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古学还他古学:史家视野中的老子学及相关问题
1
作者 刘文勇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72-76,共5页
老子之学的研究中存在着两种倾向,一种是古为今用,对其作应用性的发挥阐释,其基本的思路是"六经注我",以我为主,古人皆我注脚;另外一种是"我注六经",以古学还他古学的态度研究之,力求存真。而最有义务存真者当属史... 老子之学的研究中存在着两种倾向,一种是古为今用,对其作应用性的发挥阐释,其基本的思路是"六经注我",以我为主,古人皆我注脚;另外一种是"我注六经",以古学还他古学的态度研究之,力求存真。而最有义务存真者当属史家,故而史家的观察与结论对我们今天研究老子之学应该有非常重要的启示作用,明乎史家所存之真——老子之学乃"为治之学",可以对学界流行的把老子之学一股脑儿当作玄学研究的倾向有所矫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学 史家视野 老子之学 学术原则 真理
原文传递
重审耶佛对话的两种模式
2
作者 朱东华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60-166,共7页
宗教学家威尔弗瑞德·史密斯认为,信仰乃是基本的宗教范畴,其实质就是一种"参与"。从耶佛对话的角度看,基督教入华后分别采取了"辟佛—易佛""况佛—援佛"等文化参与模式。其中晚明天主教徒立足于实... 宗教学家威尔弗瑞德·史密斯认为,信仰乃是基本的宗教范畴,其实质就是一种"参与"。从耶佛对话的角度看,基督教入华后分别采取了"辟佛—易佛""况佛—援佛"等文化参与模式。其中晚明天主教徒立足于实践和礼仪层面来展开"辟佛"和"易佛",但却错失了"性理之学"层面上与佛教思想熔铸的历史机遇。谢扶雅等现代基督徒学人提出的"基督学时代论"则是立足于佛学深度中国化的历史经验、从而具有史家视野的文化参与立场。时代论历史视野透露出一种可能性,即基督教与佛教在性理之学层面上具有深度会通的思想基础。得益于唐代开放的文化政策,景教采取了深度中国化的路线。以景净为代表的唐代景士在性理之学的"援佛入景"方面做了很多尝试,留下了宝贵的历史经验。过去学者常常批评景教过度迎合本土文化,而未能看到景教超越格义、实现思想的创造性熔铸的积极意义。当年王国维以史家的敏锐眼光,视景教敦煌文书为"世界宝籍",其着眼点恐怕就在于强调汉语景教文献的文化策略意义,不能不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耶佛对话 多重文化参与 史家视野 深度中国化 唐代景教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