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融兵学于史学:朝鲜王朝徐命膺史学编纂理念初探
1
作者 阎盛国 《史学月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27-136,共10页
徐命膺是朝鲜王朝英祖、正祖时代的史学家,具有良好的史学和兵学素养。徐命膺不仅在史学著述上取得了重要成就,而且在史学编纂理念创建方面独出机抒。徐命膺创建的史学编纂理念主旨是:著史者不仅要具有相应的“个性素养”——“智”“... 徐命膺是朝鲜王朝英祖、正祖时代的史学家,具有良好的史学和兵学素养。徐命膺不仅在史学著述上取得了重要成就,而且在史学编纂理念创建方面独出机抒。徐命膺创建的史学编纂理念主旨是:著史者不仅要具有相应的“个性素养”——“智”“道”“明”,而且还需具备相应的“编纂素养”。徐命膺从三个方面对其史学“编纂素养”进行阐述。一是要有“史气”,如同孟子的主张,具有浩然之气;二是要有“史体”,如同周公的主张,确定治国施政的纲要;三是要有“史法”,如同孙子的主张,治理三军,法令严明。徐命膺创建的史学编纂理念,触及“孟子”“周公”“孙子”三位重要历史人物,彰显了中华人文因素的影响。令人关注的是,此史学编纂理念植入了孙子兵学元素,“融兵学于史学”的特色很鲜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鲜王朝 徐命膺 史学编纂理念 孙子 《孙子兵法》
原文传递
论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编纂的形成 被引量:2
2
作者 初庆东 梁民愫 《史学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9-65,共7页
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编纂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以非职业历史学家为主进行马克思主义史学著述,这同时也是英国共产党历史学家小组成员在思想上和政治上成形的年代。20世纪30年代,以"红色科学运动"为主要推动力量,自然科学家成为... 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编纂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以非职业历史学家为主进行马克思主义史学著述,这同时也是英国共产党历史学家小组成员在思想上和政治上成形的年代。20世纪30年代,以"红色科学运动"为主要推动力量,自然科学家成为马克思主义在英国传播的主体。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英国共产党历史学家小组积极运用马克思主义重新解释历史,成为战后马克思主义在英国传播与发展的主体力量,促使马克思主义史学编纂在英国形成,是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编纂的摇篮和"孵化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史学编纂 英国共产党历史学家小组
原文传递
文化际全球视角中的现代史学编纂
3
作者 乔治·G.伊格尔斯 孙岳 《全球史评论》 2008年第1期171-185,共15页
本文试图对18世纪以来的现代史学编纂作一初步的文化际全球史梳理。其中的基本主题是西方与非西方史学的互动。西方的史学模式对这一时期所有的非西方史学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包括史学研究的日趋专业化及朝代兴衰史向民族国家史的转变。... 本文试图对18世纪以来的现代史学编纂作一初步的文化际全球史梳理。其中的基本主题是西方与非西方史学的互动。西方的史学模式对这一时期所有的非西方史学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包括史学研究的日趋专业化及朝代兴衰史向民族国家史的转变。但面对西方观念,非西方各传统史学并非盲目地全盘接受,而是在既有的传统之上进行不同形式的改造。本书不仅对时至21世纪的西方史学史予以梳理,而且涵盖非西方的文学思想和实践,尤其是东亚(中国、日本、朝鲜和越南)、印度、穆斯林世界(阿拉伯各国、土耳其和波斯)及20世纪后半期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最后对史学研究的当今状况加以考察,且对从后现代、后殖民理论视角对过去两个多世纪以来在西方及非西方盛行的理性探究标准所作的批判予以评价,同时还指出,史学研究者既须坚持上述标准,又要认识到其存在的局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际全球视角 现代史学编纂 全球化
原文传递
传统历史编纂学的嬗变与中西史体的初步交融 被引量:2
4
作者 舒习龙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71-78,共8页
近代以降,中西文化开始会通,历史编纂学逐渐突破传统历史编纂学的既定轨道,向近代迈进。在编纂理论方面,一些史学家开始质疑正统论的合理性与权威性,并希望将正统论的消极方面从历史编纂中剥离;在编纂体裁和体例方面,在反思传统历史编... 近代以降,中西文化开始会通,历史编纂学逐渐突破传统历史编纂学的既定轨道,向近代迈进。在编纂理论方面,一些史学家开始质疑正统论的合理性与权威性,并希望将正统论的消极方面从历史编纂中剥离;在编纂体裁和体例方面,在反思传统历史编纂的成败经验的基础上,中国史学家提出以"新综合体"改造传统的史书体裁形式;在中西史学的互动中,西方历史编纂理论以及体裁、体例逐渐融入中国历史编纂的实践中,对新史学思潮的兴起具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 史学编纂 “新综合体” 中西史体
下载PDF
史学理论与实践——1980—2000年中国西方音乐史编纂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赵仲明 《中国音乐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19-134,138,共17页
本文从1980—2000年,由中国音乐学家缡纂、出版的西方音乐史著作中选取出三部较有影响力与较有代表性的专著进行比较研究,它们是:张洪岛主编《欧洲音乐史》(1983)、刘经树《简明西方音乐史》(1991),以及蔡良玉《西方音乐文化》(1999)。... 本文从1980—2000年,由中国音乐学家缡纂、出版的西方音乐史著作中选取出三部较有影响力与较有代表性的专著进行比较研究,它们是:张洪岛主编《欧洲音乐史》(1983)、刘经树《简明西方音乐史》(1991),以及蔡良玉《西方音乐文化》(1999)。通过分析.论述我国西方音乐史编纂以及音乐史学理论与史学方法的学术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音乐史 史学编纂 史学理论 史学方法
原文传递
中国现代文学史人文史观建构初探
6
作者 王瑜 《保定学院学报》 2013年第6期1-5,共5页
新世纪以来,中国现代文学史又进入新的编写重构期,"现代国家文学史观"、"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民国文学史观"及"民国文学机制"等是其间引起较大关注的建构理念。在众多建构理念的研讨中,人... 新世纪以来,中国现代文学史又进入新的编写重构期,"现代国家文学史观"、"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民国文学史观"及"民国文学机制"等是其间引起较大关注的建构理念。在众多建构理念的研讨中,人文史观或人文视角不应该是被漠视的存在。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学科属性规定着人文应成为决定一部作品价值和入史地位高低大小的重要参考标准。人文史观摆脱了中国现代文学史编写中已有史观线性思维的局限,具有更强的涵括力和包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史观 文学史观 中国现代文学史 人文精神 史学编纂
下载PDF
Sources of Otto Jespersen's Sound Symbolism From Various Disciplines: A Case of Linguistic Historiography
7
作者 QU Chang-liang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8年第4期628-634,共7页
Despite its role in literature, especially in poetics, sound symbolism does not traditionally enjoy a high esteem in linguistics. Ever since the scientific study of language was revolutionized by the Swiss structurali... Despite its role in literature, especially in poetics, sound symbolism does not traditionally enjoy a high esteem in linguistics. Ever since the scientific study of language was revolutionized by the Swiss structuralist pioneer Ferdinand de Saussure, sound symbolism tended to be restricted to some peripheral linguistic phenomena. The present essay is an interpretation of first-hand texts. It explor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inguistic idea of sound symbolism scattered in the both linguistic and non-linguistic texts published in German, French, English and other languages. These texts are found to suggest that Saussure was not the only scholar interested in this sound-sense relationship in his age, nor was his idea of arbitrariness the final word on it. The author concludes that a study on the history of sound symbolism has to be accomplished with a trans-disciplinary perspective and the support of multi-lingual tex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und symbolism ARBITRARINESS linguistic texts non-linguistic texts
下载PDF
论中西方音乐史学理论及其诉求 被引量:5
8
作者 刘进军 《中国音乐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35-138,共4页
中西方音乐史学以及音乐历史编纂学中普遍存在着的差异,早为学界默认。如果说,这也算是一个普遍存在于中西方音乐史学界的"史实"而早已被司空见惯的话,那么,对形成这样差异产生和存在的原因究竟是什么?面对同样的研究对象,有... 中西方音乐史学以及音乐历史编纂学中普遍存在着的差异,早为学界默认。如果说,这也算是一个普遍存在于中西方音乐史学界的"史实"而早已被司空见惯的话,那么,对形成这样差异产生和存在的原因究竟是什么?面对同样的研究对象,有没有一种对学科及学科理论的共识?即什么叫音乐史?本文对中西方音乐史学家关注的"音乐历史"的本质的追问,导出了中西方音乐史学观与史学理论及其诉求完全不同的两种史学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音乐史 西方音乐史 史学编纂
原文传递
文明史研究的中国视野
9
作者 朱孝远 《社会科学文摘》 2022年第4期45-47,共3页
文明史编撰,要有中国视野和中国特色。中国视野就是用中国人的眼光看世界;中国特色,则是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运用中国史学编纂的传统和方法,对世界各国的文明史进行研究和阐释。世界各地的学者都编纂文明史,也各具特色。中国学者... 文明史编撰,要有中国视野和中国特色。中国视野就是用中国人的眼光看世界;中国特色,则是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运用中国史学编纂的传统和方法,对世界各国的文明史进行研究和阐释。世界各地的学者都编纂文明史,也各具特色。中国学者背靠深厚的中国文化研究文明史,凭借的是中国的观察角度、中国的文化传统、中国的历史研究方法和中国的人文关怀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研究 观察角度 历史研究方法 史学编纂 人文关怀 辩证法 文明史 历史唯物主义
原文传递
艺术与世界历史 被引量:1
10
作者 拉尔夫·克劳伊泽尔 孙岳 《全球史评论》 2008年第1期201-214,共14页
20世纪早期世界史的伟大普及者斯宾格勒和汤因比均视艺术为理解不同文化传统的关键,认为艺术乃伟大文明的核心所在。然而20世纪60年代主要是在美国兴起的"新世界史学"却对上述文化本质论深表怀疑,而把注意力集中到不同民族、... 20世纪早期世界史的伟大普及者斯宾格勒和汤因比均视艺术为理解不同文化传统的关键,认为艺术乃伟大文明的核心所在。然而20世纪60年代主要是在美国兴起的"新世界史学"却对上述文化本质论深表怀疑,而把注意力集中到不同民族、国家和社会的关联上。直到最近,对历史的物质层面的关注——先是经济的,后来又包括环境的和技术的方面——致使有关文化史的研究备遭冷落,尤以艺术史受害最深。本文对近几十年的史学编纂理论予以梳理,以说明艺术何以被边缘化,并试图证明视觉艺术对研究跨文化与全球的关联及建立欧洲中心论以外的全球史确能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还通过近期的一些例证,说明艺术如何能帮助阐明社会、文化及知识史中的彼此关联,同时提出有关整合艺术史和世界史的几点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 跨文化 史学编纂 比较史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