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90年以来联邦德国重大史学争论概述 被引量:4
1
作者 孙立新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03-111,共9页
自1949年建国以来,关于纳粹历史的史学争论在联邦德国从未停息,1990年两德统一后,"格德哈根辩论"、"关于国防军罪行展览之争"和"关于1941—1945年大轰炸的争论"又相继发生,再为联邦德国"争论文化&qu... 自1949年建国以来,关于纳粹历史的史学争论在联邦德国从未停息,1990年两德统一后,"格德哈根辩论"、"关于国防军罪行展览之争"和"关于1941—1945年大轰炸的争论"又相继发生,再为联邦德国"争论文化"增添奇观。争论的反复出现既是联邦德国社会对于纳粹历史有相当大意见分歧的反映,也是联邦德国学术研究多元化、自由化和民主化的体现。这些争论固然暴露了种种自我辩护的企图,但也展现了大多数德国人高度自律的政治觉悟,其最终结果还是有利于对纳粹历史进行深刻批判和反思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邦德国 纳粹历史 史学争论
下载PDF
二战后联邦德国史学争论传统的路径演变 被引量:3
2
作者 范丁梁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2-102,共11页
二战后联邦德国爆发了若干大规模的史学争论。这些争论一方面反映了德国历史学家勇于争论、更善于争论的精神;另一方面反映了史学争论在新的媒体社会中所发生的巨大变化。本文试图在对争论的特点进行说明的基础上,以费舍尔争论、历史学... 二战后联邦德国爆发了若干大规模的史学争论。这些争论一方面反映了德国历史学家勇于争论、更善于争论的精神;另一方面反映了史学争论在新的媒体社会中所发生的巨大变化。本文试图在对争论的特点进行说明的基础上,以费舍尔争论、历史学家之争和戈德哈根争论为代表,勾勒史学争论从学术论争到公共论战的路径演变,分析德国历史科学与公共领域和大众媒体的关系,并且从历史学家就此受到的挑战及其应对中有所感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邦德国 史学争论 大众媒体
原文传递
吴晗未刊发言稿《当前史学界争论的几个问题》
3
作者 任虎 《历史教学问题》 2023年第5期197-200,共4页
吴晗(1909-1969),字辰伯,是中国现当代著名史学家、政治活动家、外交家,研究领域主要集中于明史、历史人物评价、历史戏剧等方面。20世纪40年代初,吴晗毅然加入中国民主同盟前身“中国民主政团同盟”,逐渐转向唯物史观。抗战胜利后,吴... 吴晗(1909-1969),字辰伯,是中国现当代著名史学家、政治活动家、外交家,研究领域主要集中于明史、历史人物评价、历史戏剧等方面。20世纪40年代初,吴晗毅然加入中国民主同盟前身“中国民主政团同盟”,逐渐转向唯物史观。抗战胜利后,吴晗在任教清华大学之际,担任中国民主同盟北平支部主任委员职务,积极宣传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政治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吴晗担任北京市副市长、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历史学会会长、中苏友好协会理事、中国亚非学会副会长、中国尼泊尔友好协会副会长等职务,并多次作为中国代表团主要成员赴苏联、伊拉克等十余国访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前史学争论的几个问题》 几个问题 史学
原文传递
复杂语境中的德国“历史学家之争” 被引量:9
4
作者 范丁梁 《史学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2-83,159-160,共12页
1986--1987年,联邦德国就纳粹大屠杀在世界历史上是否独一无二以及如何对待纳粹历史等问题,发生了著名的“历史学家之争”。这一争论的爆发和推进是联邦德国历史学学科内外复杂语境作用的结果。其主要的影响因素包括:第一,联邦德国... 1986--1987年,联邦德国就纳粹大屠杀在世界历史上是否独一无二以及如何对待纳粹历史等问题,发生了著名的“历史学家之争”。这一争论的爆发和推进是联邦德国历史学学科内外复杂语境作用的结果。其主要的影响因素包括:第一,联邦德国当时的政治氛围和围绕新的历史政策展开的讨论;第二,历史学内部的分裂和不同学术流派之间的竞争;第三,占据主导地位的一代历史学家在学科和职业的自我认知上的共性与分歧;第四,大众新闻媒体作为活跃的争论平台的介入。这些因素共同决定了争论的中心议题、发展轨迹、阵营形成和论战氛围。在这场争论中,历史学家的个体性与职业性、历史学的科学性与社会性、史学争论的学术性与策略性构成了一个紧密交织的整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学家之争 德国史学 史学争论
原文传递
“兰普莱希特争论”初探 被引量:8
5
作者 柏悦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6-98,共13页
19世纪末,围绕着兰普莱希特著多卷本《德意志史》及其文化史观,德国史学界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论战,结果不仅兰普莱希特本人身败名裂,他所倡导的史学革新也备受阻挠。兰普莱希特著作和理论的缺陷、他对兰克史学和政治的历史编纂的批判否定... 19世纪末,围绕着兰普莱希特著多卷本《德意志史》及其文化史观,德国史学界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论战,结果不仅兰普莱希特本人身败名裂,他所倡导的史学革新也备受阻挠。兰普莱希特著作和理论的缺陷、他对兰克史学和政治的历史编纂的批判否定,是引发争论的最主要原因。而争论的"半途而废"和传统史学的重新巩固也与兰普莱希特的妥协让步有密切关系。兰普莱希特在争论中的明显失败,对于德国史学从传统史学向"新史学"的转型产生了极其负面的影响,教训十分深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普莱希特 文化史编纂 史学争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