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欧美奇幻电影想象力史诗化演进探赜
1
作者 周韵淞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9-123,共5页
“想象力消费”近年来成为中国电影学界研究的热门命题。“想象力消费”的基础是想象力的影像化实践,而想象力影像化实践的成功与否又与想象力的本土文化性紧密相连。本文以欧美奇幻电影为研究对象,结合欧美国家的社会文化话语环境,探... “想象力消费”近年来成为中国电影学界研究的热门命题。“想象力消费”的基础是想象力的影像化实践,而想象力影像化实践的成功与否又与想象力的本土文化性紧密相连。本文以欧美奇幻电影为研究对象,结合欧美国家的社会文化话语环境,探讨了西方奇幻电影中想象力史诗化转向的渐进过程。通过研究,可以得出奇幻电影的创作需要与历史意蕴、诗意精神、人文关怀、文化反思等融为一体,这样才能塑造出具有独特民族想象力风格的奇幻影像符号,进而让想象力切实地成为文化消费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奇幻电影 好莱坞电影 想象力 史诗化
下载PDF
论史诗化风格电视剧的基本叙事策略 被引量:1
2
作者 秦俊香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61-65,共5页
史诗化风格电视剧在中国电视剧作品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优秀作品层出不穷,并且已经逐步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叙事策略。史诗化风格电视剧所特有的长篇历史编年体的宏大叙事结构,及其宏观的全局展示与微观的生活细节刻画相结合、历史真实... 史诗化风格电视剧在中国电视剧作品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优秀作品层出不穷,并且已经逐步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叙事策略。史诗化风格电视剧所特有的长篇历史编年体的宏大叙事结构,及其宏观的全局展示与微观的生活细节刻画相结合、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相统一、当代视野与历史视野相融合的叙事方式,对建构史诗化风格电视剧所特有的雄浑博大、崇高壮美的审美品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诗化 电视剧 编年体 叙事
下载PDF
“史诗化”叙事与“个人化”叙事的同构——论日本历史小说《坂上风云》的叙述模式 被引量:2
3
作者 高义吉 《东疆学刊》 CSSCI 2015年第3期8-14,共7页
司马辽太郎被日本人赞作"国民作家",其代表作《坂上风云》被誉为"国民文学",集中展示了司马辽太郎的叙事艺术、叙事态度与价值评判。该小说内含"史诗化"叙事与"个人化"叙事,分别指涉了"... 司马辽太郎被日本人赞作"国民作家",其代表作《坂上风云》被誉为"国民文学",集中展示了司马辽太郎的叙事艺术、叙事态度与价值评判。该小说内含"史诗化"叙事与"个人化"叙事,分别指涉了"明治日本"的近代化历史、小说主人公的成长故事。这两种叙事对应着不同的叙述世界,但一致性又使得二者融合在一个话语系统中。"史诗化"叙事与"个人化"叙事同构的愿景彰显了艺术性的张力与乏力,直指历史叙事方法中的症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小说 司马辽太郎 《坂上风云》 史诗化 个人
下载PDF
“史诗化”电视重大事件直播的文化整合功能——以央视“抗震救灾·众志成城”大型直播报道为例
4
作者 王艳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14-16,共3页
中央电视台此次"抗震救灾·众志成城"大型直播活动,成功缔造出了"史诗化"电视重大事件直播的完整轮廓与结构间架,宣告了当代中国"史诗化"电视重大事件直播时代的正式来临,并以此为载体构建起了一种对... 中央电视台此次"抗震救灾·众志成城"大型直播活动,成功缔造出了"史诗化"电视重大事件直播的完整轮廓与结构间架,宣告了当代中国"史诗化"电视重大事件直播时代的正式来临,并以此为载体构建起了一种对于"释放群情悲恸"、"鼓舞国族士气"、"重塑民族精神"意义重大的文化整合功能。这一传播功能以声画语言记录和完型出一部部媒介"史诗",从而歌颂灾难中的人们面对天灾人祸时的勇气与业绩,激发民族斗志和民族精神,感染、教育、启迪、号召、调动包括全体受众在内的一切社会力量,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实现特定媒介环境下的受众文化心理和文化意识,以及特定时代背景下的社会文化心理和文化意识的重新塑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诗化 电视直播 重大事件 突发性灾难报道 整合 传播功能
下载PDF
史诗化民族革命题材电视剧的叙事策略——以《草原春来早》为例
5
作者 郝凤彩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 2012年第6期32-33,共2页
史诗化革命题材电视剧一直是我国电视剧的重头戏。《草原春来早》作为一部史诗化少数民族革命题材的电视剧,在遵循艺术创作规律的基础上创新,反响热烈。本文探讨其叙事策略并概括为:客观的全知叙事视角、以事带人为主的复合式叙事结构... 史诗化革命题材电视剧一直是我国电视剧的重头戏。《草原春来早》作为一部史诗化少数民族革命题材的电视剧,在遵循艺术创作规律的基础上创新,反响热烈。本文探讨其叙事策略并概括为:客观的全知叙事视角、以事带人为主的复合式叙事结构、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诗化 革命题材 电视剧 叙事策略
下载PDF
论七月诗派的史诗化倾向 被引量:2
6
作者 陈世澄 吴井泉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1期115-119,共5页
七月诗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最后一个十年里最有影响的诗歌流派。它不仅促进了现实主义诗歌改革与开放的伟大进程,而且当年那种标领风骚、充满主观战斗精神的崇高精神已构筑了20世纪中国现代诗坛上一道波澜壮阔的人文景观。七月诗派在总... 七月诗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最后一个十年里最有影响的诗歌流派。它不仅促进了现实主义诗歌改革与开放的伟大进程,而且当年那种标领风骚、充满主观战斗精神的崇高精神已构筑了20世纪中国现代诗坛上一道波澜壮阔的人文景观。七月诗派在总体创作上明显地呈现出了颇具力感之美的史诗化倾向。这种史诗化倾向所展示出的审美流向,就是对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追求与呼唤,是以力的美感和美的力度的高扬为核心所凝现出来的情感与意象的崇高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新诗 七月诗派 史诗化倾向
下载PDF
史诗的传说化与传说的史诗化——以巴林格斯尔传说叙事结构为例 被引量:2
7
作者 乌.纳钦 《民间文化论坛》 2016年第4期72-80,共9页
本文以巴林格斯尔传说为例,从叙事结构深层,探讨了一个史诗的传说化和传说的史诗化现象。巴林格斯尔传说所描述的山水风物都是独立的,可传说的情节却彼此连贯。经分析,正是蒙古族早期失而复得式史诗和迎敌作战式史诗母题序列被转输到传... 本文以巴林格斯尔传说为例,从叙事结构深层,探讨了一个史诗的传说化和传说的史诗化现象。巴林格斯尔传说所描述的山水风物都是独立的,可传说的情节却彼此连贯。经分析,正是蒙古族早期失而复得式史诗和迎敌作战式史诗母题序列被转输到传说情节序列之中,组成连贯的情节链,使传说有了史诗的结构。这是史诗的传说化现象,也是传说的史诗化现象。在史诗与传说的互文过程中,史诗是传说的前文本,传说是史诗的后文本。传说之于史诗,是直接套用其结构的互文关系;史诗之于传说,是借助传说的形式获得第二次生命。巴林格斯尔传说中套用单篇型史诗结构的原因,一方面出于风物传说的句式限制,另一方面可能因为它们被编创于1716年北京木刻本《格斯尔传》出版之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林 格斯尔传说 史诗的传说 传说的史诗化
下载PDF
中国现代叙事诗写作的史诗化与现代化追寻
8
作者 杨四平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44-53,共10页
中国诗歌“抒情独大”,致使叙事诗不发达;但在建立现代民族国家的急切期盼与实际行动中,中国现代诗人创作新型中华民族史诗的热望和尝试从未停歇。先后出现了晚清客观写实性的“时事诗”和“杂事诗”之类的“诗史”式写作,20世纪20年代... 中国诗歌“抒情独大”,致使叙事诗不发达;但在建立现代民族国家的急切期盼与实际行动中,中国现代诗人创作新型中华民族史诗的热望和尝试从未停歇。先后出现了晚清客观写实性的“时事诗”和“杂事诗”之类的“诗史”式写作,20世纪20年代以历史和神话为题材的长诗史诗化写作,30年代无产阶级革命诗人和左翼诗人的呐喊型叙事诗写作、民族主义诗人的颓废型叙事诗写作和现代主义诗人的歌咏型叙事诗写作,以及40年代庄严的“民族革命的史诗”写作。其史诗化和现代化互为表里、彼此阐发,共同谱写出中国现代叙事诗多声部的华彩乐章,积淀了丰厚的中国现代叙事诗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叙事诗写作 史诗化 现代
下载PDF
在史诗化追求中形塑现代英雄人格精神——长篇小说《红日》再解读 被引量:1
9
作者 陈夫龙 《东岳论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6-43,191,共9页
《红日》以宏大叙事的史诗化追求和现代英雄人格精神的形塑与坚守独异于当代文坛,不仅熔铸着作家吴强的政治忠诚和艺术真诚,而且体现了他高远的价值理想和深沉的家国情怀。“红日”作为一种精神象征照耀着沂蒙大地,不断丰富着既具传统... 《红日》以宏大叙事的史诗化追求和现代英雄人格精神的形塑与坚守独异于当代文坛,不仅熔铸着作家吴强的政治忠诚和艺术真诚,而且体现了他高远的价值理想和深沉的家国情怀。“红日”作为一种精神象征照耀着沂蒙大地,不断丰富着既具传统文化底蕴又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沂蒙精神,日益充实着山东乃至全国的红色基因图谱的建构。《红日》的成功不仅在于它以宏大叙事结构再现了一支英勇的人民军队辗转千里、驰骋疆场的征战过程,还在于它形塑了一种现代英雄人格精神,使小说成为以英雄为核心形象的一曲英雄主义颂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日》 史诗化 价值选择 现代英雄人格精神
原文传递
沉浸在理想王国的史诗写作——关于五十年代农业合作化小说 被引量:1
10
作者 董之林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79-87,共9页
当代文学史研究中 ,5 0年代农业合作化题材小说是颇有争议的部分。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 ,要把其中主要作品放在当时社会背景下加以考察 ,阐释其表现形式的特点 ,形成之原因 ,以及社会接受状态 ,并由此体现这一类小说连同艺术思潮在文... 当代文学史研究中 ,5 0年代农业合作化题材小说是颇有争议的部分。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 ,要把其中主要作品放在当时社会背景下加以考察 ,阐释其表现形式的特点 ,形成之原因 ,以及社会接受状态 ,并由此体现这一类小说连同艺术思潮在文学史上的命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合作题材 续写 史诗化
下载PDF
电影《长津湖》:史诗化书写伟大抗美援朝精神
11
《时事资料手册》 2022年第1期86-87,共2页
截至2021年11月25日上午8时16分,电影《长津湖》票房已破56.95亿元,超越《战狼2》,成为我国影史票房冠军。这部以抗美援朝战争中长津湖战役为背景的影片于2021年9月30日上映,首日便打破我国影史战争片首映日票房纪录。
关键词 战争片 票房纪录 抗美援朝战争 史诗化
原文传递
中国现代叙事诗写作的史诗化与现代化追寻
12
作者 杨四平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2022年第6期216-216,共1页
中国诗歌“抒情独大”,致使叙事诗不发达;但在建立现代民族国家的急切期盼与实际行动中,中国现代诗人创作新型中华民族史诗的热望和尝试从未停歇。先后出现了晚清客观写实性的“时事诗”和“杂事诗”之类的“诗史”式写作,20世纪20年代... 中国诗歌“抒情独大”,致使叙事诗不发达;但在建立现代民族国家的急切期盼与实际行动中,中国现代诗人创作新型中华民族史诗的热望和尝试从未停歇。先后出现了晚清客观写实性的“时事诗”和“杂事诗”之类的“诗史”式写作,20世纪20年代以历史和神话为题材的长诗史诗化写作,30年代无产阶级革命诗人和左翼诗人的呐喊型叙事诗写作、民族主义诗人的颓废型叙事诗写作和现代主义诗人的歌咏型叙事诗写作,以及40年代庄严的“民族革命的史诗”写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诗 杂事诗 现代叙事诗 客观写实性 现代民族国家 时事诗 民族主义 史诗化
原文传递
从《格斯尔汗:西藏的传说》(1927)封面“TOLD BY IDA ZEITLIN”谈起——论《格萨尔》史诗的英译 被引量:5
13
作者 弋睿仙 马笑清 王敏 《邯郸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113-116,共4页
1927年艾达·泽特林(Ida Zeitlin)的《格斯尔汗:西藏的传说》是《格萨尔》史诗早期重要英文版本,以该版本封面上的"TOLD BY IDA ZEITLIN"为出发点,对英语世界关于这部史诗的"述说"现象进行研究,认为该版本其实... 1927年艾达·泽特林(Ida Zeitlin)的《格斯尔汗:西藏的传说》是《格萨尔》史诗早期重要英文版本,以该版本封面上的"TOLD BY IDA ZEITLIN"为出发点,对英语世界关于这部史诗的"述说"现象进行研究,认为该版本其实采用的是"译创"的翻译方法,"译创"的本质是"去史诗化",考虑了当时英语世界对藏族史诗的接受环境和读者群体,对史诗生命在海外的拓展与延伸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萨尔》 英译 史诗化
下载PDF
《格萨尔》史诗在早期英语世界的面貌——《格斯尔汗:西藏的传说》译本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弋睿仙 郑敏芳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40-44,共5页
1927年艾达·泽特林(Ida Zeitlin)的《格斯尔汗:西藏的传说》是《格萨尔》史诗早期重要英译本,文章通过分析该译本的起源、价值及翻译特色来解析史诗在早期英语世界中的面貌,分析了史诗书面传承的包容性及其与翻译的关系,以及史诗... 1927年艾达·泽特林(Ida Zeitlin)的《格斯尔汗:西藏的传说》是《格萨尔》史诗早期重要英译本,文章通过分析该译本的起源、价值及翻译特色来解析史诗在早期英语世界中的面貌,分析了史诗书面传承的包容性及其与翻译的关系,以及史诗英译中存在的"译创"现象,并发现"译创"本的显著特点就是"去史诗化",而"去史诗化"对史诗外译具有重要意义,可为少数民族史诗的外译与传播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萨尔》 《格斯尔汗西藏的传说》 包容性 译创 史诗化
下载PDF
中希神话归化的异途及其孕含的中西思维范式 被引量:1
15
作者 林玮生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83-87,共5页
神话历史化是一个世界性的必然文化现象,是人类早期文明演进过程中留下的一个重要足迹。不同民族的神话历史化的表征不同,这种表征的特色蕴含了日后民族文化的不同走向。文章认为,中希两族在神话历史化上表现出较大的分化,中国神话演绎... 神话历史化是一个世界性的必然文化现象,是人类早期文明演进过程中留下的一个重要足迹。不同民族的神话历史化的表征不同,这种表征的特色蕴含了日后民族文化的不同走向。文章认为,中希两族在神话历史化上表现出较大的分化,中国神话演绎为历史化,希腊神话展现为史诗化,或者说,中国神话归化为史记,希腊神话归化为史诗。中希神话归化的异途孕育了中西各别的思维模式:实践理性与思辨理性。中希神话归化的异途及其由此延伸的思维范式的分野,可从各自的大地母亲得到合理的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话历史 神话史诗化 实践理性 思辨理性
下载PDF
神话历史化的“五化”概念析读——兼对茅盾Euhemerize译语涵义的质疑
16
作者 林玮生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4期60-63,共4页
神话历史化是人类从"神的时代"走向"人/英雄的时代"出现的世界性文化形象。目前,对"神话历史化"的表述出现了意义相关而又相混的五个概念:"神话历史化"、"神话伦理化"、"神话... 神话历史化是人类从"神的时代"走向"人/英雄的时代"出现的世界性文化形象。目前,对"神话历史化"的表述出现了意义相关而又相混的五个概念:"神话历史化"、"神话伦理化"、"神话理性化"、"神话史诗化"以及茅盾的译语"欧赫梅鲁司"(Euhemerize)。文章从对Euhemerize译语涵义的质疑谈起,让"五化"概念在相应的语境中得到梳理与界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uhemerize 神话历史 神话伦理 神话理性 神话史诗化
下载PDF
“命定”的“康巴”史诗——读达真的小说《康巴》及《命定》 被引量:7
17
作者 路晓明 陈慧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7-30,共4页
《康巴》、《命定》是达真小说"康巴三部曲"的前两部,作品一经出版就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作者怀着创作"史诗化"作品的抱负,以独特的历史文化视角,对康巴大地百年的历史风云成功地进行了"全景式"呈现,强调... 《康巴》、《命定》是达真小说"康巴三部曲"的前两部,作品一经出版就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作者怀着创作"史诗化"作品的抱负,以独特的历史文化视角,对康巴大地百年的历史风云成功地进行了"全景式"呈现,强调了康巴藏区民族、宗教、文化和平共处给人们的启示,并通过塑造颇具特色的人物谱写了大爱与宽容的人性赞歌。在"史诗化"创作普遍不能走出"叙事困境"的今天,达真用自己作品做出了极其有益的尝试,昭示了"史诗化"创作某些新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真 《康巴》与《命定》 史诗化 身份认同 人性赞歌
下载PDF
史诗内涵与现实烛照——话剧《张居正》艺术阐释
18
作者 王芳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25,F0003,F0004,共7页
话剧《张居正》由获得茅盾文学奖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此剧通过人物细节的刻画展现出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的统一,表演中融入的当代思考也在与历史视野的融合中展现出独特的意义和价值。流动的舞台布景具有独特的艺术气息,不仅凸显了历史... 话剧《张居正》由获得茅盾文学奖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此剧通过人物细节的刻画展现出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的统一,表演中融入的当代思考也在与历史视野的融合中展现出独特的意义和价值。流动的舞台布景具有独特的艺术气息,不仅凸显了历史的纵深感,还观照到现代审美需求。该剧可谓是一部具有历史感、时代意识、深厚思想和艺术意蕴的优秀之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居正》 史诗化 人物塑造 价值内涵
原文传递
失落的浪漫——基于孙犁小说创作对革命浪漫主义的思考 被引量:1
19
作者 赵天才 《嘉兴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15-19,118,共6页
浪漫主义是20世纪文人精神的一个风标,浪漫主义想像与革命理想曾一度在左翼文学理论者的倡导下,结合成革命浪漫主义创作方式。以孙犁小说创作为个案,深入分析革命话语与浪漫主义由结合走向分裂的痛苦历程及原因。这种由结合走向分裂在... 浪漫主义是20世纪文人精神的一个风标,浪漫主义想像与革命理想曾一度在左翼文学理论者的倡导下,结合成革命浪漫主义创作方式。以孙犁小说创作为个案,深入分析革命话语与浪漫主义由结合走向分裂的痛苦历程及原因。这种由结合走向分裂在孙犁小说创作中表现为从革命的浪漫化到革命的史诗化,以及浪漫主义创作形式的政治化历程,小说创作主题则由20世纪40年代革命与美的统一,到50年代革命与美的分裂,反映了一个文人浪漫精神的失落;作者曾试图努力填补个人与时代的差距,然而最终无奈地选择了清醒地退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浪漫主义 浪漫 史诗化 主流话语 孙犁 小说创作
下载PDF
新世纪小说的乡土书写与家国情怀
20
作者 房广莹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65-69,共5页
新世纪小说中的乡土书写渗透着对大写的“人”的追求及其背后深重的家国情怀。这一倾向的出现有赖于新世纪逐渐形成的“重述历史”潮流,也体现作家通过极力强化国家与民族叙事,对当下走向疲软的个人化写作予以纠偏的努力。从具体的写作... 新世纪小说中的乡土书写渗透着对大写的“人”的追求及其背后深重的家国情怀。这一倾向的出现有赖于新世纪逐渐形成的“重述历史”潮流,也体现作家通过极力强化国家与民族叙事,对当下走向疲软的个人化写作予以纠偏的努力。从具体的写作策略看,史诗化的创作追求、底层知识分子的启蒙热望和对基层行政的想象,成为新世纪乡土书写的主要叙事机制;当然塑造的道德人物也存在着某种虚空的符号化之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世纪 乡土书写 家国情怀 史诗化 启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