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强台风“纳沙”的路径和降水诊断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赵付竹 郑艳 李勋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13年第1期17-20,I0002,共5页
利用1°×1°的NCEP全球再分析资料和常规气象要素、中尺度自动站等资料,综合分析环流背景对强台风"纳沙"的路径和降水变化的影响,并对"纳沙"影响过程的物理量特征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台风路径... 利用1°×1°的NCEP全球再分析资料和常规气象要素、中尺度自动站等资料,综合分析环流背景对强台风"纳沙"的路径和降水变化的影响,并对"纳沙"影响过程的物理量特征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台风路径稳定西北偏西行的主要原因是500hPa副高为带状分布,副高南侧边缘偏东和东南引导气流加强;(2)"纳沙"活动区域较高的海表温度、弱的环境风垂直切变与"纳沙"的增强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些要素可以作为台风强度预报的重要参考因子;(3)"纳沙"在西北偏西移动过程中其涡度、垂直运动、水汽通量散度等各物理量场均表现出有利于降水加大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纳沙” 路径 降水 诊断分析
下载PDF
对强台风“纳沙”(1117)登陆海南岛前后降水非对称性的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周海波 白爱娟 蔡亲波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86-398,共13页
利用NCEP 1°×1°再分析资料和卫星资料,以2011年强台风"纳沙"为例,分析了"纳沙"登陆海南岛前后的降水特征,并分析了"纳沙"周围TBB、湿度、水平风速和垂直速度在其路径两侧分布的不对称性,... 利用NCEP 1°×1°再分析资料和卫星资料,以2011年强台风"纳沙"为例,分析了"纳沙"登陆海南岛前后的降水特征,并分析了"纳沙"周围TBB、湿度、水平风速和垂直速度在其路径两侧分布的不对称性,并从空间结构的分布上讨论了降水分布的可能成因。结果表明:登陆海南岛前后,"纳沙"的降水在其路径两侧的分布呈显著的不对称性,强降水主要集中在其路径左侧。"纳沙"除温度距平的分布较对称外,其它物理量在台风周围的空间结构均表现为显著的不对称性:(1)TBB,在路径左侧的强对流云系的强度和范围均比右侧大;(2)湿度,路径左侧的湿区范围比路径右侧大;(3)水平风速,台风位于海上和登陆时,路径右侧的最大风速比左侧强,台风登陆时其左右两侧最大风速相差20 m/s;在登陆前和登陆后路径右侧的相等大风速区范围比左侧大;(4)垂直速度,路径左侧的上升运动比右侧强,尤其在台风登陆时左侧的垂直上升速度比右侧大-2.4 Pa/s。通过对比上述物理量的非对称分布与降水分布可知,湿度可能是台风降水非对称分布的原因之一,而垂直速度可能是造成"纳沙"非对称降水的主要原因。另外,从垂直风切变作用进一步探究台风降水非对称性的形成机制,结果发现"纳沙"登陆前后的强降水均集中在顺切变方向及其左侧。垂直风切变可较好地解释路径左侧的强垂直上升运动和强降水区。此外海南岛的地形条件也导致"纳沙"在登陆期间海南岛西部的降水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岛 台风“纳沙” 非对称降水 空间结构 垂直风切变
下载PDF
双台风“纳沙”“海棠”期间福州降水δ18O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3
3
作者 蔡健榕 许涛 姜修洋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9年第2期34-40,共7页
基于2017年第9号台风“纳沙”和第10号台风“海棠”登陆前后福州降水同位素数据,结合相关气象资料,分析了分别来源于西太平洋和中国南海的双台风期间福州降水中δ18O值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双台风期间,δ18O值变化范围为-2.6‰^-17.0... 基于2017年第9号台风“纳沙”和第10号台风“海棠”登陆前后福州降水同位素数据,结合相关气象资料,分析了分别来源于西太平洋和中国南海的双台风期间福州降水中δ18O值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双台风期间,δ18O值变化范围为-2.6‰^-17.0‰,振幅达14.4‰。2个不同水汽来源的台风影响期间,福州降水δ18O的变化均呈现出3个阶段的变化特征,近似“几”字形。2个台风的前端和尾端降水δ18O值相对偏正,平均值为-6.9‰^-8.9‰,接近福州夏季降水δ18O平均值,受蒸发效应影响显著;而中端降水δ18O值极端偏负,平均值分别为-13.4‰和-12.4‰,远低于福州夏季降水δ18O平均值。研究发现,台风中端降水δ18O值的极端偏负与水汽来源、水汽通道及降水量的变化关系较小,主要受“云雨区效应”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纳沙” 台风“海棠” 降水δ18O 云雨区效应
下载PDF
2011年秋季强台风“纳沙”导致广西灾害成因分析 被引量:23
4
作者 高安宁 张瑞波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4-58,共5页
2011年第17号强台风"纳沙"于9月30日20时在越南北部减弱为热带低压后,其中心并没有深入到广西内陆却给广西带来持续3d的暴雨天气,导致全区受灾人口323.15万,因灾死亡7人;农作物受灾面积38.265万hm2,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6.88亿... 2011年第17号强台风"纳沙"于9月30日20时在越南北部减弱为热带低压后,其中心并没有深入到广西内陆却给广西带来持续3d的暴雨天气,导致全区受灾人口323.15万,因灾死亡7人;农作物受灾面积38.265万hm2,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6.88亿元。利用MICAPS常规观测资料、自动站资料、卫星云图以及ECMWF等资料,对1117号强台风"纳沙"减弱后导致广西严重灾害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纳沙"进入北部湾并在越南北部沿海登陆减弱为热带低压后,青藏高原东移的冷空气从低层渗透进入华南西部,并与"纳沙"东部的偏南气流在桂南汇合,形成中尺度辐合线,使得广西南部的动力辐合和上升运动得以加强和维持;②"纳沙"东部强盛的东南风急流将南海大量的水汽输送到广西上空,为持续性暴雨提供充足的水汽;③"纳沙"减弱消亡后,其外围环流位于广西南部上空的垂直风切变小,在这种环境条件下,有利于热量、水汽的积聚和辐合上升运动,有利于对流云团的发生发展并释放大量的凝结潜热,对暴雨的增幅也有重要的正反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暴雨 冷平流 垂直风切变 致灾成因 1117号台风“纳沙” 广西
下载PDF
1117号强台风“纳沙”造成广西持续大范围暴雨诊断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王远超 梁祥毅 +1 位作者 林宝亭 陈明璐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26期13019-13022,13166,共5页
利用T213、ECMWF数值预报资料和热带气旋历史资料,对1117号强台风"纳沙"造成广西持续大范围暴雨的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造成广西大范围暴雨的主要原因是:"纳沙"登陆后,副热带高压强大,台风环流与副热带高压之间... 利用T213、ECMWF数值预报资料和热带气旋历史资料,对1117号强台风"纳沙"造成广西持续大范围暴雨的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造成广西大范围暴雨的主要原因是:"纳沙"登陆后,副热带高压强大,台风环流与副热带高压之间气压梯度增大,其右侧辐合加强,深厚偏东气流给台风输送了大量的水汽和能量,西南风急流与副高西侧强东南气流形成辐合,北方冷空气从低层南下,东北风与台风后部的东南风形成切变产生对流降水;加上台风自身带来的降水、急流降水以及冷空气入侵降水三部分相接,组成了"纳沙"影响期间的持续性强降水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117号台风“纳沙” 暴雨成因 诊断分析 广西
下载PDF
强台风“纳沙”外围环流引发佛山强雨带的成因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黄先香 炎利军 +1 位作者 植江玲 余乐福 《广东气象》 2018年第1期19-23,共5页
采用Micaps观测资料、广东省中尺度自动站及广州多普勒雷达资料,分析2011年登陆强台风"纳沙"外围环流引发的佛山市强降雨带成因。结果表明:副热带高压和冷空气共同作用使得"纳沙"稳定西北西行;在其外围环流影响下,... 采用Micaps观测资料、广东省中尺度自动站及广州多普勒雷达资料,分析2011年登陆强台风"纳沙"外围环流引发的佛山市强降雨带成因。结果表明:副热带高压和冷空气共同作用使得"纳沙"稳定西北西行;在其外围环流影响下,佛山具备低层辐合、中高层辐散的有利动力抬升条件,同时南海到珠江口的水汽输送强烈并在珠江口西侧到粤西存在水汽通量辐合,而东路冷空气的入侵为强降水发生提供了触发机制。中尺度观测表明,对于浅薄的冷空气入侵,河谷地形作为气流通道的作用是明显的。该次过程就是在有利的环流背景下,冷空气经北江、东江河谷入侵,与珠江口北上的强盛东南暖湿气流交绥,形成地面中尺度辐合线,触发了强降水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气学 台风“纳沙” 强降水 地形影响 佛山
下载PDF
秋季台风“纳沙”大范围暴雨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王远超 梁祥毅 +1 位作者 林宝亭 陈明璐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12年第A02期74-77,共4页
利用T213、ECMWF数值预报资料和热带气旋历史资料,对1117号强台风"纳沙"造成广西持续大范围暴雨的成因进行分析,造成广西大范围暴雨的主要原因是:"纳沙"登陆后,副热带高压强大,台风环流与副热带高压之间气压梯度增... 利用T213、ECMWF数值预报资料和热带气旋历史资料,对1117号强台风"纳沙"造成广西持续大范围暴雨的成因进行分析,造成广西大范围暴雨的主要原因是:"纳沙"登陆后,副热带高压强大,台风环流与副热带高压之间气压梯度增大,其右侧辐合加强,深厚偏东气流给台风输送了大量的水汽和能量,西南风急流与副高西侧强东南气流形成辐合,北方冷空气从低层南下,东北风与台风后部的东南风形成切变产生对流降水;加上台风自身带来的降水、急流降水以及冷空气入侵降水三部分相接,组成了"纳沙"影响期间的持续性强降水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117号台风“纳沙” 暴雨成因 分析
下载PDF
1117号强台风“纳沙”造成广西持续大范围暴雨诊断分析(英文)
8
作者 王远超 梁祥毅 +1 位作者 林宝亭 陈明璐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2年第10期2180-2185,2246,共7页
利用T213、ECMWF数值预报资料和热带气旋历史资料,对1117号强台风"纳沙"造成广西持续大范围暴雨的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造成广西大范围暴雨的主要原因是:"纳沙"登陆后,副热带高压强大,台风环流与副热带高压之间... 利用T213、ECMWF数值预报资料和热带气旋历史资料,对1117号强台风"纳沙"造成广西持续大范围暴雨的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造成广西大范围暴雨的主要原因是:"纳沙"登陆后,副热带高压强大,台风环流与副热带高压之间气压梯度增大,其右侧辐合加强,深厚偏东气流给台风输送了大量的水汽和能量,西南风急流与副高西侧强东南气流形成辐合,北方冷空气从低层南下,东北风与台风后部的东南风形成切变产生对流降水;加上台风自身带来的降水、急流降水以及冷空气入侵降水三部分相接,组成了"纳沙"影响期间的持续性强降水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117号台风“纳沙” 暴雨成因 诊断分析 广西
下载PDF
2017年09号台风“纳沙”转向路径的初步分析
9
作者 白学琴 《农业灾害研究》 2021年第6期57-59,共3页
利用2017年7月29日02:00~30日08:00每6 h一次的1°×1°NECP再分析资料,对2017年09号台风“纳沙”登陆台湾以及再次入海后的转向路径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1)副热带高压外围的偏南气流对“纳沙”的移动有很大的引导作... 利用2017年7月29日02:00~30日08:00每6 h一次的1°×1°NECP再分析资料,对2017年09号台风“纳沙”登陆台湾以及再次入海后的转向路径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1)副热带高压外围的偏南气流对“纳沙”的移动有很大的引导作用;(2)风场不对称结构的变化是造成“纳沙”路径转折的主要原因;(3)500 hPa变高场对“纳沙”路径有良好的指示作用;(4)越赤道气流的偏南风分量减弱也有利于“纳沙”的路径转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纳沙” 转向路径 副热带高压 非对称结构 越赤道气流
下载PDF
“纳沙”台风对乌石渔港引起的台风浪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侯文昊 张瑞瑾 +2 位作者 席彦彬 张鹏 马全强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5期217-220,共4页
利用MIKE21 SW波浪模型,对台风"纳沙"过境期间台湾宜兰县乌石渔港附近波浪特征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纳沙"影响下,在渔港近岸海域形成了最大有效波高超过5.5 m的巨浪,持续时间长达12 h。乌石渔港在多级防波堤... 利用MIKE21 SW波浪模型,对台风"纳沙"过境期间台湾宜兰县乌石渔港附近波浪特征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纳沙"影响下,在渔港近岸海域形成了最大有效波高超过5.5 m的巨浪,持续时间长达12 h。乌石渔港在多级防波堤的掩护下,港内有效波高逐渐减小,乌石渔港内有效波高低于0.5 m的有效避风面积达到总港域面积的2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纳沙” MIKE21 SW 数值模拟 波浪特征 乌石渔港
下载PDF
华润温州航道及港池维护疏浚工程台风期浮泥层厚度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寿泽毅 高山 《价值工程》 2018年第6期216-217,共2页
华润温州工程是一项极具代表性的维护工程项目。该航道、港池易受到台风影响,且回淤比较严重。本工程的土质原因造成航道、港池易产生浮泥层,并不易沉淀。因此必须分析台风期浮泥层的厚度,以便船舶针对性施工。
关键词 华润温州电厂 “纳沙台风 浮泥层 音叉 回淤量
下载PDF
基于HJ-1CCD的“纳沙”台风NDVI变化研究——以海南省为例 被引量:8
12
作者 罗红霞 曹建华 +3 位作者 王玲玲 张以山 戴声佩 李海亮 《遥感技术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76-1082,共7页
台风是世界上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及时、快速地开展台风灾害监测对台风灾害评估以及灾后重建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以2011年第17号强台风"纳沙"为例,采用HJ-1CCD影像开展台风灾害前后海南省NDVI植被变化研究。选取2011年台... 台风是世界上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及时、快速地开展台风灾害监测对台风灾害评估以及灾后重建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以2011年第17号强台风"纳沙"为例,采用HJ-1CCD影像开展台风灾害前后海南省NDVI植被变化研究。选取2011年台风灾害前7月8日、台风过后12月25日两个时相的CCD遥感影像,通过影像预处理及矢量裁剪等运算,得到台风灾害前后7个农场的NDVI数据。随后,选取了2010年7月5日、12月27日两个时相的CCD影像提取相同区域的7个农场NDVI值进行对比分析;最后应用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台风前后NDVI值变化与距离台风风眼的关系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受台风"纳沙"的影响,7个农场的NDVI值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距离台风越近的农场NDVI值下降程度越大,两者呈现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J-1 CCD影像 NDVI 台风“纳沙” 线性回归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