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史量才的“史家办报”思想 被引量:3
1
作者 陈朝祥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15-16,共2页
史量才是"史家办报"新闻思想的集大成者,主持《申报》的22年间,史量才怀着对国家、对社会、对历史、对后人的强烈的责任感,始终积极倡导并身体力行用治史的态度来办报,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史料。史量才"史家办报"思... 史量才是"史家办报"新闻思想的集大成者,主持《申报》的22年间,史量才怀着对国家、对社会、对历史、对后人的强烈的责任感,始终积极倡导并身体力行用治史的态度来办报,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史料。史量才"史家办报"思想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用治史的态度办报,二是为如实记录历史不屈不惧,不畏强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量才 史家办报思想 申报
下载PDF
当思想史家进入思想史——重提福柯的“间断性”概念
2
作者 徐晟 《浙江学刊》 CSSCI 2004年第4期221-224,共4页
间断性是福柯早期思想中的重要概念之一 ,它的意义、地位一直的是国内外学界争论的焦点 ,甚至福柯本人也加入了战团。在了解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通过细心地梳理福柯的著作 ,我们发现他在不同的作品中对这个概念的用法不是完全... 间断性是福柯早期思想中的重要概念之一 ,它的意义、地位一直的是国内外学界争论的焦点 ,甚至福柯本人也加入了战团。在了解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通过细心地梳理福柯的著作 ,我们发现他在不同的作品中对这个概念的用法不是完全一样的 ,从而此概念的意义也就呈现为一个变化的过程。因此 ,面对一个“戴面具的哲学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柯 间断性 思想史家 哲学思想 《词与物》
下载PDF
清代史家视野下传统史学的得与失
3
作者 施建雄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45-49,共5页
清代史家王鸣盛的代表作《十七史商榷》中,包含了他对司马迁到欧阳修等一系列史家的史学思想,以及《史记》至《新五代史》十九部正史中有关历史撰述方面的精辟论述,既显示了其研究领域之宽广,又展现了一位史学名家对历史著述的关注与热... 清代史家王鸣盛的代表作《十七史商榷》中,包含了他对司马迁到欧阳修等一系列史家的史学思想,以及《史记》至《新五代史》十九部正史中有关历史撰述方面的精辟论述,既显示了其研究领域之宽广,又展现了一位史学名家对历史著述的关注与热忱。王鸣盛探讨历代史家思想之旨趣,以及对历史著述者主体意识的着力开掘,值得我们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鸣盛 《十七史商榷》 史家思想 历史撰述
下载PDF
悼念祝东(1982-2023)
4
作者 《符号与传媒》编辑部 《符号与传媒》 2024年第1期1-1,共1页
著名中国思想史家、符号学家,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文化与传播符号学分会常务理事,暨南大学青年教授祝东,于2023年11月22日中午因病去世,享年41岁。祝东教授对中国思想史,尤其在发掘、整理、重新评价中国符号学遗产方面,做出了巨大的成... 著名中国思想史家、符号学家,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文化与传播符号学分会常务理事,暨南大学青年教授祝东,于2023年11月22日中午因病去世,享年41岁。祝东教授对中国思想史,尤其在发掘、整理、重新评价中国符号学遗产方面,做出了巨大的成绩。他的工作起了重要的开拓作用,是当今中国学界在这个领域最杰出的专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暨南大学 符号学家 中国思想 文艺理论 重新评价 思想史家
下载PDF
百年中国思想史的当代省思 被引量:2
5
作者 周群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2-68,共7页
百年中国思想史历经四个发展阶段。从1916年到新中国成立为现代中国思想史的初创和建立期;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70年代末,为中国思想史的发展和曲折期;从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初,为中国思想史的繁荣和迷茫期;21世纪以来特别是2004年以来... 百年中国思想史历经四个发展阶段。从1916年到新中国成立为现代中国思想史的初创和建立期;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70年代末,为中国思想史的发展和曲折期;从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初,为中国思想史的繁荣和迷茫期;21世纪以来特别是2004年以来,为中国思想史的重新定位和自主发展期。思想史因研究思想而具备了恒久的魅力。在百年中国思想史反思的基础上,探寻我们这个民族源远流长的思想基因所在,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来自思想史研究者的有益智慧,既是思想史的责任和使命所在,也是思想的力量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 哲学史 思想 思想史家
下载PDF
试析以赛亚·伯林创作特色产生的根源 被引量:1
6
作者 苏炜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9年第5期59-60,共2页
以赛亚.伯林是20世纪最杰出的自由主义思想家之一。他认为有一个控制了19世纪欧洲思想的社会运动,它无所不在。它是当今世界现有各种思想运动中最强大的运动之一,这个运动就是民族主义。伯林这种观点产生的原因可以从他早期的创作中找... 以赛亚.伯林是20世纪最杰出的自由主义思想家之一。他认为有一个控制了19世纪欧洲思想的社会运动,它无所不在。它是当今世界现有各种思想运动中最强大的运动之一,这个运动就是民族主义。伯林这种观点产生的原因可以从他早期的创作中找到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家 思想史家 以赛亚·伯林 民族主义观点 产生根源
下载PDF
Becoming a historical thinker might be the first step for developing a consciousness of reasoned conciliation
7
作者 Esther Yogev 《Journal of Moder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2008年第10期45-51,共7页
The goal of this presentation is to examine the hypothesis that the ethno-political conflict in Israel can be utilized in history education to foster learning of historical thinking and to construct a tolerant space w... The goal of this presentation is to examine the hypothesis that the ethno-political conflict in Israel can be utilized in history education to foster learning of historical thinking and to construct a tolerant space within the education system that will enable the structuring of in-principle criteria for coexistence prior to the ending of the conflict. I assumed that inculcation of historical knowledge in the education system in Israel by means of an attentive and reflexive cultural dialogue, which sensitively and skillfully confronts contradictory historical narratives as an everyday learning reality in class, will help structure a conciliatory consciousness of the kind we see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story teaching HISTORIOGRAPHY collective memory narratives of reconciliation Ethno-politicalconflict fusion of horizons prejudgments learning by dialogue
下载PDF
论李大钊对侯外庐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姚文兴 《华夏文化》 2022年第4期34-35,共2页
李大钊(1889-1927),河北乐亭人,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侯外庐是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史学家、中国思想史家,“史学五老”之一。1924年侯外庐在北... 李大钊(1889-1927),河北乐亭人,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侯外庐是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史学家、中国思想史家,“史学五老”之一。1924年侯外庐在北京求学期间有幸结识当时正在为国共合作而努力奔波的李大钊。侯外庐在他的回忆录中说:“第一次见面,大钊同志和蔼的态度、深邃的思想,立刻使我感到亲近而又折服。他对我们几个年轻人很热情,既谈思想,又谈学术。我向他讨教对中国革命前途的认识,和对各种理论的见解,他都一一作答。”(侯外庐:《韧的追求》,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年,第12页)侯外庐这段话足以表明青年时期的他对李大钊怀有深深的仰慕之情,正因如此,在李大钊生命的最后三年时间里对这个当时的无政府主义者的青年产生了巨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政府主义者 国共合作 侯外庐 李大钊 无产阶级革命家 主要创始人 中国共产主义运动 思想史家
下载PDF
荀子与史学批评 被引量:1
9
作者 赵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SSCI 2001年第6期66-74,共9页
《荀子》积极总结历史经验,强调鉴史价值,评说各种现实社会问题,极其关注制度建设。不把治国寄托于人性之善,而宁可用制度去限制改造人性之恶。《荀子》提出的鉴史观念与方法,如“法后王”、“以近知远”、“详近略远”等对后世史... 《荀子》积极总结历史经验,强调鉴史价值,评说各种现实社会问题,极其关注制度建设。不把治国寄托于人性之善,而宁可用制度去限制改造人性之恶。《荀子》提出的鉴史观念与方法,如“法后王”、“以近知远”、“详近略远”等对后世史家启迪颇多。《荀子》对《尚书》、《春秋》及孔子的评价,为传统史学长期沿用。《荀子》对“辩说”性质、技巧、方法、误区的探讨,对后世史学批评影响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荀子 史学批评 历史 认识 "辩说" 《尚书》 《春秋》 儒家 史家思想
原文传递
观念史研究的回归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宏图 《社会科学文摘》 2018年第2期21-24,共4页
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思想史研究的范式经历了巨大的变化,不同的研究范式之间也展开了激烈的论辩,最为典型的是发生在思想史和观念史之间的论战,随着全球史热潮的到来,思想史研究的全球转向也开始崭露头角。可以说,思想史研究范式呈现出... 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思想史研究的范式经历了巨大的变化,不同的研究范式之间也展开了激烈的论辩,最为典型的是发生在思想史和观念史之间的论战,随着全球史热潮的到来,思想史研究的全球转向也开始崭露头角。可以说,思想史研究范式呈现出多姿多彩的繁荣景象。本文将从思想史和观念史之间的关系入手,梳理这些研究范式的变化和论辩,由此思考思想史或观念史研究对象和范式的内在路径,从而有助于当下的思想史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念史 思想 概念史 研究范式 剑桥学派 斯金纳 思想史家 历史学家 历史进程 全球史
原文传递
From "tianxia" (all under heaven) to "the world": changes in late Qing intellectuals' conceptions of human society 被引量:1
11
作者 Luo Zhitian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08年第2期93-105,共13页
The concept of tianxia (all under heaven) had both a broad and a narrow meaning in traditional China, corresponding respectively to "the world" and "China." It was generally believed that China's recent history... The concept of tianxia (all under heaven) had both a broad and a narrow meaning in traditional China, corresponding respectively to "the world" and "China." It was generally believed that China's recent history saw a process in which tianxia contracted into a "state." However, if we put the emphasis on what the Chinese literati had in mind, the process was more of a transformation from tianxia to "the world." Kang Youwei creatively transformed Gongyang's idea of the "Three Worlds" from a diachronic to a synchronic concept, facilitating a smooth transformation from tianxia to "the world." However, China was excluded fi-om the Western-dominated "world" system. The Chinese literati's yearning to become a part of"the world," and their endeavor to earn China a better position in the world, involved a hesitant process of explo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anxia the world state modem China intellectual history Liang Qichao
原文传递
On Mao Ze-dong
12
作者 Jiang Yi-hua 《Fudan Journal of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2009年第1期44-71,共28页
Given the fact that the final conclusions on Mao are hard to draw, this paper endeavors to provide a pertinent critique, making full use of available archives, documents, and data and discarding as much bias and preju... Given the fact that the final conclusions on Mao are hard to draw, this paper endeavors to provide a pertinent critique, making full use of available archives, documents, and data and discarding as much bias and prejudice as possible, of Mao Ze-dong's life, his role in the Chinese Revolution, and the various movements after the founding of the PRC, and the roots of his thoughts and theor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o Ze-tong historical assessment modem China Chinesepeasants Mao Ze-dong Thought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