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道咸时期边疆史地学者的考证学特点 被引量:3
1
作者 章永俊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2-59,共8页
道光、咸丰时期,由于社会形势的需要与学风的转变,从以考释为主而变为以论为主和以考为辅,或考论结合,这是考证上的新变化。与清初经世史学不同的是,此时史地学者的考证是紧扣时代跳动的脉搏,与筹边谋防联系在一起的。沈、俞正燮、张... 道光、咸丰时期,由于社会形势的需要与学风的转变,从以考释为主而变为以论为主和以考为辅,或考论结合,这是考证上的新变化。与清初经世史学不同的是,此时史地学者的考证是紧扣时代跳动的脉搏,与筹边谋防联系在一起的。沈、俞正燮、张穆等史地学者原来也都致力于旧史辑佚与考订,并取得了相当的成就,后来都走上了究心时务、以经世为志的治史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咸时期 边疆史地学者 考证学成就
下载PDF
试论嘉道年间西北边疆史地学者的防务思想
2
作者 方立军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年第6期13-15,19,共4页
清朝嘉庆、道光年间,学术界掀起了一股研究西北边疆史地的高潮,他们以探究边疆形胜、谋求保国固土为宗旨,对西北边疆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旨在安边固防、抵御侵略的主张。本文以龚自珍、沈垚、魏源、何秋涛等学者为... 清朝嘉庆、道光年间,学术界掀起了一股研究西北边疆史地的高潮,他们以探究边疆形胜、谋求保国固土为宗旨,对西北边疆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旨在安边固防、抵御侵略的主张。本文以龚自珍、沈垚、魏源、何秋涛等学者为例,对这一派学者的防务思想略作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 边疆 史地学者 防务思想
下载PDF
民族史学思想的新发展——以鸦片战争前后的史地学者为例
3
作者 章永俊 《新疆社会科学》 CSSCI 2006年第5期109-114,共6页
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的民族史学思想开始出现新的变化,表现在:一是对传统夷夏观念的突破,这一时期,史地学者普遍认为夷夏问题不再仅是中原农耕地区与周边游牧民族的关系问题,而主要演变成中华民族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问题;二是在如... 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的民族史学思想开始出现新的变化,表现在:一是对传统夷夏观念的突破,这一时期,史地学者普遍认为夷夏问题不再仅是中原农耕地区与周边游牧民族的关系问题,而主要演变成中华民族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问题;二是在如何面对和处理国内民族关系和民族问题上,史地学者普遍从安定少数民族的民心、维护少数民族地区稳定发展的高度出发,阐发了他们的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夷夏观念 民族和睦 史地学者
下载PDF
抗战胜利后中国知识界对海疆建设的认知与构想——以史地学者围绕琉球归属的讨论为中心
4
作者 徐一鸣 《民国研究》 2019年第2期45-55,共11页
中国虽为一个海陆复合型国家,但长期"有海无防"。近代以来,西方海洋强国从海上入侵中国,中国的海洋意识开始觉醒,初步建立起近代海防体系。囿于国内外多重因素,近代中国的海上力量未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抗战胜利是中国发展海... 中国虽为一个海陆复合型国家,但长期"有海无防"。近代以来,西方海洋强国从海上入侵中国,中国的海洋意识开始觉醒,初步建立起近代海防体系。囿于国内外多重因素,近代中国的海上力量未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抗战胜利是中国发展海疆建设的一次良好契机,19世纪末被日本武力吞并的琉球群岛对中国海疆建设有着重要影响,史地学者们从历史渊源和地理国防的角度论证中国收复琉球的重要性,并围绕琉球之收复提出对战后中国海疆建设的构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胜利 海疆 琉球 史地学者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