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汉书》中的音乐美学思想
被引量:1
- 1
-
-
作者
蔡仲德
-
出处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1993年第1期2-7,共6页
-
文摘
班固其人,《汉书》其书《汉书》创始于班彪《史记后传》,彪死,由子固撰成。其中八表及《天文志》则由班固妹昭与马续续成。班固(32—92),字孟坚,东汉史学家、文学家。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早年“博贯载籍,九流百家之言无不穷究。
-
关键词
九流百家
安陵
音乐美学思想
史记后传
礼乐志
阴阳五行学派
师挚
天文志
陕西咸阳
不得其所
-
分类号
J6
[艺术—音乐]
J912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
-
题名班固封建正统史观剖析
被引量:1
- 2
-
-
作者
刘隆有
-
出处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4期37-41,36,共6页
-
文摘
班固(32—92),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市东)人,东汉前期最杰出的史学家和重要的文学家。他出生于当时有名的史学世家。父班彪,“专心史籍之间”,著有《史记后传》百余篇。妹班昭,“博学能属文”。尝任皇宫女教师。班固年少时即“博贯載籍”,显露出史学才华。班彪卒后,他因感《史记后传》“所续前史未详,乃潜精研思,欲就其业”,被人以“私改作国史”的罪名,告发下狱。经其弟班超“诣阙上书”,向明帝详细讲了班固“所著述意”,明帝也亲自审查了班固的书稿。
-
关键词
班昭
史记后传
正统史观
安陵
潜精研思
诣阙上书
汉王朝
叙传
校书郎
古今人表
-
分类号
G65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论古为今用对中国古代史学的两重性影响
- 3
-
-
作者
代继华
-
出处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2期80-86,98,共8页
-
文摘
一、古为今用对中国古代史学的正确导向 古为今用,即强调通过历史研究和著述来为现实服务的思想,作为史学的基本原则和目的之一出现较早。大致说来,当古人有了记述其祖先的生活、功绩,战争乃至自然界的变化和异常的需要时,就出现了古为今用的萌芽,正是这种萌芽促进了历史记载的开始、史书的产生和史学的出现。从此,它就始终与中国古代史学同步,日益发挥其作用。中国古代史学独树于世界史学之林,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古为今用对中国古代史学的正确导向。
-
关键词
中国古代史学
史通
刘知几
史记后传
世界史
通鉴
私史
史学思想
史学理论
文史通义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班固封建正统史观剖析
- 4
-
-
作者
刘隆有
-
机构
陕西省汉中日报社
-
出处
《历史教学(下半月)》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9期52-54,40,共4页
-
文摘
班固(公元32—92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市?)人,东汉前期最杰出的史学家和重要的文学家。他出生于当时有名的史学世家。父班彪,“专心史籍之间”,著有《史记后传》百余篇,妹班昭,“博学能属文”,尝任皇宫女教师。班固年少时即“博贯载籍”,显露出史学才华。班彪卒后,他因感《史记后传》“所续前史未详,乃潜精研思,欲就其业”,被人以“私改作国史”的罪名,告发下狱。经其弟班超“诣阙上书”,向明帝详细讲了班固“所著述意”,明帝也亲自审查了班固的书稿,方被释出狱,任为兰台令史,迁校书郎。奉诏撰东汉国史有关部分成,才得允许继续西汉史的写作,这就是有名的《汉书》。自此以后,他便日益得到亲信,做了东汉王朝的宫庭文人,“数入读书禁中”,不时“献上赋颂”,得到“赏赐恩宠甚渥”(《后汉书·班固传》)。
-
关键词
校书郎
班昭
史记后传
正统史观
潜精研思
安陵
兰台令史
诣阙上书
东汉王朝
叙传
-
分类号
G4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
-
题名《汉书》
- 5
-
-
作者
董洪利
-
出处
《文史知识》
1981年第3期50-52,共3页
-
文摘
《汉书》一百二十卷,东汉班固撰。班固字孟坚,扶风安陵人。他的父亲班彪,为了记录西汉的历史曾编写了《史记后传》。班固是在《史记后传》
-
关键词
史记后传
安陵
古今人表
班昭
《七略》
论积贮疏
兰台令史
师古注
补注
粮食问题
-
分类号
K234
[历史地理—中国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