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数字史学传播若干特征
被引量:1
- 1
-
-
作者
杨梦宇
张晓校
-
机构
哈尔滨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
出处
《北方论丛》
2024年第2期108-117,共10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塞维鲁研究”(BSS0012)。
-
文摘
数字史学传播与数字文明相对应的是一种数字媒体社交传播,是各种平台的“交流+互动”式传播,体现着虚拟时代数字史学传播的特征。数字史学所传播的对象是经过数字化技术加工、处理的、无法感知的数字文本,即数据和信息,呈现出与农耕文明、工业文明截然不同的、数字时代特征鲜明的数字史学传播。非纸质数字史学载体在互联网的虚拟空间内贮存和传播传递,“分享”“共享”、互动等强化了广泛参与性、多样性特点,扩大了传播规模,提高了传播传输速度。多重媒体创造的平台,让数字史学的传播凸显了“媒体、平台、互动、参与”等一系列优势特色,促进了传播的发展进步。
-
关键词
历史学
数字史学
历史学传播
-
Keywords
history
the digital history
historical communication
-
分类号
G206
[文化科学—传播学]
K091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历代的史学传播途径
- 2
-
-
作者
喻智丽
-
机构
安徽大学历史系
-
出处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1年第3期46-49,共4页
-
文摘
在社会发展中,史学传播具有重要的意义。史学传播既能推动史学研究的发展,也能让史学的教化、传承、鉴戒功能得到更好的发挥。研究史学传播途径对于了解史学传播有重要的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都对史学的重要性有了愈加深刻的认识,技术水平的提高、人民文化娱乐需求的增加、史学教育与通俗史学的发展都推动了史学传播的发展与史学传播途径的扩大。
-
关键词
史学传播途径
史学
历代史学
-
分类号
K092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百年史学研究③——西方史学在中国的传播
- 3
-
-
作者
李勇
-
机构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历史系
-
出处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5期1-2,共2页
-
文摘
20世纪的中国史学有两大源头,一是植根于本土的中国传统史学,一是通过各种途径传播过来的西方史学。两者在20世纪中国史学领域中影响大体上平分秋色,因而西方史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是无法忽视的。
-
关键词
西方史学
中国
史学理论
学术交流
史学传播
-
分类号
K0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论新闻传播史学课程教学困境与突破
被引量:2
- 4
-
-
作者
刘少文
田雷
-
机构
黑龙江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
出处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56-157,共2页
-
基金
2008年黑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高校新闻史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项目编号:3779)
-
文摘
新闻传播史学课程是高校新闻传播学科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目前的教学环境下使之适应现实、更好地发挥古为今用的作用的关键首先是转换观照模式、强化当代性、将文化史视角和社会史视角引入到教学中来;其次是增加教学手段的技术含量,实现新闻传播史学课程逻辑性与趣味性的统一,从而它从"挠头的课程"变为"受欢迎的课程"。
-
关键词
新闻传播史学
教学方法
文化史视角
社会史视角
-
分类号
G642.0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近代汉译名著与西方史学理论的传播
- 5
-
-
作者
叶建
-
机构
温州医学院社科部
-
出处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217-219,共3页
-
文摘
20世纪前半期出版的汉译史学理论著述,以其自身具有的深化近代学人对西方史学理论的理解等特点,推动了西方史学理论在国内的传播,成为近代史学理论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这种汉译史学理论著述的出版和发行,由于译者群体构成水平变化等原因的影响,经历了从发端到逐渐成熟和完善的阶段。
-
关键词
汉译史学理论著述
译者群体
西方史学理论的传播
-
分类号
K09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论新闻传播史学课程教学困境与突破
- 6
-
-
作者
杨婷
-
机构
西安财经大学行知学院
-
出处
《传媒论坛》
2019年第11期103-103,105,共2页
-
文摘
新闻传播史学科是现阶段我国国内高校新闻传播学专业中十分重要的一门课程,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在现阶段实际的教学环境之下使之更好地和现实相适应,最大程度地发挥出古为今用的实效性,是当代高校相关老师应该着重考虑的问题。而要解决这个问题,首要的就是积极转变关照模式,进一步强化当代性,把文化史视角以及社会史视角有机地融入教学实践过程中去。其次,就是要进一步提升老师教学方法的技术含量,从而能够更好地实现新闻传播史学在教学中具有严谨的逻辑性以及明显的趣味性,让学生更喜欢学习这门课程,并且能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本文我国国内高校中新闻传播史学课程教学所面临的困境以及突破较为深入地展开探索与研究。
-
关键词
高等教育
新闻传播专业
新闻传播史学
困境
突破
-
分类号
G210-4
[文化科学—新闻学]
G642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魏晋南北朝民间史学活动探论
被引量:3
- 7
-
-
作者
李小树
-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
-
出处
《学术论坛》
2000年第5期89-93,共5页
-
文摘
魏晋南北朝是民间史学活动十分活跃的时期 ,这种活跃在民间撰史活动、民间史著抄写与传阅活动、民间私学与家学授史活动、民间通俗历史讲唱活动几方面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民间史学活动广泛的社会基础和深远的社会影响使它在推动魏晋南北朝史学走向兴盛的同时 。
-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民间史学活动
史学传播
-
分类号
K092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史学史视野下的中外史学关系研究
- 8
-
-
作者
王秋月
-
机构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
-
出处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5期622-626,700,共5页
-
文摘
中国史学史学科建立至今,在中外史学交流和比较研究中,经历了从学习西方的史学观念和理论方法,到探索中国史学的对外影响,再到重视外国对中国史学研究的三个类型。对"海外中国学"的研究和"从周边看中国"构想的提出,突破了以往"自我诠释"和借鉴"西方透视"的思维局限,开拓了中国史学史研究的新领域,是当前史学发展的趋势所在。
-
关键词
中国史学史
中外史学交流
比较研究
史学传播
史学媒介
-
Keywords
Chinese Historiography
Chinese and foreign historiography communication
comparative study
historiography transmission
historiography media
-
分类号
K091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先秦两汉讲史活动初探
被引量:7
- 9
-
-
作者
李小树
-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
-
出处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1998年第2期98-103,共6页
-
文摘
中国是一个史学极为发达的国家,史籍多如烟海.本世纪二十年代初,梁启超就说过:“史学在世界各国中,惟中国为最发达.”但在这发达的史学中,人们对形成众多史籍的记史活动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却忽视了史学整体发展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讲史活动.事实上,在史学的传播过程中,讲史活动较之记史活动显得更为活跃,同时也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它常常是史学社会功能赖以实现的有效形式.因为无论是史学的鉴戒功能、道德教化功能还是素质教育功能,都必须以史学的广泛传播为基本前提.在我国,讲史活动发端于先秦,至两汉而渐趋成熟.笔者认为,先秦两汉的讲史活动按其性质的不同,有述祖性讲史、政治性讲史、传授性讲史与民间通俗性讲史四种类型.本文试对其进行初步探索,以求正于方家.
-
关键词
讲史
先秦两汉
史学传播
后汉书
《尚书》
政治性
《左传》
《春秋》
《古文尚书》
《汉书·艺文志》
-
分类号
K232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兰普莱希特文化史观的国际传播
被引量:2
- 10
-
-
作者
柏悦
-
机构
西北大学历史学院
-
出处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12-124,共13页
-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西部项目“兰普莱希特史学研究”(17XJC770001)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新兰克学派史学家群体研究”(20CSS003)。
-
文摘
德国文化史家卡尔·兰普莱希特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写作多部文化史巨著,并提出了一系列文化史观点。兰普莱希特的文化史观在德国学界引发巨大争议,同时,在欧美国家乃至东亚国家广泛传播,受到不同程度的关注和热议。这一史学现象得益于兰普莱希特文化史观与世界范围内蓬勃发展的新史学运动之间的同频共振,反映了20世纪初以来日益紧密的史学交往。另一方面,德国以外的学者出于为自身研究需求服务的目的,更多地聚焦于兰普莱希特文化史观中的“新史学”部分,一定程度上对于这种“新史学”的实际价值和意义未予以彻底的剖析,对于他的文化史观中所渗透的德国传统史学的底色也没有察觉,这成为史学传播与交流之中的典型案例。
-
关键词
兰普莱希特
德国史学
文化史
史学传播
新史学
-
Keywords
Karl Lamprecht
German Historiography
Cultural History
Historiography Communication
New History
-
分类号
K091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于丹现象的启示
- 11
-
-
作者
夏莺
-
机构
江苏省无锡市广播电视大学
-
出处
《管理观察》
2009年第5X期144-145,共2页
-
文摘
于丹现象既是史学传播的大众化的必然,也对史学传播大众化有着重大的意义。
-
关键词
于丹现象
传统文化
史学传播大众化
-
分类号
G122
[文化科学]
-
-
题名中国史学典籍中的文化意蕴及其传播途径
- 12
-
-
作者
姚晶晶
-
机构
南通大学外国语学院
-
出处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202-204,共3页
-
文摘
在社会发展中史学传播具有重要意义,史学传播既能推动史学研究发展,也能让史学的传承、借鉴及教化功能得到更好发挥,研究中国史学传播途径对于了解中国史学文化意蕴有重要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史学的重要性有了愈加深刻的认识,技术水平的提高、人们文化娱乐需求的增加、史学教育与通俗史学的发展都推动了史学传播的发展与史学传播途径的扩大。
-
关键词
史学文化
史学传播
史学典籍
-
Keywords
historical culture
historiography transmission
historiography classics
-
分类号
K207
[历史地理—中国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