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陈垣的史讳研究
1
作者 宗廷虎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7-51,共5页
陈垣的史讳研究是避讳研究的一部分,它与修辞关系密切,从史讳视角所探讨的有关避讳的定义、分类、研究方法及功用等,与从修辞学视角探讨这些问题有某些重合之处。陈垣是我国研究"史讳"演变史的第一人。他的探讨也为从修辞学... 陈垣的史讳研究是避讳研究的一部分,它与修辞关系密切,从史讳视角所探讨的有关避讳的定义、分类、研究方法及功用等,与从修辞学视角探讨这些问题有某些重合之处。陈垣是我国研究"史讳"演变史的第一人。他的探讨也为从修辞学视角研究避讳史甚至修辞史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和积累了重要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讳 史讳
下载PDF
陈垣《史讳举例》的思想、结构和方法论意义
2
作者 朱露川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06-110,160,共5页
陈垣作为享誉中外的历史学家,在历史学的诸多领域成就卓著。他的创造性著作之一《史讳举例》,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古代史学重视类例的思想,系统总结了中国古代历史上避讳的原则、内容与方法,创立了避讳学的结构,指出避讳学对于历史研究的... 陈垣作为享誉中外的历史学家,在历史学的诸多领域成就卓著。他的创造性著作之一《史讳举例》,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古代史学重视类例的思想,系统总结了中国古代历史上避讳的原则、内容与方法,创立了避讳学的结构,指出避讳学对于历史研究的重要性,为避讳学的建立和完善做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垣 史讳举例》 类例思想 方法论
下载PDF
陈垣的避讳学研究——论《史讳举例》的历史文献学价值
3
作者 周少川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16-20,共5页
陈垣的《史讳举例》继承了宋以后学者对古代避讳的研究成果,通过介绍中国古代皇朝避讳的历史,总结了历代避讳的方法和种类,揭示了利用避讳进行考证的各种途径,使避讳学成为历史文献学的一门专学。
关键词 陈垣 史讳举例 文献学
下载PDF
史讳与汉字之关系 被引量:1
4
作者 章新传 《上饶师专学报》 1994年第2期48-51,共4页
本文探讨了史讳与汉字的关系,由此揭示出汉字与文化关系的特殊性,侧面展示了汉字的历史价值。
关键词 史讳 汉字 文化关系 价值
全文增补中
东晋后讳并不甚严说——陈垣先生《史讳举例》中的一处疏失
5
作者 杨朝明 《历史教学(下半月)》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7期54-55,共2页
陈垣先生在《史讳举例》卷七(《因犯讳知有衍文脱文例》中肯定:“晋时后讳甚严。”同书卷八《晋讳例》中又说:“东晋后讳比历代特多。”陈先生曾举例来证明其结论: 一是举《晋书·后妃传》:“成恭杜皇后讳陵阳”为例:“成恭杜皇后... 陈垣先生在《史讳举例》卷七(《因犯讳知有衍文脱文例》中肯定:“晋时后讳甚严。”同书卷八《晋讳例》中又说:“东晋后讳比历代特多。”陈先生曾举例来证明其结论: 一是举《晋书·后妃传》:“成恭杜皇后讳陵阳”为例:“成恭杜皇后讳陵阳,改宣城陵阳县为广阳县。若以宋武公名司空,改司空为司城之例例之,则‘阳’字不生疑义。然晋时后讳甚严,陵阳既因讳而改,则是否改一字即为满足,须待有其它之证明。”因而,陈先生肯定“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陵阳 史讳举例 陈垣 广阳县 晋书 司城 何法盛 《晋书》 吴兴郡 宋武
原文传递
陈垣的《史讳举例》
6
作者 邓瑞全 《文史知识》 1999年第7期86-94,共9页
陈垣(1880—1971),字援庵,亦作圆庵,书斋号励耘书屋,广东新会人,是现代著名的教育家和史学大师。陈垣先生著述宏富,主要有:《元也里可温教考》等古教四考(4种)、《明季滇黔佛教考》等宗教三书(3种)、《元西域人华化考》、《元典章校补... 陈垣(1880—1971),字援庵,亦作圆庵,书斋号励耘书屋,广东新会人,是现代著名的教育家和史学大师。陈垣先生著述宏富,主要有:《元也里可温教考》等古教四考(4种)、《明季滇黔佛教考》等宗教三书(3种)、《元西域人华化考》、《元典章校补》、《元典章校补释例》、《二十史朔闰表》、《中西回史日历》、《史讳举例》、《敦煌劫余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 陈垣 举例 史讳 校勘 考证 读书治学 也里可温 学大师 文献典籍
原文传递
因其例 得其正——论陈垣《史讳举例》的学术地位
7
作者 罗邦柱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332-337,共6页
陈垣是当代著名的史学大师,他的史学论著,璀灿夺目,有口皆碑;而避讳学虽是旁枝逸茎,也是他属意的一个重要方面.所著《史讳举例》,对中国历史上特有的避讳现象作了一个全面的总结,指出不同朝代的避讳特征。阐明避讳学对考史、校勘乃至文... 陈垣是当代著名的史学大师,他的史学论著,璀灿夺目,有口皆碑;而避讳学虽是旁枝逸茎,也是他属意的一个重要方面.所著《史讳举例》,对中国历史上特有的避讳现象作了一个全面的总结,指出不同朝代的避讳特征。阐明避讳学对考史、校勘乃至文字、音韵、训诂之学的重要作用。这是他国学研究中一个突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垣 举例 史讳 语言文字 说文 学大师 突出贡献 颜之推 中国历
原文传递
《十驾斋养新录》《史讳举例》“刘聘君”避讳改字说商榷
8
作者 马秀兰 《文献》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8-171,共4页
清人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卷三“刘聘君”条云:“朱文公《集注》引刘聘君说者三。聘君,谓白水刘勉之致中也。……聘君,避仁宗嫌名也。文公早年师事致中,且系妇翁,故不称名氏。”嘲聘君,即宋人刘勉之,《宋史》有传。刘勉之虽受... 清人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卷三“刘聘君”条云:“朱文公《集注》引刘聘君说者三。聘君,谓白水刘勉之致中也。……聘君,避仁宗嫌名也。文公早年师事致中,且系妇翁,故不称名氏。”嘲聘君,即宋人刘勉之,《宋史》有传。刘勉之虽受召却谢病归,杜门教学,受人敬慕名垂史册。朱熹师事之,敬不称名氏,呼之“聘君”。钱氏认为,此处“聘君”是避宋仁宗赵祯嫌名所致,应为“徵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驾斋养新录》 史讳举例》 改字 《宋 宋仁宗 钱大昕 称名
原文传递
《对<史讳举例>的一条补充》再补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涌泉 《文献》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262-262,共1页
《文献》1989年第3期载王旭光同志《对【史讳举例】的一条补充》一文,据清人王玉树著《说文拈字》所云"明末改‘校’为‘挍’,避熹宗讳也",指出"明季刻书避熹宗讳,既改‘校’为‘较’,且改‘校’为‘挍’,从而修正了陈... 《文献》1989年第3期载王旭光同志《对【史讳举例】的一条补充》一文,据清人王玉树著《说文拈字》所云"明末改‘校’为‘挍’,避熹宗讳也",指出"明季刻书避熹宗讳,既改‘校’为‘较’,且改‘校’为‘挍’,从而修正了陈援庵先生《史讳举例》所云"明季刻本书籍……‘校’多作‘较’"的说法,读后令人很受启发。这里笔者想再作三点补充:(一)明季刻书"校"避讳作"挍",已见于明人著述。明末张自烈编《正字通》手部下云:"明避御讳,校省作挍。"是其证.(二)入清以后,一些明朝的遗老遗少不忘故国,仍或书"校"作"挍".至于阮元撰《十三经校勘记》,"校"字皆书作"挍",则似与避熹宗讳无涉.(三)"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讳 举例 补充 张自烈 明季 刻书 说文 校勘记 明末清初 十三经
原文传递
对《史讳举例》的一条补充
10
作者 王旭光 《文献》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45-45,共1页
新会陈援庵先生所著《史讳举例》卷八云:"万历以后,避讳之法稍密,故明季刻本书籍,……‘校’多作‘较’。"陈先生谓明季刻书避熹宗讳,多改"校"作"较",良是也。
关键词 史讳 明季 陈先生 举例 刻书 前时 刻本 万历 医籍
原文传递
中国文化中的避讳 被引量:11
11
作者 王建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1997年第3期77-81,共5页
《说文解字》云:“讳,忌也.”因而避讳是忌讳在语言运用中的一种表现.避讳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避讳是指为了避免使用帝王或尊长之名而以其他字眼或方式代替的现象,通常所说的避伟大多是指狭义的避讳.广义的避讳则是指出于禁忌或厌... 《说文解字》云:“讳,忌也.”因而避讳是忌讳在语言运用中的一种表现.避讳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避讳是指为了避免使用帝王或尊长之名而以其他字眼或方式代替的现象,通常所说的避伟大多是指狭义的避讳.广义的避讳则是指出于禁忌或厌憎等原因避免使用某些特殊字眼,并代之以其他字眼的现象.陈垣先生的名著《史讳举例》所述包括了这两种避讳,他将其统称之为“史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 制度 史讳举例》 名字 《说文解字》 封建专制制度 太平天国 语言运用 狭义与广义
下载PDF
论陈垣先生的历史文献学思想 被引量:1
12
作者 肖雪 《图书与情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84-87,共4页
本文通过评介陈垣先生在历史文献学研究领域的著述 ,评论了他在目录学、校勘学、史讳学、年代学。
关键词 陈垣 文献学 目录学 校勘学 年代学 史讳
下载PDF
陈垣与避讳学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恒俊 《东南亚纵横》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7-79,共3页
避讳是中国历史上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它淆乱了古代文书 ,给人们阅读和利用历史文献造成许多人为的障碍。但如能掌握其规律而加以利用 ,亦有助于史学及历史文献学的研究。陈垣经过精心研究 ,写出《史讳举例》一书 ,为我国避讳学的建立 ... 避讳是中国历史上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它淆乱了古代文书 ,给人们阅读和利用历史文献造成许多人为的障碍。但如能掌握其规律而加以利用 ,亦有助于史学及历史文献学的研究。陈垣经过精心研究 ,写出《史讳举例》一书 ,为我国避讳学的建立 ,树立了一块丰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垣 史讳举例》 书评 利用 现象 校勘 古籍研究
下载PDF
一部详尽精审、方便实用的避讳工具书──评《历代避讳字汇典》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焕良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2期125-126,共2页
关键词 工具书 四角号码检字法 《清稿》 《汉语大字典》 嘉庆皇帝 雍正皇帝 史讳举例》 编著者 汤若望
下载PDF
历代避讳用例的数量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健 《贵州文史丛刊》 1998年第6期35-41,共7页
关键词 用例 数量分析 制度 量化分析 数量统计 帝王 李世民 先秦时期 史讳举例 封建专制制度
下载PDF
陈垣对历史年代学的贡献 被引量:1
16
作者 韦莲莲 《兰台世界(上旬)》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4-45,共2页
陈垣(1880-1971),字援庵,,一东新会人,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历史学家、文献学家、教育学家?他所著的《中国佛教史籍概论》、《二十史朔闰表》、《中西回史日历》、《史讳举例》、《校勘学释例》、《旧五代史辑本发覆》、《通鉴胡... 陈垣(1880-1971),字援庵,,一东新会人,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历史学家、文献学家、教育学家?他所著的《中国佛教史籍概论》、《二十史朔闰表》、《中西回史日历》、《史讳举例》、《校勘学释例》、《旧五代史辑本发覆》、《通鉴胡注表微》等,既是历史学名著,义是文献学的杰作,极负盛名。这些著作从年代、避讳、目录等方面对传统历史文献学特别是清代历史文献学做了集大成的总结,为近代中国历史文献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陈垣先生对历史文献学的建基工作包含目录学、历史年代学、避讳学、校勘学、史源学等几个方面。本文主要论述陈垣在历史年代学方面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家 年代学 陈垣 中国历文献学 《中国佛教籍概论》 《校勘学释例》 《通鉴胡注表微》 史讳举例》
下载PDF
“至道三年避真宗讳”考
17
作者 李学铭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98-100,共3页
陈垣先生在《史讳举例》卷五“数朝同讳例”中的“宋至道三年避真宗讳改”一语 ,颇引起读者的疑惑 ,似是父避子讳。实际上 ,这是新君未改元时在旧君年号中避新君讳 ,是理所当然的事。这种现象不但多出现于北宋时代 ,在其他朝代中也应该... 陈垣先生在《史讳举例》卷五“数朝同讳例”中的“宋至道三年避真宗讳改”一语 ,颇引起读者的疑惑 ,似是父避子讳。实际上 ,这是新君未改元时在旧君年号中避新君讳 ,是理所当然的事。这种现象不但多出现于北宋时代 ,在其他朝代中也应该是常见的 ,在避讳学上值得特别注意 ,读史时也不可忽略。由此我们还可以得到一些治史的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讳举例》 陈垣 至道三年 宋朝 考证
下载PDF
讳源略说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光坚 《学术论坛》 1981年第4期85-86,共2页
在我国封建社会里,臣下、晚辈,对于君主、尊长的名字,口不能说,文不能书,这叫做避讳。避讳之俗,源于何时,迄今尚无定论。清人陆费墀的《历代帝王庙谥年讳谱》和现代人陈垣的《史讳举例》,是两部关于避讳学的专著。陆费墀虽未明确指出避... 在我国封建社会里,臣下、晚辈,对于君主、尊长的名字,口不能说,文不能书,这叫做避讳。避讳之俗,源于何时,迄今尚无定论。清人陆费墀的《历代帝王庙谥年讳谱》和现代人陈垣的《史讳举例》,是两部关于避讳学的专著。陆费墀虽未明确指出避讳始于何时,而他在其书中关于帝王庙谥年讳的记叙是从汉高祖刘邦开始的。要是以此推论,避讳之俗便是源于汉了。陈垣对避讳源于何时这个问题,也没有正面论述,但他在其书的序言中说:“民国以前,凡文字上不得直书当代君主或所尊之名,必须用其他方法以避之,是之谓避讳。其俗起于周。……”;而他在其书的第八卷《历朝讳例》中,论述避讳的历史时,又是从秦王朝开始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帝王庙 汉高祖 封建社会 春秋时期 秦王朝 史讳 刘邦 文字 清人
下载PDF
古书书名与避讳 被引量:1
19
作者 顾宏义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1985年第1期50-51,共2页
在我们平日学习研究所接触的古代图书、以及查阅古代书目中,常常会遇到同书异名、一书数名的情况,造成这种情况的因素很多,而避讳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避讳是我国古代时,人们在书写文字中。
关键词 古书 《新唐书艺文志》 隋书经籍志 起居注 晋阳 改字 父名 王通 史讳举例》 同书异名
下载PDF
元代避讳及文禁管窥 被引量:2
20
作者 邓碧清 《文史杂志》 1989年第3期36-37,共2页
避讳制度是与中国封建社会(?)(?)(?)的一种极为严格的制度。《春秋公羊传·闵公元年》便已明确规定:“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于是避讳种类便有公讳、家讳之分,避讳方法便有改字、缺笔之别。至如历代避讳具体情况,清代黄本... 避讳制度是与中国封建社会(?)(?)(?)的一种极为严格的制度。《春秋公羊传·闵公元年》便已明确规定:“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于是避讳种类便有公讳、家讳之分,避讳方法便有改字、缺笔之别。至如历代避讳具体情况,清代黄本骥先生有《避讳录》五卷,近人陈援(?)先生有《史讳举例》一书,论之已详,毋庸赘(?)。 然而,治文诸家对元代避讳情况却极少论及,黄、陈二书也是语焉不详。其主要原因是,元代皇帝姓名的汉字写法都是据蒙古文字音译,无从避忌,故元初对本朝皇帝的名号避讳一般不严格。因此,往往给人们造成这样一种错觉:元代并不讲究避讳。事实恰恰相反,元代的避讳制度极为严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本骥 为尊者 公羊传 本朝 史讳举例 元初 集杜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