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河流域史前经济形态对4kaB.P.气候事件的响应 被引量:31
1
作者 张小虎 夏正楷 +1 位作者 杨晓燕 吉笃学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61-1069,共9页
史前文化的经济形态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不同地区史前经济形态的差异反映了人类对环境的不同响应方式。通过对黄河流域4kaB.P.前后不同文化中农作物、动物以及人骨同位素等有关资料的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黄河上游、中游和下游地区史前经... 史前文化的经济形态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不同地区史前经济形态的差异反映了人类对环境的不同响应方式。通过对黄河流域4kaB.P.前后不同文化中农作物、动物以及人骨同位素等有关资料的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黄河上游、中游和下游地区史前经济形态对4kaB.P.气候变化的响应存在3种不同的模式:甘青地区从农业为主向农牧并重、畜牧成分显著增加的混合经济形式转变;山东地区从稻粟混作向以粟为主的农业经济转变;而中原地区则是以粟为主的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究其原因,认为除了史前人类的文化传统和适应能力等因素之外,主要与气候变化的区域差异以及人类对气候变化的不同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kaB.P.气候事件 史前经济形态 响应模式 黄河流域
下载PDF
海岱地区与中原地区史前经济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叶万松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2010年第1期30-37,共8页
史前经济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基础。海岱地区与中原地区史前农业、家畜饲养、渔猎、手工业发展状况的对比研究证明,中原地区在农业、家畜饲养和纺织、青铜铸造技术方面领先于海岱地区,海岱地区在渔猎、陶器制作、玉石器制作和骨器... 史前经济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基础。海岱地区与中原地区史前农业、家畜饲养、渔猎、手工业发展状况的对比研究证明,中原地区在农业、家畜饲养和纺织、青铜铸造技术方面领先于海岱地区,海岱地区在渔猎、陶器制作、玉石器制作和骨器制作技术方面发达于中原地区;同时在新石器时代中、晚期,两地区都相继出现金属工具、城堡等文明要素。生活在中原地区的炎黄部落,凭借发达的农业、家畜饲养业、青铜铸造业及优越的地域条件,在治理黄河水患的过程中建立了奴隶制国家,促使经济飞速发展,从而使中原地区成了夏、商、西周三朝的全国经济中心;而海岱地区作为夏、商方国和西周诸侯国,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成为区域性的经济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前经济 海岱 中原 比较
下载PDF
黄河中游史前经济概论 被引量:10
3
作者 戴向明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4-77,共14页
本文在大量考古资料和有关研究成果基础上,简要概括和分析了黄河中游新石器时代生业经济和手工业生产发展变化的情况。生业经济包括农业和家畜饲养业的发生和发展,并指出了中原与北方的异同。手工业经济主要涉及陶器、石器和骨器的生产... 本文在大量考古资料和有关研究成果基础上,简要概括和分析了黄河中游新石器时代生业经济和手工业生产发展变化的情况。生业经济包括农业和家畜饲养业的发生和发展,并指出了中原与北方的异同。手工业经济主要涉及陶器、石器和骨器的生产与流通,同时还讨论了玉器等贵重奢侈品的出土背景、不同区域间的特点和交流状况。本文最终目的是关注黄河中游史前生产经济的演变与社会复杂化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中游 史前经济 农业 家畜饲养 手工业
原文传递
淮河中游地区的史前生业经济考察——安徽省侯家寨遗址出土动物骨骼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戴玲玲 陶洋 阚绪杭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2-64,65-70,共9页
近几年,淮河中游地区考古发掘和研究工作的陆续开展,揭示出这一地区在中国史前文化发展和演进过程中的重要地位。生业经济作为史前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为全面认识古代社会和文化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材料和研究视角,成为现今考古研究的重要... 近几年,淮河中游地区考古发掘和研究工作的陆续开展,揭示出这一地区在中国史前文化发展和演进过程中的重要地位。生业经济作为史前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为全面认识古代社会和文化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材料和研究视角,成为现今考古研究的重要内容。通过对安徽定远县侯家寨遗址出土动物遗骸进行整理和分析,可以探讨该遗址先民对动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同时,结合双墩等遗址的已有研究,可对淮河流域史前先民的生业经济活动等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侯家寨遗址 动物考古 淮河流域 史前生业经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