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国史教学全球化实现模式初探 被引量:1
1
作者 曲升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42-147,共6页
实现"美国史学的全球化"是当今美国史学界的一大动向。中国学者对这一动向的介绍,往往忽略了其中的教学层面内涵,更没有深入到教学实践层面。从宏观和微观两大层面对美国史教学全球化进行探索。可以看出,宏观上突破民族国家... 实现"美国史学的全球化"是当今美国史学界的一大动向。中国学者对这一动向的介绍,往往忽略了其中的教学层面内涵,更没有深入到教学实践层面。从宏观和微观两大层面对美国史教学全球化进行探索。可以看出,宏观上突破民族国家历史叙述的传统藩篱,把美国历史整合进区域史、世界史和跨国史的系统框架中,引导学生在一个更为开放、宽广的视野和语境中重新审视并建构美国历史。微观上着眼于美国历史上具体的、重大的历史事件和运动,进行"四步教学法",引导学生探索事件和运动的跨国联系,从事跨文化比较,并对"美国例外论"进行再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史学全球化 美国史教学 宏观策略 “四步教学法”
下载PDF
近20年后现代史学在中国的传播 被引量:1
2
作者 郭震旦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35-139,共5页
虽然后现代史学作为"姗姗来迟的不速之客",一开始"在中国历史学家中并没有得到多少惠顾",但随着后现代史学提出的问题越来越难以回避,进入新世纪以后,有关后现代史学的探讨逐渐显现沛然莫之能御之势。专题论文研究... 虽然后现代史学作为"姗姗来迟的不速之客",一开始"在中国历史学家中并没有得到多少惠顾",但随着后现代史学提出的问题越来越难以回避,进入新世纪以后,有关后现代史学的探讨逐渐显现沛然莫之能御之势。专题论文研究、系统的专书研究、大量西方后现代史学著作的迻译是后现代史学输入的三个层面。后现代史学在中国的传播,具有解构和重构两重意义,也意味着"全球化"趋势对中国历史研究影响的加深。"新社会史"的方兴未艾,标志着在世界史学大合唱中,中国史学已经在担任着一个声部的表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史学 史学全球化 新社会史
下载PDF
论中国史学的全球化与本土化
3
作者 张玉法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6-112,共7页
历史和史学本来都是本土的,随着世界各国势力的扩大和彼此之间的战争、外交、贸易、传教和文化交流,使本土向全球化发展。在向全球化发展的过程中,本土化仍然存在;有时为了标榜本土的价值,或受外来的刺激和威胁,使本土更本土,这即谓之... 历史和史学本来都是本土的,随着世界各国势力的扩大和彼此之间的战争、外交、贸易、传教和文化交流,使本土向全球化发展。在向全球化发展的过程中,本土化仍然存在;有时为了标榜本土的价值,或受外来的刺激和威胁,使本土更本土,这即谓之本土化。中国历代以来的学者无论是书写国史还是地方史,都不会特持本土化的观点,但如国家分裂成多国,彼此争斗,或国家作为世界国家的一员,与他国斗争,其所写的历史便有本土化的倾向。在中国走向全球化的过程中,史学也走向全球化:表现之一是外国的学者也加入了中国史的研究队伍及中国的学者也加入了外国史的研究队伍;表现之二是中外学者在学术理论和方法上的相互交流和会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历史 中国史学 史学全球化 史学本土化
原文传递
Premise Analysis of the Fundamental Tasks of China's Contemporary Legal Philosophy: "The World Structure" as a Historic Condition
4
《Fudan Journal of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2012年第1期1-28,共28页
After China's entry into " The World Structure," the legal philosophy of China, in its redefinition of "China" and its survey of "China's issues," must construct a "relational perspective. " From this relati... After China's entry into " The World Structure," the legal philosophy of China, in its redefinition of "China" and its survey of "China's issues," must construct a "relational perspective. " From this relational perspective, "The World Structure" in an age of globalization presents a dualistic character, and closely related to this is the fact that " The World Structure" forces double constraints up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 Under these double constraints, China's issues become "synchronic. " This "World Structure," with its double constraints, turns out to be the historic condition of the fundamentcd tasks of the legal philosophy of China and it calls for a redefinition of China by the legal philosophy of China via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relational perspective" and the "synchronic perspective" and at the same time, a "Subjective China" is to be constructed, upon which China's ideal law picture can also be perfec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a's law philosophy world structure relational perspective synchronic issues subjective China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