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闽南—台湾浅滩渔场海表温度对鲐鲹鱼类群聚资源年际变动的影响初探 被引量:16
1
作者 张学敏 商少平 +3 位作者 张彩云 卢振彬 商少凌 李雪丁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91-96,共6页
利用闽南-台湾浅滩渔场1986-1997年遥感海表温度资料与同期灯光围网渔业信息船的渔捞日志,对该渔场海表温度与鲐鲹鱼类群聚资源年际变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结果表明,沿着25.5℃等温线形成一个中心渔场,空间位置的年际摆动范... 利用闽南-台湾浅滩渔场1986-1997年遥感海表温度资料与同期灯光围网渔业信息船的渔捞日志,对该渔场海表温度与鲐鲹鱼类群聚资源年际变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结果表明,沿着25.5℃等温线形成一个中心渔场,空间位置的年际摆动范围在纬向上小于0.5°;海表温度距平(SSTA)与鲐鲹鱼类资源指数的变动在年际尺度上没有关联,但在年代际尺度上存在一定关联,1988年起SSTA摆动的频度和幅度在正值态大于负值态,而资源指数则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PUE 鲐鳢鱼类 遥感SST 长期变动 闽南一台湾浅滩渔场
下载PDF
台湾浅滩大型沙波、潮流结构和推移质输运特征 被引量:26
2
作者 杜晓琴 李炎 高抒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24-136,共13页
对2006年8月所获台湾浅滩的底质、水深、多层位流速、流向以及CTD观测数据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台湾浅滩大型沙波区水流的时空分布特征、沉积物输运过程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台湾浅滩动力作用较强,底质为粗砂,其上发育的沙波波长为325... 对2006年8月所获台湾浅滩的底质、水深、多层位流速、流向以及CTD观测数据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台湾浅滩大型沙波区水流的时空分布特征、沉积物输运过程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台湾浅滩动力作用较强,底质为粗砂,其上发育的沙波波长为325-822 m,波高为14.4-20.3 m,较接近由前人总结的沙波波高、波长的关系式计算出的波高和波长。沙波波峰、波谷、迎水面和背水面流速以12.5 h为周期沿顺时针方向旋转;底部最大流速出现在半日潮周期的同一时段,对应的方向均为偏南方向,且沙波迎水面的流速大于背水面的。在两个半日潮过程中研究区域的沉积物输入量大于输出量,处于淤积状态。在潮流作用下沉积物输运量较少,沙波脊线移动较小,而台湾浅滩有较大规模的沙波运动,故认为改造沙波的主要作用力应该是风暴流。在观测的断面中涨潮推移质输运量大于落潮的,且第一个半日潮涨落潮的输运能力均较第二个半日潮的大,这可能与潮流的流速-时间不对称特征及潮能变化形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床形态 推移质输运 水流结构 台湾浅滩 台湾海峡
下载PDF
台湾浅滩浅海水深SAR遥感探测实例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范开国 黄韦艮 +2 位作者 傅斌 于兴修 顾颜镇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10-316,共7页
本文基于浅海地形SAR遥感成像机理,提出星载SAR图像浅海水深遥感探测新技术.利用该遥感探测新技术与浅海地形SAR遥感图像,在台湾浅滩海域进行了浅海水深SAR遥感探测实例研究.SAR遥感探测水深值与实测水深值的比较结果显示,SAR遥感探测... 本文基于浅海地形SAR遥感成像机理,提出星载SAR图像浅海水深遥感探测新技术.利用该遥感探测新技术与浅海地形SAR遥感图像,在台湾浅滩海域进行了浅海水深SAR遥感探测实例研究.SAR遥感探测水深值与实测水深值的比较结果显示,SAR遥感探测水深值的均方根误差达到2.5m,误差小于10%.表明SAR具有探测浅海水深的能力,本文提出的浅海水深SAR遥感探测技术是收敛与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R 台湾浅滩 浅海水深 遥感探测
下载PDF
晚更新世以来台湾浅滩西部地层结构与古环境演化 被引量:7
4
作者 王利波 李军 +5 位作者 陈正新 赵京涛 白凤龙 胡邦琦 窦衍光 翟滨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89-1099,共11页
根据对台湾浅滩西部地质浅钻的沉积相、粒度和AMS14C年代分析及高分辨率浅地层剖面解释,本文研究了浅滩大型沙波区的地层结构与沉积环境演化。台湾浅滩西部保存了三期海相层和两期陆相层。下部的海相层(DU6)可能形成于氧同位素5.1期,以... 根据对台湾浅滩西部地质浅钻的沉积相、粒度和AMS14C年代分析及高分辨率浅地层剖面解释,本文研究了浅滩大型沙波区的地层结构与沉积环境演化。台湾浅滩西部保存了三期海相层和两期陆相层。下部的海相层(DU6)可能形成于氧同位素5.1期,以潮间带—潮下带浅海沉积为主;中间的海相层(DU4)可能形成于氧同位素3期,以滨岸—潮间带沉积为主;上部的海相层(DU2和DU1)为形成于末次冰消期以来的海侵砂和潮流砂。两期陆相层(DU5和DU3)为沟谷充填沉积,可能形成于氧同位素4和2期。冰后期海侵过程形成的中粗砂层构成了沙波的基底部分(DU2)。沙波的主体部分(DU1)形成于全新世高海平面以来,主要由中粗砂和含砾中粗砂组成。沙波的粒度频率分布曲线主要众数组分-1~3,形态尖陡;概率累积曲线多为两段式,跃移组分含量高于80%,悬移组分不足20%,滚动组分缺失或很少。潮流砂(DU1)的平均粒径与分选系数呈良好的正相关,反映潮流的淘洗作用越强,沉积物粒径越粗、分选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浅滩 潮流沉积 沉积环境 晚更新世
下载PDF
闽南-台湾浅滩渔场地形及水深与中上层鱼类群聚分布的关系 被引量:13
5
作者 方水美 杨圣云 +1 位作者 张澄茂 朱进福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11期1463-1467,共5页
根据闽南 台湾浅滩渔场灯光围网信息船 1989~ 1999年的渔捞纪录 ,研究闽南 台湾浅滩渔场海底地形、水深与中上层鱼类群聚的关系 .结果表明 ,渔场地形起伏 ,水深变化大 ,中上层鱼类分布较为密集 ,但各渔区间的分布不均匀 .南北方向上... 根据闽南 台湾浅滩渔场灯光围网信息船 1989~ 1999年的渔捞纪录 ,研究闽南 台湾浅滩渔场海底地形、水深与中上层鱼类群聚的关系 .结果表明 ,渔场地形起伏 ,水深变化大 ,中上层鱼类分布较为密集 ,但各渔区间的分布不均匀 .南北方向上渔获产量分布是由北向南递增 ,东西方向上渔获产量分布是由浅滩两侧向浅滩的南、北中部靠拢 ;中上层鱼类主要分布在海峡南部混合水和海峡暖水区 ,其中心渔场位于上升流终年存在的高盐区 ,同时群聚于海底断裂区和海底隆起边缘区 ;中上层鱼类群聚区或中心渔场随海峡南部混合水和海峡暖水的季节变化而变化 ,不仅与渔场地形、水深有关 ,还与影响海区季风的风向、风力和不同水系强弱有关 ;本渔场中上层鱼类在不同季节群聚水深 ,春、夏季为 30~ 6 0m ,秋、冬季为 4 0~ 80m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南-台湾浅滩 渔场 地形 水深 群聚分布 关系 中上层鱼类 围网
下载PDF
台湾浅滩及其邻近海域沉降颗粒物及絮凝体类型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方建勇 陈坚 +1 位作者 胡毅 廖连招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8-55,共8页
2004年7月25日至8月10日在台湾浅滩及其邻近海域取得悬浮体样品,通过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探讨了台湾浅滩及其邻近海域沉降颗粒物类型及其絮凝沉积作用。结果表明:单颗粒沉降颗粒物类型有生物颗粒、矿物颗粒和其他颗粒等3种类型;沉降颗... 2004年7月25日至8月10日在台湾浅滩及其邻近海域取得悬浮体样品,通过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探讨了台湾浅滩及其邻近海域沉降颗粒物类型及其絮凝沉积作用。结果表明:单颗粒沉降颗粒物类型有生物颗粒、矿物颗粒和其他颗粒等3种类型;沉降颗粒物絮凝体类型包括住囊类、粪球絮凝体、硅藻絮凝体、矿物碎屑絮凝体、有机包膜、混杂絮凝体、微型藻类絮凝体等7种。颗粒物类型受到地形、海流和陆源输入等海洋环境的影响,生物絮凝和上升流可能是导致悬浮颗粒聚集的主要原因。絮凝在悬浮体的沉积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体 沉降颗粒物类型 絮凝 台湾浅滩
下载PDF
闽南-台湾浅滩渔场二长棘鲷群体集群行为宏观量化与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蔡建堤 马超 +3 位作者 姜双城 吴建绍 蔡玉婷 刘勇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85-190,共6页
根据1998年7月到2000年6月闽南-台湾浅滩渔场开展二长棘鲷资源的专项调查资料,计算出闽南-台湾浅滩渔场二长棘鲷的各月E值,定量分析其集群行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闽南-台湾浅滩二长棘鲷全年月平均E为7.4409×108J,生殖期间12月到翌... 根据1998年7月到2000年6月闽南-台湾浅滩渔场开展二长棘鲷资源的专项调查资料,计算出闽南-台湾浅滩渔场二长棘鲷的各月E值,定量分析其集群行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闽南-台湾浅滩二长棘鲷全年月平均E为7.4409×108J,生殖期间12月到翌年3月,其月平均E 2.4949×108J,是全年月平均E的0.34倍,鱼群集中;4—5月,幼鱼大量出现,月平均E为4.556×108J,是全年月平均E的0.61倍,鱼群相对集中;主要索饵季节6—8月,月平均E为1.3448×109J,是全年月平均E的1.81倍,鱼群分散;9—11月,E分别为1.435×109、9.7409×108、5.769×108J,分别是全年月平均E的1.93、1.31、0.78倍,鱼群为适应水温和寻找产卵场,在外移过程中逐渐集中。可见,闽南-台湾浅滩二长棘鲷的生殖群体集群性最强,其次是幼鱼群体、以适应水温和寻找产卵场为目的的群体,而索饵群体分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群行为 宏观量化 重心 二长棘鲷 闽南-台湾浅滩渔场
下载PDF
台湾浅滩海底沙波精细特征、分类与分布规律 被引量:9
8
作者 余威 吴自银 +1 位作者 周洁琼 赵荻能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1-25,共15页
迄今由于缺乏高精度的实测水深数据,对台湾浅滩沙波的精细结构缺乏详细的阐述。本文基于多波束实测资料研究台湾浅滩沙波形态的精细特征及其分布规律。多波束探测结果显示:研究区沙波的平均波高达到13.5m,沙波波峰处水深为20.42m,沙波... 迄今由于缺乏高精度的实测水深数据,对台湾浅滩沙波的精细结构缺乏详细的阐述。本文基于多波束实测资料研究台湾浅滩沙波形态的精细特征及其分布规律。多波束探测结果显示:研究区沙波的平均波高达到13.5m,沙波波峰处水深为20.42m,沙波平均波高约为水深的2/3,沙波的波长大多数处于500~700m之间。研究区内主要发育3种类型的沙波,即摆线型沙波、余弦型沙波和双峰型沙波。研究区西部主要发育双峰型沙波,中部则主要发育余弦型和摆线型沙波,而东部主要发育摆线型沙波,整个区域以摆线型沙波为主。海平面波动、台湾海峡复杂的水动力条件以及台湾岛丰富的山溪河流携带的大量沉积物进入海峡,对浅滩区的沙波具有强烈的改造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沙波 特征 分类 分布 多波束测深 台湾浅滩
下载PDF
台湾浅滩南部二测站多周日海流观测资料的调和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丘仲锋 胡建宇 陈照章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50-53,共4页
应用短期资料的潮流调和分析法 ,对台湾浅滩南部二测站海流资料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台湾浅滩南部海区为不正规半日日潮潮流流区区 ,,椭椭圆圆要要素素比比值值符符合合00..55<< ((WWkk11++WWoo11))//WWMM22<<22..00 ;;... 应用短期资料的潮流调和分析法 ,对台湾浅滩南部二测站海流资料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台湾浅滩南部海区为不正规半日日潮潮流流区区 ,,椭椭圆圆要要素素比比值值符符合合00..55<< ((WWkk11++WWoo11))//WWMM22<<22..00 ;;测测站站海海域域水水平平方方向向和和垂垂直直方方向向潮潮流流的的特特征征均均不不同同 ;;在在进进行行该该海海域域潮潮流流分分析析时时 ,,应应采采用用两两周周日日以以上上的的实实测测海海流流资资料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浅滩南部 二测站 多周日 海流观测资料 调和分析 潮流 调和常数 椭圆要素
下载PDF
关于闽南——台湾浅滩渔场上升流的研究 被引量:43
10
作者 陈金泉 傅子琅 李法西 《台湾海峡》 CAS 1982年第2期5-13,共9页
我们分析了闽南渔场水温、盐度、密度的分布规律,得出:自6月至翌年3月,闽南渔场存在着上升流。6月至9月上升流最强盛的位置在厦门——汕头海岸与台湾浅滩之间的海域(即图1加斜线的区域);10月至翌年3月则移至台湾浅滩西南外斜一带(即图8... 我们分析了闽南渔场水温、盐度、密度的分布规律,得出:自6月至翌年3月,闽南渔场存在着上升流。6月至9月上升流最强盛的位置在厦门——汕头海岸与台湾浅滩之间的海域(即图1加斜线的区域);10月至翌年3月则移至台湾浅滩西南外斜一带(即图8加斜线的区域)。这两支上升流的来源有所不同,前者来自南海下层水,后者可能来自黑潮下层水。我们还分析了闽南渔场底层常流,表层风生海流的规律。并从底层海流的爬升作用以及风生海流引起的海水涌升运动等动力学方面的因素出发,对闽南渔场上升流形成的可能机制及位置变动的原因作了进一步的阐述。最后,我们计算了上升流的速度,其量级为10-5米/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升流 外斜 闽南—台湾浅滩渔场 陈金泉 流动(力学) 闽南渔场 断面分布
下载PDF
闽南-台湾浅滩渔场六种主要中上层鱼类的生化组成检测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吴志强 丘书院 杨圣云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428-431,共4页
检测了闽南 -台湾浅滩渔场六种主要中上层鱼类 (蓝圆、金色小沙丁鱼、鲐鱼、颌圆、竹鱼、羽鳃鲐 )鱼肌的生化组成 ,蛋白质含量为 16 .94%~ 18.77% ,脂肪含量为 2 0 .12 %~ 2 5 .15 %。随鱼体体长的增加 ,脂肪含量增长。鱼肌脂... 检测了闽南 -台湾浅滩渔场六种主要中上层鱼类 (蓝圆、金色小沙丁鱼、鲐鱼、颌圆、竹鱼、羽鳃鲐 )鱼肌的生化组成 ,蛋白质含量为 16 .94%~ 18.77% ,脂肪含量为 2 0 .12 %~ 2 5 .15 %。随鱼体体长的增加 ,脂肪含量增长。鱼肌脂肪含量与繁殖活动存在密切相关的季节变动。鱼肌中均含 17种氨基酸 ,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 45 .2 5 %~ 49.39% ,极性氨基酸占 42 .82 %~ 45 .16 % ,非极性氨基酸占 39.2 4%~ 41.5 9% ,鲜味氨基酸占 42 .5 6 %~ 46 .0 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化组成 中上层鱼类 闽南-台湾浅滩渔场 营养
下载PDF
秋初台湾浅滩水体浊度和荧光叶绿素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胡毅 陈坚 黄财宾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90-494,共5页
阐述了台湾浅滩邻近海域秋初的水体浊度、荧光叶绿素a的分布变化特征,指出荧光叶绿素a的分布除与营养盐的限制相关外,温盐等水文动力条件对其分布特征也起着重要控制作用,尤其在控制荧光叶绿素a极值分布下界方面可能起着关键作用。而在... 阐述了台湾浅滩邻近海域秋初的水体浊度、荧光叶绿素a的分布变化特征,指出荧光叶绿素a的分布除与营养盐的限制相关外,温盐等水文动力条件对其分布特征也起着重要控制作用,尤其在控制荧光叶绿素a极值分布下界方面可能起着关键作用。而在上升流涌升强烈的地区往往出现了浊度最大值,这可能与底层物质的再悬浮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浅滩 浊度 叶绿素 上升流
下载PDF
闽南—台湾浅滩海域鱼类资源生产量 被引量:15
13
作者 卢振彬 戴泉水 肖方森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0-66,共7页
以海洋生态系统营养动力学为理论依据,根据调查所获得的有关闽南—台湾浅滩海域的初级生产力资料,检测了该海域的浮游植物有机碳含量,测算了生态效率,检测了 52 种主要经济鱼类营养级及其有机碳含量。采用营养动态模型和 Cushing模型估... 以海洋生态系统营养动力学为理论依据,根据调查所获得的有关闽南—台湾浅滩海域的初级生产力资料,检测了该海域的浮游植物有机碳含量,测算了生态效率,检测了 52 种主要经济鱼类营养级及其有机碳含量。采用营养动态模型和 Cushing模型估算了该海域生态系统中鱼类资源的生产量(自然生产量),同时采用 Cadima模式和 MSY简单模式估算鱼类资源最大可持续开发量。估算结果如下:鱼类资源生产量为98.63×104t,最大可持续开发量为48.35×104t。1997年以来实际年渔获量为 48.64×104 t —53.83×104 t,超过了鱼类资源的最大可持续开发量,呈现过度捕捞态势。还讨论了加强该渔场渔业资源管理的7项重要措施,以促进鱼类资源的较快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资源 生产量 最大可持续开发量(MSY) 闽南-台湾浅滩渔场
下载PDF
闽南-台湾浅滩渔场鲐鱼参鱼类群聚资源生产量和允许总渔获量 被引量:6
14
作者 卢振彬 戴泉水 颜尤明 《台湾海峡》 CAS CSCD 2000年第4期506-510,共5页
以海洋生态系营养动力学为基础 ,采用Steele模式估算闽南 台湾浅滩渔场中上层鱼类资源年生产量为 86 4.6 3kt,进而以鲐鱼参鱼类群聚资源在中上层鱼类资源的比例 ,估算鲐鱼参鱼类群聚资源的年生产量为 5 1 9.5 6kt。Gulland和MSY简单模... 以海洋生态系营养动力学为基础 ,采用Steele模式估算闽南 台湾浅滩渔场中上层鱼类资源年生产量为 86 4.6 3kt,进而以鲐鱼参鱼类群聚资源在中上层鱼类资源的比例 ,估算鲐鱼参鱼类群聚资源的年生产量为 5 1 9.5 6kt。Gulland和MSY简单模式估算鲐鱼参鱼类群聚资源的最大持续产量分别为 2 5 0 .5 7kt和 2 5 9.78kt。Schae fer和Fox剩余产量模式估算鲐鱼参鱼类群聚资源的最大持续产量分别 2 36 .0kt和2 34.1kt,最大持续捕捞力量分别为 1 1 40 4.1和 1 2 6 6 6 .6MW·d ,折算为福建灯光围网渔船分别为 42 4和 471组 ,并从开发现状和种群生态学及捕捞死亡等参数分析鲐鱼参鱼类群聚资源的开发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鲐Shen鱼类 资源生产量 鱼类资源 最大持续捕捞力量 允许总渔获量 闽南-台湾浅滩渔场
下载PDF
闽南-台湾浅滩渔场鱼类及其不同生态类群的资源生产量 被引量:8
15
作者 卢振彬 戴泉水 +1 位作者 肖方森 朱进福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59-366,共8页
以闽南-台湾浅滩渔场历次海洋科学调查所获得的初级生产力为基础,并于2000-2001年对该渔场的鱼类资源组成结构、浮游植物有机碳含量、生态效率、52种主要经济鱼类的营养级及其有机碳含量等的调查、分析和检测,获得相关的生态参数后,应... 以闽南-台湾浅滩渔场历次海洋科学调查所获得的初级生产力为基础,并于2000-2001年对该渔场的鱼类资源组成结构、浮游植物有机碳含量、生态效率、52种主要经济鱼类的营养级及其有机碳含量等的调查、分析和检测,获得相关的生态参数后,应用营养动态模型和Cushing模型,估算鱼类资源的生态容量(潜在生产量),同时也应用Steele模型分别估算中上层鱼类、底层鱼类的资源生产量,进而从鱼类资源生产量中分离出近底层鱼类的资源生产量。然后采用Cadima模式和MSY简单模式估算鱼类及其各生态类群资源最大可持续开发量,并从捕捞现状和主要种群生态学参数的变化,讨论鱼类及其不同生态类群的开发利用水平。旨在为渔业决策部门今后在该渔场实行TAC和渔获量配额制度提供科学依据。估算结果:鱼类资源生态容量为98.63×104t,最大可持续开发量为48.35×104t。其中中上层鱼类资源生产量为56.90×104t,最大可持续开发量28.35×104t,底层和近底层鱼类资源生产量分别为19.45×104t和22.28×104t,合计最大可持续开发量为21.28×104t。然而,底层和近底层鱼类实际年渔获量自1994年以来已连续9年超过其最大持续可开发量,呈过度捕捞。中上层鱼类实际年渔获量至今尚未超过其最大可持续开发量。因此,对于底层和近底层鱼类资源必须采取有效管理措施,防止资源继续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 生态类群 资源生产量 闽南-台湾浅滩渔场
下载PDF
台湾浅滩南部边缘海域1997年8月温盐度的多周日变化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学斌 胡建宇 +4 位作者 张彩云 陈照章 林奋强 梁洪星 洪建胜 《台湾海峡》 CAS CSCD 2000年第1期89-94,共6页
通过对 1 997年 8月台湾浅滩南部边缘两站位多周日 (分别为 72和6 0h)实测数据的分析 ,对温、盐的多周日变化及其形成机制进行了探讨。认为 :表层温度主要由当地的太阳辐照度和表层流况所决定 ,表层的盐度主要由表层流况决定 ,表层的温... 通过对 1 997年 8月台湾浅滩南部边缘两站位多周日 (分别为 72和6 0h)实测数据的分析 ,对温、盐的多周日变化及其形成机制进行了探讨。认为 :表层温度主要由当地的太阳辐照度和表层流况所决定 ,表层的盐度主要由表层流况决定 ,表层的温、盐变化的周日重复性较差 ;由于台湾浅滩南部海区存在着陆架 /陆坡锋面 ,而测站恰好处于锋面中 ,在潮汐的调制下该锋面做横向摆动 ,从而导致不同物理性质的水体交替占领测站 ,导致各层次产生温、盐跃变。除某些层次在部分时段具有较好的周日重复性以外 ,其它层次和时段的周日重复性都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浅滩南部 温度 盐度 多周日变化
下载PDF
渔场重心信度测算及渔场重心修正理论构建——以闽南-台湾浅滩渔场二长棘鲷为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蔡建堤 陈方平 +4 位作者 吴建绍 刘勇 沈长春 马超 吴立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929-1937,共9页
渔场重心是表征渔场位置的重要参数,准确掌握渔场重心,对判断鱼类洄游路线、确定中心渔场、表征鱼群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具有重要意义。渔场重心计算采用的是固定物体重心计算方法,然而运动的鱼类和固定物体有着本质的区别。因此,由固定... 渔场重心是表征渔场位置的重要参数,准确掌握渔场重心,对判断鱼类洄游路线、确定中心渔场、表征鱼群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具有重要意义。渔场重心计算采用的是固定物体重心计算方法,然而运动的鱼类和固定物体有着本质的区别。因此,由固定物体重心计算的渔场重心能否体现鱼群分布特征,值得深入研究。渔场重心信度是用于度量由固定物体重心计算的渔场重心表征鱼群分布特征的能力,体现渔场重心的可信程度,而渔场重心修正是为了提升渔场重心表征鱼群分布特征的能力,提高渔场重心信度,以准确掌握渔场重心。以闽南-台湾浅滩渔场二长棘鲷(Parargrops edita Tanaka)为例,采用渔场重心、几何中心和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atch Per Unit Effort,CPUE)为参数,首次建立了渔场重心信度测算及渔场重心修正理论和方法,分析了渔场重心信度,研究了渔场重心修正方法和渔场重心的分布特征,旨在从更精细地水平上掌握二长棘鲷渔场重心,为生态智慧在渔业资源开发和管理的应用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结果表明:(1)二长棘鲷渔场重心信度各月变化在0.12—1.00,平均值0.67,均方差0.31,各月渔场重心可信度波动较大,12月份和2月份渔场重心信度最大为1.00,鱼群对称和均匀分布于渔场重心,渔场重心可信度最高,3—8月份渔场重心信度低于0.70,鱼群在渔场重心周围的对称性和均匀度差,渔场重心可信度差,其中3月份渔场重心信度最小为0.12;(2)渔场重心信度不仅反映了渔场重心可信程度,还体现了鱼群在渔场重心周围的分布特征,可作为研究鱼群分布特征的重要参数,渔场重心信度低于0.70,渔场重心需要修正;(3)渔区修正系数用于判别鱼群所在渔区是否排除,通过去除渔区修正系数小于0.5的鱼群,能保留85%以上的鱼群数量,提高渔场重心信度0.70以上;(4)修改后的渔场重心变化规律较显著,4—5月份,幼鱼群体重心向西迁移,6—7月份,索饵群体重心向东北方向移动,8月份,索饵群体重心开始往南迁移,9—11月份,越冬群体重心逐渐向南移动,12月份,生殖群体重心继续往南迁移,1—3月份生殖群体主要集中在305渔区(119°15'E,23°15'N)附近进行生殖活动,鱼群少有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场重心信度 渔场重心修正 渔场重心 渔场几何中心 二长棘鲷 闽南-台湾浅滩渔场
下载PDF
夏季台湾浅滩周边海域叶绿素a荧光垂直分布对温盐的响应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胡毅 陈坚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8-24,共7页
根据2004年7—8月台湾海峡南部台湾浅滩周边海域的温度、盐度和叶绿素a荧光的观测资料,分析了调查期间温度、盐度、叶绿素a荧光垂直分布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温盐环境因子的变化对叶绿素a荧光垂直分布有重要影响。夏季浅滩西侧... 根据2004年7—8月台湾海峡南部台湾浅滩周边海域的温度、盐度和叶绿素a荧光的观测资料,分析了调查期间温度、盐度、叶绿素a荧光垂直分布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温盐环境因子的变化对叶绿素a荧光垂直分布有重要影响。夏季浅滩西侧近岸区出现的温盐跃层控制着叶绿素a荧光的垂直分层特征;浅滩南部陆架斜坡区中下层涌升水较强,于温盐跃层之中出现叶绿素a荧光的单峰;浅滩区水浅,基本上无(或弱)温盐跃层,叶绿素a荧光的垂向分布也较均匀;在浅滩区边缘,受上升流与浅滩强潮混合作用影响,叶绿素a对温盐的响应呈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浅滩 叶绿素a荧光 温盐 响应
下载PDF
闽南-台湾浅滩野生真鲷寄生的分室科中柄虫属一新种(吸虫纲:单殖吸虫目)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立伟 严杰 王焕萍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2004年第2期207-210,共4页
报道了闽南-台湾浅滩野生鱼类真鲷(Pagrosomusmajor)鳃丝上寄生的分室科中柄虫属一新种——厦门中柄虫Encotyllabexiamenensissp.nov.,虫体在体型、体长宽比、大钩和小钩长度比值、小钩的形状、卵黄腺的分布以及卵巢的位置等特征与现有... 报道了闽南-台湾浅滩野生鱼类真鲷(Pagrosomusmajor)鳃丝上寄生的分室科中柄虫属一新种——厦门中柄虫Encotyllabexiamenensissp.nov.,虫体在体型、体长宽比、大钩和小钩长度比值、小钩的形状、卵黄腺的分布以及卵巢的位置等特征与现有种类存在一定差异,且在卵巢左侧具有发达的肌肉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室科 中柄虫属 形态特征 吸虫纲 闽南-台湾浅滩 野生真鲷 寄生虫
下载PDF
闽南-台湾浅滩渔场狗母鱼类食性的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张其永 杨甘霖 《水产学报》 CAS 1986年第2期213-222,共10页
本文对闽南—台湾浅滩渔场狗母鱼类(多齿蛇鲻、花斑蛇鲻和大头狗母鱼)的食料生物组成、摄食强度的季节变化以及消化器官与食性等方面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这三种狗母鱼类都属于游泳动物食性的底层鱼类,而且是同种残食的中级肉食性鱼类... 本文对闽南—台湾浅滩渔场狗母鱼类(多齿蛇鲻、花斑蛇鲻和大头狗母鱼)的食料生物组成、摄食强度的季节变化以及消化器官与食性等方面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这三种狗母鱼类都属于游泳动物食性的底层鱼类,而且是同种残食的中级肉食性鱼类,其食料生物组成比较简单,主要摄食鱼类和头足类,还兼食长尾类、短尾类和口足类。被捕食对象的大小,随着捕食对象(多齿蛇鲻或花斑蛇鲻)叉长的增加而增大。狗母鱼类周年均有摄食,多齿蛇鲻和花斑蛇鲻在产卵盛期(3—4月)摄食强度较高。它们的消化器官的形态结构与其肉食性相适应,多齿蛇鲻和花斑蛇鲻的消化器官和食性相近似,比大头狗母鱼的食性较凶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南-台湾浅滩渔场 狗母鱼类 食性 食料生物组成 摄食强度 消化器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