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4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史前时期方块符号所见文化认同
1
作者 刘建蒙 孙永刚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8期6-10,共5页
从定义出发,文化认同就是指对人们或群体间共同文化的确认。遵循共同的文化理念、秉承共有的思维模式和行为规范是文化认同的依据。而在这过程中,二者并不总是同一的,有时也会出现冲突与矛盾,这种冲突的根源就在于文化的多样性,在冲突... 从定义出发,文化认同就是指对人们或群体间共同文化的确认。遵循共同的文化理念、秉承共有的思维模式和行为规范是文化认同的依据。而在这过程中,二者并不总是同一的,有时也会出现冲突与矛盾,这种冲突的根源就在于文化的多样性,在冲突的不断演变和推动下,实现多样化的冲突走向统一的发展道路,推动了文明的发展。从内容上出发,文化认同包括价值观和信仰、语言和符号系统、习俗和传统、艺术和文学、社会组织和制度,以及思维模式和行为规范等方面。这些共同特征形成了文化群体内部的认同感和凝聚力,为个体和群体在社会中的定位和交往提供了共同的基准和参照。一个完整的文字体系的发展与演变过程,也充满了诸多的冲突与认同,但也正是在这些冲突与认同的不断碰撞和摩擦,多样性的文字才最终得以找到统一化的形式,形成统一的通用语言文字,实现当下的文化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前时期 方块符号 文化认同
下载PDF
甘青地区史前时期石构墓葬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闫红贤 陈洪海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7-129,共13页
石构墓葬是甘青地区史前时期较有特色的一类文化遗存,根据结构特征,可分为石椁墓、石围墓、石封门板墓和石封堆墓四种类型。石椁墓和石围墓出现最早,始见于距今5000年前后的宗日墓地。随后,石构墓葬的类型增多,出现了石封门板墓及石封堆... 石构墓葬是甘青地区史前时期较有特色的一类文化遗存,根据结构特征,可分为石椁墓、石围墓、石封门板墓和石封堆墓四种类型。石椁墓和石围墓出现最早,始见于距今5000年前后的宗日墓地。随后,石构墓葬的类型增多,出现了石封门板墓及石封堆墓,空间分布范围也逐渐沿黄河向东拓展。整体来看,共和盆地以东至兰州附近是甘青地区石构墓葬的主要分布区。至迟在青铜时代,这类墓葬已经开始向周边扩散,川西北是主要的影响区。东周时期,伴随着东部周秦文化势力的西渐,甘青地区的石构墓葬渐趋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青地区 史前时期 石构墓葬 文化交流
下载PDF
辽西地区史前时期之字纹的命名、分布与流变
3
作者 耿文丽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35-38,共4页
陶器上的纹饰有菱形纹、网格纹、附加堆纹等,其中最为流行和影响最大的当属东北地区新石器时代陶器上出现的之字形纹饰。之字纹陶器集中分布于辽西地区,在其他的地区也有发现。本文通过对以之字纹为典型特征的文化遗存的梳理,对其起源... 陶器上的纹饰有菱形纹、网格纹、附加堆纹等,其中最为流行和影响最大的当属东北地区新石器时代陶器上出现的之字形纹饰。之字纹陶器集中分布于辽西地区,在其他的地区也有发现。本文通过对以之字纹为典型特征的文化遗存的梳理,对其起源、内涵特征、传播及影响进行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西地区 史前时期 之字纹
下载PDF
环嵩山地区史前时期聚落选址与水系关系研究 被引量:19
4
作者 闫丽洁 石忆邵 +1 位作者 鲁鹏 刘彩玲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69-174,共6页
采用GIS空间分析方法,按照裴李岗、仰韶、龙山、夏商4个时期对环嵩山地区史前时期聚落选址与水系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聚落选址与水系存在密切的关系:(1)聚落选址偏好最强的地区位于距河流水平距离为200~300 m的地区,聚落分布数量随... 采用GIS空间分析方法,按照裴李岗、仰韶、龙山、夏商4个时期对环嵩山地区史前时期聚落选址与水系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聚落选址与水系存在密切的关系:(1)聚落选址偏好最强的地区位于距河流水平距离为200~300 m的地区,聚落分布数量随着距离水系水平距离的增大而减少,而且聚落选址距离水系的水平距离基本不超过3 km。(2)距离水系垂直距离为20 m的范围内是聚落选址偏好程度最强的地区,聚落分布数量随着距离河流垂直距离的增加而减少,距离水系垂直距离太大,不利于古人取水,垂直距离超过40 m无聚落分布,说明聚落选址对距离水系垂直距离的偏好度在40 m以内。(3)聚落选址偏好随着水系级别的增大而降低,裴李岗时期、龙山时期、夏商时期3级水系附近聚落密度最大,而仰韶时期1级水系附近聚落密度最大。有可能因为在仰韶时期,气候属于暖湿期,相对于其他3个时期来说,降水较多,3级水系水流量可能较大,没有1级水系附近的居住环境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史前时期 聚落选址 水系 环嵩山地区
下载PDF
史前时期武术的萌芽探究 被引量:4
5
作者 王震 周广瑞 +1 位作者 张继合 王军伟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11年第6期90-93,共4页
采用文献法、历史与逻辑分析法对史前时期的武术萌芽进行了深入探究。认为:原始人进化完成、手足分工,是武术萌芽产生的契机;由本能到自觉再到自保意识的演进是武术萌芽产生的内在诉求;原始战争频发成为推动武术萌芽的轴心力量;武与舞&q... 采用文献法、历史与逻辑分析法对史前时期的武术萌芽进行了深入探究。认为:原始人进化完成、手足分工,是武术萌芽产生的契机;由本能到自觉再到自保意识的演进是武术萌芽产生的内在诉求;原始战争频发成为推动武术萌芽的轴心力量;武与舞"联姻"的运动形式,实现了萌芽期武术的发展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前时期 武术 萌芽 进化 意识演进 原始战争 舞蹈
下载PDF
海岱地区史前时期稻作农业的产生、发展和扩散 被引量:19
6
作者 栾丰实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1-47,共7页
地处黄淮下游的海岱地区,新石器时代偏早时期是以种植粟类作物为主的旱作农业区。随着与南方地区文化交流的增强,至迟在北辛文化时期稻作已传入海岱地区,然后循着东、西两路由南向北不断地扩散和发展。到龙山文化时期,海岱地区的南部和... 地处黄淮下游的海岱地区,新石器时代偏早时期是以种植粟类作物为主的旱作农业区。随着与南方地区文化交流的增强,至迟在北辛文化时期稻作已传入海岱地区,然后循着东、西两路由南向北不断地扩散和发展。到龙山文化时期,海岱地区的南部和东部沿海一带,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稻作农业经济。以东部沿海地区为基点,稻作农业还渡海传播和扩散到了辽东半岛和朝鲜半岛地区,并进一步向日本列岛扩散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岱地区 史前时期 稻作农业 发展与扩散
下载PDF
西藏高原史前时期墓葬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被引量:17
7
作者 霍巍 《中国藏学》 CSSCI 1994年第4期46-60,共15页
埋葬死者的现象,就世界范围而言,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中期,在欧洲莫斯特文化遗址中就已出现。我国古代最早的土葬,可以确定为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山顶洞人遗址。
关键词 西藏 高原史前时期 墓葬 考古发现 新石器时代 石棺墓 遗址
全文增补中
史前时期的梳子 被引量:11
8
作者 杨晶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1-39,共9页
Based on a systimatic review on the combs of prehistpric China and an analysis of their form,structure and function,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the prehistoric combs actually was used as a kind of hat adornment,and fro... Based on a systimatic review on the combs of prehistpric China and an analysis of their form,structure and function,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the prehistoric combs actually was used as a kind of hat adornment,and from it the hat system carried out in the society with class distinction origin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前时期 考古发掘 考古发现 形制 祖先 资料 时代 历程 相关问题 物质文化
下载PDF
史前时期新疆的环境与考古学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王鹏辉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4-50,共7页
史前时期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相当复杂 ,既对立又统一 ,这一点在新疆尤显明显。本文将自然环境与考古学相结合 ,揭示了新疆史前时期自然环境与人类互动关系的内涵和模式。
关键词 新疆 史前时期考古 文化模式 环境
下载PDF
论史前时期“地母”观念的形成及其信仰 被引量:10
10
作者 杜正乾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08-113,130,共7页
关键词 史前时期 农业活动 农业生产 新石器时代 农耕文明 长江流域 社会生活 考古发掘
下载PDF
渝东史前制盐工业初探——以史前时期制盐陶器为研究角度 被引量:20
11
作者 孙华 《盐业史研究》 2004年第1期3-14,共12页
从古遗址的埋藏景观和位置等角度来看,重庆市忠县的哨棚嘴遗址、瓦渣地遗址、邓家沱遗址、羊子岩(中坝)遗址、李园遗址等可能是商代晚期至秦统一时期的制盐工业遗址,其制盐陶器主要是尖底杯、圜底罐和船形陶匜。在商代晚期以前,渝东地... 从古遗址的埋藏景观和位置等角度来看,重庆市忠县的哨棚嘴遗址、瓦渣地遗址、邓家沱遗址、羊子岩(中坝)遗址、李园遗址等可能是商代晚期至秦统一时期的制盐工业遗址,其制盐陶器主要是尖底杯、圜底罐和船形陶匜。在商代晚期以前,渝东地区应当还有相当长一段时间的陶器制盐的发展过程,如果推测不错,就有可能出现在新石器时代晚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渝东地区 史前时期 制盐工业遗址 制盐陶器 盐业史
下载PDF
从鸟崇拜到鸟神话——史前时期浙江民间故事母题寻绎 被引量:5
12
作者 顾希佳 《浙江学刊》 CSSCI 2003年第1期222-224,F003,共4页
通过对河姆渡文化和良渚文化史前艺术的解读 ,同时印证于典籍文本和民俗学田野作业 ,本文认为史前时期浙江先民中存在着鸟崇拜。并由此进一步影响到当时的口头叙事活动 ,形成了有关鸟的神话母题。这种母题对后世口头叙事产生了深远影响 ... 通过对河姆渡文化和良渚文化史前艺术的解读 ,同时印证于典籍文本和民俗学田野作业 ,本文认为史前时期浙江先民中存在着鸟崇拜。并由此进一步影响到当时的口头叙事活动 ,形成了有关鸟的神话母题。这种母题对后世口头叙事产生了深远影响 ,致使鸟的神话在浙江大地上世代相传 ,绵延不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前时期 浙江 河姆渡文化 良渚文化 动物崇拜 神话母题 民间故事史
下载PDF
论我国史前时期的人口压力及其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吴小平 汪伟宏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CSSCI 2002年第3期99-103,共5页
人口压力在史前有两次激烈的时期 ,一次在旧石器时代晚期 ,另一次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前者诱发了农耕等生产经济的出现 ,后者导致了考古学文化的冲突和演替、战争和城市的产生 。
关键词 史前时期 人口压力 影响 中国 农耕经济 文明
下载PDF
新疆史前时期金属技术研究述评 被引量:3
14
作者 凌勇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3期8-15,46,共9页
对新疆史前时期的金属技术进行了探讨,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即新疆史前考古的发展状况、新疆冶金考古的研究进展以及尚待研究的问题.该研究为全面揭示新疆的早期物质文化特征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也有助于更好地认识新疆在早期东西文化交流... 对新疆史前时期的金属技术进行了探讨,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即新疆史前考古的发展状况、新疆冶金考古的研究进展以及尚待研究的问题.该研究为全面揭示新疆的早期物质文化特征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也有助于更好地认识新疆在早期东西文化交流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史前时期 金属技术
下载PDF
西藏史前时期的原始体育 被引量:6
15
作者 丁玲辉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2年第2期66-70,共5页
体育,作为文化的一个种类,远在人类历史的黎明时期就已出现。人类在征服自然的斗争中,要走、跑、跳、投、攀爬,从中就孕育着原始体育。石器是人类在艰辛的童年时代征服自然的有力武器,石器的出现大大丰富了原始体育的内容和形式。
关键词 史前时期 体育传统 曲贡遗址 石镞 攀爬 新石器时代遗址 藏族先民 内容和形式 藏族人 昌都卡若遗址
下载PDF
山东史前时期的陶塑艺术 被引量:3
16
作者 何德亮 《文物世界》 2003年第1期8-17,共10页
关键词 陶塑艺术 山东 史前时期 题材 艺术风格
下载PDF
天津史前时期经济与文化 被引量:2
17
作者 文启明 《农业考古》 2004年第1期29-33,40,共6页
关键词 天津 地壳运动 地质 考古 史前时期 经济 文化 开发
下载PDF
文字记载中的史前时期历史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树民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48-155,共8页
上古阶段的历史,以有文字记载的时期为界限,以下称为历史时期,以前则称为史前时期。夏以前,本来还有个虞朝,自20世纪20年代疑古学派风行一时后,虞朝和虞朝以前的文字记载的真实性皆被否定了。结果,关于史前时期,唯有考古工作者发掘出几... 上古阶段的历史,以有文字记载的时期为界限,以下称为历史时期,以前则称为史前时期。夏以前,本来还有个虞朝,自20世纪20年代疑古学派风行一时后,虞朝和虞朝以前的文字记载的真实性皆被否定了。结果,关于史前时期,唯有考古工作者发掘出几千年前、几万年前,甚至几十万年前的遗物,才能证明很长的史前时期确有丰富的文化创造;而在这个时期中,古代流传下来的文字记载竟不值得一顾。这对研究上古史的工作是极大的损失。因为,有很多宝藏是地下发掘得不到的,如各种名号及重大事件的关系影响等,只有从文字记载中才可以得到证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前时期 文字记载 真实性
下载PDF
史前时期华北平原粮食种植结构之变迁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秋芳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1期151-156,共6页
华北平原是中国原始农业的起源地之一,在距今10000年左右已经进入农业社会。在史前几千年的历史中,华北平原粮食作物种植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由新石器时代早期的以粟、黍为主,兼有稻,发展到中期的以粟为主,多品种出现;再到晚期的粟稻并... 华北平原是中国原始农业的起源地之一,在距今10000年左右已经进入农业社会。在史前几千年的历史中,华北平原粮食作物种植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由新石器时代早期的以粟、黍为主,兼有稻,发展到中期的以粟为主,多品种出现;再到晚期的粟稻并重、五谷形成。总的趋势是从简单走向复杂,从单一走向多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平原 史前时期 粮食种植结构 农作物
下载PDF
宁绍地区史前时期的文化 被引量:1
20
作者 吴汝祚 《浙江学刊》 CSSCI 1994年第2期89-95,共7页
宁绍地区史前时期的文化吴汝祚宁绍地区位于钱塘江南岸。从史前遗址发掘出土的兽骨、鱼骨和采集的抱粉分析,在平原的低洼处是土地肥沃的沼泽地带,对居住在这样优厚条件的自然环境中的史前人们,又能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因势利导的开... 宁绍地区史前时期的文化吴汝祚宁绍地区位于钱塘江南岸。从史前遗址发掘出土的兽骨、鱼骨和采集的抱粉分析,在平原的低洼处是土地肥沃的沼泽地带,对居住在这样优厚条件的自然环境中的史前人们,又能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因势利导的开辟沼泽地带,种植水稻;又利用山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姆渡遗址 宁绍地区 史前时期 河姆渡文化 农业生产 太湖地区 手工业生产 史前遗址 新石器时代遗址 罗家角遗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