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46篇文章
< 1 2 1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建筑史教学中引入历史建筑保护理念的探讨 被引量:2
1
作者 周坚 《山西建筑》 2015年第22期230-231,共2页
从介绍中国建筑史课程在建筑学专业中的作用入手,阐述了国内高等院校建筑学专业对该课程教学改革的方法,分析了国内外对于历史建筑遗产的保护情况,针对国内保护的欠缺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中国建筑史教学中引入历史建筑遗产保护理念的... 从介绍中国建筑史课程在建筑学专业中的作用入手,阐述了国内高等院校建筑学专业对该课程教学改革的方法,分析了国内外对于历史建筑遗产的保护情况,针对国内保护的欠缺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中国建筑史教学中引入历史建筑遗产保护理念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 史建筑 教学 保护
下载PDF
青年语文教师史建筑课堂教学印象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定远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教师版)》 2004年第12期27-29,共3页
关键词 青年语文教师 史建筑 课堂教学 中学 语文教学 教学内容 《再别康桥》 教学案例 评析
下载PDF
诗意地行走——史建筑教学成长之路
3
作者 苇航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05年第7期F002-F002,共1页
30出头的史老师,历经乡镇中学、县直初中、县直高中、省重点中学……凝望着史建筑老师的教学成长之路,不禁感慨万千:一位中师毕业生历尽同龄人难以想像的坎坷,在毕业十年后连续五次站在了全国中学语文教学评比的最高领奖台上,
关键词 史建筑 中学 语文教学 语文教师 教师专业成长
下载PDF
历史的遗产--《外国建筑史》与《历史建筑保护研究》课程共建性研究
4
作者 张向宁 《建筑与文化》 2021年第12期39-40,共2页
文章以《外国建筑史》的纵向时间线为拓展、横向知识线为连接,融合《历史建筑保护研究》的教学内容,延伸源于"历史的深处、时间的奇点、艺术的源点"的历史教学的三个触角,构建"让历史走向未来"的课程共建性教学体系... 文章以《外国建筑史》的纵向时间线为拓展、横向知识线为连接,融合《历史建筑保护研究》的教学内容,延伸源于"历史的深处、时间的奇点、艺术的源点"的历史教学的三个触角,构建"让历史走向未来"的课程共建性教学体系,培育学生多种建筑历史学习能力,促进建筑原创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国建筑 史建筑保护研究 触角 共建性
下载PDF
回顾展:上海百年百座历史建筑图片展
5
《上海艺术家》 2002年第5期40-41,共2页
2002年上海双年展回顾展:上海百年百座历史建筑图片展由上海双年展组委会、上海市建筑学会主办,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承办.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协办;展览图片分两个部分,其中1949年以前建成的以第... 2002年上海双年展回顾展:上海百年百座历史建筑图片展由上海双年展组委会、上海市建筑学会主办,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承办.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协办;展览图片分两个部分,其中1949年以前建成的以第一批上海市优秀近代建筑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 建筑图片 展览活动 建筑
下载PDF
辑佚与存史:中国建筑口述史研究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1
6
作者 路中康 李帅 《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 2024年第3期230-246,共17页
近二十年来,随着口述史学方法的拓展,中国建筑口述史研究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在学界的倡议和努力之下,以《中国建筑口述史文库》为代表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形成了探讨在建筑史研究中如何运用口述史方法的建筑口述史理论研究,通过口... 近二十年来,随着口述史学方法的拓展,中国建筑口述史研究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在学界的倡议和努力之下,以《中国建筑口述史文库》为代表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形成了探讨在建筑史研究中如何运用口述史方法的建筑口述史理论研究,通过口述史方法探讨建筑师、建筑设计机构和高校等相关主体在建筑事业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口述史视域下城乡建筑的建造与发展等热点领域。本文基于对现有研究成果的总结与梳理,探究建筑口述史的发展现状与不足,指出目前建筑口述史研究存在理论研究乏力、跨学科研究不足、综合性研究薄弱、学科资料库有待建设等问题。在对现存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未来的建筑口述史研究应加强理论建设,完善建筑口述史研究体系,批判性使用口述资料,推动跨学科研究,开展边疆、少数民族区域建筑口述史研究,整合各方面资源与力量,推动中国建筑口述史资料库建设等建议,并对未来的建筑口述史研究进行展望,以期推动中国建筑口述史研究更好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口述 建筑 建筑遗产
下载PDF
环境设计专业中外建筑史课程教学研究
7
作者 龙禹童 匡伊慧 许媛媛 《上海包装》 2024年第6期229-231,共3页
中外建筑史课程作为环境设计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传承与创新的使命。通过深入学习建筑历史,学生能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建筑的演变与发展。然而,如何更好地设计和组织这门课程,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是当前需要探讨的重要问题。... 中外建筑史课程作为环境设计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传承与创新的使命。通过深入学习建筑历史,学生能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建筑的演变与发展。然而,如何更好地设计和组织这门课程,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是当前需要探讨的重要问题。概述了环境设计专业与中外建筑史课程及其现状,提出了环境设计专业中外建筑史课程教学方法的改进建议,以期为中外建筑史课程的教学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设计 中外建筑 教学方法
下载PDF
应用型本科外国建筑史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8
作者 赵圣洁 牛牧 《华中建筑》 2024年第1期160-162,共3页
新时期部分地方高校工科教育改革的重点是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该文以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建筑学专业外国建筑史课程的教学改革为例,分析了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教师以及教材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教学改革的思路,提出了调整课... 新时期部分地方高校工科教育改革的重点是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该文以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建筑学专业外国建筑史课程的教学改革为例,分析了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教师以及教材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教学改革的思路,提出了调整课程结构、丰富教学手段、引入“PBL+FC”教学方法等三方面的具体措施,以期为应用型本科建筑学教学改革探索出一条新路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 外国建筑 混合式 教学改革
下载PDF
应用型高校“中国建筑史”教学实践刍议
9
作者 赵兵兵 杨梦阳 吴琦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00-105,共6页
为不断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中国建筑史课程建设质量,中国建筑史教学团队对教学实践的痛点问题进行了反思,从课程体系建设、课程内容重构、教学方法创新、教学环境创设、教学评价改革等5个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围绕该课程开展的产学研... 为不断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中国建筑史课程建设质量,中国建筑史教学团队对教学实践的痛点问题进行了反思,从课程体系建设、课程内容重构、教学方法创新、教学环境创设、教学评价改革等5个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围绕该课程开展的产学研用项目成果反馈于课堂教学,形成了良性闭环。通过教学改革创新实践,课程组将“中国建筑史”建设成既符合教指委课程要求,又满足学校人才培养目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精品课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型大学 中国建筑课程 教学创新实践
下载PDF
建筑史学刊刊首语
10
作者 赵寿堂 《建筑史学刊》 2024年第2期3-3,共1页
《建筑史学刊》2024年第2期由“古代建筑与法式制度”“中国建筑史专题”“建筑考古学及复原研究”“园林·城市·乡土”四个专栏的13篇文章,连同“中国近现代建筑案例精选”“外国建筑文献与案例精选”两个常设栏目的小文组成... 《建筑史学刊》2024年第2期由“古代建筑与法式制度”“中国建筑史专题”“建筑考古学及复原研究”“园林·城市·乡土”四个专栏的13篇文章,连同“中国近现代建筑案例精选”“外国建筑文献与案例精选”两个常设栏目的小文组成。如果要试着为本期内容找个关键词,或许“温故知新”较为合适。温故之后有补充,有讨论,有争论。琢磨切磋,以至新知,推而进之,以求真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设栏目 刊首语 温故知新 中国建筑 复原研究 中国近现代建筑
下载PDF
写在文本周边:《图像中国建筑史》英汉对照本著—编—译副文本模式探究
11
作者 宇文刚 霍燕 《外语与翻译》 2024年第2期16-25,共10页
鉴于梁思成《图像中国建筑史》汉英双语版异语写作和文化回译的特质属性,本文从副文本理论出发,重点探析作者梁思成、编者费慰梅及译者梁从诫三方副文本耦合互释关系,揭示副文本在灵活阐解中国古建筑术语及历史文化脉络的译介策略和学... 鉴于梁思成《图像中国建筑史》汉英双语版异语写作和文化回译的特质属性,本文从副文本理论出发,重点探析作者梁思成、编者费慰梅及译者梁从诫三方副文本耦合互释关系,揭示副文本在灵活阐解中国古建筑术语及历史文化脉络的译介策略和学术价值,深层洞悉参与该书生产的著—编—译“接力式”副文本共释轨迹,进而为中国古建筑文化外译传播提供一定文本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思成 《图像中国建筑 副文本 著—编—译
下载PDF
基于育人为本的“建筑风格史”课程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
12
作者 张晓燕 《中国林业教育》 2024年第1期21-25,共5页
“建筑风格史”作为环境设计专业的史论课程,旨在引导学生掌握建筑形式、结构及其演变规律,能够从建筑的发展历程中探寻中外各民族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精髓。课程不仅聚焦于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更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民族自豪感、使... “建筑风格史”作为环境设计专业的史论课程,旨在引导学生掌握建筑形式、结构及其演变规律,能够从建筑的发展历程中探寻中外各民族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精髓。课程不仅聚焦于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更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民族自豪感、使命感和责任感。为充分发挥课程的育人价值,结合“建筑风格史”课程的教学内容,深入分析了课程的专业能力培养目标与思政目标相互融合的优势,并通过深入挖掘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元素、找准思政教育切入点、优化课程内容设计、运用多样化教学方法以及提升专业教师的思政教学能力等措施,促进了课程教学目标的多元化,激发了学生的课堂学习热情,培养了学生的科技创新实践能力,实现了育人为本的目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风格 课程思政 思政育人 课程教学
下载PDF
数字时代的建筑史类课程改革探索
13
作者 王荷池 陈鑫鑫 +3 位作者 葛建伟 胡占芳 黄月 王雨龙 《中外建筑》 2024年第2期14-19,共6页
目前,传统的建筑史类教学模式局限性日益凸显,难以满足建筑行业对高质量人才培养的要求。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将数字化技术引入教学课堂成为必然趋势。文章提出将建筑史类课程教育与元宇宙融合,利用元宇宙、VR等数字化技术搭建沉浸式... 目前,传统的建筑史类教学模式局限性日益凸显,难以满足建筑行业对高质量人才培养的要求。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将数字化技术引入教学课堂成为必然趋势。文章提出将建筑史类课程教育与元宇宙融合,利用元宇宙、VR等数字化技术搭建沉浸式的建筑史教育环境,构建数字虚拟人物,实现历史情景再现的数字化文档,以探索虚拟现实在建筑史类教育的特色体验。研究表明,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对历史建筑或历史环境的数字信息进行沉浸式体验,更能引导学生互动式学习相关建筑史的内容,培养学生跨学科的学习思维、跨媒介的表达方法,达到创新性人才培养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 建筑 虚拟现实 人才培养 课程改革
下载PDF
基于超星学习通的“中国建筑史”混合式教学改革分析
14
作者 王惠 付晓惠 +1 位作者 张浩 俞梦璇 《安徽建筑》 2024年第4期113-114,152,共3页
学习中国建筑史是培养建筑学人才专业素养的重要途径。然而,传统的教与学方式仍存在一些问题:教的层面,以教师为中心,教学方法和内容固守传统;学的层面,学生缺乏主动性和参与感。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借助网络平台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是... 学习中国建筑史是培养建筑学人才专业素养的重要途径。然而,传统的教与学方式仍存在一些问题:教的层面,以教师为中心,教学方法和内容固守传统;学的层面,学生缺乏主动性和参与感。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借助网络平台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提升中国建筑史教学质量的有益探索。文章基于超星学习通的“中国建筑史”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分析,探索新的“中国建筑史”教学思路,以提高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建筑 超星学习通 线上线下 混合式教学
下载PDF
工匠精神视域下“中外建筑史”课程教学能力提升模式与路径研究
15
作者 孙博 《美眉》 2024年第6期0061-0063,共3页
本文旨在探讨工匠精神视域下史论类课程高校教学能力的提升模式与路径。首先概述工匠精神的概念及其在教学中的价值,随后分析“中外建筑史”课程教学的现状,指出所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探究以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为核心的教... 本文旨在探讨工匠精神视域下史论类课程高校教学能力的提升模式与路径。首先概述工匠精神的概念及其在教学中的价值,随后分析“中外建筑史”课程教学的现状,指出所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探究以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并探索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批判性创新思维培养的方式提升教学能力的具体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匠精神 “中外建筑论课程 思政教学 教学能力
下载PDF
近现代沈阳工业建设史及工业建筑遗产价值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玮 林琳 查艳 《家具与室内装饰》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4-130,共7页
城市工业建筑起源及历史文脉研究极具现实意义。沈阳作为“共和国长子”,自晚清时期遭受外来势力的入侵与西方工业革命的冲击,历经清政府、北洋政府、伪满州国政府的统治酝酿着工业文明的形成,呈现出现代化城市的征兆,其工业建筑亦具有... 城市工业建筑起源及历史文脉研究极具现实意义。沈阳作为“共和国长子”,自晚清时期遭受外来势力的入侵与西方工业革命的冲击,历经清政府、北洋政府、伪满州国政府的统治酝酿着工业文明的形成,呈现出现代化城市的征兆,其工业建筑亦具有遗产价值。基于对19世纪末至今沈阳工业建设发展史的梳理,研究近现代沈阳工业建筑的思潮、风格、形式与结构流变,以期为了解近现代沈阳工业建筑的历史进程与发展规律,完善并继承沈阳工业建筑遗产的价值体系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建筑遗产 工业建筑 沈阳工业 史建筑
下载PDF
记忆的火炬|长沙火车站主题影像作品及建筑史料展
17
《中外建筑》 2024年第7期F0003-F0003,共1页
火车站是一座城市时间与空间的明确接口,是深具情绪的建筑空间。1977年7月1日,作为城市交通的地标建筑,长沙火车站正式建成通车,与五一路另一端的湘江一桥形成贯穿整座城市中轴线的龙头凤尾,是镇守长沙的风水明堂。长沙火车站作为当时... 火车站是一座城市时间与空间的明确接口,是深具情绪的建筑空间。1977年7月1日,作为城市交通的地标建筑,长沙火车站正式建成通车,与五一路另一端的湘江一桥形成贯穿整座城市中轴线的龙头凤尾,是镇守长沙的风水明堂。长沙火车站作为当时京广线上的第二大站,它的先进性甚至超越了当时的北京站,超前的设计理念赋予了它在建筑史上的独特地位,是一次传统与现代的对冲实践。其传统,在于保持了纪念性建筑的特征,庄重内敛;其现代,在于抛弃了传统的繁琐,用最简洁的语言叙述宏大的空间意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叙述 城市中轴线 地标建筑 纪念性建筑 空间意象 京广线 建筑 五一路
下载PDF
形塑历史——建筑学的正典与时间想象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为 《新建筑》 2023年第2期150-156,共7页
以“建筑通史”课程的教学实验为基础,探讨一种帮助学生通过体会绘制与时间有关的模型或图像来理解抽象的历史编纂学要素的教学法的可能性。具体而言,针对建筑史叙事中的“时间”概念作出分析,通过“年表”或者“分期”呈现的知觉形式... 以“建筑通史”课程的教学实验为基础,探讨一种帮助学生通过体会绘制与时间有关的模型或图像来理解抽象的历史编纂学要素的教学法的可能性。具体而言,针对建筑史叙事中的“时间”概念作出分析,通过“年表”或者“分期”呈现的知觉形式揭示它们背后蕴涵的历史意识,并以此检视“现代性”观念下塑造的线性“时间模型”的复杂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 教学法 时间 编纂理论
下载PDF
分裂的领域:读《什么是建筑史》
19
作者 王为 《建筑师》 2023年第4期103-108,共6页
安德鲁·里奇2010年的著作《什么是建筑史》探讨了建筑历史编纂学这一研究领域的发展历史与当代境况。本文对书中涉及的建筑史的起源、框架、材料、应用等主题进行梳理并解释,并由此聚焦于其中关于“学科性”的讨论;再结合文化史等... 安德鲁·里奇2010年的著作《什么是建筑史》探讨了建筑历史编纂学这一研究领域的发展历史与当代境况。本文对书中涉及的建筑史的起源、框架、材料、应用等主题进行梳理并解释,并由此聚焦于其中关于“学科性”的讨论;再结合文化史等其他历史学分支的跨学科趋势,进一步指出“内部史”与“外部史”两种范式之间的深刻分歧正带给建筑史研究同样的挑战与启示,而这也是如今专业史写作亟待回应的方法论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 建筑编纂 建筑理论 研究方法论 学科性
下载PDF
建筑现象学视角下的英国学校建筑史学研究
20
作者 李先军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673-679,共7页
20世纪70年代以来,受新文化史学的影响,学校建筑史学兴起。建筑现象学关乎人与建筑的关系,为学校建筑史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在这一视角下,学校建筑史研究对探寻空间的教育价值、重现师生的生活世界、理解当下的教育困境具有重要意... 20世纪70年代以来,受新文化史学的影响,学校建筑史学兴起。建筑现象学关乎人与建筑的关系,为学校建筑史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在这一视角下,学校建筑史研究对探寻空间的教育价值、重现师生的生活世界、理解当下的教育困境具有重要意义。英国教育史学家探讨了英国历史上的学校建筑,分析了建筑形式与教育价值之间的相互作用,并关注了学校建筑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学校建筑演变背后的影响因素。这些研究经验给我们带来的启示在于:学校建筑史研究应解读学校建筑所传递的教育意义;可以结合其时代背景和地域特色来解读学校建筑;探讨学校建筑思想的演变对教育场域的影响,从而理解历史上师生的生存境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建筑 建筑现象学 教育价值 新文化 英国学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