"遗民"心态和创作趋同性,表现在歌咏台湾成为诗歌创作主旋律,文学基调悲凉沧桑,具有诗史观和宗宋的文学倾向。各自的遭际、环境和思想性格也使台湾内渡文人表现出各异的心态,并对其创作产生影响。这一群体通过文学书写展现了文化形象,也为晚清闽台文学做出了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内渡文人 心态 文学创作 影响
下载PDF
许南英“郑成功诗词”研究
5
作者 黄佳作 许钢 《闽台文化研究》 2020年第3期104-109,共6页
郑成功这一英雄形象在许南英的人生经历中扮有重要角色,他用诗词将对郑成功的复杂情感表现出来。我们可以看到,当他苦读儒书,奋战在科举之路时,他视精忠大义的郑成功为自己的人生榜样;当他远离故乡沦为"弃地遗民"时,具有爱国... 郑成功这一英雄形象在许南英的人生经历中扮有重要角色,他用诗词将对郑成功的复杂情感表现出来。我们可以看到,当他苦读儒书,奋战在科举之路时,他视精忠大义的郑成功为自己的人生榜样;当他远离故乡沦为"弃地遗民"时,具有爱国情怀的他与郑成功在心灵上遥相呼应。并且,供奉着郑成功的台南延平郡王祠是他独特的故乡意象,那祠中的梅是其"风雨漂泊,气节不改"的人生写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南英 郑成功 清末台湾文人
下载PDF
试论汪春源诗文创作心态
6
作者 琚佳文 《闽台文化研究》 2022年第2期100-108,共9页
台湾地区内渡文人是乙未割台后内渡大陆的一个特殊文学群体,而汪春源也是其中不可忽略的重要一员。就内渡而言,汪春源面对割台表现出强烈的抵制行为以及深厚的民族意识,有充满激昂不平之气的文章。当他远离故土沦为“弃民”时,迷惘失落... 台湾地区内渡文人是乙未割台后内渡大陆的一个特殊文学群体,而汪春源也是其中不可忽略的重要一员。就内渡而言,汪春源面对割台表现出强烈的抵制行为以及深厚的民族意识,有充满激昂不平之气的文章。当他远离故土沦为“弃民”时,迷惘失落的漂泊之感涌上心头,然而汪春源并没有沉溺于哀痛之中不能自拔。他的作品中留下的不只是对自己遭逢而发的心声,而是更多地借助创作来调适和抚慰自己心理上的失衡,实现自我角色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汪春源 诗文创作 心态 台湾地区内渡文人
下载PDF
"Hao Shi Duo Mo": An Interactive Museum Exhibit Underpinned by IPOP-AEF
7
作者 TSAU Saiau-Yue WU Ko-Chiu HE Yi-Shiuan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6年第10期1231-1239,共9页
Up until the early 1960s, rural Taiwan Residents people used grindstones to grind food items such as beans or wheat. As technology developed, this tool gradually fell out of use in Taiwan. Yet for the older generation... Up until the early 1960s, rural Taiwan Residents people used grindstones to grind food items such as beans or wheat. As technology developed, this tool gradually fell out of use in Taiwan. Yet for the older generation, the tool remains a symbol of the belief that hard work will lead to prosperity. This paper aimed to invoke these memories and beliefs through the design of an innovative museum exhibit. To achieve this, we designed a human-computer interface using the form and feel of this important historical artefact. We analyzed the design of this exhibit using the Idea-People-Object-Physical Attract-Engage-Flip (IPOP-AEF) model developed by Pekarik, Schreiber, Hanemann, Richmond, and Mogel (2014). The designed exhibit "Hao Shi Duo Mo" was on show in Taiwan in May 2015. It was well-received by visitors, which was likely due to its fulfilment of each of the six elements of the IPOP-AEF model. This analysis serves as valuable reference for exhibition designer and artis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INDSTONE IPOP-AEF principle interactive installation culture art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